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凸现并将长期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让大学毕业生由目前的“弱势”就业群体真正成为自主创业并带动他人就业的“精英”,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本文从分析现实问题入手,论证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强的“三性”,提出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途径
  
  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受政府、社会的重视。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知群体,在就业方面应开辟一条新途径---自主创业。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的国家提出大学生20%自主创业。我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据统计,到现在为止,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到1%。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就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扩大大学生就业面,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上探讨这一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就是得到工作机会、参加工作。创业亦作“剙业”,开创基业。香港创业学院院长张世平认为: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现象,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创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失业率连续几年呈下降趋势。从2003年底的4.3%到04年底的4.2%,到05、06年的4.1%,再到07年的4.0%。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就业形势似乎一年好比一年,但现实的就业形势真的是一遍大好吗?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目前公布的失业率实际上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比如2002年9月底的3.9%。这一失业率的定义很明确,只包括城镇地区并且经过登记的失业人员,要求失业人员具备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按规定进行了失业登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承认,如果把仍未找到新工作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计算在内,中国城镇的失业率是7%,而不是日前公布的3.9%。并且上述统计的7%还不包括农村数以亿计的劳动人口,也不包括目前涌到城镇找工作的大约1亿农民工。
  与此同时,在对失业人群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失业群体有向高知识、高学历群体发展的迹象。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用人需求不断减少,我国的失业问题开始变得日益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毕业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据权威部门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216万人,2004年增加到280万人,2005年突破300万,达到338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1]
  就业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国家政府不敢忽视、影响面很大的社会问题。现在大学生失业成为普遍现象,更值得关注。目前我国总体上才刚刚步入小康,培养一个大学生,无论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可以说代价巨大、成本极高。如果大学生也流入失业行列,那将是承受不起的巨大浪费,我们国家还远没有奢侈到这一步。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有人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罪魁祸首是高校扩招,在这种思路下,出现了两种衍生的思路:一是批评高等教育大扩招;第二种是提倡职业技术教育,提出让孩子早点学点手艺。这两种思路的实质都是大学生出现了过剩。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出现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目前这种经济运行方式导致了对教育需求的不足。而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一种必然,这就造成当前困局: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需要高等教育继续扩大规模;而眼下众多大学毕业生已经无法找到工作。在经济转型无法短期内完成、在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的现实状况下,我们必须另找出路。当前我国出台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城镇下岗职工、农民工、大学生自主创业,这就是一种尝试、一种出路。从美国上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发展及美国“硅谷”的经验看来,大学生这一高知群体创业无疑具有较大的知识优势及最大的发展前途。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于MIT的创业计划大赛。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严峻的就业形势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客观需要;从主观上来讲,21世纪新经济的发展将导致新的高科技行业的不断涌现,要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年轻大学生担负起创业的历史重任。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分析
  
  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自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后,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条件已经形成。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行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3月,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又主办了第二届创业大赛,这次大赛诞生了如“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学生公司。2000年4月,国家教委专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项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继清华大学之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及重庆等地的高校也纷纷举办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学生创业。清华大学还专门为学生创业开辟了清华创业园,随后这一举动被国内很多高校效仿。[2]至此,大学生创业在我国逐渐被认识。
  虽然我们相信随着知识经济和创业的发展,创业和创业意识将会像因特网一样,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我们必须清晰地了解目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状况及其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总体来说,创业意识在大学生中还没有得到深层次认同和接受。随着社会创业浪潮的高涨和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许多大学生已经对创业有了朦胧的认识,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词典的一个新增词汇,并基本为大学生所接受。但是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和教育目标对接,还没有形成自觉、理性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创业学习上的被动性。目前的大学生群体,能够从观念上、行动上真正地理解创业的凤毛麟角。更多的大学生是在国家、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中,懵懂地接收各种有关创业的典型、创业的知识、创业的意义。很少有人能够深入自身和突破自我,去思考创业与“我”的关系。面对学校的创业宣传、创业活动,他们如同欣赏一出出精彩的舞台剧,游离于舞台之外,看着几个敢于尝试的人上演或悲或喜的舞台剧,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随时被某种力量推向舞台的中央去担当戏剧的主角。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一旦自己处在舞台中央,该如何去演、如何演好。这其中的原因也不难找出,多年的应试教育使我国大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墨守成规,被动服从,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只要是学校安排的课就上,学校搞的活动就要参加,却忽视了思考的自由和理性的判断。对待学校反复宣传的创业,仍有许多学生把它当作一门普普通通的课,认为听听几堂选修课,参加几次创业实践,就算是领悟了创业的真谛了。
  2.创业认识上的片面性。即使是对大学生创业有一定认识的人,对创业的理解也并不尽如人意。他们或强调大学生的特殊角色,认为学校和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或把创业看得高高在上,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托起创业的朝阳;或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认为是下岗工人不得已而为之;或把创业同各种素质锻炼混为一谈,害怕赢利被贬为拜金主义,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这些对创业的片面认识都表明虽然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形成积极的心态面对创业。
  3.创业行动上的盲目性。对市场和自我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盲目追赶创业的潮流,成为大学生的又一个时髦。一方面,把创业作为攀比、竞争的手段,而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具备了创业的条件,“赶鸭子上架”;另一方面,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分析,一味追求热门行业,在谈及创业意向时80%的学生选择IT业,就可见一斑。[3]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基本途径
  
