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翼而飞的一锅肉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2005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是腊月二十九。天将擦黑的时候,曲丽娟放下手中的活儿,打算看看已经煮了一个多小时的肉熟了没有。谁知,当她来到厨房往燃气灶上看时,不禁惊呆了———燃气灶上竟然空空如也。
  曲丽娟租住的是一栋老式筒子楼,共三层,每层住着六户居民。当初开发商建设这栋筒子楼时,为了节省空间,没有为各户建造独立的厨房,只在每层设立了一个公用厨房。因此,各层居民只能在本层的公用厨房里做饭。曲丽娟所在二楼的公用厨房面积不是很大,里面摆列着六个燃气灶和六张案桌,尽管有些挤巴,但邻里间相处融洽,从来没在做饭上闹过什么不愉快。
  是不是那锅肉被邻居给端走了?应该不会,除了自己之外,另外那五户人家中有四户住的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们的退休金虽然都不算高,但并不差那一锅肉钱。
  再说了,他们一向都比较注重养生,平时连瘦肉都不怎么吃的。
  难道是203户的赵泉?曲丽娟脑海里一下跳出了赵泉蓬乱着头发、趿拉着鞋站在自家炉灶前做饭的样子。
  那个赵泉今年二十多岁,半年前搬过来的。赵泉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玩电脑游戏,据说是靠这个挣钱为生。他平常很少做饭,基本是靠吃泡面或是叫外卖填肚子。
  说实话,曲丽娟挺看不上这个赵泉的,年纪轻轻的干点啥不好,非要玩游戏,将来能有啥大出息?
  是不是自己煮的肉太香,勾起了赵泉肚子里的馋虫,他就趁厨房里没人,连锅带肉一起端到他家去了?
  这样想着,曲丽娟就蹑手蹑脚地来到赵泉的屋门外。犹豫了一会儿,她抬起手开始敲门。
  她已经想好了,如果真是赵泉端走了她煮的肉,他房间里肯定会有肉香,那种香味儿她一下就能闻得出来;如果他房间里没有肉味儿,就随便找个理由应付一下。
  曲丽娟敲了一会儿门,始终没人来开门。她正在纳闷,202户的孙大爷打开自家屋门走出来,对她说:“是小曲啊,你找赵泉有事儿?”
  曲丽娟看了孙大爷一眼,慌乱地回答:“啊,啊,也没啥大事……”
  孙大爷又说:“赵泉昨天一早就坐火车回老家过年去了,我这里有他的手机号码,你若有事找他,可以给他打电话。”
  “不用不用!”曲丽娟回答,扭头跑回了自己家。
  坐在椅子上,曲丽娟感到一阵羞愧。唉,自己真是小人之心,人家赵泉早已回老家了,自己竟然怀疑人家偷肉!
  喝口水平复了一下心情,曲丽娟心里一动,也许那锅肉被老公给端走了。
  曲丽娟的老公张星在附近一家建筑工地当电工。前段时间工地放假了,有两名工友留下负责看守工地。张星在家无聊的时候,经常跑去工地找那两名工友喝酒聊天。一定是他又跑去工地找工友喝酒,把肉端去当下酒菜了!
  这样想着,曲丽娟不由得火冒三丈,拿出手机给老公打电话。
  可是一连拨打了好几遍,张星的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这让曲丽娟更加怒火中烧,她一把抓过羽绒服穿上,急匆匆出了门。
  张星的工地离家不远,不一会儿就走到了。
  曲丽娟来到工地值班室外面,隔着窗户玻璃往里一瞧,看到张星的那两名工友正就着一盘炒白菜和一碟咸菜条啃馒头。她心里感到一阵酸楚,暗自叹了口气,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回去。
  回家路过楼下一家小卖部,曲丽娟听到里面有个人,说话的声音很像张星,就推开门进去一看,还真是他。张星正叼着烟,和小卖部的主人老赵头下象棋。曲丽娟把他叫出来,板起脸问道:“我煮的那锅肉你端去给谁了?”
  张星被曲丽娟的话给问蒙了,愣在那里半天才缓过神来,他摸着脑门回答:“整个下午我都在这里和赵老爷子下象棋,根本就没回过家!”
  “完了,咱家那锅肉被人给端走了!”
