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的哲学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僧人,不发一语,不视一切,在一座寺庙中静坐多年。后来,他遇到一位高人对他大喊道:“你整日在叫什么?看什么?”僧人猛醒,开口便说自己在和爹娘对话,并观察爹娘的行动。这位高人说:“爹娘就是佛,你回去吧!”僧人安心地回家去了,这位高人就是王阳明!
  我认为王阳明的哲学,就是“静”中有动,大山不言,却能蕴万物之灵!我曾去过五台山,这里非常清凉。只有钟声和风声相伴,但我感到神州莽莽,幻境纷陈,芸芸众生,梦魂颠倒,历代高僧和帝王都曾走过这里感悟人生。传说万法俱全的文殊就是在这里演经说法的。清凉山以静悟动,以小观大,我又想到曾有多个大师合作画万里长城的宏大场面,竟不如我那小小两岁的孙子,趴在地上“探索”蚂蚁打架的奥妙,更具艺术魅力,前者在形,后者俱神。一个人的真本事,必备“道”和“术”二字,“道”求学问,“术”谋生计,“道”为静,“术”求广大,两者虽不可分离,但“道”应为“术”先矣!以静驱动,力量无穷!
  话入正题:曾有这么一个可爱又美丽的女孩,为了寻求至高无上的“文化生活”,云游大江南北,探入深山,住过寺庙,学习绘画,挥洒诗文,常常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看她的经历,我感到人生就是修行!这女孩不恋红尘,但求朴素,静心作课,志在高远。很多人说她“不食人间烟火”,不恋爹娘,淡薄人伦。岂知她为了拯救父亲的五百棵瓯柑树而到处奔走,为了母亲多年风湿性关节炎的旧疾,而研读针灸奇穴,壮胆为母驱病!她涉及过艺术的殿堂,又回归于民间风俗,以手工艺作品的创作(瓯塑、瓯窑)更接近民意,更普及大众的文化生活,她在“靜”中观世音,立志博大,却又道路艰辛!她胸怀在蓝天,而深情埋沃土!这个从“静”中探索人生道路的女孩叫青弘,家住温州龙湾,靠近东海,崇拜弘一大师,故谓此名!
  青弘为何选择瓯窑、瓯塑作为她从事文化追求的标识?因为中华文化,从“坭”开始升华,又从“坭”落到实处,青弘的选择很智慧!
  我们的先祖开始过群居的生活,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奋斗,为了生存,发明了骨器和石器。到了原始社会,知道用坭土捏塑,取材随处可得,工艺也比玉石凿刻容易得多。在辽宁喀左县东山嘴,发现一些宗教祭祀物,陶制或坭塑品就是证据。至于古代传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黄土作人”(据《太平御览》卷)也是据东山嘴祭祀遗址。可见,人类的文明及其传承,不无与“坭”有关。坭塑对于人类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为生活所需,人的生理需求,必定会自觉使然,烧罐、制盘;二是文化所求,人们获得生存,还要文化享受,用坭塑各种美好的图腾、饰品,更是文化世代传承的主要内容。我说人类的生存就是靠“吃”和文化追求,坭塑制品的“生命力”就在于此!
  温州的坭塑称为“瓯塑”,其名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温州又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从事工艺行业的专家、大师齐名于国家水平者无数。青弘学艺的初级阶段,在工艺的技法上得到很好的训练,她感恩老师的指点。在她行走的漫长道路上,深知工艺文化追求的重要,这是所有工艺美术人的共识!我在参观温州工艺展览时对同道人说:“工艺品的技法水平已达世界之最,但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设计”就是创意,这决定于作者的文化修养,也是作品的灵魂!拿青弘的部分瓯塑作品来分析:
  如“燃情类”,诸多的莲花,或工或写,虚虚实实,构图新颖,色调素雅,“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晚荷人不折,留此作秋香”,“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这样如诗如歌的工艺设计,谁见谁爱,不是一般的匠人所能及的!
  如“文献类”的诸多古画“沿生品”,仿宋画的《瑞鹤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温州《白象塔文物》等,利用瓯塑材料和技法,制作得逼真、大气、文人味很浓,可作收藏臻品!
  如“民俗"类,受我启迪,以连环画形式,运用瓯塑技法,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神农》等。
  豆蔻年华、尘世莲开的青弘,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有故事可讲。她凭借自己多年修炼的体会,书写在瓯塑作品中。她,静静地思索,从容地创作,这样的“匠人”,在当今浮华的时代,能找到几个?如果王阳明再世,也许会对这个青弘大喊一声,道破天机!可青弘仍然面对现实,终日沉迷在坭中,孜孜不倦!
