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碳时代下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规划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提出“低碳”理念指导下,如何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对促
  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低碳; 生态; 城市规划
   随着我国对“低碳”概念的日益重视,“低碳生态城市”已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低碳生态城市”主要指在当前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应确保二氧化碳的排放及能源消耗处于最低水平,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与指导方向,提升市民低碳理念,并以低碳社会作为政府建设的标本与蓝图。在国家制定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中,已对国家生态城市标准提出明确规定:80%的县区为国家生态县区、22个或以上分项建设指标需符合标准。可见,在当前环境日益恶劣、全球气候变短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城市低碳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很多城市也开始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下以生态为导向的规划目标。通过“生态立市”理念,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对城市建设的突破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1.1城市生态最优化
   城市生态位对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城市中提供给市民或者可被利用的各种生态关系、生态因子的集合。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现状对于人类生活与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又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地位、性质、作用、功能以及人口、环境、资源状况等,进而决定了一个城市在市民心中的离心力与吸引力。通过城市生态的最优化规划,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1.2促进城市成长
   城市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动态性过程,城市规划应随着城市的不断成长而变化,城市规划也要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空间。成长性作为生态系统发展的主要特征,所有自然群落及人工群落都要遵循其成长或者演变规律,人们在开展城市规划时,也应认识并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将造成“生态逆退”问题。将成长性原则应用于城市规划中,也就是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文化、建筑、社区、邻里等性质作为其生命体系,应遵循其“生命历史”及“生态状态”,促进城市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
   1.3尊重城市生态承载力
   一个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主要从生态学角度为出发点,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十分有限。自然生态环境限定了城市的发展规模,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的承载力,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科学估算城市的系统承载强度,并以经济、技术、社会、生活等手段加强保护,提高承载空间与能力;②考虑到环境的自净能力与人工净化能力,这与城市生存质量和发展规模息息相关;③充分考虑城市的数量结构、产业种类及整体布局,这些指标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以及净化能力等产生重要影响;④不断优化调整城市人口的总数量、构成、密度,这是低碳对城市生态提出的重要指标。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策略
   2.1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作为人类生活与生产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减量化规律,在规划城市土地使用时,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为依托,科学低运作土地资本,促进循环土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另外,根据低碳经济中再利用、再循环的要求,应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的单向思维转向新型多项思维,以低碳经济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减量——再利用——再循环”的效益最大化目标,以实现土地利用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2.2城市发展指标规划
   城市发展指标应遵循以人为本,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生存环境、注重人口素质及生活质量为中心,确保城市的发展与其载体功能相适应。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以及城市生命线系统,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交通等完好率;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洪抗旱、消防、交通、工业事故、重大气象灾害、反恐和治安等应急救援系统,高等教育入学率、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市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等。
   2.3城市用水规划
   在低碳时代规划“生态城市”,应重视生态用水的节水问题,对严重缺水或者严重水污染现象加强防治,通过制定长远、有效的目标来逐步实现规划。我国也在“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中提出“开发建设不可对地表及地下水形成冲击与危害,不得以恶化水源质量为代价”,同时要求生态城市的建设,应采用可持续排水系统或者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在水循环的利用方面,既要考虑水质与水量问题,确保高清洁度与足够水量;还要考虑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是否利于废水的就地再生、就地利用等发展;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率,通过兴建水库、收集雨水等形式,提高非农生产用水的生产效率,改善供水质量。从“高碳”转变到“低碳”,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4城市旅游资源规划
   旅游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应建立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融入可持续发展经济原则对旅游资源的系统性、综合性开发,进而将旅游经济系统纳入旅游系统的循环发展中。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必须考虑到城市旅游资源及承载力,必须在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开发与利用,并对由旅游资源开发而造成的破坏进行修复补偿,促进旅游资源的低碳发展,实现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代际平衡。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主要遵循循环经济中“3R”原则,减少或者避免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污染,通过合理规划,减少废弃物排放,最终实现旅游经济的低碳发展。
   2.5充分利用现有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遵循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原则,因此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低碳时代的生态城市建设,也正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既要加强保护、又要稳步提升。一方面,对生态基础的充分利用,主要由于原生态的生存环境是任何后天技术手段都无法弥补或者比拟的,因此加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对生态基础的稳步提升,应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措施维持并提高生态效益,并促进其共享性。从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对自然生态基础的充分利用,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真正意义实现低碳背景下的生态城市。
   由上可见,随着低碳概念的提出与不断深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得以广泛关注,并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作为前提条件;确保城市生活的生态环境与宜居性,也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重点。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低碳建设的实践中,需充分理解低碳与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必然联系,将低碳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中,为城市发展与进步创造条件并奠定基础,真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成康,蒋大和.针对生态型城市规划的生态足迹影响因子分析[J].哈尔滨工
   业大学学报,2008(6)
   [2]张卫华.浅谈生态城市规划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J].大众商务(投资版),2009
   (7)
   [3]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2)
  [4]钟跃波.基于现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中外建筑,2010(5)
   [5]于冬波.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
   学,2006
   [6]朱春玉.生态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变革[J].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
   学,2006
   [7]梅林.泛生态观与生态城市规划整合策略[J].天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
   程,2007
  [8]姚书凯.基于生态优先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探索[J].山西建筑,2008(18)
其他文献
摘 要:桥梁是我们常见的城市结构物,它不仅在跨越障碍方面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在视觉上的抢眼更使很多大型桥梁被视为相应地域的标志性建筑。笔者就桥梁造型设计原则和趋势作出分析归纳。  关键词:桥梁造型;设计原则;趋势  1、引言  对美的意识和追求,是人类本质活动发生的一种主观意念。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桥梁结构在实现其跨越和承载两个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更要充分发挥其艺术表现张力。尤其在改革开
期刊
会议
期刊
期刊
摘要: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学案编写实施程序学生活动     美国约瑟夫·特雷纳曼对课堂教学进行测试发现:教师讲解15min,学生能记住41%;讲解30min,只能记住前15min内容的23%;讲解40min则只能记住20%。著名教育心理
摘要:在近年的非重点高级中学,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中,问题生的比重很大。问题生多了,对问题生进行科学的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问题生常见的可以分为不良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障碍型、品德型四类。对于这四类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针对性的管理会更加有效。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问题生,分类,体会  眼下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中考的失败者。其中存在厌学、行为习惯差等造成的问题生
摘要:班务工作是一门艺术,他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在实践中掌握教育的技巧,从细小处着手,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乐于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能在这个环境中得到充分和谐发展。  关键词;班务管理体会教育沟通    有人说,当一回老师不当班主任等于没有当老师,也许为了桃李满天下或是为了寻找这种体验,这句话深深吸引着我,有一天我想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