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如今的社会时代环境以及教育要求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主要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52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深蕴,为了能够让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挥出来,教师应该更深入地对教材进行研究,把教材中具有历史文化意义以及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挖掘出来,融入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系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文化的意义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空间对学生展开教育,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除此之外,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还能加深學生对中华文化以及民俗的认同感,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尤其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重点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少,并流于表面。此情况既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相结合,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综合发展和创新的学习思维,以及开阔眼界并增长见识。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1.以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
  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当中,古诗词本身就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有高度的人文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同时又带有深厚的历史民族文化积淀,因此通过古诗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最直接的途径。
  例如,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国家,农耕文化、田园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始终占主流位置,但是如今现代社会之后,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关注农耕文化、田园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一味追求繁华的都市生活,忘记了我们传统精神文化中,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追求。为此,在《归田园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归田园居》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之所在,同时更要结合我国的农耕文化、田园文化,以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精神文化,向学生讲解“田园”二字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它是我们血脉、历史和文化的根源,曾经为我们提供了身体上、精神上的不竭动力,虽然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但对田园的归属感、对自然的追求,已经深植于我们的基因,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深刻了解和认识的。
  2.以传统技艺渗透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有着大量的、丰富的、形式各异的传统技艺,这些传统技艺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对我国传统技艺的介绍,成为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要素构成。
  例如,在《社戏》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基于课文,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社戏”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热闹的氛围。而在《口技》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如此教学,为学生展示真实的“口技”表演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技艺的无穷魅力。而在《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则应当侧重于对我国传统建筑技艺的讲解,可以结合一些石拱桥和传统园林的空间照片,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以及我国传统建筑的内涵、底蕴及审美价值,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与认同。
  3.以传统节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切身情感
  在数千年的生活、生产与文明发展过程当中,我国人民群众创造了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的是为了庆祝丰收,有的是为了祈愿美好的明天。而且我国地域广阔,少数民族文化也非常之多,很多少数民族也有其地方性的传统节日,或者即使是对待同一个传统节日,不同地方的风俗也可能会不同,但它们无一不是宝贵的人文财富。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很多的课文直接或间接的涉及了传统节日,如清明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中秋节、泼水节,等等,很多课文本身虽然不是在重点介绍节日,但是却以节日为背景,体现出了各种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利用好这些课文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形成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切身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将《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刻意调整到端午节之前进行教学,以迎合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指导学生完成了对课文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烘托端午节的节日氛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大家讲述家庭中或乡下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和课文当中的习俗一样,又有哪些习俗是课文中没有讲到的,自己最喜欢节日当中的哪个习俗和活动环节,等等,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回想与交流、探讨中加深对端午节的情感认同。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篇课文安排到中秋节进行教学,并以诗歌朗诵的形式,组织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深刻认识月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人团圆”的意象,以及中秋节在我国传统思想情感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深入到初中语文课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加深对各个民族的了解。因此,为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开展古诗词赏析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此外,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体系和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树立爱国思想。
  参考文献:
  秦绪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初探》,《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7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兜底式食管胃吻合术对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的预防作用及效果,探讨蒙特利尔定义“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流程、标准在食管重建术后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目的:观察心衰合剂对小鼠体外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细胞凋亡及LDH释放率的影响. 方法:培养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通过AngⅡ建立肥大心肌细胞模型.Hoechst33342染色检测心肌细
会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的科技进步十分迅速,使人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学生需要掌握的东西更多,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如此。作为接触知识的初步阶段,小学的教学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课堂教学效率不佳,学生无法有效掌握知识,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上,进而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制约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小学语文,它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和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教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行,教育方面也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首先就是由一开始的重视分数到现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有许多习惯都是在初中养成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模式的改变 初中语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5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从之前单纯对学生教授课本上的知识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及其并发的病变是冠心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且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近年来研究发现血
会议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地高辛、美托洛尔片、螺内酯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予
会议
摘 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提高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主动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将围绕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质量  DOI:10.12241/j.issn.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连续上升的趋势。这些疾病的末期阶段常出现心功能衰竭。当前,针对心衰的治疗药物仅能改
会议
  目的:评价血塞通滴丸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按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血塞通滴丸治疗;观
会议
回顾一年以来手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先前针对强化局部功能而你追我赶的设计已经很难唤起消费者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在融合方面做文章,以更加出色的感性外观和更具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