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和他的后裔们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林则徐天资聪颖,林父教子有方,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邂逅林则徐,认为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将爱女许配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乾隆五十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世代耕读之家。在林则徐未成为封疆大吏之前,林家也是寻常百姓,并不是当地名门望族,更谈不上是什么大家族。其父林宾日,原名林天翰,是清嘉庆侯官贡生。贡生是在明、清两朝科举制度中被选取入太学或备录用的秀才。
  贡生林宾日借用邻居罗氏家的房子开设学馆,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塾师。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贡生陈圣灵的第五个女儿,是一位非常勤劳贤慧的女子。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11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其余八名儿女存活了下来。
  福建巡抚徐嗣曾是一位颇有政声的好官,甚受林宾日推崇。一天,徐嗣曾外巡路过林家附近,便下轿去林家向乡贤林宾日问政。林宾日将徐大人迎进门,未及献茶,便从内房传出婴儿落地的呱呱叫声。为林宾日娘子接生的老产婆喜颠颠地出来道喜:“林先生,恭禧恭禧,恭禧你家师娘又为你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徐大人听了非常高兴,道了贺,送上贺礼。林宾日便给儿子取名“则徐”,字“元抚”。“则”,是学习、效法,还有即、就,就是之意。“徐”乃徐大人的姓氏。“元抚”即一省之最高行政长官巡抚徐大人也。毫无疑问,“则徐”之名,“元抚”之字,是林宾日寄厚望于自己的新生儿,希望林家这个儿子以徐大人为楷模,为榜样,日后若做官,就得跟徐大人一样为官清正。
  林宾日非常重视教育。林则徐四岁时,林宾日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教其识字,一同听学。林则徐七岁便已经熟练文体。
  林宾日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塾师,教育态度既讲究又开明。他不只要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对学生搞体罚,而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在他50年的教书生涯中,所教的学生后来中举或考上进士的多达数十人。当然,最杰出的还是自己的儿子林则徐。
  林则徐八九岁时,就常常以佳作而获得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出于好意,劝林则徐改业学手艺,但林宾日不许。林宾日认定他这个儿子日后必能飞黄腾达,名成功就。林则徐12岁时,孔庙召童生任佾生,经选拔,林则徐当选任佾生,成为祭祀乐舞的小明星,名动乡里。
  林则徐童年家境虽寒苦,但有一个其乐融融的温馨家庭,是非常快乐的。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围在一张桌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青菜萝卜豆腐。
  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有一次回侯官老家省亲,邂逅林则徐,对林则徐文思敏捷留上了心,认为此子可造,日后必成大器,遂请人作伐,将爱女郑淑卿匹配给林则徐。以当时来说,进士出身的知县大老爷主动与一介寒儒结为儿女亲家,实属罕见,在侯官一带成为美谈。
  
  二、林则徐13岁一鸣惊人,中了秀才,立下“经国救世”之志
  
  林则徐少年得志。嘉庆三年(1798年),13岁的林则徐一鸣惊人,中了秀才。中了秀才后,林则徐就读鳌峰书院。这鳌峰书院是福建当时的最高学府,能入读者皆非泛泛之辈。院长是刚直不阿,敢于蔑视权臣和珅的教育家郑光荣。在郑光荣的悉心指导下,林则徐专心向学,写有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将诸子百家一同兼收。
  入读鳌峰书院期间,林则徐通过父亲结识了汉学家陈寿祺。陈寿祺为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官场规则皆有深刻的思考。他经世匡时的思想对林则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林则徐同时入读鳌峰书院的还有院长郑光荣的女婿梁章巨。林、梁两人少时就已经交往甚频,两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切蹉,加上梁章巨早已接受郑光荣的“经世致用”之学,这就更加深了林则徐对其恩师郑光荣学术思想的理解和接受,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之志。
  林则徐有一位同族长辈叫林雨化,为人正派不阿,不畏权势。他揭发当时的福建按察使钱士椿舞弊,遭钱士椿罗织罪名报复。林雨化拒不认罪,钱士椿则威迫林雨化父亲代为画押。结果林雨化被监禁七个月后遣戍新疆,受尽折磨,60岁时才获释归乡。
  林宾日对林雨化的遭遇感到无限愤慨。林则徐少时便从父亲口中听闻林雨化事件,希望一见本族叔祖林雨化。在父亲引见下,林则徐拜见了林雨化,拜读了林雨化的著作,对吏治腐败加深了认识。这为他日后改革吏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林则徐的家离南宋抗金将领李纲之墓不远,那里便成为他和朋友联谊之所。林则徐犹喜游览历代爱国者的遗迹,使自己能直接受到爱国及民族思想的熏陶。后来他和友人梁章巨发起修李纲墓地行动,又到杭州重修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祠墓。
  
