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连花清瘟胶囊早期介入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2月23日,天津地区COVID-19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当时采取的治疗手段,筛选连花清瘟早期治疗组(治疗组)24例,中西医常规治疗组(常规组)23例,比较两组临床主要症状(发热、乏力、咳嗽、咯痰)消失时间、体温复常及住院天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好转率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咳嗽症状改善率为66.7%(常规组5
【机 构】
: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天津 300350;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连花清瘟胶囊早期介入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2月23日,天津地区COVID-19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当时采取的治疗手段,筛选连花清瘟早期治疗组(治疗组)24例,中西医常规治疗组(常规组)23例,比较两组临床主要症状(发热、乏力、咳嗽、咯痰)消失时间、体温复常及住院天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好转率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咳嗽症状改善率为66.7%(常规组53.3%),乏力症状改善率为100%(常规组42.1%),咯痰症状改善率为33.3%(常规组66.7%),其中乏力症状消失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症状消失率均为100%,治疗组体温复常天数为(3.5±1.8)d,常规组(6.8±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CT影像好转率,治疗组为87.5%,常规组为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VID-19患者早期介入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能改善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变化,缩短体温复常时间,为中西医更密切、更便捷的结合治疗提供了临床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约30% 的患者对传统抗癫痫药物耐药而成为难治性癫痫.癫痫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多年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钙离子通道异常是癫痫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神经元死亡和神经炎症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特征.焦亡是近年发现并证实的一种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细胞焦亡发生的关键是炎性体的激活,而钙动员对炎性体激活至关重要.焦亡参与多种疾病过程,包括难治性癫痫海马神经元的死亡.该文主要综述癫痫与神经元死亡、神经炎症、钙离子通道异常之间的关联,分析神经元焦
目的 探讨儿童耳前瘘管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武汉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的病例,所有患儿术前均有瘘管感染史.采用的手术路径包括耳前组织切除法和瘘管解剖法.切口分为4型,分别为:以瘘口为中心的小梭形切口(Ⅰ型)、包含瘘口和炎性皮肤的大梭形切口(Ⅱ型)、双梭形切口(Ⅲ型)和梭形切口+皮瓣转移(Ⅳ型).比较不同手术路径、切口类型及术中是否处理软骨等手术方式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采用斯托尼布鲁克瘢痕评估量表(Stony Brook Scar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在抑制T细胞信号转导,介导机体免疫耐受和维持免疫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可出现PD-1/PD-L1的功能异常.了解PD-1/PD-L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通过调节PD-1/PD-L1来治疗多种免疫相关疾病,改善患病人群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对PD-1/PD-L1在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作用
贾英杰教授是天津市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工作30余载,对恶性肿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贾教授提出了“本元亏虚,癌浊丛生”为恶性肿瘤基本病机,并力倡“黜浊培本”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法则.贾英杰教授注重传承中医经典,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扬温病、伤寒思维,并提出恶性肿瘤“动态辨治”学说.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目前在临床中发病率日趋升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多年的临床总结,郑雪平教授认为该病多为气血不足所致,虚证为主,久病虚实夹杂,并充分运用了中医辨证论治,提出气血并补,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提供了新的思路,有较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