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光环褪去为哪般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99万,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虽然仍被称作“天之骄子”,但大学生们头上的“光环”似乎正在逐渐消逝。
  事实果然如此吗?
  读书真无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有知识、有文化”、工作包分配、身份是干部,大学生是大众羡慕的对象,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家里出了个大学生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了“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做导弹的不如做茶叶蛋的”等现象,大量知识、技术含量高的劳动者,收入明显低于简单劳动力。
  随着科研、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上述体制差异造成的“脑体倒挂”现象已被逆转。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导致了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研不如本、本不如专、专不如职”“大学生起薪比农民工还低”等议论甚嚣尘上。
  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今年很多本科毕业生的起薪在2 000元左右,而服务员、送水工、搬运工等岗位月薪普遍超过2 500元,瓦工、木工、电焊工、钳工等技术工种更是能达到每天200~300元。
  读书真无用吗?
  “一些高校部分专业的个别毕业生薪酬偏低的情况确实存在,但绝对不是主流。”上海某高校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钱静峰说,该校自动化、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起薪大多在6 000~8 000元。
  可见,大学生起薪低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退一步讲,即便某些大学生起薪低,试用期结束转为正式员工后月薪往往能有很大提高,而且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社会保障等都远较劳动密集型岗位优越,发展前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部分大学生起薪低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最重要的原因是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价格,部分专业的大学生供大于求,所以身价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结构性过剩”。
  读什么有用?
  “我们很缺人才,而且人才队伍正在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我们很担心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朱新庆告诉记者。
  朱新庆介绍,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高技能人才却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不要说产品升级换代,就是维持现状也很困难。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说到技能型人才,其人力资源部经理肖志勇与朱新庆感同身受。
  “我们真的很缺乏专业高技能人才。”肖志勇告诉记者,“在我们公司,首席技师的待遇相当于公司副总,高级技师的待遇比中层管理人员还要高。”
  在沈阳,广告、金融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岗位中也缺少技能较高的“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在湖北,该省计划未来5年培养开发紧缺技能人才50万人……
  可见,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急需的是技能型人才!
  “大学生对未来有很高的期望,这个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肖志勇说,“但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大学生必须有一技之长,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就业市场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读还是不用?
  学科专业比例失调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过去10多年来,部分本专科院校大量扩招,但工科专业需要大量的设备,人才培养成本高,而中文、英语、新闻等基础类学科一本书就能开课,金融、财会、管理类专业“外表光鲜”,自然成为扩招的首选。
  除了高校自身,还有别的原因吗?
  “有一个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宁可在南京某高校后勤部门做一名临时工,每月只拿1 000多元的工资,也不肯回老家就业。”位于南京市的金陵科技学院就业指导处副处长陆国晓说。
  或是希望在大城市闯一闯,或是毕业回乡感觉“颜面无光”,但不可否认的是,地域差距过大是大学生扎堆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为了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去中西部,国家出台了“三支一扶”等很多措施,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不去并非怕吃苦,而是觉得没盼头。
  同是医学专业毕业,同在一个科室,同样工作10年,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很可能成为该领域专家,在偏远地区基层医院的成功率则小很多。虽然县级医院缺人,但有多少人敢用自己的一生作赌注呢?
  “大学生就业选择大中城市、国家机关、国企的愿望都很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分析说,如果不能缩小地域差距、体制内外和行业间收入差距及待遇和社会保障上的差距,去西部、去基层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数百大学毕业生竞争一个清洁工或城管岗位的现象也很难改变。
  (来源:新华网 徐 博 孙铁翔 周 蕊/文)
  链接
  中国教育泡沫
  明克胜
  中国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呈现爆炸式增长。1997年,有40万学生获得四年制本科学历,而现在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达到了每年300万的规模。但应届本科生就业率却急剧下降。北京上海的城乡结合部随处可见毕业生,几个人合租挤在廉价的居民楼,做着像街边摆摊这种基本能支持日常开销的营生,而且很多人依旧需要父母提供经济资助。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政府投资主导的高等教育泡沫的膨胀。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短期内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并为长期经济发展做充分准备,政府启动了大规模高校扩招计划。政府拨款的慷慨资助也使中国大学的规模显著增加。新建的大学校园像雨后春笋般在大都市的郊外涌现出来,中专升格大专,大专升格本科。校内的教师,学生也随之激增。从1998年到2000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入学人数翻了一番,达到了200万人。
  但是高校迅速的扩招也导致了几乎是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之一便是大学文凭含金量的贬值。90年代初期,获得本科学位还被视为“天之骄子”,并足以帮助他们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现在作为一种廉价商品,本科学位已无法成为工作的通行证了。   同时,高校的教学质量也日益下滑。依仗着政府拨款,高校的扩张野心澎湃,使高等教育变成攀比学术文章发表数量和招纳精英教授的竞技场,鸡肋科研项目和学术腐败蔚然成风。教书育人已然逐渐蜕变为高校的副业。中国的许多用人单位也纷纷抱怨说,大学正生产一批批眼高手低的无用之才。
  面对庞大的失业大军,官方采取了一个权宜之计,即对研究生项目进行扩招,从而吸收一大批本科毕业后的待业学生。然而这样的政策也只是“饮鸠止渴,”自欺欺人地掩盖住了大量青年失业的事实,其后果便是教育质量出现恶性循环,以至于像“法学硕士应聘餐厅服务员”的故事被媒体频频曝光。