  三、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
  
  嘉庆九年(1804年),19岁的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29名举人。
  就在金榜挂名那一天,林则徐正式迎娶郑淑卿为妻。林则徐在元配夫人郑氏在世时没有纳过妾,终其一生情不渝。比起当时官场上那些拥有三妻四妾的官员,位极人臣的林则徐真可算是凤毛麟角。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林则徐任了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26岁的林则徐赴京会考,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以后,凭着政绩,官职一路飙升,最后官至一品,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被史学界誉为近代中国第一人臣。
  19世纪30年代前期,英国殖民者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时,湖广总督林则徐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同年12月实授两广总督。林则徐一到广州,便雷厉风行收缴鸦片,在虎门公开销毁从英国鸦片贩子手中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了禁烟运动的初步胜利。
  在此期间,林则徐密切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此时林则徐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遂将所得信息五次奏请朝廷,令沿海各省备战,并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挑衅、骚扰。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舰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船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
  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听信谗言,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于是,抗英有功、名振中外的林则徐最终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11月9日抵达新疆,次年(1842年)春抵达伊犁。林则徐在伊犁期间,协助当地官员办理垦务,亲历南疆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所到之处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侵犯。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被朝廷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则徐被任命为云贵总督。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职归籍。
  道光三十年(1950年),林则徐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10月抱病起程,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广东普宁北)行馆。
  人总是要死的,林则徐有幸死得其时。
  林则徐逝世后,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成为少数可长期展出的名人蜡像,以表示对林则徐的敬意。
  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国科学院的申请。
  2009年9月20日,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15年之际,坐落在林则徐诞生地福州市左营司的“林则徐星”纪念碑揭幕,寓意着“林则徐星”从这里升起。
  “林则徐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沿椭圆轨道以4.11年的周期绕太阳运行。
  
  四、林则徐的后代们
  
  林则徐有三个儿子:林汝舟(1814年生)、林聪彝(1824年生)、林拱枢(1827年生)。
  1841年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伊犁时,才十几岁的林聪彝和林拱枢随林则徐一起西出阳关,迢遥万里,风餐露宿,历尽人间的风霜雨雪,度过了最艰苦的流放岁月。林则徐的长子林汝舟则留在京城,虽然因父亲戴罪受牵连而倍遭冷眼,但仍在翰林中竭力任事,同时多方为父亲分忧操劳,奔走呼号。他不忍年老体衰的父亲以及两个年幼的弟弟流落塞外,遭苦受罪,屡次提出要赶到西域照顾父亲,但都为林则徐所制止。
  林则徐虽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抵御外侮,不畏强暴的胆识才略和民族气节,以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崇高精神,正直做人的坦荡胸怀,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诚、孝、勤、谦”的家教家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目前,林则徐之后已繁衍到第9代,共300多人。长子林汝舟一支主要分布在南京、上海,二子林聪彝一支主要分布在福州,三子林拱枢一支主要分布在北京,还有的居住在其他省份和台湾、香港、美国、西欧等地。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着林则徐的后裔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而献身奋斗的足迹。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生遭际,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五、化名李良的孤胆英雄林曾同
  
