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赛洛多辛治疗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IINE(1966-2012年)、EMBASE(1988-2012年)、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1979-2012年),CNK1数字图书馆(1979-2012年)有关赛洛多辛治疗BPH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利用RevMan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尺度以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包括2543例患者,包含3个赛洛多辛与安慰剂比较的RCT和3个赛洛多辛与坦索罗辛比较的RCT.患者使用赛洛多辛后,总IPSS(SMD=2.92,95% CI =2.19 ~3.65)、排尿期IPSS(SMD=1.92,95% CI=1.44 ~ 2.39)、储尿期IPSS(SMD=0.92,95% CI=0.60 ~ 1.24)和Qmax(SMD=1.56,95% CI=1.38 ~ 1.75)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异常射精.与0.2 mg坦索罗辛相比,8 mg赛洛多辛可以更有效地改善IPSS和Qmax(P<0.05);以异常射精为主的不良反应也较明显(SMD=1.37,95% CI=1.18~1.58,P<0.05).与0.4 mg坦索罗辛相比,8 mg赛洛多辛治疗BPH的有效性和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 =1.21,95% CI =0.98 ~ 1.49,P>0.05).结论 赛洛多辛治疗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较安慰剂和0.2 mg坦索罗辛更有效,与0.4 mg坦索罗辛作用相当.赛洛多辛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异常射精。
赛洛多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摘 要】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赛洛多辛治疗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IINE(1966-2012年)、EMBASE(1988-2012年)、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1979-2012年),CNK1数字图书馆(1979-2012年)有关赛洛多辛治疗BPH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利用RevMan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
【机 构】
: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
【出 处】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患者,55岁.因右侧阴囊包块伴隐痛7个月,外院曾以"附睾炎""附睾结节"予以抗炎对症处理,症状无好转,于2011年9月1日入院.查体:阴囊无红肿,右侧附睾增大,附睾头部扪及约5.0 cm×5.0 cm大小包块,质地较硬,轻微触痛,表面较光滑,与睾丸界限不清,与阴囊皮肤似有粘连,右侧精索可扪及多个小结节,Valsalva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6.0 μg/L,癌胚抗原2.8μg/L,均在正常
期刊
目的 提高对回肠膀胱造口静脉曲张出血诊断与治疗特点的认识. 方法 报告3例回肠膀胱造口处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9、45、68岁,均因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分别于术后6年、6个月、2个月出现回肠膀胱造口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例均可见回肠膀胱造口处静脉曲张,伴间断破裂出血.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
目的 观察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物理振动排石机排石治疗的效果. 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经ESWL碎石治疗后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33例,按交替随机分组法分为物理振动排石组和自然排石组.物理振动排石组66例,ESWL术后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结石位于肾中上盏6例、肾盂13例、肾下盏16例、输尿管31例,结石直径10~ 15 mm;自然排石组67例,ESWL术后采用多
目的 探讨不同球部尿道悬吊术式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3年6月105例采用3种不同术式在尿动力监测下行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15~81岁,平均54岁.尿失禁病因分别为前列腺术后70例和后尿道狭窄术后35例.术前完全性尿失禁10例,压力性尿失禁95例.尿失禁病史1~12年,平均3年.术式为复合吊带悬吊54例,经闭孔吊带悬吊
目的 探讨临床检测血清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作为诊断前列腺癌新方法的可能性.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223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穿刺阳性组105例,年龄52~88岁,平均72岁,PSA中位数为58.24μg/L,Gleason评分5~10分;穿刺阴性组118例,年龄40~87岁,平均67岁,PSA中位数为11.66 μg/L,其中单纯BPH 60例
患者,57岁.因左侧睾丸肿大、胀痛不适1年余,于2013年2月4日入院.查体:左侧阴囊明显增大,内可触及约7cm×4cm×4cm实性肿物,质硬,表面尚光滑,无压痛,睾丸触诊不清,透光试验(-),右侧睾丸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糖类抗原、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均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阴囊B超检查示左侧睾丸内可见一4.3cm×3.6cm实质
期刊
目的 探讨成人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明确适宜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7年6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17例成年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 ~ 77岁,平均37岁.肿瘤位于右侧7例,左侧9例,双侧1例.自行扪及或体检触诊发现睾丸肿大或肿物16例,其中2例伴患侧睾丸疼痛,l例因单侧隐睾及不育症就诊时超声检查发现隐睾内肿瘤.17例患者性征发育均正常.术前常
患儿,男,14岁.肾病综合征11年,血液透析治疗4年,于2012年2月11日入院.血压140~165/75~95 mm Hg(1 mm Hg=0.133 kPa).身高120 cm,体质量28 kg,体质指数19.4 kg/m2.血型AB型,RH(+).透析后血SCr 595μmol/L,BUN 43.9 mmol/L,群体反应性抗体(-).诊断: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5期)、肾性贫血、肾性
期刊
目的 比较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高分辨螺旋CT影像特征,以提高MFAML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24例MF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6例.年龄19~74岁,平均43岁.同期24例CCRCC患者,男8例,女16例.年龄21~76岁,平均4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螺旋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