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灰质异位症(GMH)伴发癫痫患者的癫痫灶定位价值.方法 8例GMH伴发癫痫的患者进行MSI检查,数据采集后进行后处理,观察癫痫灶的位置,并与皮质脑电图(ECoG)比较.影像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13~48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8例患者病理均为灰质异位,其中1例病理结果伴有海马硬化,2例伴有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Ⅰ b型,1例伴有FCD
【机 构】
:
050051,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050051,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050051,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050051,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灰质异位症(GMH)伴发癫痫患者的癫痫灶定位价值.方法 8例GMH伴发癫痫的患者进行MSI检查,数据采集后进行后处理,观察癫痫灶的位置,并与皮质脑电图(ECoG)比较.影像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13~48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8例患者病理均为灰质异位,其中1例病理结果伴有海马硬化,2例伴有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Ⅰ b型,1例伴有FCDⅡb型.8例患者中,MRI显示:结节型灰质异位2例,其中1例伴有脑裂畸形;皮质下型4例;MRI显示正常2例.MSI确定癫痫灶位于右颞叶2例,左额叶2例,双顶叶、左顶叶、左颞叶、左额顶叶各1例.MSI所确定的癫痫灶中,4例患者癫痫灶与异位灰质完全重叠,1例癫痫灶紧邻异位灰质后方,1例癫痫灶与异位灰质部分重叠并且癫痫灶范围明显大于异位灰质,1例患者有2个癫痫灶,分别位于异位灰质及异位灰质前方2 cm,1例患者癫痫灶位于异位灰质后外侧2 cm.8例患者MSI癫痫灶定位与术中ECoG定位完全一致.按Engel癫痫疗效分级,术后6例为Engel Ⅰ级,均为发作停止;2例为EngelⅣ级,手术前后癫痫发作频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MSI可提示灰质异位伴发癫痫患者的癫痫灶定位,是术前无创伤定位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2009年第95届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主题是"quality counts",可以理解为"重视质量",并提出了"质量"(quality)和"量化"(quantitation)是未来放射学临床应用的方向.心脏CT仍然是今年RSNA的关注点和亮点.各厂家CT设备和软件不断推陈出新,心脏检查的图像质量和低剂量是今年格外关注的焦点.下面就CT设备新技术的成像能力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简单介绍。
目的 探讨小儿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CT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IMT,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8例中单发16例,分别位于肺组织4例,大网膜2例,肾脏2例,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侧胸膜、胰腺、左大腿肌层、前列腺、右锁骨上窝、膀胱各1例;多发2例,位于大网膜和空肠系膜1例,位于腹腔内及肝右叶肝裂旁1例.CT表现为实性肿块16例,其中3例合并钙化,囊实性肿块2例.增
目的 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E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10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肿瘤平扫呈相对高密度、向肾外突出、乏脂肪;增强明显不均性强化(快进慢出)、瘤体较大但无分叶、包膜完整,多与肾分界清晰;其内常有轻度变性坏死区.镜下见密集分布的上皮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均为阳
2010年11月5至8日,由中华放射学杂志主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九届头颈部影像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习班经过精心细致的筹备,如期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参会人员约280人。
目的 测定3.0 T场强下,小腿骨骼肌1H-MRS中可见的代谢物分子和水分子中质子的横向弛豫时间(T1)和纵向弛豫时间(T2)值,为实现采用1H-MRS进行骨骼肌各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奠定基础,并为骨骼肌1H-MRS检查的参数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24名志愿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小腿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的弛豫时间测定.采用单体素受激回波采集法进行1H-MRS数据采集,T1时间测定采用渐
1.本刊已从2006年11月起正式实行网络投稿,网址为http://cps.medu—online.cn,作者可以直接登录该网址,也可登录中华放射学杂志网站(http://www.@journal.org)点击“网络投稿”按钮进行投稿。
由中华放射学杂志和Siemens联合举办的能量CT征文目前圆满结束。颁奖仪式于2010年7月17日举行。本次征文比赛收到稿件60余篇,最后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2等将5篇,3等奖10篇。
例1女,49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呈持续性钝痛、不剧烈,未予重视.近3个月上述症状加重,疼痛尤以夜间为重,并向右膝部放射,伴有午后低热,于2004年3月9日就诊。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无外科手术指征,即使能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亦较高.近年来,随着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影像引导下的局部微创治疗已经成为HCC重要的治疗手段,并得到蓬勃发展,在不能手术切除的HCC、HCC术后复发、甚至小HCC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确评价HCC局部微创治疗的疗效对于制
目的 研究鼻咽癌2008年分期、1992年分期及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3种方法的区别,并探讨2008年分期方法改变的依据.方法 对285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3种不同的分期方法分别进行分期,对比分期结果,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纳入统计的285例中,采用2008年分期时,T分期T1期66例、T2期84例、T3期72例、T4期63例,N分期N0期12例、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