  林曾同是林则徐的小儿子林拱枢的后代,林则徐的五世孙,因与曾祖同月同日生,故取名林曾同。林曾同父亲林步随是清末最后一批翰林之一,曾被派往美国任留学生总监督。从美国归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铨叙局副局长、币制局副总裁、税务专科学校校长等职。1927年后弃政从商,走实业救国之路,把一生积蓄的10余万大洋全部投资实业。但在军阀混战、政治动荡的年代,不断被劫被骗,最后穷困潦倒,在北京成为一名寓公。
  林曾同生于1917年,从小好学,博览全书,特别崇拜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对于卖国求荣、苟且偷生、陷害忠良的秦桧之流的奸佞小人切齿痛恨。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林曾同正读中学。东北沦陷,大批难民流亡平津,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少年林曾同怀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冒着随时被捕的危险,带领同学们上街游行,宣传抗日。
  林曾同是家中老大,他在北京大学有个同班同学李鲸石,“七七”事变后离开北平时,委托林曾同从宿舍取走他的行李和书籍。林曾同照办了。回家打开书籍一看,全是没有接触过的革命理论和进步文艺书籍,有《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河上肇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好几本毛泽东的著作和从陕北传来的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书籍。林曾同和他的弟弟林兴、林墨卿(凌青),妹妹林子国(傅秀)、林子东喜出望外,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从而唤起他们寻找真理、投身革命的愿望。此后他们兄妹五人陆续找到中共组织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林曾同在天津美国新闻处工作。抗战胜利后,林曾同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化名李良,从此,以李良名世。
  解放战争中,李良机智勇敢,打入美蒋特务机关内部,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多次获得敌人的重要情报,被誉为孤胆英雄。
  1946年,这位孤胆英雄再次深入敌人内部,巧妙地获取了美国战略情报局援蒋反共白皮书这一绝密文件,上面详细记载着美国政府给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的具体数字,为中共跟美蒋展开斗争提供了极为有力的重要证据。
  1948年,郭沫若、茅盾等20多位著名爱国文化人士响应中共号召,从香港回祖国大陆共商建国大计,就是李良冲破重重封锁,秘密地将他们护送到解放区。
  195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后首次的国庆节,潜伏在北京的敌特阴谋在国庆节那天上午10点整,制造一起震惊中外的企图谋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事件。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又是李良,这位智勇双全的英雄,在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保卫局局长杨奇清的直接指挥下,及时地破获了这一重大案件,保卫了新中国领袖们的安全。
  1965年初,根据国际斗争的需要,经上级批准,李良肩负特殊使命,抱着随时以生命殉职的决心,去异域他国执行一项重要侦破任务,1968年圆满回国。
  “文革”初期,在“砸烂公检法”的狂潮中,刚刚回国的李良被以“里通外国”的“国际间谍”和其他莫须有的罪名非法关进监狱。在牢狱中,李良受到非人的虐待和折磨,但这位钢铁般坚强的战士始终没有屈服,没有低头,对国家机密守口如瓶,一字不露。他以沉默为武器,绝不开口讲话,没有泄露半句国家机密。
  经过长达349个日日夜夜的抗争,这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代,于1969年7月18日被迫害致死,终年51岁。
  1977年12月31日,李良的冤案终于得以平反昭雪,公安系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认李良为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武警官兵发出了向李良同志学习的号召。
  
  六、林曾同的二弟,侦察科长林兴
  
  林兴,李良(林曾同)的二弟,生于1919年,就读于辅仁大学。林兴1945年在北京的一家银行工作时,他的妹妹傅秀从解放区回到北平城执行任务,他便随妹妹秘密走出北平,参加了八路军。参加革命后,林兴很快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侦察员、人民解放军某师侦察科长,在解放战争中多次出生入死,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被誉为侦察英雄。全国解放后,林兴转业到安徽大学工作,“文革”期间横遭迫害,其夫人被赶到农村,因遭凌辱而死。林兴于1993年病逝。
  
