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改革开放已来,土木工程建设行业飞速发展,成为众多行业中的佼佼者。然而,随着工程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土建工程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些问题影响着土木工程将来的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其中工程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因此,我們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解决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棘手的问题,让工程建设发展的更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如雨后春笋般飞速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又进一步的提升。然而,在建筑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因为之前我国的建筑比较落后,所以后来的建筑业发展过程中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只能摸索着前进,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的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工作内容复杂多样,而为了使建筑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应当从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着手,寻找有效的管理方式。
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状况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作为我国基础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其中建筑工程质量日益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筑产品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产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有着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地位。分析和研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我国基础建设程度和建筑企业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一法律体系的实施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在保障质量管理的同时,避免一些不法建筑商逃避法律责任。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社会监督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质量监督的效果也显而易见。我国社会监督的主体较为健全,有设计公司、建筑施工单位、政府、社会等等。但是在这样的质量管理环境里,仍然有许多问题凸显出来。
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人为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的因素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人的因素中,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与施工人员的相关技能水平是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施工方领导者的资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水平。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工程质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建筑工人队伍中农民工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些农民工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上岗前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基本的建筑工程知识,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这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2材料方面的问题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并未达到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筑企业材料的采购体系也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据统计资料,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中占总投资的70%或更多,正因如此,一些承包商在拿到工程后,为谋取利益,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采购。抑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对其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甚至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能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及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3技术方面的问题
许多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认为,施工质量应当是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的关键,总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工序流程的疏漏问题,在质量管理及隐患造成根源上产生了明显偏差。一些设计研究院设计时,他们多考虑了建筑外观造型、结构形式新颖等因素,考虑地区环境差异、抗震构造、施工条件限制和整改难度等很少,在施工过程中变更核定单手续出具也较繁琐。鉴于这些情况图纸会审和工程设计方案的竞选招投标工作,亟待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
2.4隐蔽的工程质量问题
一般工地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和用户反馈意见等,往往偏重于外露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均匀性、下料长度、箍筋弯钩角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当钢筋数量在构件(梁柱结点)同一截面上密度较大时排放、砼保护层厚度控制、砼浇筑振捣质量(密实度)、设备器材调试及管线耐久性等均较容易忽视。再加上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且被评为建筑杯的工程,实际还存在着砼强度不足(蜂窝麻面、空鼓孔洞)、钢筋废料充数、主筋位移导致砼保护层增大或减小、设备启动困难或耐久性差、防水材料不防水(暴晒开裂、人为破坏)或过早老化剥落等问题。
针对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3.1加强技术发展
成立专门的工程难点技术攻关小组,研究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应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1)为使施工单位上报计划与实际施工计划相符,在选定施工方案后,应认真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然后制定进度计划;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考虑分部、单体工程,统筹兼顾,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
3.2全面发展员工的专业素质
企业的发展主要工作一是市场、二是质量、三是素质,全面提高施工素质,应从以下方面抓起。提高领导素质是工程质量的关键。企业领导素质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是提高领导素质,一个好的领导就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领导素质既包括领导成员本身的素质,也包括领导班子集体素质,两者都不可偏废。领导本身素质要好,作为领导班子的整体要团结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企业的领导核心来管理工程质量。提高职工素质是搞好工程的基础。职工在第一线施工,工程质量好坏与职工素质高低关系很大,搞好技工人员的施工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既要对他们进行应知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又要对他们进行应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还要抓好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健全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搞好工程质量的保障。在深化改革和企业管理上,要指定质量责任制和原材料检验、工序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等标准和制度,逐步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3增强监督检查力度
严格检查监督是确保工程质量有效的办法。搞好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形式,还要有严格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方能使工作抓住关键,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措施,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的同时,应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在质量管理人员中实行责任制,开展全方位质量监督,即全员、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
熟练掌握质量检验方法,严防质量通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工程质量通病是严重影响质量的顽症。如不进行特别医治,是难以根除的。首先要增强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质检员熟记常见工程质量通病的种类和发生原因,熟练掌握质检的标准和方法。将常见的通病列为重点检验项目。做到“三早”“两讲”,即在施工前,早提醒施工人员注意预防发生通病;施工中,对容易发生通病的地方及时发现;对已发现的通病及早医治,消除隐患;向施工人员讲清发生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这样做既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心服口服,又有效地防止了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3.4规范市场行为
规范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 一是规范业主的发包行为。 对规定限额内的工程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应由第二方公正单位主持招投标工作,组织独立的专家组进行评标,严禁业主私自发包、暗箱操作、私下交易以及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等违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业主建设资金的监管。当前,许多建设单位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承揽工程项目的迫切心理,往往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垫资。这种情况是造成目前许多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监督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的资金到位率,资金不到位的一律不准开工,严查施工过程的垫资现象,杜绝拖欠工程款。
4结语
