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歼桂系王牌第七军(上)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平解放,东野进城,总部机关就驻扎在北京饭店。
  1949年3月中旬,东北野战军改称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同时,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决定组织四野营以上干部分批进城,参观三天,让那些连打两场大战役,浑身战场烟尘的指挥员们轻松轻松,享受一下胜利的滋味。
  尽管四野总部有规定不准带家属,一些军长、政委还是悄悄把老婆带到北平,另找住处,白天着军装参观,晚上便衣陪老婆逛西单、遛王府井。
  那三天里,总部不仅管吃管住,每人还发了一些零花钱,白天让大家参观故宫、颐和园,晚上请大家听戏看电影。
  这一举措深得人心,直到今天四野干部谈起来还喜眉笑眼地说:林总和罗政委这事儿办得够意思。
  过去只接待政府高官政要或外宾的北京饭店,成了四野临时招待所。偌大一个北京饭店,终日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打下来,四野部队不仅武器精良,衣服质地也好,团以上干部穿的全是黄呢子军装。
  宽敞的大饭厅里摆放着五六十张铺着白色台布的大饭桌,十人一桌,凑齐就吃。首长席紧靠里边,中间也没个屏风遮挡,一进饭厅就能看见林彪、罗荣桓、董必武、薄一波、刘亚楼、萧克、赵尔陆、陈光等军政首长坐在一张大圆桌前。
  饭厅里顿顿摆酒设宴,夜夜搭台唱戏。马连良、尚小云、谭元寿、袁世海……这些北平城里的名角,都以向解放军献艺为荣。即使已经在长安大戏院门口贴出了海报售出了戏票,只要说是北京饭店有请,他们宁可把观众晾在剧场,也会带着行头先来这边演出。听完了戏,还嫌不过瘾,再拉起银幕放电影。美国电影、法国电影、英国电影、香港电影,抓住什么片子放什么片子,一看就是一通宵……
  一
  3月31日晚,毛泽东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 董必武等中央领导,在香山接见并宴请四野师以上干部。席间,刘亚楼代表“四野”请求说:“主席,给我们讲讲话吧。”
  毛泽东站起来:“好,讲几句。在两年半的解放战争过程中,我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和一切精锐师团。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灭了。我们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就要下江南了,声势大得很,气魄大得很。”他举杯号令:“同志们,下江南去!我们一定要赢得全国的胜利!”
  此时,在中国的辽阔版图上,剩下的国民党作战部队不足150万,主要有五大坨:位于宁沪杭地区的汤恩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24个军75个师另1个旅,约41万余人;位于武汉、宜昌地区的白崇禧华中军政长官公署16个军42个师另4个旅,30余万人;位于陕西地区的胡宗南西安绥靖公署13个军33个师另1个旅,约20万人;位于陕甘宁青新地区的马步芳、马鸿逵西北军政长官公署12个军30个师另3个旅,约17万余人;位于太原地区的阎锡山太原绥靖公署6个军18个师另3个总队,约10万人。
  西北“二马”由一野对付,正向大西南撤退的胡宗南集团有二野去收拾,汤恩伯的24个军让三野和二野陈赓兵团包打,阎锡山那一坨则派聂荣臻的华北军区部队解决。
  毛泽东为四野挑选的对手是白崇禧。在给林彪的一份电报中,毛泽东提醒说:“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
  白崇禧是国民党新桂系领袖人物之一,久经沙场,富于谋略,素有“小诸葛”之称。此人更是个反共老手,仅其亲自指挥的桂军“追剿”长征红军和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就欠下中国共产党人无数血债。
