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在华并购和扩张案例(三)

来源 :电气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ar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当前,大量外资涌入国内,在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06年“徐工并购”案,把外资在华并购和扩张推到了极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一些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产业被并购也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特别是目前外资已经从最初的合资合作演变到了越来越多的收购、控股各个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从而构成垄断,控制我国的经济,直接威胁到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在第三、四期的特别关注中我们连续刊登了高梁老师的《各大国规避外资并购风险的举措》文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外资并购时,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所采取的举措。这也给我们经济安全的发展一个很好的启示作用。
  从第6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载《外资在华并购和扩张案例》系列文章,主要记录当前所发生的并购案例。以事实说话,透视外资在华并购和扩张的情况。
  
  钢铁行业外资收购行动遇挫
  
  根据2005年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外资不能控股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外资选择了迂回进入中国的方式。
  2005年,米塔尔以6.47亿元收购了华菱管线36.67%的非流通股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5年,阿塞洛米塔尔谈判收购我包钢49%股权。包钢下属白云鄂博是中国最重要的稀土和复合矿基地,稀土金属占全国一半。中钢协上书决反对该外资公司对包钢和对国内若干钢铁企业的参股、并购,防止形成垄断。2007年1月,阿赛洛米塔尔与宝钢的谈判终止,这给宝钢的下一步动作留下了空间。
  2006年,阿塞洛和米塔尔两大欧洲钢铁巨头合并,钢产能达1.2亿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10%,生产基地遍及全球60个国家。该公司早就进入中国,先后同昆钢、包钢、八一钢厂等多家企业谈判。此外,蒂森克虏伯与邯钢;韩国现代与太钢;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与安阳钢铁也有接触。目前除韩国现代与太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外,其他外资尚未有新的进展。
  2006年2月,阿塞洛与莱钢集团签署协议,拟溢价购买莱钢38.41%股权,与莱钢集团并列成为莱钢第一大股东。此方案被国家发改委否定,后莱钢和济南钢铁合并为山东钢铁集团。
  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庞大的产能分散在4000多家企业。2005年,钢产量500万吨以上的只有18家,前三位宝钢、鞍钢和武钢的钢产量共4768万吨,是阿塞洛米塔尔的1/3。鞍钢和本钢、济钢和莱钢的联合,宝钢集团从米塔尔手中争回八一钢厂,说明国内钢铁行业已有警觉。但A股市场实现全流通后,外资可能从二级市场买进股票,从而达到实际控制钢铁企业的目的。在国际钢铁行业巨头不断联合之后,如果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仍不提高,仍然难以抵挡外资的迂回并购。业界建议加速钢铁行业的内部重组。
  阿塞洛米塔尔两大巨头合并,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反应,以应对未来的寡头竞争局面。俄罗斯拟整合国内资源打造一个钢铁巨头;日本新日铁加快了与住友金属和神户钢铁的防御性联合重组,日本政府在研究修改《反垄断法》,不排除最终整合为一家产能1亿吨的钢铁企业的可能;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也正在酝酿更紧密的合作计划。巴西几家大型钢铁企业也正在加紧磋商联合重组事宜。
  凯雷并购江都钢管,江都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资产10亿元。原名江都县钢管一厂,成立于1988年,后改制为私营企业,下属子公司扬州诚德,生产大口径无缝钢管。2007年初,美国凯雷基金以49%的股权比例参股扬州诚德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外资股东。江都市政府对此并购案大力支持。这一并购案也说明了,私募资本在华并购战略,不再仅仅锁定行业排头兵或知名本土品牌,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内排名稍靠后的企业,并且不再强调控股权。凯雷看重的是江都钢管在钢管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海外资本的中国淘金热,实际上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并且在机械装备行业上,地方在加快所属国企的改制工作,正在大力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收购国企产权。其中一些对国防建设意义重大的企业,面临被外国公司吞并的前景。
  