  七、林曾同最小的弟弟林墨卿更名为凌青,是优秀的外交家
  
  林墨卿是李良最小的弟弟,1923年生于北京。抗战初期,林墨卿就读于燕京大学时,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1942年,因地下组织暴露,林墨卿奔赴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工作,后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工作。1944年林墨卿到达延安,更名凌青,凌谐“林”,青谐“卿”。1945年1月起,凌青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外事组,负责美军观察组的接待和翻译工作,先后与美国史迪威将军和美国驻重庆大使馆一等秘书谢维斯等打过交道。凌青以出众的文才和过硬的翻译能力,担任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语译员。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这是毛泽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关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一次重要谈话,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凌青就是这次谈话的现场翻译。
  1947年,凌青在由叶剑英领导的中共中央军委外事组研究处任第一科(美国科)科长。
  新中国成立后,凌青的外交活动走上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是周恩来任外交部长时最早分管美国事务的高级官员。
  朝鲜停战谈判时,凌青随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将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板门店谈判。作为中方机要办公室主任的凌青,以过人的智慧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中朝人民和世界人民赢得持久的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世纪70年代初,凌青参与了使中美关系解冻、从体坛滚向政坛的“乒乓外交”。
  1971年3月下旬,美国19岁的乒乓球队员科恩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期间,向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队领队庄则栋提出能不能前往中国访问的棘手问题。
  4月7日凌晨,毛泽东主席作出了历史性的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爆炸性的新闻,立即震动了全球!
  这是一场闪电式的“乒乓外交”。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由凌青以“对外友协理事”的身份出场,负责中国方面接待美国球队的访华任务。
  在美国代表团乘坐的班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前,凌青亲自到机场巡行检查,当他一眼瞥见悬挂在机场醒目处的一条“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巨幅标语时,顿时觉得与那天的外交活动气氛极不协调。但标语取于最高指示《毛主席语录》,凌青犹豫再三,但还是以外交家的冷峻与严谨,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取下!出了问题由我负责。”这在极左思潮猖獗的年代,该需要多大的勇气与魄力!
  1980年,国际事务经验丰富的外交家凌青作为继黄华、陈楚之后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凌青知识渊博,思路清晰,稳健、睿智、机敏,加上勤谨的工作作风,还有他那潇洒的外交家风度,一登上联大舞台,就被各国使节和新闻媒介称赞为学者大使。
  凌青夫人张联也是著名的外交家,在凌青任职联合国期间,张联也在联合国中国代表团工作,后升为参赞。1991年,张联成为新中国第十位女大使,并且“一身二任”,同时兼任驻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国大使。凌青夫妇成为当时我国外交界唯一的一对“夫妇大使”。
  当年,在虎门抗英,焚毁鸦片而弘扬了民族志气的林则徐,因横遭诬陷,被作为“罪臣”发配新疆伊犁。1842年8月,清廷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在英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自此,位于珠江口的香港,便沦为英国殖民地。142年后的1984年,一份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的法律文献被递交联合国,而中国方面履行这一法律程序的恰恰是林则徐的五世孙凌青。
  凌青以中国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身份与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汤姆森大使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将《中英联合声明》正式文本递交给主管法律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福莱斯豪尔,并在联合国法律登记上亲笔签字,使它成为一项世界公认的法律文献。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巧合。林则徐如在天有灵,对香港回归和有这样出色的后人必定感到无限欣慰。后来,凌青曾激动地对人说:“我能亲自参与完成这一文献的法律手续,不仅可以告慰于先祖,而且也使我再一次体验到新中国是一个具有雄厚国力的伟大国家,任何外国再也欺辱不了我们。”
  1984年底,凌青从联合国离任归国后从事民间外交,1986年,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常务副会长。两年后,凌青应中共福建省委之邀,返回桑梓,报效故乡父老。1988年1月,在福建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凌青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不久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在福建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事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凌青任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凌青离休。离休后,凌青仍以满腔热情为国家经济建设四处奔波。
  2010年9月10日,凌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八、革命双璧林子国、林子东
  
  林子国(林锦双)和林子东是一对双胞胎,生于1922年,是李良的亲妹妹,凌青的亲姐姐,林则徐的玄孙女。
  林子国、林子东上面还有大姐林圣观。林圣观生于1914年,1947年赴德国,与科隆大学教授、曾任德中友好协会会长的卡尔·秉格结为伉俪,这位德国教授成了林则徐的玄孙女婿。
  1940年,还在燕京大学读书的林子国便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家也就成了中共地下组织活动的联络点。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12月8日深夜,日军强行封闭燕京大学。正在燕京大学就读的林子国、林子东这对姊妹花,怀着满腔义愤,先后离开北平参加抗战。
  林子国到了抗日根据地之后改名傅秀,主要从事革命理论宣传、教育工作,为普及马列主义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傅秀曾先后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北京市人民医院、国家地质部工作。1964年,她因赞同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哲学家杨献珍的“合二为一”的哲学观点遭受批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与张春桥的老婆文静(原名李岩)在一起工作过,知道文静曾投降日军的丑史,所以在劫难逃,“文革”中被作为要犯关进秦城监狱长达7年之久。在冤狱中,她始终没有放弃真理,同极左思潮、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理论工作者的高尚气节。
  “文革”结束后傅秀得到平反。2001年1月,傅秀在北京逝世。
  林子东离开古都北平后南下,长途跋涉到苏北投奔了新四军,战斗在苏中革命根据地。她担任新华社记者、报纸编辑,长期从事新闻采访和编辑出版工作,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文革”后,林子东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担任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李良、凌青兄弟姐妹六人,其中五人在20世纪4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说李良、凌青满门忠烈,不是过誉。
  
