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薄弱、知识积累相对单薄、社会生活阅历有限,如果他们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不做指导,那么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章从课外阅读的意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困境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课外阅读;导读课;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汪秀文(1981—    ),女,江西婺源人,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专门编排了“快乐读书吧”,将整本书阅读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广泛阅读,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爱阅读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识字量多,这为学生喜欢上学、爱上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不爱阅读的学生比较贪玩,专注力不够,静不下心学习,在语言表达方面会比较弱。
  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困境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不愿读书,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甚至觉得是份苦差事,不如看电视、玩游戏有趣,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同时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以下困境:有的教师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未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的教师只是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较少花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内容单一,即使阅读,也只是漫画之类的书籍;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少及时的反馈,导致学生的阅读敷衍了事。
  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策略
  (一)导读课
  导读课,是阅读指导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导读课重在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猜读法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中的《孤独的小螃蟹》为例。
  1.看书名学猜读。低年级的学生善于想象,乐于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童话的时候就要灵活地运用猜读法,让学生把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表达出来,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来猜测。童话故事的题目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就像一扇窗户,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故事的思路,理解故事的内容,把握文本表达的思想。我们可以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着猜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就出来了。如在上《孤独的小螃蟹》导读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根据封面上的图片猜猜书名,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小螃蟹去旅行》《小螃蟹的日记》等。教师及时肯定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再抓住书名中的关键词“孤独”二字,让学生进行思考、猜测,学生会想:小螃蟹为什么会孤独呢?难道它没有朋友吗?它的爸爸妈妈呢?这样的猜读,让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
  2.观插图学猜读。图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空间。童话故事中的插图夸张、灵动,充满了童趣,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中的信息打开思路,猜想故事的情节发展。如在《孤独的小螃蟹》导读课中,教师可以运用看插图猜小标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猜测兴趣。作者把这个故事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配上精美的插图,每个部分都取了一个小标题。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七幅插图,让学生猜标题,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图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猜想,也可以依据图中的故事情节来猜想,这个猜想过程就是学生对小标题和插图的解读过程,也是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千奇百怪的故事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对同一幅图进行猜想的时候会形成不同的童话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故事的阅读兴趣。
  3.依情节学猜读。童话故事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故事的情节是曲折的,让学生既意想不到又印象深刻。在《孤独的小螃蟹》导读课中,笔者选取了其中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情节——“咔嚓咔嚓剪头发”,联系故事的前后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有迹可循的猜测。猜中了,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没猜中,也乐在其中,又激发了他们继续猜一猜的斗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想象力、逻辑力、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还激发了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甚至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这为后面三年级习作《编写童话故事》奠定基础。在本节导读课中,笔者提供给学生的是非常戏剧化的结尾:第二天,很多狮子找上门来,小螃蟹躲到洞里不敢出来,以为是来找他算账的,没想到,原来是来找他理发的,因为他昨天帮一只狮子理发,没想到那只狮子是狮子大王,其他狮子都觉得狮子大王的发型太帅气了。这个情节很是巧妙,笔者引导学生猜想这前因后果是怎么样的?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猜情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插图、联系文本、联系生活来进行猜读。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引导学生通过书名、插图和情节来猜读,能够让学生对童话故事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其浓厚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動阅读,为后面的讨论课、展示分享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讨论课
  讨论课,是阅读指导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有趣,感悟故事的主题。讨论课上,学生可以朗读优美段落,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还可以就某个问题交流讨论。如在《孤独的小螃蟹》讨论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小青蟹不见了”部分,感受小螃蟹和小青蟹之间美好的友情。学生为小螃蟹与小青蟹真诚的友情而感动,被小螃蟹的助人为乐打动,为小青蟹回来了而欣喜不已。浓浓的读书氛围,轻松的课堂环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展示分享课
  展示分享课,是阅读指导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是学生续编的一个小故事,可以是给故事画的插图,可以是学生根据故事绘制的手抄报,可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的好词佳句,可以是精心制作的阅读记录卡,也可以是课本剧表演等。如在《孤独的小螃蟹》展示分享课上,学生就展示了很多自己为这个故事配的插图,虽然有些稚嫩,但学生乐在其中。还有几个学生生动形象地表演了“咔嚓咔嚓剪头发”的情节,给课堂带来了很多欢乐。展示分享课,是学生更高阅读水平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展示分享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相应的举措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49-52.
  [2]朱洁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划与实施[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10):120-128.
其他文献
[摘 要] 略读课文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在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中进行拓展练习。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前提下,通过深入解读导读提示、整体把握文本结构、“解构”文本的布局、链接课堂内外资料,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 略读课文;导读提示;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钱枭(1994— ),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二级教师
期刊
高增益定向电小天线在一些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通信设备的小型化,预留给天线设计的部分也越来越有限,更增加了设计难度。以往高增益定向电小天线的设计主要采用常规优化方法,即通过尝试,反复进行“确定馈电位置→改变天线结构”这一过程,直至达到性能要求。该方法主要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并且馈电位置的设定限制了天线设计的自由度。根据特征模理论,任意天线的表面电流分布可表示为特征电流的加权叠加。特征模本身具有的物理特性有助于天线的分析和设计。本文利用特征模理论对高增益定向电小天线进行了研究,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
[摘 要] 英语书面表达是用书面语言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一种重要交际方式,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它需要有充分的语言输入作为基础。英语书面表达在中考试卷所占比分较多,因而提升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复习的效率很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学生关于书面表达的复习效率低下。教师可以“单元话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复习,以提升学生中考书面表达复习的效率,寻求中考书面表达的突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当下小学英语学业测试中普遍存在着信度、效度不足,难易度不当,题型单一,语境不当,答案存在歧义,试卷编排欠规范等问题。文章从关注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角度,试图在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三个方面尝试进行书面命题思路革新,使得英语考查成为夯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命题  [作者简介]顾小亮(1985— ),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苏州
期刊
[摘 要]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和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时代大背景下,教学理念在不断转变,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习作课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马莉(1979—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浦口区珠江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期刊
[摘 要] 英语学科竞争机制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成就感、团结和进取精神等综合素养。实践表明,合理、良性、多样的竞争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时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 竞争机制;主题语境;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赵玲莉(1986—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
期刊
[摘 要] 运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展现出学科自身的魅力,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境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而教师特别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让情境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在深化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情境教学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宋佳佳(1983— ),女,江西九江人,九江
期刊
[摘 要]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文章主要基于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微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侯福乾(1982— ),男,甘肃岷县人,岷县岷阳初级中学,一级教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逐渐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应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化教育能够在突破传统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从信息展示、信息模拟、信息交互、信息应用四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
期刊
[摘 要] “进阶”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互动”为动力、以“目标”为抓手、以“方式”为支架,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不断进阶。“进阶式教学”可以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认知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进阶式教学”;数学认知;深度发展  [作者简介]冷忠燕(1981— ),女,江苏淮安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