  “有这回事儿?现在日子都过得不错,谁家还买不起几斤肉啊!”张星不相信,狐疑地问。
  “大过年的,我还能撒谎咋地?不信就跟我回家去看!”曲丽娟白了张星一眼,没好气地说。
  张星急匆匆跑上楼,钻进厨房一看,那口不锈钢锅正好好地在燃气灶上呢。他顿时松了一口气,扭过头来奚落从后面跟上来的曲丽娟:“你说话做事能不能靠点儿谱?你自己看看,那不是咱家那口锅?”
  曲丽娟抻过头往厨房里一瞧,不禁呆住了。难道自家那口锅刚才被别人端错了,现在又给送回来了?
  她赶紧走过去,掀开锅盖往里一瞧,发现里面是空的。她对站在厨房门口摆弄手机的张星说:“锅回来了,但肉没有了!”
  张星以为老婆又在骗他,就紧走几步过来一看,锅里还真是空的。
  原来,自家的肉还真被别人给偷走了!他冲老婆晃了一下手中的手机,说道:“老婆,咱报警吧,让警察帮咱把肉找回来!”
  曲丽娟看了他一眼,嗔怒道:“那一锅肉全加起来也不到三百块钱,为这点破事儿大过年的麻烦人家警察同志,你好意思?”
  张星解释道:“我也不想给警察添麻烦,可明天就要过年了,市场上卖肉的都关门歇业了,我们到哪里再买肉去?过年总不能只吃青菜吧,咱俩怎么都好说,可孩子咋办?”
  曲丽娟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先别着急报警,咱们进屋分析分析再说。”
  两人正準备回屋,这时曲丽娟的电话响了。她拿出手机一看,是儿子张晓涛打来的。
  张晓涛在电话里告诉妈妈,他晚上在同学家吃饭,饭后和同学继续复习功课,可能会晚一点回家,请他们不要担心。
  张晓涛在本市一所高中读高一,学习成绩优异。前几天学校放寒假后,同学康帅邀请他去家里一起复习功课,他拗不过,就答应了。
  挂断儿子的电话,曲丽娟和张星回到屋里,认真分析那锅肉的去向。这座筒子楼一共有三层,和他们家同住二楼的其他五户人家,曲丽娟已分析过,排除了“作案”可能。一楼和三楼的十二户人家,有坐地户,也有外来租住户,虽然与他们没有深交,但也都认识,平常见面还热情地打招呼,感觉他们不像是那种小偷小摸的“二流子”。   那锅肉到底被谁给偷走了呢?既然不是本楼的居民,那有没有可能是那些拾荒者或流浪汉?可一寻思,感觉也不大可能。如果真是那些拾荒者或流浪汉,他们为啥还把鍋给还回来?那口锅虽然不是啥品牌,但也能卖个百儿八十的。
  两人绞尽脑汁,也没分析出个所以然来,正一筹莫展之际,突然间张星像是想起了什么,兴奋地一拍大腿,对曲丽娟说:“楼下赵老爷子的小卖部门口装有监控,我们去他那里查查监控,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两人下楼来到老赵头的小卖部,向他说明了来意。老赵头很痛快,麻利地打开电脑让他们查看监控。
  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有了重大发现。监控显示,17:32,儿子张晓涛背着书包从远处走来,低着头上楼;几分钟后,张晓涛双手端着锅下了楼,往西急匆匆走去;17:45,张晓涛又回来了,用一只手提溜着那口锅,很显然锅里没有东西了,只剩下一口空锅;一分钟后,张晓涛再次下楼,背着书包往东跑去。
  偷肉的“贼”找到了,竟然是他们的儿子张晓涛!
  曲丽娟火冒三丈,掏出手机拨打了儿子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她急咧咧地问道:“臭小子,你把咱家那锅肉端去给谁了?”
  张晓涛回答:“我一直在同学家复习功课,根本就没回过家啊。”
  曲丽娟怒道:“我们查看了楼下小卖部的监控,是你把那锅肉端走,又把空锅送回来的。还不赶快交代,大过年的你想气死我啊!”
  张晓涛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说道:“电话里说不清楚,还是等我回家后再告诉你们实情吧!”