  白崇禧集团的16个军中,第七军是新桂系起家的老本,也是白崇禧手中的第一张王牌。
  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一编组国民革命军8个军,出师北伐。其中,广西陆军李宗仁部第一军、黄绍竑部第二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由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白崇禧任参谋长,辖9个旅。在北伐主要战场——两湖战场上,这个军突破汨罗江,血战贺胜桥,围攻武昌城,无役不往,屡为主攻。继而,第七军又转战江西战场。入赣半个月,于箬溪、德安、王家铺三战三捷,连续歼灭孙传芳部王牌师、攻克德安城、击败陈调元部精锐,从而扭转江西战局。
  最早投入北伐的7个军中,共产党人最多的第四军和清一色广西人的第七军,均以能征善战著称。第一次北伐的胜利,几乎就是第四军和第七军的胜利。
  到了解放战争时,第七军武器装备虽不及蒋介石嫡系部队,但战斗作风和军事技术,绝不在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下。
  因而,留在天津治病未能随军南下的罗荣桓,对四野南下作战也心有所虑。这年5月间,他对来看望他的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说:“部队南下,仗还是有得打的。要警惕广西部队。这些穿短裤和草鞋的兵,善于爬山,打仗顽强。从湖北的武胜关到湖南的武陵山脉,恐怕要同这些部队作战。部队,特别是指挥员要有思想准备。”
  然而,林彪没把白崇禧放在眼里,催动四野82万人马三路南下,直指华中。
  几天后,林彪率四野总部机关出动,那气派谁看了都眼热:四列火车鱼贯从北平城开出,一个警卫班押着第一列火车压道,紧随其后的是总部机关人员的军列;第三列便是林彪、萧克等野司首长乘坐的专列,由警卫团的卡宾枪连、冲锋枪连随行护卫;装载机关勤杂人员和警卫、通讯分队的那列军车断后。每列车上都配备几门披着伪装网的高射炮,炮手不离炮位,随时准备对付空袭。
  列车沿津浦线呼啸南进,至徐州折向西行,5月9日到达开封。
  二
  四野总部机关驻扎在开封市内,司令部作战室设在离大相国寺不远的一座两层小楼里。作战科长阎仲川一进屋,就忙着指挥参谋们挂地图。参谋高继尧连背在肩上的军用挎包都没来得及取下,便爬上爬下地忙着在地图上做标识,将一面面红色三角旗插到四野各军到达的位置上。
  此时,四野主力已逼近湖北鸡公山,但见图上鄂豫交界处,被高继尧插得红旗如林。
  这位白净精干的小伙子虽只有20多岁,但却是参谋处的老参谋了,早在辽沈战役之前就从二纵调到野司作战处,因此十分了解林彪的脾气。林彪这人不挑饭菜,大伙儿吃啥他跟着吃啥,高粱米大■子饭都能吃,拣碗土豆红薯也算一顿。他住房也没个讲究,随便找个屋放张床就行。住楼房他不觉着哪儿好,睡茅草房他也没看出哪儿差。每到一地,不管院子里怎么零乱,也不论屋里怎么邋遢,他都照进。可要是进屋后见地图还没挂好,脸上立马挂霜。   高继尧后来回忆说:他生气时并不一定冲你大发雷霆,而是紧绷着脸不理人。可这往往比朝你发一通脾气更让人难受,常常弄得你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不过,一般情况下,他也不轻易生气,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很宽容,看到一些小毛病,发现一些小问题,往往睁只眼闭只眼,权当没看见。没事的时候也跟大伙儿唠唠家常,问你是哪里人,家里有几口子,父母是做么事的,想不想家等等。有时看到大家的伙食不好,他会叫来管理员,让他设法改善改善伙食。
  地图还没完全标好,林彪、萧克等首长坐着两辆吉普车,在警卫团几辆卡车的护卫下,飞也似的从火车站驰来。吉普车一停,警卫员抢先一步跳下来打开车门。林彪欠了欠身子缓缓走下车,用手套拍打拍打两臂,朝四下里看了几眼,什么话也没说,便径直进了作战室。
