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入手,分析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此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体制机制 建议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1-0010-03
  
  一、北京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状况
  
  2009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对地处北京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网上调研和电话访谈,参与调研和访谈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4所大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信息化建设状况、建设内容、体制机制等方面。
  1.决策机构
  (1)组织机构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由学校高层行政领导或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占91%,另外9%高校由其他组织进行决策,包括各业务部门等。
  (2)决策机构负责人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的负责人为校长或副校长的达到了97%,还有3%的高校决策机构负责人为部门主管。
  (3)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
  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认识不够统一,特别是认为决策机构对审议信息办等规划部门提出的建设方案负主要职责的仅为29.4%。
  2.规划机构
  (1)组织机构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由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进行的达到67%,由信息处(办)进行的达到24%,由各业务部门进行规划的高校占6%,另外3%的高校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规划。
  (2)规划机构的级别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机构的级别为部处级的达到94%,但结合其组织机构看,规划机构并不统一,有些是信息处(办),有些是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等技术部门。
  (3)规划机构的主要职责
  调查中认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和发展战略,提供给决策者的比例较高,占94.1%,但没有达到100%。另外认为职责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史、前景、战略环境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占到85.3%,认为职责是制定各信息化相关部门的任务、协调各部门实施规划方案占70.6%,认为职责是制定外包、自行开发、运维等办法占20.8%。
  3.管理机构
  (1)组织机构
  各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差别较大,但明显看出技术部门进行管理的比例达到了70%,信息处(办)进行管理的比例为18%,另外12%为其他部门管理,如:由业务部门自己管理。
  (2)管理机构的级别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的级别为部处级的达到94%,另外6%的高校为科室级。
  (3)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认识不统一,特别是认为在有效管理信息化相关部门、协调和保障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方面负主要职责的为67.7%,在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审批、协调和部署方面的仅为58.8%。
  
  (4)学校是否设置专门的信息主管职位(CIO)
  只有29%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信息主管职位,而大部分学校没有设置这一职位。
  (5)信息化主管职位的级别
  目前高校设置的信息化主管职位中,信息主管职位的级别为校级的仅占12%,绝大部分为处级,个别高校还仅仅是科级。
  4.实施机构
  (1)组织机构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要由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达到82%,由信息处(办)负责的为6%,还有12%由其他部门负责实施,如各业务部门。
  (2)实施机构的级别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机构的级别为部处级的达到94%,但还有6%的高校为科室级。
  (3)实施机构的主要职责
  调查显示,实施机构主要职责的比例:执行信息化建设规划为79.4%,建设和维护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系统为91.2%,保障信息化校园系统和资源的正常使用为94.1%,对技术事故的预警、防范和处理为91.2%。通过与决策、规划和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相比,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实施工作的职责认识相对比较一致,但并没有达到100%。
  5.评价机制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有21%的高校建立了评价机制,而79%没有建立。
  6.制度规范
  (1)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
  调查显示,76%的高校制定了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在建立标准的高校中,主要遵循了教育部标准。24%的高校还没有建立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
  (2)信息化相关的激励机制的制定
  只有35%的高校建立了信息化相关激励机制。
  (3)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制定
  26%的高校并未制定信息化的相关管理制度。
  7.信息化建设内容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各高校对网络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属于信息化建设内容的认识达到一致100%,但对信息化建设内容应当包含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电子资源等建设的认识均未达到80%。
  8.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
  统计结果显示,实现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的高校仅仅占47%,这意味着一半以上高校仍未实现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
  9.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有62%的高校认为领导重视程度是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因素,38%的高校认为部门的配合是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因素,调查中也看到技术手段和建设模式已经不是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因素。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在学校战略发展中的意义认识不够
  很多高校领导没有从战略高度去认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观念十分薄弱,并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经验表明,信息化建设不但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的转变,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
  2.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
  很多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机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人员不齐备、规划不科学、制度不规范、实施不顺畅。第一,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和实施全部由技术部门进行,甚至最终的决策都是由技术部门进行,这种弊端显而易见,因为很多高校的技术部门不能从全局角度考虑信息化建设,而且很多高校的技术部门对业务部门的需求,甚至对教学、科研的需求知之甚少;第二,有一些高校虽然成立了信息处或信息化办公室,但是在职能分工上无法与技术部门分清,最终成为虚设机构,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应有职能作用,反而影响信息化的建设;第三,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评审机制,没有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即使有验收报告,但很多情况只有定性意见,却没有定量评价,从而导致建成什么样、是不是达到预期目标没有量化的结论。
  3.对信息化建设的不确定性和困难估计不足
  很多人认为,只要目标明确,时间确定,资金到位,就应该能很好地按期完成,殊不知业内有句行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关键在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经过调研、设计、编码和试运行等一系列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调研,很多部门对自身需求了解不明确、不全面、不细致,甚至经常出现今天确定明天改的情况,同时,基础工作不配套,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历程艰辛、工作反复,不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增加麻烦,信息化建设很难顺利进行,最终事倍功半。
  4.各级部门领导对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
  业务部门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本部门的事情,与技术部门无关,从而导致建设容易维护难,投入使用后没有技术实力去维护,半途而废;同样,技术部门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部门的工作,一切都以“我”为中心,从而导致得不到业务部门的认可,落得辛辛苦苦建成却很难甚至无法投入使用。
  5.对信息化的建设内容认识不全面
  很多高校对于信息化建设应包括的内容,网络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的认可度达到100%,但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以及电子资源等建设的认可度不足80%,通过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内容认识的片面性,并没有把E-learning、E-management、E-service等作为整体建设方案进行考虑。
  
