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故意,引发学生的质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felo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通过教师的四个故意,引发学生的质疑。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59-0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地设疑,可以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疑问,才会有思考与探索;有思考与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开始。
  一、故意出错,引发质疑
  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很少去怀疑教师的话会有什么问题或错误,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成了天经地义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上课时巧妙设计出错的环节,可以“催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二年级下册,在教学“认识千”的过程中,我在黑板上书写“八百八十七、八百八十八、八百八十九、八百九十一、八百九十二、八百九十三、八百九十四、八百九十五、八百九十六、八百九十七、八百九十八、八百九十九、九百零一”学生这时大喊“老师,你错了,你漏写了,八百八十九接下去是八百九十,八百九十九接下去是九百”。在这个时候,平时会错的同学会突然“惊醒”,“原来我一直都错在这里了”,这样能有效地使学生改正错误。
  二、故意忽略,引发质疑
  课堂需要预设的精彩,更需要生成的美丽。特别是捕捉到学生的错误时,教师要利用教育的智慧,化腐朽为神奇,把学生的错误化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在一年级下册,在解决问题中“淘气今年7岁,他比小红大4岁,小红今年几岁?”有部分同学因为思维定势,出现“大”字就用加法而快速脱口而出,“7+4=11”,并在那沾沾自喜,本想在这个时候用力解释一番,但是想想这样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就故意接着讲下一道练习题,这时有同学反应过来,便迫不及待地举手,其他同学也在思考“怎么了”,最后通过学生共同纠正,“淘气比小红大4岁,那反过来小红就比淘气小4岁,现在求的是小红,求的是较小的那个数,应该用7-4=3才是对的”经历这过程,学生懂得做题目要先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的练习题中“笑笑有6个圆片,淘气有10个圆片,淘气要多少个给笑笑,两人就一样多”由于思考不完整,学生会用10-6=4来解答,这时我想考察一下学生,就忽略,往下讲,这时有同学举手了“老师,上一题我有疑问”“有什么疑问呢”“淘气给笑笑4个之后,淘气就有6个,而笑笑就有10个,这样他们不会一样多的。”“你们觉得呢?”“老师,没错,他说得很对”“是的,我们算出来的4,是淘气比笑笑多的,应该要把多出来的部分一人一半,这样最后两人才会一样多。明白了吗?”“明白了”,学生自己解答的问题比老师解答的更能为大家所接受。
  三、故意反问,引发质疑
  数学课进行得非常流畅的时候,往往忽略思维必要的深度,简化必要思考的过程。对于教学上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师都要设法让学生放慢速度,多留意一点,于无疑处寻疑,于有疑处质疑。为达此目的,我的方法之一就是故意反问,使学生顿生疑问,赢得反思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辨别力。见此情况,我就会引导学生证明刚才答案的正确性。二年级上册“6-9的乘法口诀”中,对于“7×8=56”我会反问,这个得数是对的吗?“对的”“真的吗?你确定?”“我们都是这样背的”“你们背错了”学生都地低下了头,“除非你们能说一个让我心服口服的理由”“我知道,7×8表示7个8或者8个7,如果写成加法,可以是7+7+7+7+7+7+7+7或者8+8+8+8+8+8+8用加法加起来得数就是56”“你们同意吗?”“同意”“非常好,说得我心服口服,给这位同学掌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11÷2=5……1中,对于这个问题,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正确,有时也会说:“同意这个答案的举手。”看到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纷纷举起手,我故意再问一句:“这个答案肯定正确吗?”一些学生迟疑地摇摇头.把举起的手放下来。这时会有学生把它原本的答案说出来,“不是,应该是11÷2=4……3”一个学生发言了。“现在有两个答案,哪个才是对的?谁能说出理由?” “11÷2=5……1这个才是对的,因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而11÷2=4……3中的余数比除数大,肯定是错的”“这位同学说的真完整,真好,你们赞同吗?”我会经过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容易混淆的问题得到澄清,人云亦云的习惯逐步改变,独立思考的习惯得以养成。对于学生不够完整的叙述或不完全正确的过程与方法(包括结果),在学生自己尚未发现的情况下,教师的一句反问,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怀疑,从而让思路多一次盘旋,进而自主反思、自主质疑、自我纠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故意暴露矛盾冲突,引发质疑
  在数学教学中,会用故意暴露矛盾冲突,引起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反思、自主纠错。在二年级上册练习题中“每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小青从第一棵树跑到第七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大部分学生用5×7=35,这时我就会画出情境图,“小青从第一棵树跑到第七棵树是6个间距,也就是只有6个5,应该列式7-1=6,6×5=30”。在二年级下册,“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和同学去秋游,有22人去租船,一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学生会解答“22÷4=5(条)……2(人)答:至少要租5条船。”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得数就是答案,这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乘船的情景,20个同学都做上了船,旁边就2个同学很可怜地站在旁边,我就说:“这两个同学怎么这么可怜,5條船都坐完了,他们都没得玩”学生会说“老师,还得再租一条给他们,人人平等,都要玩的”“可是你们只租了5条啊,所以,如果只看这个式子,你能解释解释吗?”“22人去租船,一条船最多坐4人,租了5条,可是还有两个同学没得坐,还得再租一条给他们,所以应该答:至少要租6条。”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事实与他们所解答案的冲突,迫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最终找出正确的方法。
  在教学中,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有效指导学生大胆质疑,数学课堂才能“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天云.四个“故意”,改变路不拾疑状况[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10).
其他文献
刘忠庆,中等身材,言谈举止显出特有的干练和利落。由于常年生活工作在高寒缺氧的牧区,他黝黑的皮肤透着紫色,使原本只有43岁的他,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不久前,他刚刚
针对车载自组网(VANET)的隐私保护问题,采用秘密共享技术,提出一个VANET消息认证方案。该方案使用门限代理重签名算法保护车辆隐私信息,将车载通信单元对消息的签名转换为认证
【摘 要】写话是写作的基础,同时写话也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引导儿童多观察,多思考,通过听、说、读、背、议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写话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从而为学生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话;积累;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91-01  写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
基于建模的故障诊断方法直观、可重构、效率高,但当前主要对电气系统的信号/功能进行建模,难以准确地将故障定位到电气系统中具体的物理位置。针对上述问题,将逻辑物理综合模型扩
分析了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随机性,定义了交叉口通行能力可靠度,并利用基于VISSIM仿真模型获得的数据,标定分布函数,举例给出了典型分位通行能力。考虑到分析
10月27日,海东地区、西宁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联席会议在平安县第二中学召开。来自海东地区各县、西宁市及四区三县的教育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教育厅关工委秘书长、副巡视员任
据新华社讯在11月全球癌症关注月到来之际,记者从对中国10个城市开展的肺癌认知程度的调查中获悉,近八成的中国城市居民没有意识到肺癌是癌症的第一杀手,反映出公众对肺癌的关注
传统Otsu及其大多数改进的算法只将类间方差作为最优阈值的唯一依据,使得对直方图分布不同图像的分割效果差异很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阈值分割方法。建立一个耦合对象
为了提高路基填土的压实效果,推导了墙后填土 表面施加均布荷载时填土体孔隙比变化的关系式基于对填土打桩侧向压实机理分析,得到了付填土体工程压实度=f(初始压帝度,含水量,天然容
新的课程体系带来新的课程形态,这种课程形态利于更好地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是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