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拦马》折子戏教学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教学是中华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湘剧中的一出优秀传统折子戏曲目《拦马》为例,简要阐述了戏曲教学当中基础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并针对目前传统戏曲传承现状,深入探究了高素质戏曲人才的培养,与戏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的传承及发扬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湘剧《拦马》;折子戏;专业教学;素质培养
  前言:
  《拦马》是一湘剧折子戏当中,一出优秀的武戏,经历了几十年的传承、创新及发展。这出戏以武打为主,因此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湘剧《拦马》能够传承至今,就是因为它的技巧与内容融合的恰到好处,并能依据每一时代的要求作出适当的改进。在现代的戏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戏曲内容的传授,还要保障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其技巧与内涵,并应用与社会实践,进而实现戏曲教学的教学效果与传承目标。
  一.注重戏曲教学中的基础教学
  湘剧《拦马》的完整表演,需要演员具有扎实的基础功底,其中的武术表演,更是需要学生们的勤学苦練,才能达到演出要求。在进行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唱、念、做、打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针对《拦马》这出武戏,“打”的教学尤为重要,根据人物表演需求,腿功、折子工、毯功、椅子功、扇子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中包含飞脚、一字以及穿毛等动作,需要达到极度熟练,才能对表演人物达到完美塑造。在武打教学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稳、准、狠”作为动作练习的核心,再通过严格的培训与耐心的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反复练习当中,逐渐熟悉每一个动作,进而全面掌握戏曲武打内容的基础本领。需要注意的是,在戏曲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吃苦耐劳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戏曲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漫长且辛苦的过程,只有从基础教学开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戏曲教学中专业技能及技巧的教学
  戏曲教学中,在基础内容的完善教学后,就是对专业技术的强化学习过程。学生在舞台表演需要用到的唱、念、做、打四中表演要素;以及手、眼、身、法、步无照表演技法都是专业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湘剧《拦马》折子戏的表演过程中,更是需要用到翎子、髯口、甩发、扇子、靴子等众多技巧性的表演功法。在戏曲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使学生的表达更加贴近戏曲故事;也可以说是引导学生,将扎实的基本功应用到实际舞台表演当中的过程,让学生做到唱中有念、说唱结合、声情并茂、表唱结合。
  在利用湘剧《拦马》折子戏曲目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学生戏曲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剧情、任务、具体场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再进一步组织学生们的舞实践。在学生掌握了曲目中每一个组成元素之后,才能更好的刻画人物,实现剧情的完美衔接。如焦光普这一角色,角色身负流落番邦十五年的痛苦,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国家的向往之情,可以通过深沉的动作、隐忍的衍生具体表现;塑造这个人物时应始终围绕它的思念之情,无论是他见杨八姐时的观察,还是盗腰牌的作为,处处都应表现出他内心的渴望[1]。《拦马》作为一出武打戏,却不是单纯的武打,还包含对剧情以及人物的细致刻画,由此才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通过这一点进而向学生讲解每一个行当的表演特色与表演要点,结合前辈艺术家们的优秀表演,提升学生在人物塑造过程中,对艺术感染力的重视。
  三.注重对高素质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
  在戏曲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素质教学引起更高重视。培养高素质的戏曲艺术人才,首先应确保学生具备高标准的综合素质,其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政治素质以及文化素质都需要达到相应要求。在更高、更广的艺术舞台上,需要专业素质支撑曲目的优秀表演;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与思想素质支撑曲目的文化内涵;需要正确的政治思想与职业素质实现曲目人物与剧情的正确表演,以及对观众的正确引导。
  高素质戏曲艺术人才,不仅仅是曲目的表演者,更是历史、文学、哲学以及思想的传播者;与此同时,还能利用戏曲的歌舞性、虚拟性、顺序性及情节性,表现剧中正面与反面人物、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思想,引导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人物的批判。此外,戏曲艺术的历史性即是时代性,注重培养高素质戏曲艺术人才,能够为未来戏曲艺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支持力量,促进戏曲艺术与时代的共同前进,就像湘剧《拦马》的传承,通过几十年来,每一代戏曲优秀人才创新与改进,才使其始终符合每一时代观众的观赏需求,最终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得以保存。
  四.注重戏曲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理念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做出相应改进,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戏曲教学当中,创新教学理念应首先转变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培养学会说呢过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促进戏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与互动。
  教学理念的转变还应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应用人性化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独立人格,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如戏曲基础教学与技能教学中,学生学习基本功的过程十分辛苦,教师及家长的适当关心与鼓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戏曲表演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每一个角色的平等认识与尊重,在表演实践中,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表演的角色不重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再反过来推动学生学习[2]。
  此外,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表演行当,应用“成功教育”的思想策略,引导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上述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学生戏曲知识、表演技能以及个人素养的综合提升,结合高素质教师人才与戏曲艺术人才,进而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戏曲的继承与发扬。在未来戏曲教学的发展中,更多注重戏曲的创新传承,提升戏曲在普通民众当中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宁. 折子戏与戏曲相关课程的多媒体教学[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29-131.
