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密度对通辽牛膝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通辽地区牛膝最佳栽培密度,以期为在该地区进行牛膝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每公顷株数约为D1:834000,D2:556000,D3:417000,D4:333500,D5:278000,测定了不同密度处理牛膝生长和生理指标及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表明,在D1密度下,牛膝苗期生长相对较好,采收期地上部生长显著受限,单株地上部鲜重显著低于D5;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牛膝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D4和D5处理叶片绿素含量显著高于D1,D1处理的牛膝叶片相对电导率极显著高于D3,D4,D5处理;不同种植密度的牛膝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SOD、POD活性无显著差异;采收期牛膝根部有效成分β-脱皮甾酮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因素,在通辽地区牛膝的推荐种植密度834000株/hm2左右为宜.
其他文献
学位
为探索多效唑和烯效唑对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抗寒性的影响,采用多效唑150 mg/L(C1)、300 mg/L(C2),烯效唑80mg/L(C3)、160 mg/L(C4)喷施6~7叶期油菜幼苗1次,研究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幼苗生长调控、生理特性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 显示:采用多效唑150 mg/L(C1)或烯效唑80mg/L(C3)处理6~7叶期幼苗,可有效降低苗期薹茎高、茎叶干质量、最大叶长度和宽度,对绿叶数影响不显著,有效提高根茎粗、根长、侧根数、根干质量和根冠比,形成壮苗;同时可增加叶
学位
为探讨三江平原植被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偏好,以三江平原典型植物群落——草甸小叶章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15N示踪技术,施加标记的NH+4-N和NO-3-N.结果 表明:草甸小叶章群落5种植物均表现出喜硝性,且优势种小叶章吸收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最多.优势种小叶章不同器官短期内偏好硝态氮的优先顺序为叶>茎>根.土壤中大部分外源氮被植物吸收,土壤残留的铵态氮多于硝态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