  铸铁管建材法国圣戈班控制50%市场
  
  法国圣戈班集团是一家在华并购且异常活跃,但作风低调的外资大鳄。该公司主营建材产品(玻璃、陶瓷、塑料及球墨铸铁管),在世界500强中居100名左右。
  1985年,圣戈班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现已在中国设立了50余家企业,其中制造企业40多家,散布在成都、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郑州等地。业务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装、高功能材料(增强玻璃纤维、陶瓷塑料、磨料磨具)、建筑材料(管道系统、保温隔音材料)以及建材分销。在中国的员工数量超过15000人,2005年销售额4亿欧元。最近4年,圣戈班在华销售额年增54%。
  外方介绍: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途径是大力收购企业、变合资为独资。刚进入中国时需要合作伙伴,以合资为主,但绝对控股。圣戈班在中国的大量并购案,基本上是和企业进行排他性谈判,协议转让,不公开招标。
  2006年,圣戈班全资收购徐州钢铁总厂。徐钢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球墨铸铁管、铸件的专业化生产厂家,年产60万吨生铁。2002年,圣戈班与徐钢合资成立铸管公司。2005年底,徐州市国资委以5.37亿元价格,将其持有的徐钢资产100%转让给圣戈班,还搭上徐钢在徐州光大新兴铸管公司中的全部股份,总投资7亿元。
  这次收购使圣戈班巩固了在球墨铸铁管道的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的管道市场占有率超过50%。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圣戈班的管道业务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中国的建材企业非常分散,多为国企,因效益不好成为地方政府的包袱,但又具有区位、原料方面的优势,有的拥有核心技术。外资对地方国企的并购具有隐蔽性,但“一旦散落在各地被外资控制的企业合并报表,那时人们再惊奇已经晚了。”
  
  轴承行业的发展状况
  
  据中国轴协统计,至2005年底,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已建立24家台资、独资轴承成品生产企业,总投资约4-5亿美元,初步形成8-9亿套轴承生产能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利用中国低工资成本,对本土企业构成日益增大的压力。我国轴承工业的自主地位面临严重的挑战。
  前几年的并购事件有:Torrington收购无锡轴承、舍弗勒收购西北富安捷轴承,美国TIMKEN(世界第三,美国第-SKF轴承)收购烟台轴承。2006年1月,天胜轴承(TIMKEN控股)以2.79元/股受让襄轴集团所持4191万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下设全国唯一的汽车轴承研究所。同年11月,TIMKEN宣布投资1.19亿元在成都新建一家航空精密产品中心, 同时争取收购洛轴。该公司前几年在全球收购了多家企业。
  目前外资并购对象正从过去的中小型企业转到排头兵企业。除洛轴外,哈轴和瓦轴都在和外资进行谈判。哈、瓦、洛三家产量和销售收入占国内轴承行业的15%以上,并掌握国内轴承的前沿技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铁路车辆、重大机械装备等行业的轴承几乎都由这三家提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像洛轴这样的企业,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企业想办法,找出路,让它们活起来。
  轴协的方案:哈瓦洛联合重组,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国务院国资委直管,2004年总资产291亿元),这样有利于保住核心技术,共同抵御外国轴承公司的挑战,对振兴装备工业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国国内两大轴承集团的在与外资合作中失败的案例。
  
