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引领与传播效果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对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以新媒体形式为主导的思政教育成为高效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新媒体+”思政建设这种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引领与传播效果作了分析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重要性 价值引领 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31
  Research on Value Guidance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new media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WANG Yibo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of the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dominated by new 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high efficienc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guidance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way of "new media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encountered i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importance; value guidance; communication effects
  互联网的便捷应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使得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朝着多元化、开放性、新颖化的方向发展,新媒体形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我们要直面问题,通过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养、提升学生的修养,探索同学们的积极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保证和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和学生的培养来说非常重要,既能满足对当今政策的解读,又能进行深刻的价值引领教育。但想要真正深入学生、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是比较难的。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某一部分忽视了对人的内在心灵的塑造与培养。思政政治教育让我们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在注重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想法,为大学生提供能够直观了解国家政策、世界发展的通道。正因为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对大学学风的养成与学生品格的锤炼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现状,也是国情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要深刻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在形势政策课程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基,结合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十九届五中全会等实事热点教授课程,分析当前时代背景,解读相关政策,并渗透到广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就业、创业当中,以“大众传播学”课程为基础,了解大学生接触思政教育的平台与方式,使广大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的主体、时间、渠道、方式与效果,做新时代具有话语权的新青年。   于自身而言,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深知系好学生第一粒扣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的重要性,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如果想要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可,除了丰富的内涵、还要学会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广大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帮助大学生树立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到,“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开启全新学习、生活阶段的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节点,学校也是大学阶段学生成长生活最多的地方,只有润物无声的引导才能拥有足够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在思想政治课堂上面,当讲到与当代大学生日常关注的话题相关的历史故事、社会热点等内容时,他们的参与度高涨、互动性增强,因为这对于他们而言是熟悉的、陌生的,所以接地气的思政教育是能够轻松融入大学生群体的,这也是在思政工作中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学会运用“思政+”的思维,以学生的思考层面为基点,换位思考,获得共鸣,以此为基础开启思想上的碰撞与火花。
  2.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对“四大自信”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信息快速传播时,西方文化侵扰我们的文化,我们要让传统文化厚植于网络,使中华文化借力网络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守住我们传统文化的土壤。最近话题热度比较高的与文化传承相关的节目《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受到很多人的广泛关注,这是我国文化自信提升的最直观展现,用德高望重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嘉宾进行演绎与体验,真切地还原历史故事与文物,在通过对同学们的调研中发现,他们一致认为这些节目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明体现。于我带来的反思是,选择一些增加同学们的参与感、增进互动性的趣味课程,可以通过节目让同学们去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文物,讲述它的背后的故事,再与当下政策相结合,或者与话剧形式展现;可以参与学校举办的思政微课、微党课、微团课,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能学到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身边人的榜样引领;可以举办趣味活动与知识问答相结合的活动,提升同学们参与度,切实感受到何为文化自信。
  2.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日常工作中,经常与学生打交道,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学校中真正感受到成长与收获,使他们具有理性选择与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高校思政辅导员,应当真正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通常在高校中,除了学习之外,还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可能与专业相关、可能与提升专业技能相关、可能是纯粹的志愿者活动、可能是放松日常生活的娱乐活动,或高端典雅、或精彩纷呈、或蓬勃多姿,都是为了能够让同学们的大学生活不仅有学习,还有爱好与特长、兴趣与情操,可以开展长期打卡学习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等,为同学们搭建更广阔的桥梁对接社会,树立目标意识。
  3如何在高校进行价值引领
  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实践性、科学性、有效性相结合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高校教学目标与价值引领的紧密结合。而这些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形成,需要立足当下、立足平时,把握时代脉搏,将理论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才易于同学们吸收了解。
