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各个学科得以提高的前提条件,在小学中,语文占着重要的位置,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就必须打破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推入探究式、自主式等现代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关键词:分析 小学语文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39-01
  随着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我国在教育体制上也发生了变化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必须改变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摆脱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性质,改变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通过自主阅读和收集资料,分类综合,进行分析,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1]。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变得积极,通过互相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更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小学语文探究和分析。
  1 探究性学习途径
  (1)改变传统教学,引入新思想。学生可自主选择探究内容,这样可以激发他的兴趣,他才会去探究,布鲁纳说:“学习需要主动”。这样才会有所获,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他的求知欲就会强烈,头脑就会比较灵活、敏捷[2]。激发他自主的去探究,一篇课文要研究的内容很多,有喜欢朗读的学生,有的喜欢研究文章里面的文字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研究或分组探讨,加强课外阅读,让其进入学生视野,激发他对语文的浓厚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段研究,这样知识印记在他脑海里的就会更深刻一些,他才会更理解文章里面所要讲的意思。比如《苦柚》,柚子会变甜,提出柚子是甜是苦,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及加深所学的知识。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每个人想要了解的,知道的不同,有的喜欢友爱亲情方面的,就比较喜欢读,如《姥姥的剪纸》这种亲情的文章,有的则喜欢《师恩难忘》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对于选教材方面,我们也要注重一些,因为书中的内容,教育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些心理,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书中往好的方面学。因为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事物认识都带有一些情绪化。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课,学生只知道林冲有高强的武艺,品质谦虚。教师在跟学生讲解课文意思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揣摩细节,从而读出林冲的核心品质,他的谦让及忍让和退让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领略这作品的里面丰富的内涵意思及人物特点魅力。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年龄层次来教学。像在《荷花》一课,作者将陶知行生平对教育贡献的资料做大介绍,不仅占用教学时间,对于一些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没有必要的。
  (2)开展“课题研究”,设计情景意境。心理学家表明,“只有在和谐和民主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因为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显得比较轻松愉快,学生才会把自己的探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师生之间要有那种民主化的关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建议,向他们学习,而学生也会尊重教师,敢于提出探讨得出的见解[3]。因此,教师要懂得把教学看成是自己跟学生互相合作、一起探索得出的过程,与学生彼此之间要互相信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中,性情畅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还要懂得根据不同的课上创设不一样的教学意境,把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知道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好好学习,从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当前的问题。
  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为教师就要懂得将重点放在焦游记对风景的描述,指引学生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感受那真实美妙的风景中去。再如《船长》一课,让学生明白船长是一个率真质朴的人,主要表现在文章对于主人公的语言和动作上刻画,仿佛自己站在那舰桥上,望着大海飘渺而苍茫,想到被救的人们。如《乌鸦喝水》这课,让学生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乌鸦,到底要怎么办,学生就会得出许多问题,比如瓶口的大小,以及旁边石头比瓶口大还是小啊,要怎么才能喝到水。这种情景设计有力的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意境,深入进去,同学就会去想办法解决书中遇到的问题了。还要不时的介绍书中精彩内容还有书中的优秀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去解读文章了,学生的阅读能量得到了提升,这就体现了苏教版理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知识”。
  (3)开放课堂,营造探究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学习。了解学生想要学的是什么,要怎么学,在学习相应的文章时,要怎么提出相对应的问题。同时也要留一些空余的时间让学生准备课文所需要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学就会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准备收集资料了。例如,在学习这课《迷人的张家界》,先让学生了解张家界的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信息,带到课上大家一同分享,这样同学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学习氛围也会比较好,同学们就会变得比较热情,就能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对张家界的见解,谈论它的风景,读出文章的意境,仿佛自己就处于在那里,享受那里的风景,更能深深的体会文中的内容,对这课文更深刻了。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不一样的意思及表达方法,又比如《我不是最弱小》这课中,萨沙就从爸爸妈妈身上领悟到要保护弱者,而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要从萨沙身上学会乐于助人、自立自强、不要做一个弱者的道理,激发学生去学习在生活中磨练自己。
  2 结语
  总的来说,探究性的学习实施,更新了教育观念,加入新的元素,充分挖掘跟运用这个教育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这也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带动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参与研究探讨,让学生们对于语文的知识,会了解更多,有更深的体会,对小学语文更感兴趣,语文素质也得到提高,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个良好的效果,是一个好的开始。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我们这个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新天地,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彭丽红.小议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8(6):85-88.
  [2] 许福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9):77-79.
  [3] 夏红宇.精心选择,充分利用阅读资料[J].现代阅读,2012(11):183.
  [4] 陈怡.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多元文化类型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0,9(7):99-102.
其他文献
构建初中语文课堂是初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3月28-30日,为期3天的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第二十三届全国绒毛会议暨全国绒毛产业信用共建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