  这种落差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远渡重洋去求学,很多人甚至放弃高考而直接赴国外就读。众多美国院校也乐意接受这些中国留学生,毕竟他们交的全额学费可以填补上近几年来巨大的财政窟窿。然而后果却喜忧参半。有些美国学校确实用这些钱来锐意创新,开办了很多有益学生的新项目;而另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就业前景却令人堪忧,并逐渐退化为留学生的文凭工厂。
  真正的教育改革需要深层次的改变,而不是盲目地用财力堆砌越来越多的文凭工厂,生产一批又一批的缺乏真才实学高学历毕业生。
  据此,相对于中国,这就意味着重新考量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既定的优先发展大学本科教育的政策方向。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21~25岁的青壮劳动力中,小学毕业生的失业率比大学生的失业率低4倍,这恰恰是因为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或者不情愿去填补对专业技术工种的大量“缺口”所致。高等教育模式多样化应该是今后中国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多维度发展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以及职业教育,这或许能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政,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一直在分层次发展不同的教育模式,但这个方向却在近15年来高等教育大扩张的洪流中被逐渐摒弃。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校扩招计划着眼于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其初衷也不能说不好。但这样的政策却把中国高等教育在各种基本条件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推向过渡膨胀的深渊。除非政府推行有意义的改革措施,现行的盲目扩招计划只会错误引导学生的求学和就业方向,造成错误的人才资源配置,并终将为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埋下隐患。
  (来源:财新网 作者为纽约Fordham法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北京晚报》消息 人大附小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与尝试,最让孩子们开心的是,老师作业留得是否恰当,学生可以给老师打分、提建议。  人大附小从2008年开展了“让作业可爱起来”的优化作业研究,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差异布置作业。语文学科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辟了“日记自留地”;整合作业的种类,取消生字本、抄词本、预习本,将生字、抄词、预习与梳理合并,统一用一个梳理本,而且根
期刊
《光明日报》消息 4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有60余所高校的258个专业未获教育部批准设置,将不得安排招生。  这些未经通过的专业既有高尔夫产业管理、全球健康学、老年工程等新专业,也有老专业。从公布的名单看,很多高校的金融学、会计学、法学专业没有获准招生,可以看出教育部对一些招生规模大而社会需求相应减少的专业所进行的调控。  另外,还有6所
期刊
《人民日报》消息 西安将启动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同时要求暂停农村“撤点并校”,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教学点。  西安市教育局要求,在各区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未经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各区县不得以任何理由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
期刊
《中国青年报》消息 201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即将进入尾声。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表示,各试点高校要尽早制订2014年本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方案和招生简章。他强调,与《指导意见》有明显不一致做法的试点高校,如果因为调整不到位而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按照动态调整和有进有出的管理原则,2014年将退出试点高校范围。  杜玉波说的意见是指去年年底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期刊
《新京报》消息 4月6日,清华大学举行自主招生复试,来自全国的800多名学生参加各项面试和体质测试。  此次复试,考生必须参加体质测试,成绩优良者可获分数优惠。在面试题目中,考生被要求从新闻发言人角度考虑,针对“H7N9禽流感”公众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以“我和诺贝尔奖的距离”为题发表2分钟演讲。  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清华首次在原则上要求所有参加自主招生复试的考生必须参加体质测试,测试项目与往年一致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张惟祎) 3月28日晚,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我的中国梦”2013第三届云南省高校文化节暨动感地带“闪耀我的3G地盘”活动在云南财经大学体育馆启动。  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团省委副书记任远征等领导以及全省主办活动的25所高校代表应邀出席,与现场数百名师生一起见证了这一高校文化盛事的起航。  陶晴在致辞中指出,经过两年发展,云南省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杨曙光) “挂职不等于称职,从挂职到称职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将珍惜机遇,牢记使命,深入实践,求真务实,尽职尽责,认真履职,把滇西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为当地群众多干实事,努力为滇西发展服务。”3月28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党委副书记张东军在教育部首批赴滇西挂职干部岗前培训班开班仪式这样说。  和张东军一起赴滇西的挂职干部共有54名,均来自教育部直属机关和直属高校,他们将分赴云南滇西
期刊
中国新闻网消息 4月3日,记者从山西省教育厅获悉,山西首批23名中小学教师通过评审,将获得正高级教师职称,享受教授级别,现正处于公示阶段。  山西省教育厅表示,目前,山西省深化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正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在太原、晋中、运城等3个试点市推荐的基础上,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议,共评审出刘补明等23名山西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在山
期刊
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工作部署,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从检查的情况看,学校安全工作有成绩,有隐患,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切实做好今年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校要始终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着力在“强基础、抓规范
期刊
新华社消息 3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要下更大力气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为亿万农村孩子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刘延东到砚山、丘北两县,深入大山深处、偏远乡村、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农村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及寄宿制学校建设、营养餐、留守儿童、学生上下学途中和校园安全等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