  屋里只有两把椅子,与林彪同时进屋的还有五六位司令部首长。可林彪没一句客套话,先就拽过一把椅子面对壁挂地图坐下。另外一把椅子却让第一参谋长萧克、第二参谋长赵尔陆等人谦让了老半天,谁也不坐。直到警卫员又搬来几把椅子,大家这才分别在林彪的左右落座。
  林彪一坐定,秘书和警卫员就端来一张矮脚凳,放到他手正好够着的地方,摆上只搪瓷缸和装着炒黄豆的小布袋。他眼不离地图,左手准确地探到敞开口的小布袋里,拈几粒黄豆丢进嘴,很斯文地嚼着。
  有事没事林彪都喜欢嚼点炒黄豆,这个习惯让很多人觉得怪诞。
  原林彪警卫团一营副营长迟好学知道:“并不是林彪有怪癖喜欢吃炒黄豆,他那完全是为了治病。在东北那会儿他身体极差,三天两头地闹肚子,简直不能沾一点荤腥,稍稍吃点带晕油的菜就拉稀。拉起来什么药也止不住,一拉就是几天不见好。但人老不吃肉,总不沾荤,身体也受不了,会头晕、耳鸣、心慌。后来哈尔滨双城的一位老乡给他出了个偏方,要他每天嚼几把炒黄豆,说炒黄豆可以治胃疼心慌。他按老乡说的试了几次,果然见效,打那以后就养成了吃炒黄豆的习惯。黄豆含油量很高,正好可以为他缺荤少油的体内补充一些蛋白质。”
  林彪看着地图不跟任何人搭话,只有嚼黄豆的腮帮子微微蠕动。图上四野南进态势一目了然:邓华所率左路第十五兵团4个军、萧劲光所率中路第十二兵团3个军,以及随中路跟进的刘亚楼第十四兵团2个军,已逼向鄂东、鄂北;程子华所率右路第十三兵团3个军,连下新乡、安阳两城后,进抵郑州一线。
  萧克是四野南下时接替刘亚楼担任野战军第一参谋长的,还没有完全适应林彪的工作习惯。他等了好一会儿,忍不住地问道:“林总是不是有什么新想法?”
  林彪缓缓起身走近地图,从口袋里掏出红蓝铅笔,将“武汉”用力一圈。
  萧克笑笑,扭过脸对赵尔陆说:“看来,林总是想在武汉打一仗喽,就怕白崇禧不肯配合呀。”
  武汉自古便为九省通衢之地,进可攻,退可守。白崇禧执掌华中军事亦有两年,对武汉城防经营日久,因而,林彪预料四野南下后将在此有场大仗。
  然而,白崇禧却无意在此决战,四野主力离着武汉还有上千里地,他就准备溜了。5月中旬,他跑到长沙,将部队从河南信阳一口气撤到湘鄂赣边。
  5月14日,四野在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间100余公里的地段上,横渡长江;17日,四野第四十军兵不血刃占领武汉。
  那段时间林彪特别郁闷, 把自己关在屋里谁也不搭理,独自对着地图一坐就是一天。除了萧克,只有加拿大籍保健医生罗托夫能进屋催他吃药。
  那段时间他的身体极其虚弱,炒黄豆也不灵了,腹泻好几天收不住。最折磨他的是肺部枪伤再度发炎,中枢神经衰弱,一宿宿睡不着觉,身子骨瘦成了一把干柴火棒。
  那天萧克推门进来时,林彪反身趴在椅背上对着地图沉思,一动不动,那神情专注得就不像活人。
  萧克走近时,林彪突然冒了一句:“萧劲光坏我的事。”
  没抓住白崇禧主力,让林彪非常失望,便把气撒在担负先遣任务的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身上,怪他动作慢了,说:“如果他动作快一些,我不信一个师也抓不住。抓住它一个师,白崇禧就会回头来救。”
  萧克明白他的意思,这个师指的是被白崇禧视为命根子的第七军的一个师。
  萧克解释说:“真要出现这种局面,萧劲光他们离主力太远,还是要吃亏。”
  林彪看了看萧克,没再吭声。
  6月中旬,四野总部由开封前移到武汉。四野管理处为林彪在跑马场附近找了一幢带有小花园的二层平顶小楼。楼房四周梧桐如盖,茂竹似屏,再拉起丝绒窗帘一遮掩,屋里顿时光线阴晦。楼内也很宽敞,楼上有卧室,房间带厕所。作战室就设在一楼大房间里,旁边几间稍微小一些的房间是会客室和会议室。参谋们几乎把所有房间的墙壁都挂上了新绘制的地图,以便林彪走到哪间屋都有地图看。
  果然,林彪进来一看,脸上肌肉就少见地松弛下来,住下后一连好多天不出楼。林彪每天在屋里除了看地图,就是研究中央军委的电报。几乎每份电报都被他的红蓝铅笔反复圈点过,每行文字下他都划有粗重的笔痕。他十分清楚这些电报的分量,它是典型的毛泽东文字风格,每个字都出自毛泽东的手。
