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思新时代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时代下国防教育是育人工作重要抓手的原因,指出了高校国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上海A高校为例,提出了国防教育的工作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防教育;高校;军事理论;军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188-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new age. It proposes problems existing in university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aking Shanghai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working method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re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ducation for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military theory; military training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时,举国上下倍感鼓舞,各行各业翘首期待着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高校教育工作者也无不思考着,在这一历史方位下,如何做好育人工作,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问题。通过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可发现,国防教育与上述问题紧密联系,高校以开展国防教育为重要抓手,可作为切实做好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同时,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就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如何凝聚民族力量、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民素质和培养后备力量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纲领性、方向性和创新性的重大战略思想, 对于搞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国防教育是育人工作重要抓手的原因
  (一)与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
  开展国防教育首先要认识国防,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 根据《辞海》的解释, 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防備外来侵略和颠覆, 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其次,要认识国防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十九大指出,202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依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为给国家战略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国防和军队的建设目标在202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分别是基本实现机械化、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和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不难发现,经济建设要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所以,高校为国家的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着各行各业的人才,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背景下,高校以国防教育为育人工作重要抓手的意义就在于培养的人才既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亦是国家安全稳定的支持保障。
  (二)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校作为教育工作主体的一部分,肩负着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古今中外,国防教育历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国防教育仅单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体的教育是缺少灵魂的教育。新时代我国革命军人要做到“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鼓励大学生学习部队的优良传统和军人的精神品质,有助于发展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鉴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体竞争力,更有助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的国防认知不足
  1985年起,教育部在全国52所高等学校进行学生军训试点,到1986年全面展开,经过长期的实践,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和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国防和责任意识薄弱。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让当代大学生关注国防的意识淡化,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和新生力量,许多大学生对国家的国防安全意识和常识理解不足,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安全政策了解不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国防安全是国家和军队的责任,与己无关,缺乏忧患意识。2.意识形态受到网络不良影响。截止2018年1月31日,中国网民数达到7.72亿,网络已深入群众百姓特别是青年学生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方敌对势力把网络当作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把西方的民主观、自由观、价值观进行宣传和推荐。在当前网络信息丰富但真伪难辨的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去伪存真的辨别能力,长期受到网络负面影响,弱化民族精神和忧患意识,易导致理想信念动摇。3.存在应付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思想。为了贯彻《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精神,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高校普遍开设军事理论课,可从实践观察发现,许多大学生上军事理论课仅为修得学分,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认为国防知识枯燥乏味。
  (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未跟上发展需要
  目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组织学生军训、开展军事理论课、实施大学生征兵入伍等常规工作,实际的效果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历年军训内容无变化。学校师生对军训的理解基本停留在教官带着学生走队列、整理内务、学唱军歌、打军体拳等浮于表面的内容,学校开展此项工作也仅仅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一项政治任务,未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使整个军训工作停在表面,实际效果没能达到国家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预期。2.军事理论教学内容无发展。近年来,国际战略环境、军事科学技术、国家军事变革等问题变化迅速,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多年未做调整,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只能根据自身对军事时政热点的理解调整教学内容,导致缺乏统一的思想和指导,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混乱的情况,不利于树立学生的国防安全观。3.疲于应付大学生征兵工作。国家在大学生群体中征集士兵,体现了国家对提升国防和军队力量的远见和决心,由于征集数量逐年提升,高校存在疲于应付征集大学生士兵任务的情况,单纯向在校大学生宣传入伍政策福利,缺乏站在国家和军队建设的角度看问题,缺少站在思想育人、文化育人、政治育人的角度教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参军入伍的意义。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工作方法
  首先做好基础的国防教育工作。当前,各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新生入学军训、军事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等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因此,高校首要做的是守护好这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以班级的党团建、国防讲座和重大国防教育日活动等为辅助形式,扩充国防教育的阵地范围,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满足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多样化需要。
  开展学生军训及军事理论课要注意把握两个原则:一是结合主题教育促进大学生军训质量提升,二是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军事理论教学核心。
  近年来,A校每年军训内容突出主题,不断打破仅是走队列、整理内务、学唱军歌老三样的军训形式。2015年军训以纪念抗争胜利90周年为主题,军训期间组织了观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93大阅兵活动;观摩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图片展活动。2016年,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开展了歌咏比赛,比赛内容就是参训的师生歌唱著名的《长征组歌》;开展了主题演讲比赛。2017年,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主题,邀请军事专家介绍建军90周年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民族自信心;观看最新纪录片《强军》,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军最新的发展成果,强化爱国意识,提升凝聚力。
  为了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原则,A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强化6点内容。第一,讲好中国国防史。国防与国家的利益休戚相关,关系到国家安危,荣辱兴衰,国防历史这部分内容较多,但不能面面俱到,应重点突出兴与衰两方面的典型朝代的国防。让学生得到启示:国防服从服务于政治,国防的状况历来和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讲好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具体包括武器发展、解放军军史、正在进行的军改。以这三个内容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第三,讲好孙武的军事思想。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国传统兵学中的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精神,尤其值得高扬,大学生群体可以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国家博大的胸怀是青年学生与世界共同成长的基石。第四,讲好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行动指南,我们党的历史也是军事斗争史,讲好这段历史讲好毛泽东军事思想,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党我军的这部苦难辉煌史,从而领悟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将这种努力抗争、不屈不挠的思想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四个自信”。第五,讲好我国周边热点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成因、矛盾的焦点、我国对这些问题所持立场及所倡导的解决方案,深入了解我国对外政策,培养学生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理性正确认识我国的治国理念,提升爱国的主人翁意识。第六、讲好高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通过对一些高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同时宣扬一些在国防科技战线上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事迹,传承前辈们留给广大青年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导学生做新时代国家脊梁。