  [2]陈月辉. 湘剧丑行折子戏《何乙保写状》教学初探[J]. 艺海,2015,08:121-122.
其他文献
你若一株白蓮,  清幽芬芳;  我愿一尾红鲤,  绕你身旁。  倏尔不胜凉风娇羞,  是我鲤尾嫣红,  还是你丹唇逐笑?  清风拂去你惆怅,  娇花照水旋即弱柳扶风,  泪湿整个荷塘。  莲白闻景遂心殇,  低头问鲤,  汝可负心郎?  红鲤打挺溅波浪,  一生追你,傻姑娘!
期刊
【摘要】:印度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小说《白老虎》中关于仆人巴尔拉姆杀害主人阿肖克的行為历来颇受争议,本文试图从巴尔拉姆的3个性格特点——欲望、自尊、忠诚入手,分析其杀人原因,还原一个真实的“白老虎”形象。  【关键词】:欲望;自尊;忠诚  印度小说家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处女座《白老虎》自从2008年获得布克奖后就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广泛关注。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印度企业家巴尔拉姆
期刊
【摘要】:本文试从文化学方面研究探讨亦舒小说中的事业女性,以及亦舒塑造这一系列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香港;亦舒小说;现代;事业女性  十四岁的亦舒于1960年在《西点》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暑假过去了》,从此打开了香港文坛之于她的一扇门。做记者,做酒店公关等人生经历为她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她的代表作有《喜宝》、《人淡如菊》、《她比烟花寂寞》、《玫瑰
期刊
【摘要】: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构想,其中之一便是优生优育思想。主要包括国家掌管有关生育事务;严格规定生育年龄;注意男女平衡科学的婚配;注重受孕的有效与质量;重视孕妇的保健与分娩后的休养等优生思想以及国家掌控教育整体发展;根据孩子年龄循序渐进进行教育;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等优育思想。对这些思想的探讨,有利于促进当今社会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促进社会的更好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探讨老一辈民间音  乐艺术家们是如何把他们的音乐技艺传授给晚辈艺人,叙述他们如何  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运用“艺谚艺诀”作为载体。采取亲自“演  示”,给晚辈作示范,采取督导苛责、鞭策晚辈上进。本文所探究的范  围仅重于“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这个侧面。  【关键词】:传承;口传心授;艺谚艺诀  一提起民间的音乐传承方式,人们往往会想到“口传心授”。的确
期刊
【摘要】:“ 伤痕美术”是 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美术创作思潮。“ 伤痕美术”表现了艺术家新的艺术视野,能更加理性的带有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环境。“伤痕美术”犹如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以后的中国美术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伤痕美术;形式;意义  “伤痕美术”虽然是发生在我们国家70、80年代,距离现在30多年。但是在这个信息无国界的时代,“伤痕美术”还是值得我们去回顾、去深思的。它的时代
期刊
【摘要】: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及情感寓意,色彩的语言常常被用来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超现实动画短片《相册》运用色彩夸张的表现形式,及色彩对角色心理的刻画,展现超现实主义动画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对《相册》的色彩分析,探究色彩表达角色心理的形式,主要研究角色色彩与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场景色彩与角色情绪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动画;色彩;夸张性;角色心理  动画短片《相册》是前南斯拉夫“萨
期刊
你说自己乃潘安模样当代伊尹,  加秘制酱汁奋力揉搓比目鱼,  至跳动的五脏六腑浸在多汁里。  用古滇彝土栗碳通红慢烤,  入屜透蒸,  文火润烤,  进黑石臼活朝天椒捣碎,  馋涎欲滴。  我的心是一条小鱼,  毕生以七秒的记忆复始游在你的苦海里,  乐此不疲。
期刊
【摘要】:香奈儿 (CHANEL) 创办人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 小姐1910年创办香奈儿时尚品牌至今,已成为优雅,简洁和经典低调的代名词,想到香奈儿首先浮现眼前的是她的优雅格调与品质的内涵,这种特质已经演变成了现如今香奈儿的文化符号,贯穿她的品牌故事与精神,永不停息的传递着香奈儿独有的精致与格调。当本文主要以品牌符号化这一趋势为研究主体,研究符号,展示设计,品牌之间的关系,分析时
期刊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一  闻说冀中柏乡有牡丹,自上古时在弥陀寺内阶下开就,到如今,已然千年。  是说西汉末年,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光武帝刘秀曾为躲避追杀而隐于此花之下,保得一命。于千秋亭登基称帝后,为感牡丹救命之恩,曾专驾冀中,故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