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矫正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幼儿年龄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低,对事物的理解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思维能力、独立性还很差,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不能完整地、全面地分析,更不能应付和处理解决发生在他们身上或周围的问题。因此,幼儿就会依赖成人帮他们解决问题。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一旦遇到问题或遭受挫折,便要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裁决和答复,因此幼儿经常向老师告状。
  关键词: 幼儿 告状行为 分析 矫正
  幼儿的告状指幼儿在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发生次数最多的事情就是告状,一点小事情动不动就来告状,教师一天工作非常繁忙,幼儿频繁告状花费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幼儿作为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地方。
  一、幼儿告状的原因
  由于幼儿年龄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低,对事物的理解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思维能力、独立性还很差,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不能完整地、全面地分析,更不能应付和处理解决发生在他们身上或周围的问题。因此幼儿就会依赖成人帮他们解决问题。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一旦遇到问题或遭受挫折,便要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帮助和回答,所以幼儿经常向老师告状。
  (一)课堂中告状行为事件。
  在上手工制作课时,有两个小朋友为了争红色的橡皮泥闹起了矛盾,一来二去,一个小朋友忍不住把另一个小朋友推倒在地上,另一个小朋友将这事报告了老师。老师批评了那个小朋友,可那个小朋友告诉老师说:“他刚刚还打我了。”
  (二)进餐中幼儿告状行为事件。
  在午餐前,两位小朋友因为抢一个板凳而发生了矛盾,一个小朋友说:“这个板凳是我先拿到的。”另一个小朋友说:“这个板凳是我的。”于是两个人开始争夺那个板凳,在两个小朋友争论不休的时候一起去老师那里告状了。
  (三)游戏中幼儿告状行为事件。
  在分享活动中,一个小朋友看中了另一个小朋友的洋娃娃玩具,想把自己的玩具和她的交换着玩,可是另一个朋友不愿意,推开了她。“报告老师,我把我的玩具给她玩,她不愿意把洋娃娃和交换玩……”一个小朋友指着另一个小朋友哭着向老师告状。
  (四)午睡中中班幼儿告状行为事件。
  在睡午觉的时候,老师要求每位小朋友都闭上眼睛睡觉,不许讲话,但是,睡在临床的两位小朋友趁老师不注意偷偷讲话,有一位小朋友看见了,就告诉那两位小朋友不要讲话,可那两位小朋友还在讲,这个小朋友一生气就打了那两位小朋友,被打的小朋友就向老师告状:“老师,他刚才打我们。”打人的小朋友就说他们俩不睡觉在那儿讲话。
  二、幼儿告状的动机
  幼儿为了得到帮助,为了寻求安慰而向老师告状。幼儿一起玩的时候可以很忘我、很开心,可是当出现矛盾、想法不合或者另一方没有顺从他的意思做的时候而发生肢体冲突,就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和处理了,尤其当自己感受到了伤害、委屈的时候,就会向老师告状,寻求帮助,希望得到老师的同情和帮助。
  有的幼儿有可能故意向老师告状,从而得到老师的关注,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而告状。
  三、矫正方法
  (一)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经常向家长、老师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善于观察各种幼儿告状行为,多注意,多观察。由于幼儿年龄小的问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特别天真,可以发现在幼儿的世界里有许多成人不了解的东西,有许多成人不知道的想法。老师就要对待不同幼儿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如经常打小报告的幼儿,老师要有足够耐心了解,不能因为他们经常告状就说“去去,你烦不烦,天天这一套”,“管好自己就行了,你还管别人”等一些急躁、不耐烦的话语,如果幼儿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出现反面效果。有的小朋友告状说他看到有的小朋友被欺负了,有正义感。只要教师重视幼儿的告状,并加以耐心地劝解、帮助、指引,幼儿会得到很大帮助,不要把幼儿的告状不当一件事看待,正确的引导有助于他们良好心理发展,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
  (二)了解告状内容,不盲目对待。
  如果有幼儿因为一些琐事经常向你告状,即时这件琐事以前发生过无数次,教师也要耐心听取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内容,不能幼儿刚张嘴,教师就盲目地回绝或者打发走,这样会使对幼儿产生害怕,老师烦我、讨厌我、不喜欢我的想法。老师要详细地听取幼儿的告状内容,详细地弄清告状的原因。不能没有了解事情原因,只了解告状小朋友说的单方面原因,从而对另一个小朋友不问原因直接批评教育,有的教师甚至实行打骂教育,这样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阴影。要了解告状内容,分析事情经过,不盲目对待,对每一位幼儿耐心说教、公平对待。
  (三)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模仿能力都特别强,如果生活中不能很好地教育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幼儿多参加一些文体游戏活动,但是要注意的是,幼儿年龄尚小,没有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仔细地观察、耐心地指引。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组织幼儿集体观看类似人与人之间,或者卡通小动物之间人际交往的动画片,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也可通过讲故事,将其中小道理告诉幼儿,把事情矛盾掺加在生动的故事里面,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不仅可以影响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对幼儿性格和思想道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放正心态,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都要频繁接触的工作,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其他文献
《纲要》指出: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和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快乐。作为幼儿园的一种专门语言活动,谈话活动在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教育活动,能让孩子体验语言交往、积累、发展的快乐。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其特别的规律。谈话活动的目的、对象、活动方式的独特性,在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及组织要求上应得到充分的反映。谈话活动设计主要分成以下
期刊
以未经脱毒的普通徐薯18为对照,研究脱毒徐薯18的生理特性及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脱毒徐薯18具有出苗早、苗质好、返苗快、生长势旺、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一般
摘 要: 近些年我国各地不断涌现出很多私立幼儿园,这种小家小户的幼儿园出现也反映出现在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心,那么幼儿区域活动情况发展得如何呢?这些设定的游戏环节是否尊重幼儿的心理,真正唤醒幼儿的愉悦体验呢?这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出发,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身心全方面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游戏精神 幼儿教育 区域活动 践行与思考  幼儿时期的孩
本文总结了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和发展路程,以及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将重点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APP上,阐述了学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现状及使用新媒体移
摘 要: 音乐是幼儿园日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和性格,音乐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的美,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才能真正享受音乐,从而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然而,音乐又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我们看不着、摸不着,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影响,无法理解音乐的节奏、强弱、音调高低等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
摘 要: 同伴关系的交往影响着幼儿身体和心理各方面,甚至影响孩子将来生活发展。本文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儿童同伴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幼儿同伴关系存在的问题,阐述教师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和交往策略。  关键词: 幼儿 同伴关系 培养策略  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且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
我公司轮式装载机变速箱直接档上的碟形弹簧,现由 外协厂来制作,由于对其弹性性能无法测量,质量难以保证,容易造成变速箱的质量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专门测量其弹性性能 的检
目的:研究45岁以下青年脑梗死病人个体血清PON1酶活性水平PON1A/B192位点基因型,探讨PON1A/B192基因型是否与青年脑卒中相关,了解基因型和酶活性水平对于青年脑卒中的意义,为
由山东省莱州市种苗研究所培育的玉米新品种西玉3号,先后通过山东、陕西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专家们认为:西玉3号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已被农业
目的通过颅脑MRI(磁共振成像)、MRV(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患者颅内静脉窦的解剖及异常病变,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颅内静脉窦异常的特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