  其次,以大学生征兵宣传动员为新突破。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军事变革地不断深入,对部队服役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征集的兵员越来越向大学生倾斜。除了做好军训、军事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等基础的国防教育工作外,高校应把每年大学生征兵工作视为宝贵的国防教育窗口,利用征兵宣传动员的机会,结合主题教育日活动,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开展多样式多场次的国防教育活动,可将国防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摆脱单纯宣传参军优待政策的固化思维,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国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A校近年整合校内各方资源,武装部、学工部、团委群策群力,指导学校的学生话剧团、军事社团、退伍生共同创作出了两部展现当代大学生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淬炼成钢的话剧。一部话剧将看似遥远的军营和校园紧密结合在一起,以“90后”大学生女兵的军旅人生为视角,给校园学子带来了新的思考。作为首部以军旅生活为载体的校园话剧,该剧创新性地将征兵工作、国防意识、爱国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用“90后”的视角,可视化的语言将信仰的转变与升华浓缩成了一个个可供品嚼的青春故事。另一部以A校进藏服役学生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大学生士兵在部队从天之骄子成为合格边防军人的历程。A校不断探索“主题+朋辈”的主题教育工作模式,挖掘退伍兵、国防生中的优秀典型,讲述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并以他们为朋辈教育主体,影响同学、感动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参军报国热情,在正能量传递中激励着青年成长成才。
  最后,扭住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内涵不放松。高校的国防教育是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不论是在主阵地和辅助形式,还是在征兵宣传动员时,必须牢牢把握住国防教育的内涵,不能仅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重在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有切身的感受和感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中国梦强军梦紧紧联系在一起。
  A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坚持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军训期间的主题演讲要求实现全覆盖,对演讲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宣传报道,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典型,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今后的国防教育活动中。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求学生每人结合所学内容及个人兴趣提交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广泛利用退伍大学生,成立军事社团,组建学生国防宣传小组,在学校开展各类国防教育宣传活动,保证学生参加完军训后还有机会在校内继续学习体验军事知识或技能。
  四、结束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离不开有使命担当的青年,因此,高校的育人工作也显得任重道远,现实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高校国防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不少军事理论课教师都是兼职,或者个人评职称遇到瓶颈问题;学校对国防教育重视不够,只在军训、征兵时集中搞教育活动,未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且缺少足够的经费支持。在新时代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与使命,以此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767.
  [2]肖天亮.深刻理解习主席关于国防教育重要论述[J].国防,2017(02):4-10.
  [3]李科.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基本模式、问题及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455-459.
  [4]陈远.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6(23):126-127.
  [5]裘戈.加强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的思考——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學刊,20116(18):235-236.
  [6]徐晓霞.基于民办高校内驱力视角谈对国防教育的新认知[J].高教学刊,2015(10):14-15.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宽口径、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通识选修课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课程的管理与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文章以在通识选修课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国外与国内高校在通识选修课体系建立、课程管理上的特点,对国内高校通识选修课管理与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出现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提高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通识选
期刊
摘 要: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教学管理改革经验进行探讨。推进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教学管理改革,要以转变观念为先,树立“课证融合”职业教育观;以培养能力为本,构建“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为线,搭建“课证融合”人才培养平台;以“校企双元”为基,健全“课证融合”质量保障机制。  关键词:教学管理改革;课证融合;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课教学目标,既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具有较强的设计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文章以“铸造工艺及装备设计”为例,探讨了教学知识工程化的教学决策过程和实施决策手段,包括课程内容模块化重组、项目训练及实战演练等。教学知识工程化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有助于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教学知识工程化;项目训练;应用型人才;实战演练  中图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研究设计适合于地方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M0OC混合式教学“嵌入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方案,研究探索线上线下“嵌入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改造旧有的课堂并获得更优的教学效果,研究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嵌入式一体化”方案。  关键词:思政课;MOOC混合式;雨
期刊
摘 要:对于正处于建设阶段的专业综合改革,其改革是否偏离原定目标,改革过程是否有效以及如何对改革内容和方向进行修正,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评价。结合地方本科院校与教育部所属本科高校、中央部委所属本科高校的区别,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构建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综合改革有效性评价方案,并实际应用评价方案,对T学院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全面、通透地了解专业综合改革的进展现状,加深对专业综合改
期刊
摘 要:高校毕业生留就读地创业、就业,不仅解决当地人才问题和劳动力问题,而且人口的集聚带来人口的规模效益与人口的密度效益。西部中小城市大学毕业生就读地就业创业率偏低,人才优势大有潜力可挖。政府、高校、企业多举并施的本地化策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本地就业创业率,获得“政校企生”四方共赢的效果。  关键词:西部中小城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本地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 要:对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学业辅导模式进行探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文章通过日常工作观察与学业数据分析,对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学业问题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着力于现实实践的价值检讨,着力面向未来,探寻构建适合综合性院校艺术类本科生特色的学业辅导模式的张力和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艺术类本科生;学业辅导模式;张力和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舞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文章首先分析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地位,然后阐述了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后按照工程认证的要求,对我校的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实习、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方法、运行机制、考核制度等实践环节进行了优化与改革,进一步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相关地质专业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實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随着形势的改变有所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大学生寝室生活中,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在文明寝室建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进寝室的新载体和有效路径。将主题教育活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为案例,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引领,科教融合为重点,探索以第一课堂为保障,第二课堂为建设重点的“七位一体”育人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上,立足现实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路径,为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可参考的范式。  关键词:科教融合;第二课堂;創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