  自5月以来,毛泽东连发四野十几份电报,基本思想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寻歼白部主力”。
  一连好些天,林彪都在琢磨,长沙乃四战之地,自古就有纸裱长沙之称,武汉都扔了白崇禧还会守长沙吗?可再放弃长沙他还能去哪儿呢?东边去不了,有陈赓在那儿堵着。由贵州西去入川?保卫大西南倒是蒋介石的意思,但桂系为蒋介石下野的事闹成那样,他已不可能再往蒋介石的圈子里跳。再说了,西北王胡宗南已先他一步由陕入川在那儿占着,两人关系水火不容。更何况他腿也没那么长,不等他跑到,已进至川滇边的二野在半道上就把他给吃了。要跑,他只有再往南,回他老窝子广西。可广西穷山恶水,拿什么养活他几十万人马?我四野不用说打了,围上半年饿也把他饿垮了。广西背后是一片汪洋,再跑他就得跳海。
  思来想去,林彪认为白崇禧目前的湘鄂赣防御,是他最后的防线,他不可能一枪不放就接着跑,肯定会在湖南与我决战。但他下一步会在哪里动作呢?
  7月初,白崇禧左翼的宋希濂部忽然动了。   为巩固沿江防御,宋希濂调集其主力第二军和第一二四军,以及湖北保安第四旅等部,向当阳、荆门袭扰,并以一部前出远安抢运存粮。
  渴望决战的林彪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白崇禧集团东西两线,同时发起湘赣战役和宜(昌)沙(市)战役;令东线第十五、第十二兵团和第四兵团的9个军,突击湘赣之敌;令程子华统一指挥第十三兵团、第十四兵团第三十九军等4个军及湖北军区2个独立师的兵力,围歼宋希濂兵团。
  7月8日,第四十三军先行奔袭,拉开了湘赣战役的序幕。
  白崇禧何等人物,一看两个兵团向他侧翼逼过来,马上明白林彪布的是什么阵势,连忙下达撤退命令,将桂军第七、第四十六、第五十八军经江西万载、萍乡、宜春,收缩到湖南茶陵、攸县一带。
  东线各路兵马疾风流水,如入无人之境,然而所到之处,尽皆空城。到19日战役结束,东线43万人马,连敌人一个完整的营也没有抓住。
  解放军战史记载:是役,我军仅歼敌4600余人。
  一个“仅”字,透露出诸多遗憾。
  除去歼敌数字中包含的宜丰县保安团投诚340人,整个东线部队歼敌正规军不足4300人,东线部队平均每100人消灭一个敌人。
  素有“鹰犬将军”之称的宋希濂亦非平庸之辈,当他发现程子华率部从南漳、钟祥、京山一线,向他两侧凶猛地迂回过来,再不敢贪图远安那几仓粮食了,命令部队火速全线回撤。随后又放弃宜昌,率部向鄂西的巴东、野三关之线转移,这样,西线的程子华也扑了个空。
  东线蛮牛捕鼠,徒劳无功;西线也打成了个赶鸭子式的仗。两役总共歼敌1.5万余人,远未达到预期目的。
  对此,林彪坚持认为主要是没抓住敌人的主力,只要捞住他第七军一个师,你看他白崇禧来不来救,一救便形成大仗。
  他擅长围点打援,这一招在东北战场曾屡试不爽。
  如今回过头来看看1949年7月的林彪, 我们有理由认为他的战术思想有些活力不足,打法已形成了套路,对白崇禧力避与我决战的行动特点认识不足。他始终不相信围点打援这一招治不了白崇禧。
  三
  开国在即,万机待理。
  然而,16日四野战况电报一到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展开了华中地图。
  自“百万雄师过大江”后便一直洋溢着“宜将剩勇追穷寇”激情的毛泽东,此刻对四野华中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还是穷追猛打,迫敌与我决战。他在5月9日给林彪、萧克的电报中,认为四野渡江后四个星期左右,即可占领江西吉安、湖南攸县、湘乡一线。
  在5月23日电报中,他仍然认为:“四野主力(6个军及两广纵队)于7月上旬或中旬可达湘乡、攸县之线,8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9月休息,10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11月或12月可能占领两广。”