  青弘将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和实践教学经验写成一本书,可当作传承瓯塑艺术的教材,也可为中国非遗传承积累点文化财富!我认为年纪轻轻做点事,难能可贵!应该鼓励和支持。然而,艺术追求无止境,艺途遥遥,学海无边,希望青弘继续保持静观世态、好事多磨的意志!这乃是本文开篇的初衷!
  2019年4月于北京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文物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推进,文物巡查工作越发凸显重要价值。文章以广州市为例,梳理了文物巡查工作概念和管理现状,列举文物巡查工作的难点,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文物巡查;系统;存在困难;思考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寻求文化身份认知的重要依据。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近年来,文物违法行为数量增多,重大文物
期刊
摘 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度重视文物的保护工作。而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便要注重从基层着手。目前,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文章针对广德市文物管理所(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其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各项举措提出相应的文物保护策略,推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能取得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研究探索;基层文物保护;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对于文物
期刊
摘 要:文物征集是博物馆的基本业务之一,也是博物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文物征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博物馆必须不断加强文物征集工作,拓展文物征集途径。文章以无锡博物院的征集工作为例,对其文物征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征集;无锡博物院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07年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指出,博物馆是为实现研究、教育
期刊
摘 要: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是表示十二辰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在我国起源较早,流传广泛。十二生肖俑作为随葬品,在隋朝至初唐时期普遍流行。新疆地区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也发现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十二生肖俑。文章通过对新疆博物馆馆藏生肖俑的介绍,以及其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十二生肖俑之间同异的比较,体现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唐代;吐鲁番;十二生肖;属相;中原文化  十二生肖俑也称“十二支
期刊
摘 要:乳钉纹琉璃杯是马家塬遗址上万件出土文物中的一件,其形制独特,通体饰釉,它的出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猜想也应运而生。那么琉璃杯出自何人之手呢?是当时戎人自己加工制作的,还是秦人所产?亦或者是来自域外?笔者试从琉璃杯的来源考证入手,探讨西戎民族文化多元性与古丝绸之路关系问题。  关键词:琉璃杯;来源;西戎文化;古丝绸之路  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源村马家塬,距离县城17千米,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古县文物旅游服务中心的工作现状,分析了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从目前来看,古县文物旅游服务中心的文物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改善文物保护工作,应加强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文物保护队伍的人员素质,强化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并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对策  0 引言  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
期刊
摘 要:作者从“百年远航:江户名瓷伊万里展”展品中遴选出18件绘有珍禽纹饰的伊万里染付瓷器进行详细介绍,以实物证实中国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纹饰对日本江户时代伊万里瓷器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江户时代瓷器纹饰基本完全模仿中国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的传统瑞兽珍禽吉祥图案,纹饰高度接近中国外销瓷器风格,原创设计不足。  关键词:江户时代;伊万里;珍禽纹  筆者在另一篇文章“遨游天地——伊万里瑞兽珍禽文物赏析之瑞兽
期刊
摘 要: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本土建筑师,他所设计的建筑总是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所以人们称其建筑风格为具有人情化建筑风格。文章从现象学理论和存在主义哲学角度出发,分析阿尔瓦·阿尔托所设计建筑的类型、范畴以及具体作品的解读,认为他的建筑是一种“诗意的栖居”的典范。  关键词:阿尔瓦·阿尔托;诗意;人情味;景观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康熙五彩瓷器沿革相关资料的整理,以广州市文物总店藏康熙五彩单骑救主图观音瓶为例,深入浅出地解析清康熙时期的刀马人纹饰,简单概括其成因及特点。  关键词:康熙五彩;刀马人图;单骑救主图  1 康熙五彩的承袭与创新  五彩源于金、元时期的红绿彩,五彩初创应为元代晚期至明早期,兴盛于明嘉靖、万历期间,是景德镇首创的釉上彩绘的一种传统瓷。明五彩器应属永乐始制,至正德时期多为釉下青花与釉上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日趋一体化,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意识形态内容,而逐渐以一种创新产业类型,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与推崇。“文化消费”正一步一步渗入到市场经济之中。文章经过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细致分析当前国内文博系统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结合安徽博物院自身特点,对文创产品开发与管理、文博商店的经营模式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博物馆;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