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飞速发展,而工程质量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快更好地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工程质量达到标准,从而使得建筑行业更加保质保量的发展,相信未来在不断改进不断探索的路上建筑业可以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胡铭. 质量管理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郭继武等,建筑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如雨后春笋般飞速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又进一步的提升。然而,在建筑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因为之前我国的建筑比较落后,所以后来的建筑业发展过程中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只能摸索着前进,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的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工作内容复杂多样,而为了使建筑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应当从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着手,寻找有效的管理方式。
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状况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作为我国基础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其中建筑工程质量日益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筑产品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产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有着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地位。分析和研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我国基础建设程度和建筑企业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一法律体系的实施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在保障质量管理的同时,避免一些不法建筑商逃避法律责任。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社会监督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质量监督的效果也显而易见。我国社会监督的主体较为健全,有设计公司、建筑施工单位、政府、社会等等。但是在这样的质量管理环境里,仍然有许多问题凸显出来。
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人为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的因素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人的因素中,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与施工人员的相关技能水平是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施工方领导者的资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水平。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工程质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建筑工人队伍中农民工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些农民工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上岗前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基本的建筑工程知识,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这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2材料方面的问题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并未达到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筑企业材料的采购体系也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据统计资料,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中占总投资的70%或更多,正因如此,一些承包商在拿到工程后,为谋取利益,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采购。抑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对其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甚至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能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及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3技术方面的问题
许多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认为,施工质量应当是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的关键,总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工序流程的疏漏问题,在质量管理及隐患造成根源上产生了明显偏差。一些设计研究院设计时,他们多考虑了建筑外观造型、结构形式新颖等因素,考虑地区环境差异、抗震构造、施工条件限制和整改难度等很少,在施工过程中变更核定单手续出具也较繁琐。鉴于这些情况图纸会审和工程设计方案的竞选招投标工作,亟待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
2.4隐蔽的工程质量问题
一般工地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和用户反馈意见等,往往偏重于外露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均匀性、下料长度、箍筋弯钩角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当钢筋数量在构件(梁柱结点)同一截面上密度较大时排放、砼保护层厚度控制、砼浇筑振捣质量(密实度)、设备器材调试及管线耐久性等均较容易忽视。再加上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且被评为建筑杯的工程,实际还存在着砼强度不足(蜂窝麻面、空鼓孔洞)、钢筋废料充数、主筋位移导致砼保护层增大或减小、设备启动困难或耐久性差、防水材料不防水(暴晒开裂、人为破坏)或过早老化剥落等问题。
针对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3.1加强技术发展
成立专门的工程难点技术攻关小组,研究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应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1)为使施工单位上报计划与实际施工计划相符,在选定施工方案后,应认真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然后制定进度计划;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考虑分部、单体工程,统筹兼顾,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
3.2全面发展员工的专业素质
企业的发展主要工作一是市场、二是质量、三是素质,全面提高施工素质,应从以下方面抓起。提高领导素质是工程质量的关键。企业领导素质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是提高领导素质,一个好的领导就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领导素质既包括领导成员本身的素质,也包括领导班子集体素质,两者都不可偏废。领导本身素质要好,作为领导班子的整体要团结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企业的领导核心来管理工程质量。提高职工素质是搞好工程的基础。职工在第一线施工,工程质量好坏与职工素质高低关系很大,搞好技工人员的施工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既要对他们进行应知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又要对他们进行应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还要抓好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健全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搞好工程质量的保障。在深化改革和企业管理上,要指定质量责任制和原材料检验、工序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等标准和制度,逐步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3增强监督检查力度
严格检查监督是确保工程质量有效的办法。搞好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形式,还要有严格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方能使工作抓住关键,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措施,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的同时,应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在质量管理人员中实行责任制,开展全方位质量监督,即全员、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
熟练掌握质量检验方法,严防质量通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工程质量通病是严重影响质量的顽症。如不进行特别医治,是难以根除的。首先要增强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质检员熟记常见工程质量通病的种类和发生原因,熟练掌握质检的标准和方法。将常见的通病列为重点检验项目。做到“三早”“两讲”,即在施工前,早提醒施工人员注意预防发生通病;施工中,对容易发生通病的地方及时发现;对已发现的通病及早医治,消除隐患;向施工人员讲清发生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这样做既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心服口服,又有效地防止了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3.4规范市场行为
规范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 一是规范业主的发包行为。 对规定限额内的工程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应由第二方公正单位主持招投标工作,组织独立的专家组进行评标,严禁业主私自发包、暗箱操作、私下交易以及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等违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业主建设资金的监管。当前,许多建设单位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承揽工程项目的迫切心理,往往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垫资。这种情况是造成目前许多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监督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的资金到位率,资金不到位的一律不准开工,严查施工过程的垫资现象,杜绝拖欠工程款。
4结语
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飞速发展,而工程质量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快更好地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工程质量达到标准,从而使得建筑行业更加保质保量的发展,相信未来在不断改进不断探索的路上建筑业可以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胡铭. 质量管理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郭继武等,建筑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