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市环境竞争力实证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mi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城市的环境状况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西部的11省会城市的环境竞争力进行了排序。研究发现城市环境竞争力与经济增长成正比,人力资源、环境控制在环境竞争力中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环境竞争力 ;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X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8)02-0083-05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加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给原本趋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城市环境是指城市区域内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外界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城市环境作为固有的资源,一方面可以直接为城市居民所享用,构成城市收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城市产业发展和产业价值体系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城市环境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力量。[1]
  
  一、样本的确定和指标选取
  
  为了对西部城市的环境竞争力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把握,研究中主要选取经济发展、城市规模等方面发展比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即首位性城市。我国西部的11个省会城市无疑是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首位性城市。所以本文选取重庆、成都、昆明、西安、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兰州、西宁、银川、南宁和贵阳11个样本城市2003年的截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西部城市环境竞争力做出评价。
  城市环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概念,单纯选用个别指标,是不足以反映环境竞争力的状态和水平,必须根据其本质涵义、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指标可比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指标选取中坚持立足西部,遵循科学性、针对性、特殊性、系统性、可行性和层次性的原则。[2]在具体的指标选取中本文主要借鉴了倪鹏飞同志的“弓弦模型”和李忠民、汤哲铭同志的《西部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关于城市环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由于城市环境竞争力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同时一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对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产生重要影响,属于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城市区位竞争力、城市绿化、环境质量、城市资源、城市投资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3,4]具体指标见表1。
  
  二、研究思路及实证分析
  
  在本文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方法是对多变量的平面数据进行最佳综合和简化,即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的一种有效的统计学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原有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找出公共因子代表城市环境竞争力,再通过计算因子得分并对各样本城市进行环境竞争力的排序。
  
  对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后得到表2所示的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后的结果。因子提取时本文只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第2列为所提取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即特征值),第3列为提取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即因子变量所包含的原始变量的信息,第4列为提取的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第5列到第7列是旋转以后得到的因子对原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含义与第2列到第4列一样。
  
  表3是按照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的结果。由于未经旋转的载荷矩阵因子变量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因子的含义比较模糊,所以采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旋转后,第1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城市规模、环境控制、资源丰裕度等;第2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城市噪声控制、垃圾处理及环保投资;第3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工业废水控制情况;第4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城市空气污染的状况;第5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城市降水量、生活污水处理等情况;第6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
  表4是因子得分矩阵,是根据回归法计算出来的因子得分的系数。根据该表格可以得到西部11个城市的因子得分函数:
  
  利用上述得分函数可以分别计算出样本城市的因子得分。以各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可以计算出反映样本城市的环境竞争力水平的综合得分 ,即:
  F=36.65%×F1+13.209%×F2+11.395%×F3+10.821%×F4+9.384%×F5+9.049×F6
  得到反映西部城市环境竞争力的得分序列见表5。
  
   从表5的排序结果来看西部11个城市环境竞争力因子得分为负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城市的环境竞争力为负值,这里的正负仅表示该城市环境竞争力水平与平均水平的位置关系,这是数据标准化的结果,不影响可比性。
  从以上分析来看,成都、重庆、南宁和兰州排名最靠前,而且得分都是正数,说明这四个城市的环境竞争力均高于西部地区水平,成都和重庆地区得分最高的原因是因为第一公因子的得分较高,而且第一个公因子所占权重高达36.65%,所以综合得分较高,排名靠前。重庆、贵阳、兰州和西宁几个城市6个公因子得分分布偏差较大,而呼和浩特虽然排名最后但是其在6个公因子得分分布偏差最小,说明该城市环境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我们看到西部11个城市只有4个城市得分为正数,其余7个都为负数,说明大部分西部城市环境竞争力水平欠佳,而且第1名和最后1名的差距较大,表明西部各城市环境竞争力水平相差较大。
  
  三、结论
  
  通过对西部11个省会城市选取26项指标的环境竞争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竞争力呈正比。
  从排名来看,西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成都、重庆等其环境竞争力的排名靠前,这与我国学者倪鹏飞同志的研究结论一致。因此城市要提升其环境竞争力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2.城市环境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分布不均,各城市间的差距较大。
  从倪鹏飞同志对全国24个城市环境竞争力的分析结果来看,西部城市环境竞争力远不如东部地区,北方不如南方地区。而且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西部11个省会城市的环境竞争力综合得分有正有负,最高为0.806612,最低为-0.46574,差距较大。
  3.发展教育,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提升城市环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研究结果来看,城市人力资源、污染控制指标的方差贡献率都在30%以上,因此,政府通过投资教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但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改善当地环境、提升城市的环境竞争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66-68,101-105.
  [2] 李忠民,汤哲铭.西部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10):22.
  [3] 李振东,董国雄,陈绥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评价模型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99(3):232.
  [4] 尹晓波.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1):14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在回顾有关企业年金文献的基础之上,考察在政府推行企业年金制度背后,其作为一个中央计划者所通过企业年金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措施和作用过程。发现在社会上存在对未来效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实训,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要求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实际训练为手段,来实现我们的计算机教育目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
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内涵的界定,从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专业能力要求出发,提出企业师傅专业能力培养需遵循针对性、适应性和持续性三个维度,为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专业能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架构决定了中国农村的政治生态现象:一是农民与市民相比政治权利缺失,没有权利和机会为自己争取利益;二是农民政治素质低下、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形成了“等、靠
按照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人才培养目标,以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为例,阐述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改革宗旨和教
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移植本科的教学模式痕迹清晰可见,促使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实际教学研究出发,针对高职教育特点,改进
秦汉时期的区域农业是一种典型的梯度转移模式,但具体到不同地区,则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分模式:对西北边郡的开发,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目的,故具有跳跃开发模式的诸多特征;对江南部
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11月发出了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被突出强调,体现的是工学结合从'情景'转向&#
以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佛光乡、岳滩镇、庞村镇等4个乡镇的210户农民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对偃师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流转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偃师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流转过程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