  3.1 打造思想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重点工作就是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对于高校的思政价值引领来说是思政+学生的紧密结合,是全面的指引,我们要着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矩阵的建设。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抓住课堂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坚持实践+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思政课程的准备工作与出谋划策当中,增强理论认同感。要想增加思政课程的互动性,就要求在课堂中多加入学生需要、喜欢的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要充分发挥党课团课的作用,通过一些先进事迹使同学们感受到什么叫作理想信念,例如同学们当中有可可西里的守护者、有海岛边疆的守卫者,这些真实的故事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从同学们身边出发,发挥朋辈引领作用,易于引起共鸣。再次是与同学们的日常课程、实践相结合,指引学生广泛关注,例如:举办红歌比赛、拉歌比赛,通过竞技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多关注当时歌曲的创作背景、时代条件,暑期社会实践是很好的实践机会,利用这样的时间去陕北、西北、边疆、海岛、乡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在实实在在地参与中感受艰苦奋斗的环境,完成一次思想的洗礼。
  3.2 線上+线下联动宣传
  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技术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产物,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2]疫情期间的“云课堂”是真正的融媒体结合的产物。对当前热度比较高的热点事件、热门词线下的课堂、面对面的宣传是直观地传达,对于促进眼神、双向性、即时性的情感交流必不可少;但线上传播的时效性仍值得发扬,公众号、微信平台、微博、QQ是我们常用的线上信息互动平台,抖音、网易云更是视频、直播的互动平台拉近来空间的距离,不同的地方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快速地交换信息。当代思政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既有线下的交流又能够结合影视文艺作品线上传播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联动互通,增强宣传效果与接受程度。
  3.3 丰富个人教育实践
  我校开展了多样的志愿服务与实践活动,以“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系列学习活动为例,通过与不同地方共建“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每年假期师生通过对当地的调研与考察了解当地政策落实程度与发展状况,针对性地给出一些解决方式与措施,使课堂上的理论经过实践进行了自我加工,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使日常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想政治课程通过实践变成个人的人生经历。通过支教将所学的知识分享给需要的人,通过市场调研将如果高效推进农村电商带给当地,通过线上推送将当地的旅游景点、特色农产品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同学们真正地参与到帮助别人的行列当中,感悟生活的艰难与美好,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4高校思政工作的传播效果研究
  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主体有两个:教师、学生,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指传播者和受众,要想达到有效的传播,需要两者之间的双向传播,就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样缺一不可。通过对同学们的课程感受进行调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思政工作的真实传播效果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4.1 教师反响——提升传播主体综合素养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要具备牢固的理论基础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是以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思想行为等为内容的特殊传播活动,最基础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要求思政工作传播者必须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也就是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思想根基。其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很多,关于思政工作价值引领的研究也很多,但对于其切实的传播效果的研究较少,专业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传播者的教授水平,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业务指导,平时的积累和日常的学习都不能缺少,寻求专业化、专家化。再次,要有丰富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思政工作传播者会面对不同的事件和背景,要想达到有效的传播需要熟知多方面的知识去应对工作中的问题;而且不同学科的交叉能够为其提供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提升业务能力和个人魅力。传播者也应具有传播主体的媒介意识,重视发挥媒体的作用,培养多媒体的使用习惯,提升应用能力。
  4.2 学生接受度——优化受众可接受度
  在过量信息和鱼龙混杂的背景下,如何快速精准识别有效信息变得尤为困难,这就需要受众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受众应具备正确的媒介意识,有自我判断能力,在传播中不轻信不盲从不违法,在接受信息便捷的前提下,有些信息是经过老师筛选传达给学生,有些信息是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收,需要学生能够有底线,精准识别非法信息,并不做任何传播与扩散;提升受众的媒介技能,在链式聚合的传播背景下,在海量信息中筛选真实有效信息的技能显得非常重要,以微博为例,能够不受圈子的限制,看到不同的消息,而它的信息传播速度能够以意见领袖为传播节点成链式快撒传播,这就需要受众能够有选择地获取信息,选用有效信息。所以要通过实践、自身实际指引受众关注官方媒体、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接触不同的媒介分别优与劣,不致成为垃圾信息的传播者中的一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最终形成,要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新媒体各类传播方式是一个渠道,教师的指引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教师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指引学生如何寻找到最优、最有效的资源,确保获取资源的价值,使受众的接受度得到优化,也使信息的传播得道有效保护。
  4.3 未来思政教育发展方向——创新思政教育传播方式
  首先,传统媒介+新型媒介完美融合。要将课堂、书籍、语言、电视、广播与自媒体平台、网络新媒体相结合,优势互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融媒體的发展能够让我们立足“互联网+”“5G+”的数据信息基础,借助媒体平台使思政教育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同时也使传统媒介更好地与新媒体相结合,使新媒介引入传统媒介的优良元素,二者结合为思政教育开拓更好地方式。疫情当下,大多采用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相(下转第111页)(上接第97页)结合的方式,效果能够达到思政传播与教育的要求。
  其次,开设优质的新型微课+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例如:公众号、视频账号、官方微博账号,或者开设思政模块,通过大数据对已有的相关账号传播效果进行调研,通过播放次数、峰值进行分析,了解到同学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在课程当中进行适当引入与结合,寻求理想的传播方式。通过多媒体平台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备课与准备,进行加工,使得思政课真正走入学生心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其实,在多媒体使用频繁的同时,仍然不能放弃原来的传统课堂,所以二者要融合,打造融媒体视域下的思政教育。