  过了一会儿,张晓涛回来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老爸老妈讲了一遍。
  原来,下午张晓涛从同学家复习完功课回来,路上看到一个拄着双拐的孩子在乞讨。那个孩子看上去十多岁,身上脏兮兮的,蓬头垢面。他对围观的人说,他爸爸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他和爷爷都很想念他,于是两人就坐车从老家来找他,结果爸爸没找着,身上的钱却被小偷偷了个光。现在爷爷生病了,没钱买药,请求好心人能施舍一下。
  少年还没把话说完,所有人已摇着头走开了。张晓涛知道这种乞讨多数是骗人的,也想走。
  可就在转身的那一刻,他看到那个少年正眼巴巴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焦急、无奈和乞求。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就从裤兜里摸出五块钱给了那个少年。
  张晓涛离开后,又去不远处的一家书店买了几本辅导书。从书店出来,他看到前面有个拄着拐杖的人正艰难地往前走,仔细一看,竟然是刚才向路人乞讨的那个孩子。他心里想,都说这种人是骗子,今天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背后控制他们!这样想着,他就悄悄跟在那个孩子身后。
  那个孩子拐了几个弯,最后进了一座待拆迁的筒子楼。
  张晓涛赶紧跟上去,看到那个孩子走进一间已被拆去房门的屋子。他站在外面,听到那个孩子带着哭腔说:“爷爷,今天我只要到了十块钱,还不够给您买药的。”
  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回道:“没事儿孩子,我就是感冒了,不用吃药,多喝点水就抗过去了。等我好了,咱们就回家。只是眼下这个年只得在这里过了。唉,苦了你了,过年连碗肉也吃不上,你可别怪爷爷啊!”
  那个孩子哽咽着说:“我不吃肉,我只想爷爷快点好起来!”
  “别哭孩子,要过年了,过完年你又长大一岁,要坚强!”
  原来那个孩子不是骗子。张晓涛没再继续听下去。祖孙两人的对话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他又帮不了他们什么忙。
  他心情沉重地回了家,上楼后闻到一股浓浓的肉香,走进厨房一看,发现自家燃气灶上正在煮肉。
  何不把这锅肉给那祖孙俩送去,让他们也过个开心年?这样想着,他就捞出一块肉尝了尝,感觉肉已经熟了,就关掉火,端着肉下了楼。
  找到那祖孙俩,张晓涛说明来意。那个老人说什么也不肯要那锅肉,张晓涛硬是把肉倒进了他们的锅里。
  回到家,张晓涛怕妈妈骂他,把空锅放到自家燃气灶上后,又急匆匆下了楼,到附近公园溜了一圈,他给妈妈打电话,说他在同学家复习功课,晚点回家,制造了一种他没回过家的假象。
  张星和曲丽娟听完儿子的讲述后,批评他道:“你这孩子,你有善心是好事,但不应该采取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你应该跟我们说,咱们一起想办法才对!”张晓涛听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曲丽娟想了想,和张星商量道:“老公,你看这样行不行?一会儿呢,我去超市转转,超市里应该还有肉卖。你和晓涛去找那爷孙俩,把他们送到你们工地,找个房间给他们住。天这么冷,可别把他们冻出毛病来。明天,把他们爷孙俩,还有你那俩工友,全都叫到咱家来过年。其他事情,等过了年再说。”
  曲丽娟说完,张星和张晓涛一起鼓起了掌。
其他文献
大虎和小虎是亲兄弟,一个住乡下,一个住城里,都已成家立业生子。  父母身体好的时候,长住在乡下大儿子大虎家里,小虎每月给父母一千元钱。小虎夫妻觉得乡下空气好,养人,有利于老人健康长寿。  大虎夫妻俩见父母不仅不用照顾,还能帮衬自己,又能月月进一笔账,就乐呵呵地答应了。  可是,最近父母的身体突然出了问题,父亲是心脏病加风湿性关节炎,母亲有轻度老年痴呆症。有一次,母亲突然犯病,一个人跑出去,父亲又腿
期刊
东方红星歌舞团是国字号歌舞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谭文波是团里的一位男高音歌唱家,艺术成就颇为不凡。  在外人看来他功成名就,其实他却有一个巨大的隐痛深藏多年。无论他唱得有多好,却总被人戏称为“千年老二”。这是为啥?原来团里还有一位男高音,名叫武志扬。因为形象比谭文波好,所以每到重要演出都由武志扬登台。时间一久,武志扬就成了男高音中的大哥,所有的好处都让他包圆了,谭文波只有干羡慕。  这年秋天,东方
