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母亲”孙平:一个女人托起一个家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fcumt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女儿 好儿媳 好姐姐
   在2018年营口市妇联表彰的“营口市十大杰出母亲”的评选中,有一位获奖者叫孙平,今年75岁,出生于大石桥市博洛铺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
   1960年,16岁的孙平参加了工作。1972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的工作中,孙平时刻牢记党和国家对她的培养,对工作尽心尽力、任劳任怨。1998年,工作了近40年的孙平,从大石桥市人大常委会退休。每当提起她,亲友、左邻右舍的人们总是交口称赞,敬佩她是一位善良博爱、教子有方、孝敬尊长、奉献家庭的女人。多年来,孙平一直在默默付出、无私地照顾家人,让亲人沐浴在情感的阳光中,得到了社会上优良的口碑。
   孙平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老二。小学毕业后,她以全乡第一名考入了当时的营口县一中。可为了家庭,她只能早早参加了工作,工作后省吃俭用,除了基本的简单生活支出外,其余工资全部交给家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以一己之力支撑了全家,在弟弟妹妹的工作、婚姻和生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为父母分担忧愁。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父母,每次带上各种食品,还时常给父母洗头发、洗脚、剪脚指甲、陪父母聊天,临走时再给父母生活费用。四十余年一贯如此,孙平是父母的经济和精神支柱。不仅对自己的父母是这样,孙平对公婆也是如此,公婆住在天津,她每次回到公婆家,都把所有家务揽过去,尽量孝顺老人,公婆都对她赞不绝口。
   孙平丈夫的三个弟弟结婚时,公公已离休在家,婆婆又是家庭妇女,所以每次都是他们夫妻张罗弟弟们的婚事,对此孙平从无怨言。2001年,孙平与丈夫均已退休,商量将婆婆接到家中奉养(公公于1995年去世),并悉心照顾婆婆,为婆婆买了许多爱吃的东西,带婆婆串亲访友和旅游,婆婆每天活在快乐之中。
   在婆婆的生日宴会上,孙平邀请来了二十多名亲友。席间,她讲述了婆婆一生对家庭的付出,感动了在场所有人。婆婆在居住一年后,因不愿年已花甲的儿媳再照料自己,提出了返回天津的要求。多次的劝阻无效后,孙平只能送婆婆回家。临别时,全家哭成一片。婆婆对她说:“孩子,来,我抱抱你!”两人贴面相拥,泣不成声。孙平哭着说:“妈,您别走了!”婆婆摇头不允,离开了。谁知这一别就成了永别,这一年共同生活的时光成了婆媳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好母亲 好妻子 好女人
   孙平与丈夫育有一子一女。丈夫刘伟业毕业于西交空军工程学院,在大学时入党。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他决心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于是毅然报名去了新疆空军某部。这一去长达19年,丈夫刘伟业也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献给了部队,献给了边疆。
   孙平只能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与丈夫两地分居二十年里,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全力以赴支持丈夫的工作。刘伟业有温暖家庭做后盾,工作兢兢业业的他由一名普通的机械师一步步晋升为机务处主任,师党委常委。而对孙平来说,对远在边疆的丈夫最好的支持就是照顾好家里的老小,特别是两个孩子,让丈夫安心工作,保家卫国!
   一次,孙平八岁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一同得了腮腺炎,深夜里两个孩子同时发烧,孙平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她想起个听过的偏方,就是用土豆泥敷在脸上的红肿处,能够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她赶紧准备起来,等给孩子们敷上土豆泥,女儿因为烧得糊涂,又在梦中叫着要吃冰棍……
   四十几年前的大街上,哪有人半夜三更卖冰棍呀!孙平突然想起火车站附近有,于是穿好衣服把两个发烧的孩子锁在家里,自己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朝火车站走去,当时大街上漆黑一片,根本没有路燈……等到家时,两个孩子都哭了,他们怕妈妈遇到坏人。看着饭盒里化成汤的冰棍,孙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搂着孩子失声痛哭!像这样的难事在她和丈夫两地生活的日子里经常发生,但除了坚持孙平别无选择。
  历尽坎坷 参透幸福真谛
   1986年,43岁的刘伟业转业到了地方,一家人终于团聚!之后,一双儿女相继上大学、结婚和工作,分别有了自己的事业并取得一定成绩。大孙子的到来,更给他们夫妇带来了极大欢乐,含饴弄孙,老两口尽享天伦。
   然而上天再一次考验了他们!2003年,60岁的刘伟业患上脑血栓、糖尿病,经过多方治疗,仍然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孙平望着曾经陪她一路风雨兼程、相濡以沫的爱人如此遭罪,既焦虑又惋惜。
   想到丈夫转业到地方不计较职务地位,仍然勤奋地工作。这样一个有才干的人,一个真诚谦虚的人,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却被病魔缠身,孙平的心真疼啊!但她知道,她不能放弃,更不能倒下。儿女们工作都很繁忙,为了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孙平决心好好照顾丈夫,尽她所能让丈夫拥有和别的老人一样的幸福晚年。
   丈夫因语言神经受到影响不能正常说话,吐字也不清晰,但每次孙平都会耐下心来陪他说话。平日,她给他讲电视节目,讲新闻,读报纸;做饭菜时,尽量做得软细,便于他吞咽,怕丈夫身上酸痛,她还每天定时给他按摩身体,带他晒太阳……孙平时常对自己说,丈夫虽然不能动,但是他的心还在,他对生活的热爱还在,只是他的这份热爱需要自己来帮助他完成!
