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率模拟的联合仿真技术研究

来源 :电气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联合仿真耦合系统时,需要兼顾系统的准确性和快速性。线性隐性稳定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对仿真运算时间具有一定的加速作用。该方法通过联合仿真的并行化来提高仿真速度的同时,兼顾了仿真效率和仿真精度。基于联合仿真的FMI标准下的工程实例证明了该方法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且相比于参考仿真系统具有较高的仿真效率。对于多领域的大系统建模方案,提出一种基于FMI通用接口标准的仿真方法可以实现FMI标准与Dymola平台结合的建模仿真验证。
其他文献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绝缘材料具有绝缘性能优良、无需交联、可熔融再利用等优点,是环保型高压直流电缆绝缘的重要发展方向。聚丙烯基绝缘材料存在电气和力学性能难以协同调控的矛盾,是国产高压直流电缆聚丙烯绝缘所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为此从聚丙烯绝缘聚集态结构角度出发,介绍了聚丙烯绝缘聚集态结构及其表征方法,综述了共混与共聚、成核剂添加、结晶温度控制三种调控手段在调控聚丙烯聚集态结构及宏观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不同调控方法对高压直流电缆聚丙烯绝缘电气与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分析表明,β成核剂可抑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高压直流电缆绝缘的电导、空间电荷与击穿特性是评价其电学性能的关键性指标。为此选取了两种具有同分异构结构的硫代受阻酚类抗氧剂4,4’-硫代双(6-叔丁基间甲酚)(AO300)和4,4’-硫代双(6-叔丁基邻甲酚)(AO736),研究了抗氧剂对PP绝缘电导、空间电荷及极性反转下的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抗氧剂均会在PP中引入深陷阱中心,增大电导活化能,减少空间电荷积聚,并显著提高极性反转后的直流击穿强度。基于量子化学计算获得了两种抗氧剂的能带分布和
为利用频域介电谱对发电机定子绝缘进行老化状态评估,提出了频谱解析策略及老化评估方法,并设计加速老化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复介电常数实部与角频率的偏导曲线判断测试频段内的极化弛豫数量,并对高频段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将拟合结果进行推广到全频段,并利用统计检验确保了拟合结果与原始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了频谱弛豫极化损耗与电导损耗的分离。利用傅里叶逆变换实现了频域极化电流到时域极化电流的转换,研究了转换之后的电流幅值随老化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频谱解析策略具备可行性与有效性,获取的时域极化电流幅值与直流电导率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单元高渗透性会造成各种电能质量问题,从而导致电网承载能力降低。为此,提出一种面向分布式电源的改进灰狼优化与引力搜索(Grey wolf optimization and gravity search,GWO-GS)电网承载力提升方法。提出一种谐波滤波器,大范围地抑制谐波并降低功率损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谐波约束的随机性承载能力。利用控制系数的自适应调节和适应度值对权重的作用,同时采用改进灰狼算法进行优化,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结合DG间歇输出功率
为了分析隔板沿面闪络与气固复合绝缘系统工频耐压特性的关系,结合工频耐压试验和有限元仿真,从等效击穿路径和平均电场强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气固复合绝缘间隙的击穿电压无法通过典型击穿路径直接计算。间隙击穿前,隔板在不同位置下沿面路径承受的平均场强并不相同,但不同尺寸隔板承受的平均场强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已知某种尺寸隔板在给定位置的击穿电压时,即可预测其他尺寸隔板在相同位置的击穿特性。
移相全桥变换器在小体积隔离型降压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为了减少副边大电流压力,可采用双电感进行倍流整流,组合成移相全桥倍流整流(Phase-shifted full bridge current-doubling synchronous rectifier,PSFB-CDSR)变换器。通过对其进行模态简化,提出一种基于多周期离散迭代模型的PSFB-CDSR变换器稳定性判别方法。和传统的小信号模型相比,文章提出的等效模型能够同时描述变换器的各个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容电压的动态,具有直观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
针对新型永磁/磁阻复合转子双定子低速大转矩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对其单速度环PI速度调节器进行改进,根据内外电机电磁转矩解耦原理,设计该电机的单滑模速度控制器来测算内外电机所需转矩电流。此外,针对转矩电流计算存在误差的问题,设计负载扰动观测器进行反馈调节,可提高转矩电流的计算精度,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参考转矩电流,最后通过重新分配转矩电流实现内外电机的转矩解耦控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抗负载扰动能力。
在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中,构筑三维填料网络结构因能够为复合材料提供导热通路、降低界面热阻而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具有三维氮化硼导热网络结构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氮化硼的本征导热性质和氮化硼填料的改性方法。详细介绍了三维氮化硼导热网络的构建方法,包括杂化填料构建三维导热网络、模板法、自组装法、静电纺丝法及模压法等。介绍了导热三维氮化硼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对真空灭弧室中阳极触头的三维几何模型进行建模与分析,为了讨论电极旋转对真空电弧及阳极热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来模拟阳极表面熔化、蒸发时的相变过程,采用多孔介质描述方法以便于对固-液混合区域进行处理。由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可知,旋转电极表面温度、熔池面积以及熔池深度与热过程的时间呈正相关;电极转速越快,则阳极表面最高温度以及阳极表面熔池面积越小,阳极表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以此仿真模型为评估断路器的开断容量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和拓展,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物联网技术逐渐兴起,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热点话题,并在各个行业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电力物联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前沿物联网技术在电力传统行业中的落地应用与实践。对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进行综合性的介绍,重点阐述国网吉林电力基建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并对实践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以供业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