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洱市农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农村实用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向来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其他国家,农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业,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我国的农业大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当地的农业发展显得更加出色,良好的光照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现阶段,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要加大当地的农业培训,从农业理论、器械再到实践都要进行培训,基于此,文章主要就普洱市农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型可塑性,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表型之间的关联及其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为阐释物种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五台山叶斗峰、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和芦芽山,沿海拔梯度选择华北落叶松纯林,布设8、10、5个样方,采集0~10 cm土层混合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通过Bug Base分析,预测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型的变
为探究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最优培养条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和响应面法,以球等鞭金藻的比生长速率为指标,设置不同温度、盐度、接种量单因素实验及Box-Benhnken(BBD)模型多因素交叉实验。结果表明:1)在一定温度、盐度及接种量范围内,球等鞭金藻的比生长速率随着各因素的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通过响应面BBD模型优化出球等鞭金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6.38℃、盐度26.61、接种量1.29×106个·mL-1,此时
【目的】探究秋季施肥对苗木质量、养分贮存和造林效果的影响,明确苗木生长与养分回流的内在联系,确定最佳施肥水平,为苗木培育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顶芽形成后进行秋季施肥,每周1次,连续6周平均施入(9月2日—10月7日)。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秋季施肥水平和1个对照,每株施肥0、5、10和20 g(水溶肥花多多1号:20%N+20%P2O5+20%K2O+TE),分析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养分贮存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水平以及造林后苗木成活
为研究天津近岸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19年4月和6—11月利用底拖网在天津近岸海域进行了每月1航次的调查,并分析了该海域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9年监测到无脊椎动物34种,其中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最多(各16种),其余为棘皮动物(1种)和螠虫动物(1种);2019年无脊椎动物优势种为4种,分别为凸壳肌蛤(Arcuatula senhousia)、火枪乌贼(Loligo beka)、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
【目的】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铵态氮是根系可利用的主要氮源形式之一,铵态氮转运蛋白(AMT)在铵态氮的获取和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速生是毛竹最主要的特点,鉴定其中的AMT基因,并对其结构和表达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为深入研究毛竹AMT家族基因在快速生长和环境适应性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毛竹AMT家族基因成员,对其系统发育、结构特征、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对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应答进行分析,通过qPCR方法验证关键基因在干旱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毛竹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3个AM
【目的】研究原位保存与展示环境下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木质水槽的真菌多样性,分析其真菌败坏状况,为评估木质水槽微生物病害以及进一步研发本体保护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疑似真菌生长的木质水槽和真菌子实体样本取样,传统组织分离和培养技术与现代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样本真菌群落多样性信息。【结果】根据疑似真菌生长典型症状取得4份木质样本,在水槽附近土壤中采集1份子实体样本。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技术从4份木质样本中分离到11种子囊菌,其中青霉菌和木霉菌分离比例较高;子实体培养物经鉴定为纯黄白鬼伞菌
为深入研究GhSPL1基因的功能,进一步探究SPL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分析了棉花转录因子GhSPL1的基因结构和蛋白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的结果是:GhSPL1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9667.79 k Da,理论等电点(PI)是6.02,预测的总平均亲水性是-0.425,该蛋白的942~964位氨基酸为跨膜区,存在跨膜结构域。Gh SPL1是一种具有亲水性的不稳定的酸性蛋白,没有信号肽,不是分泌型蛋白,不能在细胞中发生迁移;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蛋
根据新疆植棉区棉花集中成熟轻简高效栽培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人为控制促使棉花断花的管理技术措施。主要介绍了棉花断花概念及配套的水肥调控措施,同时剖析了该管理技术的依据、原理、指标、要求、内容和作用。为新疆棉花断花管理技术在生产中科学应用及进一步标准化提供依据与技术指导。
为了优选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与土壤不同混合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分子结构特征差异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秸秆的对照(ck)、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SI)、秸秆覆盖(SM)、秸秆埋置于土层中间(SE)。结果表明:与ck相比,SI、SE和SM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12.41%、4.23%和3.05%,其中SI和SE处理
【目的】结合Sentinel-2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开展光学与雷达影像协同人工林树种分类研究,评价不同数据源和不同特征在树种分类中的作用,获取最优分类策略,为热带典型人工林树种精细识别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方法】获取Sentinel-2光学影像43个光谱特征,将优选的Sentinel-2光谱特征与Sentinel-2纹理特征、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组合,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研究区橡胶林、油棕林和桉树林进行精细提取,并评价不同特征对人工林树种识别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