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换信救人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ks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雍十九岁时,出任御史,巡按江西。一天,都御史深夜來访,看上去神色十分不安。
  韩雍有些奇怪,问道:“这么晚了,你找我一定有事吧?”
  都御史看看左右没人,跪在地上,说:“请一定要救救我。”
  “出了什么事?”韩雍问。
  “天大的事情。”都御史说,“我私拆了诏书。”
  “的确是大事。”韩雍皱皱眉头,说,“别急,先说说事情的经过。”
  原来,朝廷下了诏书给镇守中官,都御史以为是下给自己的,拆开来看发现错了,但已经来不及了。
  私拆诏书,可是大罪,他左思右想,想到韩雍平素聪明过人,就来找他出主意。
  韩雍沉吟半晌,说:“明天,你宴请中官,其余一切由我来安排。”
  第二天,都御史果然请中官和韩雍赴宴。韩雍把旧的诏书揣在怀里,神情自若地和大家饮酒谈笑。
  大家有了几分酒意。
  这时,一个邮卒走进来,把一封诏书交给韩雍。
  韩雍二话不说,拆开就看,刚刚看了一眼,就惊恐地说:“这诏书不是给我的。”
  原来,这诏书是韩雍事先假造的,故意要邮卒错交给他。
  说着,他把诏书交给中官。这时,诏书已被掉了包,交到中官手中的是原来那封真的诏书。
  “没用的奴才,居然糊涂到把中官大人的诏书交给我,该打。”
  韩雍不住声地道歉,还责怪邮卒把诏书给错了人,要杖责他。
  中官有些过意不去了,说:“韩御史真是一个诚实的人。不过,邮卒也是无心之过,他把大人当成老夫了,就饶过他这一次吧。”
  都御史连忙说:“这是一个误会,我们大家还是喝酒吧。”
  于是,大家举杯,尽欢而散。
  选自《特别关注》
其他文献
一、偷梁换柱  明朝的时候,陕南洋州城的西郊,有一家“富顺居”客栈,生意常年红火。    一天下午,富顺居客栈的人正忙着,突然门外响起吵架声。有人跑到门外一看,只见两个小伙正相互指责对方,一个说:“我看你就是个懒东西。”另一个回敬对方:“我懒?可是我觉得你笨,又小气。”头一个说:“你知道个屁,小心驶得万年船,我觉得咱们做这事儿多辛苦,千万不能出岔子。我是老大你该听我的……”另一个马上抱起膀子说:“
期刊
阿尘入宫时才十四岁,父亲扶她上了马车。初秋的天湛蓝高远,待她忍不住掀开车帘时,空寂的官道上只有娘亲站在原地拭泪。她与娘亲在这将军府中微不足道,可谁料到,宫中为太子选侍读,竟选到了她头上。    初见太子靖华时,阿尘只觉得他容颜清秀,漆黑的双眸像汪在水底的云墨。她恭敬地请安,他笑容和煦,让她免礼。而后阿尘才发觉他的眼神并未落在她身上—他竟是盲人!  大概料到了她会讶异,靖华安慰道:“以后便有劳阿尘姐
期刊
清光绪年间,大同府新任的李知府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他一到任,就走街串巷,深入乡里,四处探访民情,还经常调阅昔日卷宗,重审冤假错案。  这天,李知府在整理历年的案件卷宗时,发现上面记载了一件怪事。  牟县有个叫马灵风的富家子弟,修道多年,屡显神迹。三年前远游归来,居家三日,房中忽然大放异彩,有奴仆来看,隐约见有仙魂升腾而去,留下肉身皮囊,超脱升仙。  李知府对鬼神之事向来心存质疑,多年的办案经验告
期刊
奄州城有条奇门巷子,巷子口有户姓蒋的员外宅子。有一天宅子里传出吵闹声,一位外地的货郎从此处路过,忍不住往那打开的院门瞧去,不禁大吃一惊。有个满脸胡茬、胸前长毛的杀猪佬,手拿一把明晃晃的剁骨刀,正把员外按压在院中的一块石板条上,围观的蒋家人乱成一团,却没人敢上前一步。    只听那杀猪佬道:“姓蒋的,别仗着家大业大,就可胡乱欺压人,快交出毛阿婆的银屑瓶。”  蒋员外被他的手钳住,脸憋成猪肝色,要应也
期刊
烈日下的程家村,田干地裂,草枯花败。    一身大红喜服的唐婉霞,面无表情地跳下马。两个土匪,一胖一瘦,紧紧跟在唐婉霞身后。  村西的一个四方大坝子里,全村的青壮年男子,已经整整齐齐站成了三排。  以程姓居多的程家村,是资州最神秘的一个村,又叫矮子村。在程家村生活的人,全是矮子,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身高几乎没有超过三尺的。听到过矮子村的人说,矮子村不光人矮,连猪狗牛羊、鸡鸭鱼鸟,都比资州别的地方矮小
期刊
放学途中偶得珍宝  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咸阳市区东北30多公里的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的14岁学生孔忠良放学回家,他沿着渭惠渠边的路走到狼家沟,无意中看见渠南边的土坎上有个东西在夕阳斜照下闪闪发光。他好奇地走近一看,什么也没有,而那亮光仍在闪烁。于是他放下书包,用双手刨挖起来,终于发现有个东西的一角露了出来,由于土质疏松,他很快便把这东西刨了出来。他擦去上面的泥土,原来是一块光亮的玉石,仔细一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花木匠不接活儿,一直关门在家。有人听到从他院子里传来锯板、锤钉、刨木的声音。  他在做什么呢?要知道,许多大富人家还在排队等着请花木匠到家里打家具哩。  花木匠长得其貌不扬,人站起来比八仙桌高出一个头,两条手臂似黑猩猩般垂到膝盖,一张娃娃脸上两只眼睛,时而睁得像两颗龙眼,时而眯成一条门缝。他人长得瘦小,可打出来的家具,结实好看。他能在床头上根据主人的喜好,雕刻上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听
期刊
白起是战国时的秦国名将。一次伏击战前,白起忽然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将士只配发冷食,而且常食的冷肉由熟羊肉改为熟牛肉。这道命令一下达,众将士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白将军连吃的饭菜都要經管,未免太小题大做。  有一个酷爱吃羊肉的士兵偷偷地藏了一包羊肉,深夜时分,他拿出羊肉,一个人在那里细嚼慢咽。不想吃东西的声音惊醒了其他士兵,大家纷纷围过来,争相吃了起来。吃得正欢,营帐门帘忽然被掀开,白起大踏步跨进来,
期刊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曾引起不少学者对该词的争议,其中就有“贺兰山”地理方位的确定问题。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贺兰山有两处:一在宁夏中部,一在河北磁县。  为挖掘和开发贺兰山历史文化资源,宁夏地方志办公室专家对磁县境内贺兰山进行实地考察后,认同河北专家观点,岳飞《满江红》中的“贺兰山”就是磁县贺兰山。  据了解,磁
期刊
红軍长征的时候,贺龙率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前进。这一天,正是大热天,红军战士个个戴着草帽遮太阳。敌机来了,发现有红五星的草帽就轰炸,红军战士只得跑进树林隐蔽起来。贺龙望着飞远的敌机,想出了一个好计策。贺龙下令,把草帽全丢在地上,领着队伍继续前进。红军队伍走了不久,白军赶来了,军官催着士兵拼命赶路,士兵们一个个热得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他们一见满地都是草帽,便争先恐后抢了往头上戴。白军戴着草帽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