  6月2日,毛泽东批准四野三路同时推进的作战计划时,在电文中再次流露出紧追速战的迫切心情:“此种计划可以齐头并进,一气打到赣州、郴州、永州(零陵)之线,再作一个月休整,而在路上只作某些必要的小休息。为使白崇禧各部处于我军猛打猛追,骤不及防,遭我各个歼灭,如像刘邓由江边一气打到闽北那样,你们各军到达攻击准备位置之后,只要粮食状况许可,至少要休整半个月,恢复疲劳,统一意志,然后按计划攻击前进。”
  而在与敌决战时间与地点的判断上,毛泽东先是准备7月在以湖南郴州为中心的区域内与白崇禧打上一仗。当5月17日敌情发生了变化,他把目光投向了都庞岭、九嶷山、南岭一线,指示四野经湖南向湘粤桂边境寻歼白崇禧主力。
  9天之后,毛泽东又依据战况重新部署,决定陈赓第四兵团暂时不渡赣江,在丰城、临江、新干、峡江之线集结,待桂军深入宜春一带后,突然向敌后方挺进,断敌退路,第一步在江西宜春一带配合四野歼灭桂系主力,第二步待命入湘抄击白崇禧后路。
  在7月10日的电报中,他还曾考虑在湖南株洲、衡阳线以东,即攸县、 茶陵、酃县、安仁地区,或在衡阳以南与白崇禧作战。
  7月16日以前,毛泽东歼灭白崇禧的思路,一直没有走出赣江湘水。然而,四野兴师动众几十万人,却在宜沙、湘赣两头扑空,给了他不小的震动,这反而使素好挑战的毛泽东脑细胞极其活跃。他面对地图,俯瞰两湖两广,重新审视自己的南线方略。
  凝思良久,他拈起羊毫,疾书电文——
  林邓萧,并告刘张李:
  (一)广东只有残破不全之敌军4万余人,而我则有超过4万人之游击部队,只需要两个军加上曾生两个小师即够解决广东问题,至多派3个军加曾生部即完全够用,不需要派出更多兵力。(二)判断白崇禧准备和我作战之地点不外湘南广西云南三地,而以广西的可能性为最大。但你们第一步应准备在湘南即衡州以南和他作战,第二步准备在广西作战,第三步在云南作战。白部退至湘南以后便只有10万人左右了。宋希濂程潜两部是退湘西、鄂西,不会往湘南。(三)和白部作战方法,无论在茶陵、在衡州以南什么地方,在全州、桂林等地或在他处,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因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因此你们应准备把白匪的10万人引至广西桂林、南宁、柳州等出而歼灭之,甚至还要准备追至昆明歼灭之。(四)歼灭白匪应规定我军的确实兵力,我们提议为8个军,以陈赓部3个军,四野5个军组成之。此8个军须以深入广西、云南全歼白匪为目的,不和其他兵力相混。陈赓之另一个军在湘南境内可以参加作战,但不入广西,准备由郴州直出贵阳,以占领贵州为目标。陈赓之3个军则于完成广西作战后出昆明,以占领并经营云南为目标,此点已和邓小平同志面谈决定(刘邓共50万人,除陈赓现率之4个军外,其主力决于9月取道湘西、鄂西、黔北入川,11月可到,12月可占重庆一带。另由贺龙率10万人左右入成都,由刘邓贺等同志组成西南局,经营川、滇、黔、康4省。你们经营之范围确定为豫、鄂、湘、赣、粤、桂六省,但你们的五十军须准备去云南,如白匪主力退云南,则还须考虑加派一部入滇助战)。(五)陈赓4个军到达郴州之道路,请考虑全部走遂川、上犹、崇义,分数路前进,未知该地区有几条汽车路否,如有适当道路,似以这样走为好。(六)专门担任经营江西的两个军,不应担任其他任务。专门担任经营广东之两个军,应取道江西、大庾岭前进,而不走湘南,因湘南敌我屯兵太多,粮食必感困难。(七)准备深入广西寻歼桂系之8个军(四野5个军,陈赓3个军)进到郴州地区后,如能利用湘桂铁路运粮接济,最好全部取道全州,直下桂林、南宁,以期迅速,否则四野5个军取道广州、肇庆西进,迂回广西南部,陈赓3个军则经全州南进。或者以陈赓3个军协同四野专任经营广东之两个军共5个军,走大庾岭出广州,但陈赓不担任广州工作,只经过一下即出广西南部,而以四野5个军(其中包括五十军)由全州出桂林。(八)曾生部应即速出动,走江西入广东。(九)以上是否适宜,请你们考虑提出意见。   7月17日,毛泽东又电林彪、邓子恢、萧劲光等──
