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1”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计算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尝试。文章基于CDIO模式,结合江苏理工学院实例,分析了“3+1”培养模式的内涵、构建及其成效,深入思考了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法,以期对学生、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CDIO 计算机专业 “3+1”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吴玉峰(1977- ),男,江苏扬中人,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指导学生创业就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江苏 常州 21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基于CDIO-CMM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成熟度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C1205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7-0115-02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软件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信息产业部制定的软件业“十一五”专项规划表明,我国软件业国内市场销售额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364亿元,同比增长31%,产业规模比2001年扩大十几倍,年均增长38%。计算机学科是为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门学科,要求培养出的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强,工程性实训能力强,而不是简单编程或写代码。
  CDIO是以社会需求为方向,在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顶级工程研究高校发起,经过四年的实践研究而提出的创新工程教育理念。江苏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推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借鉴CDIO的工程实训指导思想,对教学计划进行了改革,对学生实验训练进行了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项目合作能力、系统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的发展潜力得到了挖掘。
  一、基于CDIO模式的“3+1”人才培养改革
  CDIO的主导思想就是通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整体设计,通过项目训练达到培养多种能力的目的。“3+1”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就是针对普通类本科计算机人才进行的教学计划设计与改革。我院将本科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压缩到三年,主要教学任务包括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公选课程的学分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人格养成教育等,学制的最后一年,即我们所指的“1”,是将毕业班学生送往如软通动力、NIIT等培训机构或公司进行专业综合实训能力的提升。
  “3+1”综合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在于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市场需求是否吻合,是否能够解决教学大纲的提前制定与企业对人才专业技能变更的时间差矛盾。我院通过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合理利用前三年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大学最后一年将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与用人单位项目的需求有效结合,实现学生能力的再提升。应该说,这种基于CDIO模式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应用性及工程性。
  二、基于CDIO模式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的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主要定位在应用型、实践性,这是主体方向。在设计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基础计算机语言知识,尤其是学生的外语能力,通过精心设计,逐步形成基础理论扎实、英语或者日语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项目设计与毕业设计结合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大一学生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主要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掌握计算机方向的基本理论,具备简单的语言编程能力和硬件组装维修技能。二、三年级以理论研究与深层专业技术发展为主导,突出实验教学环节,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各类软件大赛的推动下,促进学生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并辅以相关的综合性工程项目,促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算法研究能力,初步具有项目设计与分析能力,从而为最后一年的综合实训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四一年则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开发应用能力,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毕业设计,我们通过毕业设计方案与企业实训项目相结合,突出项目的难度与深度,使学生经过企业机构的专业培训,提升毕业设计水平。除了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外,课程体系应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有应用特色的系列实验课程。
  (二)教学体系整合
  “3+1”综合实训就是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筹协调,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显实践教学的地位。具体来说就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C、C++、JAVA等基本语言的理论掌握,并配以相应的辅助课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求知欲、专业认可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培养,才能保证学生在实践动手过程中不会出现知识盲点和误区,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在实践项目过程中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配备专门的技师和动手能力强的指导老师,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全面推进工程实验室和工程实验中心的建设,进行设备更新,保证设备与仪器的安全运作,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吸引高质量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同时要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鼓励博士、教授参与实践教学,使教学、科研互相促进,形成优质的教学实践团队。
  (三)实习体系优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大学生生产实习,将教育与工作相结合。教育协会(WACE)指出:“将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与单位生产中的实践学习相结合,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产生市场价值、与专业相关的劳动过程中,然后将工作中学习到的技能、技术以及经验带回教室,二者互相作用,促进他们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   如图1分层框架所示,以CDIO模式为指导思想的“3+1”综合实训模式改革,不能简单地与工学结合、工读交替、校企合作划分为一个并列层次,而应该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真正做到“与工作相结合”,这才是合作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明确校企合作的方向之后,要充分理解结果层、制度层、行为层之间的递进关系,在工作中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现有的普通本科类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并非如此简单,大多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还是课堂,实习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将在工作场所中学到的项目管理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建立制度,整合学习环境,形成工学结合的实践模式,真正培育出德技双修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基于CDIO模式的“3+1”人才培养成效