  洛阳轴承集团
  
  洛轴集团1950年代成立。国有大型企业,被国务院确定为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
  洛轴是轴承产品尺寸最广、用途覆盖最宽、品种最齐全的厂家,包括石油钻机、轧机等重大装备配套轴承,保持着多项中国轴承行业纪录。其LYC品牌轴承被国家列入“121”计划重点保护名优产品,在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都有LYC轴承在运转。洛轴承担了神舟飞船的轴承配套任务。为“神六”提供的轴承7大部分22种,皆在核心、关键部位。
  近年来,洛轴陷入经营困境。2004年,洛轴集团账面总资产32亿元,债务24亿元,净资产约8亿元,生产一度暂停。至上世纪90年代,洛轴产值一度超过瓦轴和哈轴两家总和,今天却只能仰其项背。
  2004年,河南永煤集团与洛轴集团合资,成立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拥有原洛轴集团80%以上的主业资产。2005年,LYC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盈利3000万元,超过重组前洛轴的历史最高水平。
  洛轴集团的债务重组问题一直未获进展,共欠13家银行15.43亿债务,影响了新老公司资产的移交和LYC的经营。2006年,河南建行(1.1亿)、国家开行(1.25亿)等债权银行向法院起诉,申请查封洛轴的土地和地面资产。
  德国舍弗勒于2006年5月与洛阳市国资委签订框架协议:舍弗勒以11亿元人民币收购洛轴除军工等三分厂外的所有资产(含LYC),包括LYC品牌、房产、设备、土地资产及部分债务;承诺5年内再投10亿元建设新厂和添置设备,雇用员工6000-7000人。
  中国轴承协会上书,坚决反对外资整体收购洛轴,理由:
  1.洛轴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LYC品牌条件很好,被外资收购影响国家安全。尽管此收购不含军工分厂,但军品的许多工序在民用领域,一旦被外资收购,整个军工生产体系也将被肢解。
  2.洛轴的铁路轴承占国内市场30%(2005),舍弗勒已控制我25%的铁路轴承市场,再兼并洛轴将拥有全国铁路轴承的定价权。
  3.事实证明,引进外资“市场换技术”基本部流于失败。很多企业被外资兼并后,品牌技术都变成外资的了,不利于我技术水平提高,而外资却得到了市场,甚至技术。2001年西北轴承与舍弗勒合资就是前车之鉴。
  舍弗勒辩解:工业基础件种类繁多,都可军民两用,如果都保护,企业将失去创新动力和竞争力;中国每年花100亿元进口高端轴承,不如在本土生产,可提高供货可靠性。但并购计划被搁置。
  2006年8月,国家五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洛阳,明确:禁止外资整体收购和控股洛轴,但允许参股,或局部合作。
  目前重组洛轴的对象已锁定为大型中央企业。但多家企业与洛轴谈判重组均无果而终,最大障碍还是债务和人员开支负担。洛轴的工资和养老金开支每年需数亿元,但洛轴年产值只有10亿元,不堪重负。目前洛轴正把重心转向谋求政策性破产,其申请已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原则同意。2007年1月,河南省拟方案: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为平台重组洛轴,永城控股LYC67.5‰
  
  洛轴陷入困境的原因
  
  2006年河南省国资委调研报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洛轴集团管理粗放,对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使违法违规者活动猖獗,财务黑洞触目惊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集团内人际关系复杂,管理失控。经理层连最基本的信托责任都丧失,是逆向选择,毁灭企业。”
  1.盲目扩张。1992-1994年,洛轴出资4000多万元,在30多个城市设销售公司,由集团统一管理。1996年以来,江浙及环渤海的轴承企业兴起,市场价格下滑,公司陷入亏损。集团营销体系僵化,产品贱价出售,子公司以低于市价15%的价格从集团提货,以低于出厂价12%的平均价格销售,亏损率达18%。集团将亏损做应收账款处理,账面盈利,亏损留给子公司。
  2.监管迟钝,管理混乱。销售回款每月不足6000万元,其中2000万是顶账实物,但每月必须有7700万现金才能维持运转,以至每年新增1亿多银行贷款。2004年,集团总资产33亿元,其中应收款达10亿,实际能收回的只有1亿多;银行负债高达24亿元。
  