  午铣电谅达,兹补充数点,请你们连同午铣电一并考虑电复。(一)基于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至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决战之判断;基于四野之总任务在于经营华中及华南6个省,二野之任务在于经营西南4个省,以及进军之粮食、道路等项情况,我们认为你们各部应作如下之处置。(二)陈赓4个军即在安福地区停止待命,不再西进,待十五兵团到达袁州后,由十五兵团之一个军为先头军向赣州开进。这个军即确定其任务为占领赣州及经营赣南十余县。陈赓3个军、十五兵团2个军统由陈赓率领,经赣州、南雄、始兴南进,准备以3个月时间占领广州,然后十五兵团2个军协同华南分局所部武装力量及曾生纵队负责经营广东全省。陈赓率四兵团3个军担任深入广西寻歼桂系之南路军,由广州经肇庆向广西南部前进,协同由郴州、永州入桂之北路军,寻歼桂系于广西境内。然后,陈赓率自己的3个军入云南。在此项部署下,陈赓四兵团以外之另1个军即由安福地区入湖南,受十二兵团指挥,暂时担任湖南境内之作战,尔后交还刘邓指挥,由湖南出贵州。曾生2个小师应即提早结束整训,遵陈赓道路或仍走粤汉路速去广州。(三)四野主力除留置河南的1个军,留置湖北的重炮部队,留置赣北的1个军,留置湘西、湘北、湘中的3个军以外,以5个军组成深入广西寻歼白匪的北路军,利用湘桂铁路南进,协同陈赓歼灭桂系于广西境内。(四)上述这种部署是不为白匪的临时伪装布阵(例如过去在赣北,现在在茶陵,将来在郴州、全州等处)所欺骗,采取完全主动的部署,使白匪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管他愿意同我们打也好,不愿意同我们打也好,近撤也好,远撤也好。总之,他是处于被动,我则完全处于主动,最后迫使他不得不和我们在广西境内作战。估计桂系是不肯轻易放弃广西逃入云南的,因为云南卢汉拒其入境,云南还有我们强大的游击部队,至少桂系要留下一部在广西,而以另一部逃入云南,那时我则以陈赓3个军配以你们的曾泽生军,就可以在云南境内歼灭之。到11月间,我二野主力6个军已入黔川,他想逃入黔川也不可能。西北胡宗南部主力已于午文在眉县、扶风地区被我一野歼灭,其残部仅剩7万人逃往汉中一带。我一野决以9个军西入甘、宁、青寻歼马匪,而准备于今冬或明春抽3个军出川北,协同二野经营西南,使西南残匪获得全歼。你们意见如何,望告。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史上,这两封电报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至此,毛泽东改变了“猛追猛打”的战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大迂回大包围的新构想。
  到了9月,毛泽东更是彻底放弃了“追穷寇”的战法,以两步走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他大迂回的战略构想。
  在给林彪的佳电中,毛泽东明确指示他:
  “在进入广西后,第一步不是急于寻找白匪主力作战,而是立稳脚跟,查明情况,联系群众和结合我在广西境内的游击队(桂南、桂北均有)。第二步,再各个歼灭白匪主力。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我们认为非用上述方法,不能消灭他。白崇禧的最后一条退路是云南。他以回云南的口号拉住了鲁道源,故在白、鲁退入广西后,可能即令鲁道源军或再配以一部桂军入云南。如果这样,那时我们应考虑从陈赓兵团先抽一部(例如一个军)出云南,配合我在云南的游击队在云南先建立根据地。”
  接着,毛泽东又将大迂回大包围的方略,运用到西南战场。
  在给二野的申文电中,毛泽东提醒邓小平、张际春和李达:
