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品质的韩信草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ularit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信草遍布江南的田间、溪边及疏林下。叫韩信草,还以人的名字命名,肯定是有来历的。
  相传,汉初三杰之一、军事家韩信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或在邻家吃口闲饭,或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遭别人歧视与冷遇。一次,韩信在集市卖鱼,被一群恶少臭打一顿,卧床不起。邻居从田地里采回一种草药,很快就把他的伤治好了。后来韩信帮刘邦打天下时,只要部下受伤,他就会命部下采来这种草分到各营寨,治疗伤员。于是有了“韩信草”的美名,并一直流傳至今。
  韩信草原名开头草,别名很多,叫法因地而异。其小花交互对生,全往一个方向长,长成并列的两排,形如一柄柔软的牙刷,有“牙刷草”之俗名;像半枝娇柔的莲花,又称“半枝莲”。还有耳挖草、金茶匙等别称,闽地则叫再生草。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卵状椭圆、边缘多锯齿的草叶;有四棱形、有绒毛的草茎,在我国分布较广,尤以华南、华东、台湾分布较多。
  韩信草性温,味辛,气香,有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之功效,药用价值很高。2001年10月7日,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4枚“香港草药”的邮票,“韩信草”入选其中,使其名声大震。
  草的花期很短,多在四、五月间开放,而在温暖的南方,其花期要稍早一些,在我的家乡福建,山水间、野地里处处可见。花着生于叶腋,开淡紫色的唇形小花。
  这小草,竟也有韩信的品质,喜湿润,爱蔽阴,多藏身于田间、溪畔、林下,绝不轻易抛头露面,其下半部是匍匐的。更多时候,它就这么趴在田间地头,吮吸大地之精华,倾听大地之心声。一经春风吹拂,夏雨滋润,待蓄积了全部力量,就恣意长出直立的花茎,尽情舒展繁密的花枝,绽开绚丽的花朵。丁香般的紫色花瓣,犹如一群身着淡紫霓衫的窈窕淑女,那种紫色真叫人心生爱怜。最美丽的地方,是花朵顶端与淡紫色花瓣相衬的白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精致,富有激情,极具魅力。
  有一年,我于初秋时节上福州的鼓山,身边的山林除了松树,就是杂树了。阔叶林是最知秋的,秋风一吹,鲜黄色的叶子一片片飞舞,似乎不肯轻易着地,与那些性急的草籽儿相映成趣。然而,那些长着卵形小叶的韩信草,紫色的一嘟噜小花朵,非常漂亮,长在遮阴的树下林边,一棵棵的,似豆芽儿一样,如音符一般,跳跃着一种朴实无华、单纯清新的美。
  草木该是何等聪慧啊,人世间的智者费尽一生的光阴,也未必大彻大悟的事理,它们却是与生俱来就知晓了。
   (编辑 慕容吟)
其他文献
赵越胜的《辅成先生》充满着一种厚重、沧桑和忧伤的气息,它将一个晚辈学人在时代动荡之中对学术前辈的理解与感怀,书写得分外动人,文章中的辅成先生乃是北京大学著名的伦理学教授周辅成先生,他与赵越胜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忘年之交,而维持他们师生之谊的,不仅仅是那种师徒之间的学术关联,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精神与道义上相同的理念与追求。我很喜欢赵越胜的笔触,他将一个虽曾受大辱的寂寞学人,写得那样高贵与透明,那非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