  创业意识可能因为偶然刺激而产生,也可能是逐渐积累而引发的慎重决策。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成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高等教育贯彻大众化原则的措施之一。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创业能力的提高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他们是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1.发挥第一课堂作用,渗透创业理念。第一课堂仍然是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更新教学内容。创业和创业意识不是直白地多强调几遍,或讲讲来历,讲讲典型,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要将创业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使原有内容更富时代性和创新性。并紧紧与实际、与市场相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为我所用、学后创新。树立市场意识,才能激励学生从专业切入,开展特色创业。
  2.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在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的同时,催化创业意识的形成,比如黑龙江大学开设了50余门公共选修课,包括创业营销、创业财务管理、创业计划书写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知识,并将其纳入学分制体系,还开设了“创办你的企业”(SYB)技能培训课程,许多同学在学过了该课程后,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尽管有成有败,但无论如何使他们迈出了第一步,他们还将带动许多同学迈出第一步。他们的头脑中再也不会认为创业是洪水猛兽,而会认为创业的感觉像空气一样亲切和清新。[4]
  另外,创业教育课程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使创业步步为营。许多大学生在从高中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既没有方向,也没有计划,很容易使大学四年虚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目标。科学规划学业、灵活决策就业,接受主动学习、目标学习、技能学习的新学习概念,进行自我觉醒、目标设定、生涯策略、生涯评估,使学习生涯有适合自己的计划,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未来,这个未来可能是成功的就业者,也可能是个成功的创业者。
  3.营造创业实践氛围,锻炼创业能力。实践出真知,要使一代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必须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孕育的载体,使更多的学生强化竞争意识,进而萌发创业意识,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创业意识的做法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就是以引导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
  创业竞赛。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途径,但要同锻炼学生特长素质的竞赛,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区别开,创业类竞赛应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特征,如创业计划书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通过参加大赛,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而且竞赛内容也将在他们的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创业基地。既可以是特别设定的园区,也可以是依托专业实习基地而设立。其运作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学生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活动,不仅可以使参与的学生一展身手,也可以使其他学生感受创业氛围,耳濡目染,从而也产生创业激情。园区带有孵化器性质,使学生感受到社会孵化器的环境。黑龙江大学已经建成的信息技术园区、信息管理创业实践基地、生命科学创业园区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创业基地还可以建立学生和企业沟通的桥梁,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社会氛围,在企业从事研发、营销的实践中掌握本领。
  此外,充分发挥原有学生社团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社团基本上是基于爱好特长而自发组成的团体,学校在宏观的调控下,允许学生社团市场化,给他们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而且社团在大学生中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带动更多学生形成创业意识的好办法。
  4.营造鼓励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美国社会崇尚和强调个人奋斗、机会均等的平等思想观念,个人创业在美国是极为普遍且引以为荣的事,以致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鼓励创业的氛围。早在1982年,美国著名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这样描述美国个人创业的“爆炸现象”:“过去30年美国个人创业者的数量有了巨大增长。1950年我们以每年93000家的速度创办新企业,到1980年12月飞速发展到每年60万家……,我们正从公司经营社会转变成个人创业社会”。正是因为有这种好的创业氛围,美国大学生创业才司空见惯。因此,要使我国大学生创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先营造一个好的社会氛围。当前,在中央二套《经济与法》频道热播的《赢在中国》在社会与大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要改变整个社会对创业的看法要走的路还很长。
  另外,社会应该“包容失败、鼓励冒险”。现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还比较薄弱,缺乏“包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精神。有关部门在对大学生创业制定政策时追求成功率,并以此为检验标准,这样的政策理念容易让大学生创业时主观地“挑挑拣拣”,反而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其实看对大学生创业支持是否成功,不是看创业成功数是多少,而是要看注册创业数是多少,是否有人愿意创业。另外,在社会家庭方面,还存在着“以成败论英雄”的偏见,人们经常用“不知天高地厚”等观念来看待那些创业失败的人。为此,我们社会应从中、小学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当自主创业者同样光荣”的思想,一要改变自主创业者在社会地位上低人一等的思想,要扫除当白领、银领、金领才高人一等的理念;二要改变自主创业是因找工作时找不到一个理想单位,是能力差的无奈之举的思想。[5]
  
  参考文献
  [1]王锐,刘杰.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5).
  [2]肖晗.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发展路径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7,4.
  [3]何孟原.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有效途径研究[J].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2004,12.
  [4]毕建忠,赵恒德.构建适合创业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J].理论观察,2008,(4).
  [5]大学生创业需“包容失败、鼓励冒险”[N].中国青年报,2008,2.
  
  作者简介:唐彩艳,女,长江大学政法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与研究。
其他文献
供应链链条上存在大批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大多属于轻资产企业,很难取得银行常规信贷资金支持,他们主要依靠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其进出口业务垫款来解决其短期融资需
十九大报告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要求为,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全面扶贫倒计时,全国
期刊
期刊
【摘要】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大学新生考查。发现:(1)男生在躯体化、社交攻击、强迫、精神病倾向等方面分数要高于女生。女生在自卑、性心理、依赖、冲动等方面分数高于男生。(2)在躯体化、偏执方面,中小城市学生情况好于大城市学生。在依赖、冲动分数上,农村学生分数要好于城镇和中小城市学生分数。在其他六个量表上,大城市学生要好于中小城市的学生,中小城市学生好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分数最高。(3)在社交
新媒体是一个新的信息载体,其内容的产生、编辑和传输方式相较于传统媒体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手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From the end of February to early March, China pulled out 35,860 nationals trapped in violent Libya, with the help of diplomatic resources and all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he largest scale  evacuatio
期刊
对我国企业政工工作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进行了介绍,对企业政工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保卫部门政工工作未来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企业政工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工程项目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住户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
期刊
本文以团中央关于高校共青团改革一心双环构架的理论为指导,对高职社团工作进行了那他家,通过对比社团改革前后活动开展数量、影响力、思想道德引领状况,肯定了改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