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物理观念养成的教学设计新范式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观念的养成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与核心,结合形成物理观念养成的常见架构,创生新范式.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为例,通过“三向迁移”,对具体案例进行条分缕析,体现新范式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物理观念;教学设计;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2-0045-03
  作者简介:王雄(1977-),男,浙江嘉兴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学科理性思维培养.
  “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是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1].但由于缺乏对物理观念的深入思考,使得物理观念教育常常处于较“虚”的状态.那么,如何通过范式这座“桥梁”,让观念教育之“虚”与课堂知识教育之“实”有机结合在一起呢?
  1 促进物理观念养成的新范式
  浙江师范大学蔡铁权教授及其团队通过研究,建构了物理观念养成的一般架构[2](如图1所示).
  这一架构可为教学设计提供基本参考,但在复杂的教学中,学生的特点、教师的风格以及教学的内容都不同,需要寻求更具有统一性的范式.为此,通过对以上架构进行梳理与整合,形成促进物理观念养成的教学设计新范式(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图2中三个阶段.
  图2中知识情境阶段是对图1中事实经验、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环节的整合,突出观念养成的主要载体;概念层级阶段包括了图1中概念规律、核心概念两环节,突出观念养成的主要途径;观念养成即为图1中的物理观念,更加突出观念养成的过程性.
  1.1 阶段1:知识情境
  知识情境是物理概念与观念形成的载体.这里的知识情境可以是一个主情境,也可以是多种情境.其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教学设计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情境,通过情境初步链接学生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并结合情境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第二,教学设计的终点:在相关的物理观念养成后,教师将重点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将相关物理观念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通过迁移创新等过程让物理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1.2 阶段2:概念层级
  物理教学研究重视概念学习,在这一阶段的概念层级包括一条主线:从小概念(前概念、 迷思概念)到大概念(核心概念)的过程.体现概念从小到大,从外围到核心的层次性.同时也可以是一个逆向过程.
  1.3 阶段3:观念养成
  追求统一性是物理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在这一阶段的观念养成主要包括两个动作:提炼与升华.在掌握概念(规律)以后,先整合成核心概念,再扩大概念的广度与深度,通过提炼与升华,建构成相对完整的、对物理世界统一的认知,即养成物理观念.
  在这个新范式中,通过三个阶段的串联,有效体现了物理观念养成各阶段的一般线性关系.但在真实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教与学的实际,进行深度运用.
  2 促进物理观念养成的范式示例
  在教学中总认为“物理观念”很大很抽象,仅通过一节课不可能完全掌握.而事实上,我们可以把一节课的“物理观念”理解成:通过一节课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获得自我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很小很具体的事实陈述[3].有了这样的认知,在一节课中物理观念养成就成为可能.为此,我们选择了初中物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运用教学设计新范式进行示例,形成“三向迁移”的实践方式.
  2.1 方式1:正向迁移
  结合图2,新范式促进物理观念养成的基本思路是:在情境中形成问题;在归纳辨析中形成概念(规律);在不断的概念正向迁移中形成核心概念;最后在回归实践情境中落实观念养成.
  案例1:
  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进行了以下设计:
  (1)知识情境: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抬升到一定高度;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人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通过一段路程等.(2)概念层级:从做功与能量转化两个角度对情境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正向迁移,先得出做功与能量转化两个小概念,进而通过定量计算形成“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大概念.(3)观念养成: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焦耳对功与能量转化的研究科学史,新情境的迁移與创新,升华到能量观念.其核心环节如图3所示.
  正向迁移的理论支持:皮亚杰认为人(儿童)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4],其主要认知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思维不可逆性到可逆性.而新范式中的正向迁移方式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正向迁移的操作核心:学生物理观念难以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没有相对应的经验基础,或相关的情境是零散的、断裂的.因此,其操作核心是要精心创设知识情景,串联相关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肥沃“土壤”,让概念之间、概念与观念之间能顺利形成正迁移,以促进观念的养成.
  2.2 方式2:反向迁移
  反向迁移是相对于正向迁移而言的,是指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理观念已形成初步的理解;然后运用这一物理观念不断地进行概念反向迁移,形成概念的分解;再回到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深化对物理观念的认识.
  案例2:结合基于反向迁移的物理观念养成,在设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节时,我们也可以先通过列举生活中多样形式的能量,让学生初步建立能量观念.之后通过具体范例辨析,判断能量转化的多少与快慢,通过树型图把“能量观念”的性质一层层反向迁移(如图4所示).完成功、功率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回归到多样的具体情境进行运用.反向迁移过程直观高效,学生学习效果好.   反向迁移的理论支持:这样的实践思考方式,符合威金斯和麦克泰格以“理解为先”的思想(即UbD 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逆向设计”.
  所谓“逆向设计”就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即从大观念入手,不断地向下迁移,并让学习者通过主动建构意义(即理解的过程)来学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学习结果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这种“逆向设计”,体现了反向迁移与整体思维.
  反向迁移的操作关键:反向迁移的操作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在大情境中基于现实的、复杂的、非良构的核心问题设计,即大情境与对应大问题的创设是关键.而事实上,观念与某些现象之间存在关联性,对这些关联性的探究过程是对观念的深度理解.第二,对于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把握与上位思考.因此,这样设计思维要求教师要有较高位的观念意识与能力.
  2.3 方式3:并列迁移
  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物理观念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与核心[5].物理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概念进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列迁移是形成概念完整性必不可少的方法.
  案例3:
  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教学设计时,为更利于学生养成“能量观念”,建构功的定义及其能量转化实质关系是基础,建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大概念是核心.基于此,我们精心设计了正反范例的知識情境.通过“做功”与“能量转化”的特点,快速进行并列迁移,形成“不做功”与“能量没有转化”这两对并列概念(如图5所示).通过共同点的归纳与不同点的辨析,形成完整性概念.最终理解并建立“能量是物质运动转换的量度,表征物理系统做功的本领”的能量观念.
