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矿区老空区水害探测及远程预警系统研究

来源 :同煤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项目背景rn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矿山水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空区突水是山西省近几年来最主要的水害形式,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大同矿区主要赋存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系和中生代侏罗纪煤系,下组煤开采时会受到上覆侏罗纪采空区积水的影响.再加上大同矿区煤层埋藏浅,露头广泛,易于开发,故还存在大量历史久远且无规则开采的老空区.
其他文献
针对色连煤矿2-2上煤层8101“三软”综采工作面的生产实际,本文研究了支架移架速度、刮板输送机和采煤机负荷,确定了支架的移架速度为3.73 m/min,采煤机的最大运行速度为9 m/min,正规循环时间为58 min,并在执行正规循环作业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了“三软”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科学正规循环快速推进法,创造了日进18刀,日产2.52万t的记录,实现了矿井的高产高效发展.
针对矿井掘进施工中业务数据无法和GIS图形数据相结合,不能直观地展示井下施工生产状况及无法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通过建立基于GIS系统的预警模型,提前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进行预警,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为矿山掘进工程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针对斜沟煤矿煤柱回收率低且开采导致地表下沉的问题,在斜沟煤矿18114旺采工作面实施条带式旺格维利采煤法,利用传统的刀间煤柱宽度的计算方法,采用两种煤柱留设方案,并通过FLAC3D软件研究宽度不同的刀间煤柱塑性区、巷道变形量及围岩应力情况.现场试验表明:每4个刀间小煤柱留设1个刀间大煤柱的开采方法可靠、稳定性较强,保证了安全高效回采,经济效益显著.
针对银星煤业主运输系统、地面压风机、制氮系统和井下变电所仍然采用现场操作值班轮岗落后的作业模式,采用基于PLC的控制技术设计了自动化无人值守系统,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矿井自动化程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液压支架修理过程中,立柱的维修率高达90%.人工组装时,劳动强度大,安全性能低,生产效率低,产品合格率低.针对此问题,废旧利用采用机电一体化的科学技术自主研制了立式装缸机.此设备的投入使用,实现了立柱维修的机械化,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遇到的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高质量的生产目标.
通过自密实包浆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快速冻融循环试验,从试件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及冻融后试件的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损失率及相对动弹性模量角度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包浆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合SEM电镜试验从微观上分析了骨料包浆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机制.结果 表明: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式不适用于自密实包浆再生骨料混凝土,提出的新关系式与试验数据较吻合;再生粗骨料包浆优化了骨料物理性能,改善了混凝土新旧界面过渡区,增强了其密实性,提高了混
针对计划开采的15#煤层面临的水害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对长治三元晋煤永泰煤矿含水层富水性、隔水层隔水性及地下水补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上覆3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影响下,15#煤的导水裂隙带有导通到地表的可能,15#煤层顶板水富水性变化大,底板标高高于奥灰水水位标高.计划开采的15#煤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有一定的补给水源,但补给条件一般,综合分析矿区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
1 项目背景rn该项目于2021年4月通过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为国际领先水平.rn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中使用的各类异构监测监控系统多达二十余种,重复投资、重复布线、互不兼容、不能实现关联监测监控与互联互控,已经成为智能化开采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因此须研究解决传感器等测控单元的兼容与通用性问题,开发基于多系统融合的综合通用监测监控系统平台.另外,煤矿工作面生产效率的提升与瓦斯防治是一对矛盾,瓦斯防治技术进步促进了产能的释放,生产效能的提升反过来又增加了瓦斯涌出量.特别是放顶煤技术与
期刊
垃圾填埋场中重金属污染问题严峻,亟待高效的修复技术予以处理.近年来,MICP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体/水体的潜力被广泛探究.在众多土著微生物中,巴氏芽孢杆菌脲酶活性和重金属耐受性更佳,但少有研究探究巴氏芽孢杆菌对高浓度重金属的固定/去除潜力,且仅利用MICP理论难以解释巴氏芽孢杆菌对不同重金属的固定/去除机理,此外,常见生物修复工艺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为避免填埋场中腐殖土和渗滤液物化特性的影响,以重金属污染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拌和法开展生物修复试验;基于MICP和化学平衡理论,利用Visual MIN
针对燕子山矿掘进工作使用的局部通风机存在工作频率恒定、能耗较大、未实现智能化控制的缺陷,对目前仍配套使用的QBZ-80SF型磁力启动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对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及配件进行设计,并进行了为期46天的地面试验及7个月的井下工业性试验,系统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当使用30 Hz和40 Hz运行时,相对50 Hz运行,分别可节电73%和46%.整个控制系统及设备运行正常、可靠,功能齐全,实现了预期的技术及经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