  二 西北轴承被恶意吞并
  
  宁夏西北轴承曾经是全国轴承行业6家大型企业之一,是铁道部生产铁路轴承的定点厂,在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经营不当,陷入财务困境。2001年,西轴整体与德国FAG公司(德国最大、世界第三大轴承制造企业)合资,德方占51%的股权。当时铁道部已有了一家南口SKF合资轴承厂(与世界第一大轴承公司瑞典SKF合资),也同意再建一家台资轴承厂,以打破南口SKF垄断局面,故铁道部和宁夏自治区都全力支持该合资案。
  合资后,德方资金久不到位、德方人员垄断关键岗位和决策权、大量裁员,造成诸多矛盾,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但是自治区政府还是要求西轴”从招商大局出发,坚决把合资工作搞下去”。裁减的员工最后还是由西轴接收。德方并违反协议,排挤中方管理人员,擅自高薪增聘德方员工,导致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合资后的三年连年巨额亏损。后德方嫌利润太薄,竟停止生产铁路轴承。最后,“为了自治区招商引资大局”,西轴于2003年底以2850万人民币的价格将所持有的49%股权卖给德方,合资公司从此变成了德方独资企业。
  该合资案搞垮了一家大型轴承骨干企业,损失经营了多年的NXZ牌铁路货车轴承的品牌和产品,失去了占中国铁路货车轴承25%的市场,失掉了原来企业主导产品铁路轴承的一切。现在,西轴人看着铁路轴承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大幅上涨,惟有叹息。
  业内专家指出,轴承是装备工业的重要基础件,在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方面具有战略意义。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是产业的立足点,一旦丢失,再谈振兴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无异于痴人说梦。在开放中必须重视国家的经济安全,不能无原则地向外商出让民族工业的核心利益,使工业体系受到的伤害由皮肉扩大至筋骨,甚至支离破碎。
  (请继续关注《外资在华并购和扩张案例》连载内容)
其他文献
2002年上海奉贤区将输配电制造业确定为了奉贤的特色产业,并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输配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截止2006年底,上海市奉贤区输配电企业已经增至160家,完成销售收68亿元,占全工业区收入的7.2%  在这5年中,奉贤区输配电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并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如今,奉贤区的输配电产品已由单一的中、低压成套开关柜转变成为了包括高压、超高压产品在内的多种关键电气产品。一
期刊
系统规划 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对原有的企业文化体系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构建具有湘电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和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由六个子体系组成,即企业文化视觉识别体系、理念识别体系、传播体系、实施体系、制度体系、考评体系。前四个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重点是结合公司“提速期、效益年”的现实需要,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核心价值观。制度体系、考评体系力争在年底完成,以构成完整的集团
期刊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在国际油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国内石油需求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节能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等新环境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就显得十分必要且急迫了。  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外供成本增大的同时,自给的成本也在日渐上升。虽然我们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但煤炭占主导地位,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仍处于低水平,这种情况难以维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煤
期刊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
期刊
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36年,一直有我国电工产品“摇篮”的美誉。然而风风雨雨60多年,在国内电机行业拥有绝对实力的湘潭电机却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用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建雄的话说,湘电机既没有站起来,也没有倒下,而是蹲着。而这蹲着在市场度日是何等痛苦的事情。湘电机的上上下下都在为企业的明天感到盲目。  2003年,周建雄走马上任了。他和企业领导班子一起对企业的情况进行了彻底调查,寻找让
期刊
2005年9月6日,我国第一个750kV输变电工程一西北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作。该工程采用了800kV简化GIS设备,简化GIS不等于全GIS,全GIS指包括进出线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等全部电器元件封闭在GIS内,GIS与主变压器、电抗器一般采用GIB(气体绝缘母线)连接。简化GIS是指包括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阻波器等设备为常规敞开式设备。简化GIS与主变
期刊
【摘 要】 对四年来昌乐电网所辖10kV线路发生的事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归纳了几种典型的故障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反事故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10kV线路的运行水平,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10kV线路事故统计措施    1 引言    农村10kV配电线路多为辐射状供电结构。线路长、分支线多、路径复杂是其普遍特点,架空线路多为裸铝线,城区内部分架空线路改为入地电缆,在支线
期刊
2007年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国际论坛7月24日在北京开幕,此次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主办,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协办。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负责人,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专家300多人出席了论坛。论坛以“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为主题,重点围绕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对相关政策措施和实践问题展开研讨。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
期刊
中国的最大特点是人口众多。因此,尽管人均能耗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但能源需求总量大,加之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良,且能源效率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基于我国能源、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五大战略建议,前三个称为三种概念的绿色能源。第四个是针对我国能源缺口,提出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利用国外资源做补充。第五个战略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战略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一项巨大、廉价的优
期刊
编者点睛:湘潭电机是中国电工产品的摇篮。与所有的企业一样,它的发展壮大,经历了由曲折到辉煌的成长历程。湘潭电机集团董事长周健雄盘资本,做大做强企业的经营能力绝妙手法,值得电气行业同行揣摩与借签。这期“经管天地”特别推荐周健雄演讲录《全球视野下中国风电产业》,其微观的切入,俯瞰的视野,稳健的谈吐,大气的内在气质,阅后都给人以启示和引动。湘潭电机的昨天、今天、明天,俨然三幅透亮的画,挂在我们面前,蓝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