  三、建议和措施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战略发展的支撑体系,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人的智慧去筹划。信息化建设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各部门的参与配合,同时,更需要有完善的建设体制和机制作为保障。因此,笔者建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1.领导机制
  (1)组织机构
  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人、财、物、教学、科研、学生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该机构为校级机构,领导小组负责人应当为学校信息化主管(CIO)。
  (2)主要职责
  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和领导,主要职责包括: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方针、任务和发展方向;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预算和资源分配;统筹、协调、保障各部门按照战略规划顺利运作;审议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建设方案等。
  2.评审机制
  (1)组织机构
  建立信息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由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既包括技术方面专家也包括管理方面专家,该机构隶属信息化领导小组,为独立性组织。
  (2)主要职责
  主要负责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进行评审以及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等。
  3.管理机制
  (1)组织机构
  建立信息化办公室或信息化处,该机构可以单独设立,由管理和技术人员构成;也可以成立非独立部门的机构,挂靠于某个部门。该机构为部处级机构,隶属于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机构。
  (2)主要职责
  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管理等工作。
  4.实施机制
  (1)组织机构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部门包括技术支持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在管理机构的协调和管理下,共同配合进行。
  (2)主要职责
  ①技术支持部门:主要负责具体建设方案的实施等。
  ②相关业务部门:主要配合技术支持部门完成调研、设计、目标评审等。
  5.制度规范
  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除应当有完善的建设体制和机制外,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具体包括:标准规范、管理制度、运行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
  6.遵循原则
  为了使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建设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第二,在使用方面: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第三,在技术方面:应用整合、数据集中。
  总之,有健全的建设体制和机制为前提,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遵循一定的原则,信息化建设一定会成功。?筅
  
  参考文献:
  [1]周远清.转变观念 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8).
  [2]王婷婷,阳征.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4).
  [3]戈月.探索高校CIO体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10-31.
  [4]李风海.高校信息化进程中工体制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7(1).
  [5]刘晓敏,陈爱琴.高校信息化进程中的大学CIO体制建设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2):42-47.
  [6]吕晨飞.试析高校信息化进程中的CIO体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4(3).
  [7]詹萌.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偏差和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1999(4).
  (编辑:隗爽)
其他文献
6月12日至7月4日,按照相关要求,广安市纪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组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专题开展了调研.此次调研分别到6个区市县实地了解资金投入使
(1)教育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问,我们建成了重庆教育网、高校教育城域网、大学城教育城域网,100%区县建成教育城域网,初步搭建了重庆教育网络体系,全市85
20 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当时,九寨沟纪检监察干部在抗震救灾中冲锋在前的故事,曾引发诸多关注。  一年過去了,当地纪检监察干部怎么样?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监督检查、派驻纪检机构改革、脱贫攻坚监督……经受住一项项重点工作考验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县纪委书记夏永胜:“三次入院”背后  第一书记王四平、“善于监督”左建英、“失声”乡镇纪委书记蒋建雄……
近日,陕西渭南市博物馆被曝出,馆内展品《讨陈檄文》是一篇2010年的网文。对此,渭南市博物馆展陈部一工作人员解释,“所有展品均经相关专家审核过,应该没有问题。《讨陈檄文》可能
本文通过对目前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医院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提高效益、创建新型现代化医院提出了几点建议,说明了在新的形势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必
期刊
【摘要】 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资产,由于它的不可辨认性,新准则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而独立确认为一项资产并进行合理的计量,在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项目下以净额列示,笔者就新准则中商誉的具体处理作一分析,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购并资产潜在的经济价值,进而真实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    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资产。随着当今企业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拓新的市场,作为企业实现迅速发展壮大途径之一的合并活动在经济
泸州市江阳区把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当成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组织区、镇街、村(社区)、社(组)“四级”干部,在宣传发动、数据核查、严肃问责等方面狠下
宋时豪放派之词,恣意大气,恢弘激昂,既有花间小事,又有沙场风云,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心向往之。但豪放派词人中,真正上过战场的,恐怕不多,辛弃疾就是一个。
近日,推特应俄罗斯官方要求冻结了一个假冒普京的账号。俄罗斯报道称,这一账号创建于2012年11月,拥有约100万粉丝,粉丝数甚至超过克里姆林宫的官方英文账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筹建中的国家开放大学也开饴了未来教学模式的探索,这就包括对“以现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