  九、率领1271名官兵、25艘舰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的林遵
  
  李良(林曾同)、林兴、凌青(林墨卿)、傅秀(林子国)、林子东皆是林则徐嫡亲五世孙和玄孙女,而林遵则是林则徐的近亲侄孙。说他是林则徐的后裔也并无不当之处。
  林遵原名林淮,别号林尊之,1905年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海军世家。其父林朝曦,在清末曾任北洋海军艇长。林遵于1924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1929年转入英国格林维基海军大学中尉班和波斯麦斯专科学校,1934年获上尉军衔毕业。回国后,在国民党海军军舰上任枪炮官、航海官和海军学校教官。1937年赴德国学习潜艇技术,1939年回国后,历任代副舰长、大队长、研究员、参谋总长办公室海军参谋。
  1939年冬,日本军舰在长江江面上耀武扬威,横冲直撞。1940年,国民党海军在长江上实行分段封锁布雷,林遵担任游击布雷大队少校大队长,在长江中游贵池县江面活动。11月20日,趁着大雾和黑夜,林遵率领一支海军布雷队在长江中游设置鱼雷,将日军一艘大型运输舰和一艘汽艇炸毁,给了日本侵略军以沉重一击,林遵受到特别嘉奖。几日后,他又率领队员27人在贵池、两河口、黄石矶江面冒险布雷,炸沉敌舰1艘、汽船4艘、大火轮1艘。为此,林遵先后获陆海空军甲种乙等奖、光华甲种二等奖和陆海军一等奖。
  由于林遵和他的布雷队员屡给日军舰船以重创,日军恨透了林遵,贴出布告,重赏捉拿“姓林的队长”。
  1945年抗战胜利后,林遵被委派至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任海军上校副武官。1946年1月,林遵调任中国驻美国舰队指挥官,负责率领在古巴关塔那摩基地进行战术科目训练的“太字号”、“永字号”等八艘军舰和1000余名中国海军官兵横渡太平洋远航回国,驻军西沙、南沙群岛,为捍卫中国海疆建立了功勋。
  1948年2月,林遵被任命为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驻防长江下游地区,配合国民党陆军抵御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共地下组织通过各种途径设法与林遵接触,以了解其思想动态。此时林遵已明显厌恶内战,向往光明。他的老朋友,中共地下党员、海军总司令部新闻处上校专员、《海军月刊》社社长郭寿生根据中共中央社会部的指示,数次与林遵晤谈,话语逐渐投机,两位老友终于敞开心扉,尽吐心声。当谈及国民党的腐败和专制统治时,林遵愤慨地说:“国民党不垮台,是无天理。”郭寿生趁机和盘托出自己受中共组织委托,前来动员他起义。林遵一听,心头为之一震,但在略加思索之后,便表示愿意起义,但具体搞法还要相机行事。后来,林遵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与中共组织建立了直接联系,我如同在长夜中看到了曙光,黑暗里见到了光明。”
  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在舰长邓兆祥率领下在上海吴淞口宣布起义,林遵受到鼓舞和推动,即派亲信参谋欧阳晋去找郭寿生,进一步商量起义的具体事项。中共中央社会部在获悉林遵的态度后,即通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速与其联系,但因故未联系上。中央社会部又改派上海中共地下党员林亨元与林遵联系,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要求他按兵不动,待解放军渡江时,再突然调转炮口起义。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4月22日,林遵接受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命令,将第二舰队全部集中南京江面,并要林遵于23日拂晓到海军总司令部报到,接受新任务。
  “去不去?”林遵一时犹豫不决。考虑再三,林遵决定还是不计较个人安危,去海军总司令部报到。他在走时,对舰队其他几位同意起义的指挥官说:“万一我回不来,就由戴参谋长代理我指挥。起义的计划绝不能变!”
  当晚,林遵便率领第二舰队各舰艇到南京笆斗山江面锚泊待命,自己则登岸赶往总司令部。桂永清见林遵到来很高兴,拉着他的手就说:“总部决定,凡停在南京江面的舰艇,全部交给你指挥,驶往上海。路遥知马力,国难见忠臣,这是党国和蒋总裁对你的信任和重视!”林遵说:“此事关系重大,我恐怕难承担,恭请总座坐镇指挥,我当全力效命。”桂永清鼓励他好好干,说:“即使最后只剩下一艘军舰,我也要为你请功,呈请任命你为中将海军总司令,并颁授青天白日勋章!”
  在中共地下组织策动下,林遵决心起义。一回到舰队,林遵立即发信号,通知各舰长和炮艇艇长马上到旗舰开紧急会议。林遵在传达总部的命令后,说:“我们不能再为老蒋卖命了,我要带领你们走上革命新途!但我不能置大家的意见于不顾,我当听取大家意见,再作最后决定。”很快,舰长和炮艇艇长们分成了两派,有人主张起义,有人反对。林遵见时机成熟,便胸有成竹地说:“现在以无记名投票形式决定是否起义。”投票结果,赞成起义的占多数。于是,林遵郑重宣布:“第二舰队决定全体起义,加入人民革命阵营!”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
  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联络部部长拉着林遵的手高兴地说:“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第三野战军首长欢迎你们,并祝贺你们起义成功!”
  国民党获悉林遵率领1271名官兵、25艘舰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马上派出6架飞机,对舰艇狂轰滥炸。林遵指挥各舰反击。
  毛泽东非常重视起义的舰艇,因为这是建设人民海军的物质基础,但更重视起义官兵的人身安全。当起义的舰队遭到国民党轰炸时,毛泽东令三野组织好舰艇防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领导特意会见林遵,请林遵下令起义官兵全部离舰上岸,安全转移,并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我们要的是建设海军的人才,当然,军舰也很重要,要尽可能保存,但保存不住也不要紧,我们将来一定会有的。