期刊
福州府官董平宣接到老家来信,说老宅前的一株槐木,今年被雷电击倒,烧成了黑炭,乡人挖掉槐桩,竟然在桩底下挖到一个木匣。  打开木匣,突然蹿出一团乌影,一下子不见了。老家的乡人特派一个名叫阿牛的汉子,即刻起程,将此怪匣送至福州府。  阿牛护匣上路,一路走去,来到江口。待上了船,他才看清,船上坐着十来个戴斗笠的竹竿客。  竹竿客乃是登山轿夫,是专替人抬轿至山顶的苦力,但因竹竿客中良莠不齐,某些不法之徒替
期刊
王云开了一家儿童百货店,这天,店里来了一个抱着小男孩的大爷,说要给孙子豆豆买奶粉。现在的孩子都娇贵,王云就把一种进口的奶粉推荐给了大爷。谁知,一听到价格,大爷就愣住了,嗫嚅着问有没有便宜点的。于是,她把一款售价一百三十多元的奶粉推荐给了他。  大爷把口袋里的钱翻出来,可数了数却不够,他不好意思地说:“我这里只有九十八元,孩子没奶粉喝了,能不能先让我把奶粉拿回家,我给你写一张欠条明天过来还?”  看
期刊
年初,新来的工程师小唐到甘孜州“开顶滑坡治理工程部”报到。刚报到完毕,工程部徐经理就让他马上随车出发。  中巴车顺大渡河上游走了十多里才停下,眼前的水泥路百米外,一段崖壁滑坡了。徐經理对小唐说,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处理这个大滑坡。小唐问:“看来这条水泥路规格不高,路通哪里?”徐经理说:“滑坡后面山上有十几户藏民,别小看这条路,它叫‘安红路’。”  大家跳下车,徐经理吩咐小唐去后备厢里拿些冥纸香蜡,就在
期刊
牧雨勤是康明医院的教授,也是市里重点学科的带头人。这天,来了一位农民模样打扮的老头,指名道姓要找牧雨勤看病。  导医方芳不容分说地把老头拦住,不为别的,现在已经过了门诊时间,牧教授正在给最后一名患者看病,看完病就要赶往省里开会。  老头嘟囔道:“有病人来了不给看病,这算是什么医生,还好意思说是教授呢!”  方芳嗅出了话里的火药味,她微笑着给老头解释。老头听完后,迅速从导医台上撕下一张纸,用笔在纸上
期刊
怪病难医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位木材商人叫吕家宗。  这年开春,他花了两个月时间去外地贩卖木材,赚了不少银两。一天,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泾县城,叩响了自家院门的门环,不料,院内却迟迟没有动静。  这是怎么啦?吕家宗正在心里嘀咕着,吱呀一声,门忽然开了,只是开得很缓慢。他抬眼一看开门的人,禁不住叫出声来:“桂枝,你咋成了这副模样?”  吕家宗的夫人名叫许桂枝,只见她面容消瘦、面色发黄、双目无神
期刊
冉小童金融专业毕业,正遇上家乡税务部门招人,她过五关斩六将,闯入最后关键的面试关。面试这一天她更乐了,最正中的主考官,竟是看着她长大的长辈,虽然问题回答得有些结结巴巴,但她料想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几天后录取名单公布,没有冉小童。冉小童不服气,回家质问父亲,是不是当年得罪过那个主考官?  没想到这里面还真有故事,故事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说起。冉小童的父亲冉波,和发小李志一起长大。高中毕业这年,
期刊
八十多岁的张好婆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一个人闲得慌,整天提不起精神,人也越发显得苍老。  有一天,她突然心血来潮,做了盆酒酿,两天后打开盖子尝了几口,有点酸,但她觉得很有“成就感”,随后就喜滋滋地端给邻居王海明夫妇品尝。  王海明尝了一口,酸得他差一点吐出来。他老婆也尝了一口,立即皱起眉头,刚想说“怎么这么难吃”,王海明立即使劲朝她眨眼、努嘴,然后转身笑着对张好婆夸赞道:“真好吃!好婆这么大年纪了,能
期刊
又到了每周带父亲去见母亲的时间了,每到此时,父亲都显得特兴奋,催促儿子晓晓快点儿出门,恨不得一步就到。  但晓晓不急,总是先提个要求:“看完母亲后,我们得去公园里多溜达会儿,呼吸些新鲜空气。”  父亲不怎么外出,晓晓想趁机带老人家在外多走走。  “好,只要见到你妈,干啥都行!”父亲爽快地应道。  半小时后,父亲见到了正在医院里晒太阳的母亲,母亲坐在轮椅上,神态安详得有些木讷。  “云芳,我来看你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