  并列迁移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认为,概念的建构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及范例,通过典型事例,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知道概念是什么.也可以有反例,知道概念不是什么.同时,深度学习发生的标志之一就是迁移,通过平行迁移,通过正反范例,更有利于概念完整性的构建,为观念养成打下基础.
  并列迁移的操作关键: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关联性理解有助于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并列迁移的关键是要学会从正反两个角度去发散思维,通过对比,形成完整证据,从而提取反映事物特征和关键属性的内容.
  3 结束语
  基于对物理观念的重要性认识,结合物理观念形成一般架构,进而整合形成新范式.同时提出了“三向迁移”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式.这样的新范式有利于促进教学设计方向清晰,有利于促进物理观念的教学设计结构化.促进物理观念养成的范式有多种,实践方式一定是多向的.因此,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大胆实践、积极反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蔡铁权.物理观念的内涵、层次和架构——关于物理观念教育的思考[J].物理教学,2019,41(06):2-5 70.
  [3]曹宝龙.用大概念教育促进高中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J].物理教学探讨,2019,37(06):1-6 11.
  [4]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蔡铁权.基于物理观念的高中物理单元设计——物理观念教育思考[J].物理教学,2020,42(01):5-9.
  (收稿日期:2020-10-09)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它是一个人造系统、复杂巨系统,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具有指向功能的系统.系统结构决定了系统功能,每一层次的系统功能是由其要素间有机联系形成的结构——教学模式所决定,因此,整个教学过程系统的功能——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各层次系统的不同教学模式共同决定,也即由多层次教学模式组成的体系决定.为此,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建构出“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为广大教师进行最优化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通过“学习分析”的理论分析了苏科版“浮力”一节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详述、分析与反思,最后根据分析做相关改进,并将改进后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实施以检验教学效果.从“初备(试上)、反思、点评和再上(改进)”这样的实际应用来看,深度备课为提升学习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学习分析;深度备课;浮力;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丽?当怀着宝宝,露出温柔并充满爱的笑容的时候最美丽。女人可以为自己心爱的男人付出身心,但为了孩子她可以付出生命。做了母亲的女人才会觉得身为女人的一种幸福。而女人在成为了母亲之后,也会变的更聪明、美丽。  曾经听过一位母亲讲述他在产台上经历的过程,那是一种因极度疼痛想随时放弃的过程;那是一种满怀热忱希望不愿放弃的过程;那是一种与自身的极限痛苦挑战的过程;那是一种感受到小生命顽强奔生的
摘要:变易理论是瑞典马飞龙教授提出的以学习内容及其关键特征为中心的学习理论,有对照、类合、区分、融合四种变易图式.变易理论提出没有变易就没有学习,强调学习是对事物的某种属性进行审辨,要审辨就要经历变易.对照图式在物理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利用对照图式,可以较好地简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变易理论;对照图示;物理教学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2-0002
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配餐中心王福先教授  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马英教授  采访整理王琴 于荷    最近,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营养科里来了不少家长,请营养专家为孩子的考试饮食究竟该如何安排支招,王福先教授强调,考前饮食要讲究简单而实用,窍门还是那句老话——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王教授指出,考生和家长不要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保健品会产生什么特异功能,倒是应该当心过
“盐分是高血压、脑中风的元凶”,“心脏病人应该控制盐分的摄入”,“糖尿病人应该减盐”等等,这些“恶盐警告”的说法由来已久。  20世纪50年代,来到日本的美国人达尔博士在鹿儿岛和青森一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鹿儿岛的居民平均每天摄取14克食盐,高血压发病率约为20%。  随着地理位置向北移动和食盐摄取量的增加,高血压也逐渐增多。青森人的每日食盐摄取量约为28克,日,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了40%。由此得
文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梦析门诊 张同延教授    【回顾】:某机关干部因在生活中经常反复检查身边的事情,不检查就会出现焦虑、不安,本期将继续了解对他的梦的分析。    第五次治疗的梦境  ●病人:好久没有来,工作忙,所以将近一个多月没有和你见面,这次治疗可能会找不到感觉!  治疗师: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来,不会有问题。  ●病人: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和很多人在部队,有一个军官……不是
摘 要: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要通过物理的学习将物理学科的品质内化,本文通过同一个物理问题蹦极为例,结合采用极限法、赋值法、图像法、转换法这些物理思维方法灵活解决该问题,以此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 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一题多解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很重视对物理解题的训练,这样有利于知识的传输和强化,但是题海战往往浮于形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要通过物理的学习将物理学
婆媳户长    黑山县四家子镇高家村赵海荣,1975年开始任大嫂子队长,后改任中心户长。她一门心思扑在计划生育事业上。尽管开始时工作难度很大,但靠党的政策,靠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上锲而不舍的工作韧劲,全屯从未发生计划外生育的事。改革开放以后,赵海荣带领全屯的姐妹们在少生快富的路上迅跑。她家率先买了四轮拖拉机,又率先开发了70亩稻田。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屯购进四轮拖拉机33台,新开发水田100多亩
如今,人兴起吃“忆苦”的粗粮,如玉米、高粱、麦麸等谷类,以及黄豆、绿豆等干豆类食物,但营养师告诫人们,粗粮虽好却不适宜所有人,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就不宜吃粗粮……  吃粗粮讲究方法,如搭配细粮、粗粮细作。吃粗粮要循序渐进,否则会引起肠道反应,还应搭配荤菜,多喝水。一般人每天摄入粗粮以30-60克为宜,但以下人群应理智进食粗粮。专家指出,过多地食“粗”,不仅起不到保健的作用,还可能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