  毛泽东的指示使林遵很激动,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起义官兵的关心和爱护。
  1949年4月30日,林遵率领第二舰队起义的各舰长、艇长及全体官兵向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致敬电。
  毛泽东、朱德在复电中称他们的起义是“在南京江面的壮举”。就在林遵率领国民党第二舰队于4月23日宣布起义那天,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张爱萍将军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那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纪念日。随后,林遵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
  1949年8月28日,中南海内碧波荡漾,荷叶飘香,林遵与张爱萍将军等乘车来到毛泽东住所门前。毛泽东在门口迎接他们,他拉着林遵的手说:“你是林则徐的侄孙,久闻大名啊!你的先人林则徐是抗英英雄、民族英雄,全国敬仰啊!你毅然脱离国民党军队,率部起义,同样是英雄壮举,可钦可佩,可喜可贺呀!”
  1949年9月,林遵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后又参加了10月1日开国大典。林遵后来成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1年,林遵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教授会主任,成为刘伯承院长的得力助手。1957年海军学院成立,林遵任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为人民海军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
  1955年,林遵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1975年,林遵担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
  1977年,林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9年7月16日,林遵将军在上海医院中安祥去世,享年74岁。遵照将军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洒在了祖国东海的万里碧波上。
  林遵生前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其他文献
合理分配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两极分化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可
2009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和
按:2009年1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市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联席会议, P
人无我有,抢市场先机马晓春,这个名字从事环保健康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制水行业的领跑者,全球第一台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两种净化技术集于一身的技术拥有者,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跨系列抗原表达是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跨系表达方式,目前国内尚缺乏大样本多参数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探讨505例A
位于中国中部的江苏连云港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十大海港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公路主枢纽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区域最 Located in t
新年伊始,我们就召开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和部署新一年的经济工作,
张晓风先生近日将所珍藏聂绀弩致其尊人胡风信的复印件九纸赐示,因知道我对聂诗有些了解,便嘱我整理后将其公之于众,作为研究前辈行迹的第一手资料。得赐惊喜之余,体晓风之意
“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资金需求与财政保障能力的研究赵曼在《体制改革》2006年第2期撰文认为,“十一五”时期,是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时期。
那坡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东南与靖西县相连,西北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西南与越南接壤。全县辖9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社区),区域面积2231平方公里,总人口20.91万人,世居壮、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