   时光荏苒,丈夫卧床已经十五载,十五年的寒暑,孙平也哭过、喊过,但她从未放弃过,她时常给自己打气、加油:“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无论生活多么苦多么累,孙平知道,面对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她又是何等的幸福!
   如今,孙平已是一位古稀老人。半生的人生坎坷,让她心中充满感恩和富足,生活是艰难的,但她用柔弱的双肩战胜了所有苦难!回想近二十年的两地生活和十五年来照顾卧床丈夫的日常,这个坚强的女人有时也百感交集。有人问她是什么让她这样坚持,她笑答,无非就是对孩子们的母爱和对丈夫的真挚情感驱使她一路走到了现在。掐指算算,孙平已和丈夫走过五十年金婚岁月,并用尽半生将子女培养成人、成才,更让优良的家风在子女身上传承……
   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尽相同,人们对孙平命运的评价也大不相同,经常有人说她命苦,而她却认为“一个人与家人共同生活,不断为家人付出,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或许她拨开浓雾,看到的才是真正的光明。
  编辑/倪萌
其他文献
丈夫150公斤,妻子111公斤,两人相约一起吃遍北京的每一家餐馆……直到有一天,丈夫收到一张医院的“死缓判决书”,小两口才不得不下决心减肥。他们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用爱情滋润枯燥的减肥生活。经过100天努力,妻子减重40余公斤,丈夫减重60公斤,不但创造了全国百日减重新纪录,还入选“健康中国十大健身人物”,当上了健身教练……  肥胖小夫妻的烦恼   张云天33岁,北京人,是一名小有成就的围棋棋手,
期刊
1   我和老张是在大学里认识的,当时互相没看对眼。我嫌他身胖腿短,他嫌我个矮脸黑。彼此的感觉都是“生死不复相见”。   但是,介绍人是我们的学姐。学姐可是一个一旦目标明确,就会朝其奋勇前进且百折不回的人。学姐告诉老张,说我是个才女,文笔绝佳,还会写古体诗,对《红楼梦》倒背如流……老张当场惊呼:“这么矫情啊,怪不得一直没男朋友!”   但是,学姐最终还是把老张打动了,因为她说我是她见过的最善良的女
期刊
这个时代,我们都在追求完成那些很宏大的事情:例如有没有赢得一场比赛,有没有考上一所顶尖大学,有没有挣到很多钱……却很少有人愿意认真坚持完成一件小事,而复杂的生活却是由无数件小事组成的。   作家连岳说:你有没有改造世界的蓝图,我不在乎,我更愿意相信從小事得出的观察结果:你有没有耐心读完一本书,能不能控制自己的体重,敢不敢坚持跑步……小事做得好,此人不会太差劲。   普普通通的我们生活里总是无尽的小
期刊
宋庆龄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回国后接任姐姐宋霭龄,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开始了她近70年的革命生涯。当宋庆龄走进孙中山的生活后,她说,“我从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 
期刊
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妇女界有一位几乎人人都以“大姐”相称的英杰,那就是蔡畅。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她就是全国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解放后又担任全国妇联主席近30年,其光辉的一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旗帜和骄傲。   蔡畅原名蔡咸熙,1900年5月14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她是蔡和森同志的妹妹。蔡畅在周南女校结识了向警予、陶毅、劳启荣等进步学生。她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时事、探讨人生,抒发各自的理想和抱负
期刊
何香凝、宋庆龄、向警予、蔡畅、邓颖超……这是一串闪光的名字。每一提到她们、想到她们,让人們油然而生的是崇高的敬意。   她们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实践者和领导者。她们具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她们将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把妇女运动作为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并为之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面对极其艰苦和残酷的征程,她们所展现出
期刊
五月初夏来临,很多爱美的女孩已经开始着手瘦身和美白课题了,精致女孩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需要护理背部恼人的痘痘,开启全身无瑕疵的美肌模式。  后背痘痘哪里来   其实,背上的痘痘一点也不稀奇。我们的皮肤都有毛孔,毛孔有皮脂腺,也会分泌油脂,分泌的油脂没有被及时清洁,堵住了毛孔,当然就会形成粉刺痘痘。   关于背上的痘痘,每个人的肤质不尽相同,所以痘痘长的位置也会不一样。建议要少吃油炸物,饮食尽量清
期刊
1939年三八妇女节,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在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商人家庭。她的大哥向先钺曾留学日本,深受民主主义思想熏陶,是湘西同盟会的负责人之一,后在常德教书。在大哥的影响下,她开始阅读《民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爱国思想渐渐产生。1
期刊
妹妹出国深造,委托姐姐照顾老父亲和房子,并承诺只要姐姐照顾好父亲,将来就把房子送给姐姐。然而,父亲因翁婿不和回老家独住,姐姐对父亲疏于照顾。气愤之余,妹妹催姐姐一家从她的房子里搬出去,姐姐却向她讨要9年的房屋保管费。为此,一对亲姐妹反目并闹上法庭……  妹妹出国深造,托姐姐照管房子和老父   姜萍和姜霞是一对同胞姐妹,老家在山东菏泽。姜萍时年40岁,姜霞比她小4岁。小时家里穷,父母却坚持供姐妹俩读
期刊
邓颖超原名邓文淑,1904年生于广西南宁。青年时代投身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她和刘清扬、郭隆真、张若名等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并参与组织了天津各界联合会。她还和周恩来、马骏、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3年邓颖超参与组织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中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