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早熟夏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分析

来源 :玉米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zmh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山东省1981-1994年14年早熟组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共51个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产量在每公顷6000公斤以下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其次是穗行数和双穗;当产量在每公顷6000公斤以上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千粒重、穗行数,其次是穗粒数和双穗。由此认为,在选育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时,需协调好千粒重、穗行数和穗粒数的关系,使千粒重保持在270g的前
其他文献
自1988~1994年,累计对7000余份不同来源的育种材料进行了抗病性及配合力测定。选育出一批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对部分骨干自交系的抗病性和农艺性状进行正交改良,转育成10余份稳定
采取正交旋转回归设计,以种植密度、麦田套播期施肥量为试验因子,以公顷单产12000kg为目标函数。研究表明:在黄淮海内陆地区高产夏玉米种植密度,施肥量为限制因素。提出了夏玉米单产12000kg以上
在相同施氮量下长效涂层尿素比普通尿素增产11.6%,长效涂层尿素在减少施用量15%情况下,肥效与普通尿素相同,长效涂层尿素在拔节期一次追肥,与普通尿素在拔节期和抽雄期两次追施具有相同肥
在秦巴丘陵低山地区,改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为小麦、夏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是可行的。主要采取夏玉米免耕种植,甘薯垄作栽培。秋季夏玉米,甘薯带型以133cm,双行夏玉米间作双行甘
1992~1993年从河北省6个地区采集玉米大斑病标样123分,分离出玉米大斑病菌株109份,经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65.1%,2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28.4%。2号生理小种在河北省已经
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遭受三病一虫危害严重,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是种植抗病丰产杂交种,为此“八五”国家攻关列题。我们承担筛选兼抗和多抗性新杂交组合和抗源自交系任务
本文根据1993~1997年的玉米地膜栽培试验及大面积地膜玉米单产9000~11250kg/hm2的高产实践,总结了本地区栽培地膜玉米应掌握的5项关键技术,即精细整地,选用良种;运期早播,合理密植;预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玉米生产的密度、氮肥、磷肥三项主要因素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建立陇东旱地春玉米不同生态区域及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形成的函数,并获得了不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