  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经过三年实践,我院创造性地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认可度得到提升。
  (一)企业需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1”综合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是计算机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教学与IT企业人才需求的知识对接。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服务外包业务的扩展,国际大型软件公司对计算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知识体系要求、技术能力要求、沟通交际能力要求等。“3+1”综合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高校教学计划的调整,尤其是“1”年的企业综合实训弥补了实践教学的薄弱点,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大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实际项目管理能力。同时,“3+1”综合实训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更早地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来,早规划,早参与,早教育,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化教学,转变教学阵地,为高校教学提供一线项目的主管作为师资,与高校教学形成合力,既确保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赢得了发展空间。
  (二)综合实训优化学生学习质量
  “3+1”综合实训的良好运作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综合实训的部分前移,可以尽早让IT企业职业经理人、项目主管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帮助低年级学生更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生涯规划,这是非常有效的尝试。以我校为例,我们推行了IT职业论坛,目的是帮助大一新生更加深刻地认知计算机专业,培养良好的专业兴趣,了解IT职业背景、前沿知识、职场规则和企业文化;创设专业俱乐部,我们针对二、三年级学生,采取了相关措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兴趣和能力,利用“3+1”实训基地的师资和设备,成立了两个专业俱乐部(嵌入式和oracle两个方向),让学生更早地参加一些实训初级项目和入门项目,为最后一年的企业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此外,在暑期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简单的生产实习,形成学习—实践—就业一条线,有助于学生安心实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优质人才保障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实际运作结果验证,基于CDIO培养思路的“3+1”综合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有效解决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知识结构矛盾。通过实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提升,参加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显著提高,毕业设计比往届有了明显进步。此外,由于企业化运作,工号上岗,实训学生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们学会了宽容和沟通,懂得了尊重和理解,而且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就业率基本都超过98%,专业就业率也超过50%,我院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了华为、中兴、IBM、联想等大型企业。
  “3+1”综合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经济建设中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模式,它借鉴CDIO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教学一线与生产一线相结合,企业发展与大学的产、学、研相互融合,使普通类本科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当前的企业理念和实际需求,把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真正转变成了为服务社会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丽,杨怀卿.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05(4).
  [2]张宇,和震.职教培养模式转变的路径及推进策略——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奥扎格雷钠与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1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3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164例与对照组160例,对两组均予以脑蛋白水解物和疏血通以及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之上再予以奥扎格雷钠与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治疗。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3.90%,对照组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 收集2005年8月~201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分别采用跨伤椎四钉固定法、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 结
介绍了稠油注蒸汽添加增效剂及泡沫剂开采技术的机理及现场应用效果.室内研究表明,增效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使原油黏度大幅度下降,油-水界面张力从30.5 mN/m降到12.3 m
对于市政工程道路的软土路基形成原因总结,研究软土路基产生的作用,并提出软土路基的换填处理措施,具体涵盖着施工准备工作、清淤、换填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测量放样以及基底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车辆的数目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速公路带来了压力。我国的高速公路经过长期使用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遭受破坏的
随着电子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电子化的优势已日益突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道路总里程数量飞速增长。早期建设的部分道路只实施了机动车道,慢行系统缺失。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慢行系统缺失的道路通行环境恶劣,交通安全
目的探讨改良环状混合痔术式减少肛门狭窄等后遗症及远期复发的效果。方法对2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予外痔切剥、内痔结扎注射保留齿线区综合术式治疗,观察及随访1-6年。结果240
[摘要]根据“媒体理论”课程性质,文章提出运用概念图工具,重构课程知识结构,以微型学习理念为指导,采取师生共建模式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程。从内容模块设计、导航设计、界面设计三个方面陈述网络课程框架。该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开展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实现网络课程从应用到特色的跨越,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关键词]网络课程 重构知识 微型学习 师生共建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