  再次,打造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打造专门的应用程序与网站。借用手机应用程序,在用户已经习惯的使用方式上进行加工,《学习强国》起到了很好地引导作用,可以搜索关键词快速获取内容,并有相应的激励竞争措施。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原因和问题端入手,增强宣传效果。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力量进行思政教育,形成专业的新媒体+思政建设力量,使思政教育成为系统性创新性的教育,引领正确价值观念、指引先进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与改变,既要顺应时代发展,又要满足受众端的需求,在倡导融媒体发展的时代,真正做到“新媒体+思政建设”,在日常思政工作中做好全方位的价值引领,做到思政教育与学生需求的紧密结合,做好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雅静.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4.
  [2] 沈壮海,史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J].武汉:武汉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5-21.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峻,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年大学生都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家庭压力,相比于其他高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自己的机会以及渠道较少。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此外,也可以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方面、或从转变此类大学生家庭成员思想观念着手。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从学校角度、家庭角度、个
期刊
摘要:电教媒体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充分课件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能展现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变"苦学”为”乐学”,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  关键词:运用;创设;乐学  练任务的同时,还应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重任,这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材中不同的体裁的文章都蕴含着很多美的因素。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现课文中那
期刊
摘要: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国产器械厂商正从中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的过程中,而医疗产品自身使用环境具有诸多特殊性,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器械的刚度、强度、稳定性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机械可靠性设计这一综合性工程学科在医疗器械产品中的具体实践应用。  关键词:机械可靠性设计;医疗器械产品;模型;设计方式;实践应用  近年来随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致力于探索数学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考虑尝试转变固有的教育思维,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而让数学教学能更加高效地进行。尝试教学整体教学效果显著,彰显了尝试教学法在教学的优越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尝试教学;自主自学  从某种角度来看,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逐渐认识事物规律、锻炼逻辑思维的一个过程。通过
期刊
摘要:在进入本世纪后,科技得到极大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的应用,教师的教育水平得到了相应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走进教学课堂。在初中教学中,地理也是一门重要科目,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在世界的位置以及我国基本国情,为高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基于信息化背景下进行初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初中;地理教学  在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地理作为初中教育起步
期刊
摘 要 薪酬结构设计是高校薪酬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的薪酬结构设计更加关注绩效薪酬对高校教师工作投入的积极影响,并未结合高校教师的特质对薪酬绩效的潜在负面效应进行探讨。本文从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的角度,对薪酬结构中的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如何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投入和离职倾向进行了探讨,为如何设计恰当的薪酬结构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 薪酬结构 职业认同 组织认同 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期刊
摘要:小学道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日常道德涵养水平,强化生活中的法律认知观念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能顺应小学生认知世界以及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际教学现状,对基于核心素养相关课程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 
期刊
摘要: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时期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应不断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现代文的阅读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学讲教育面对的种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探索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学讲教学方式,力图为学生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促进高中阅读教学的进步与变革。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教学; 多样化
期刊
摘要:科技成果也引发了新时代的到来——微时代,它使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于微时代带动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微课这个新名词应运而生。微课有着短小精悍、移动方便、生动形象等特点,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学生的很多需求获得了满足。同时,教师应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微课成了时代发展下教育部门的时尚宠儿。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是高中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培养是生物教学的根本目的,让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养成正确的价值、良好品质和学习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不断创新,有力推动了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生物教学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