  “如果白崇禧占领贵州省城,无论二野、四野均暂时不要去打他。二野的2个兵团以主力一直进至重庆以西叙府、泸州地区,然后向东打,占领重庆。以1个军留在乌江以北(以遵义为中心)。二野之陈赓兵团在配合四野5个军完成广西作战以后,即进占云南,完成对贵阳之包围。然后,四野以一部由广西向北,二野以适当力量分由云南、黔北向东向南包围贵阳之敌而歼灭之。总之,我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1949年的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炉火纯青。这个仅仅在程潜的新军里当了3个月兵的湖南汉子,自带一个团上井冈山开始,经过10年土地革命战争、8年抗日战争、4年解放战争,艰难备尝,九死一生。而从他率领红军分兵游击于闽山赣水之间,到指挥解放军渡江占领南京,既是一个人民政权问世的过程,也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天才诞生的过程。其战争生涯之漫长,所历战事之频繁,军事著述之丰富,在世界军事统帅的长廊里,无人望其项背。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比不了,斯大林也比不了。
  斯大林的战争经历主要是领导苏联人民英勇地进行了4年卫国战争,粉碎了纳粹德国的入侵。但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军事家,他的贡献主要在于战略决策,而具体的战役指挥则是由统帅部大本营完成的。
  与之相比,毛泽东不仅做出战略决策,而且亲自起草作战电报,直接指挥全国各大战场,具体细微到投入的作战兵力、各军的战场配置、选择行进路线、后勤供给、休整时间等等。
  中央文献研究室曾粗略统计过,到1955年为止,毛泽东的文稿大约有1万件,其中军事文电就有约6000件,不下500万字。仅自1949年2月12日,毛泽东电告林彪四野先出动两个军南下,到这年12月31日,提醒林彪“进攻海南岛应以充分准备确有把握为原则”的电报为止,他以军委名义起草的给林彪等人的电报,就达61封之多;7月16日至18日,三天四电;5月25日则一天三电。其中最长的电文达1133个字,最短的也有79个字,牢牢把握华中战事的走向。(题图为第四野战军部队进驻北平)(待续)
  (责任编辑:徐 嘉)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科学基金对海洋科学的投入、海洋科学基金成果统计与分析、海洋科学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基金在推动本学科发展中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材在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基于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学生通过教材指导自身学习。本文对《新编实用医学英语教程》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将新、旧两版教材进行比较,
引进了相对于一个双模ω的ω_k_挠自由模 ,用左addRω 逼近刻画了ω k 挠自由模 .引进了ω 左逼近维数 ,描述了是k 挠自由模的k 合冲模的形式
An efficient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5-arylamino-1H-tetrazole and 1-aryl-5-amino-1H-tetrazole derivatives is reported using aluminum(Ⅲ) hydrog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对报纸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各种报刊。他的读报兴趣之浓厚.到了一日不读报就如一日不喝水的地步。毛泽
今年,是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80周年。上世纪50年代,第一部反映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电影《赵一曼》,让全国人民了解到了东北抗联斗争的艰苦卓绝,同时由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