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探讨盘丽鱼属鱼类系统分类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an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盘丽鱼属鱼类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该属仅有一个种还是两个不同的种存在着争议。为了研究几种盘丽鱼属鱼类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它们的分类地位,对绿盘丽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 aequifasciata)、褐盘丽鱼(S.a.axelrodi)和盘丽鱼(S.discus)共1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用邻接法和非加权组平均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盘丽鱼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
其他文献
对北极海冰获得的14株低温微生物进行培养条件和胞外水解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均为15℃和20℃左右,最适pH在8.0左右,在酸性条件下几乎不生长。生长需要一定浓
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 Ⅲ酶切质粒pBGgHg,将切下的含双抱蘑菇gpd启动子、EGFP基因和35S终止子的碱基序列连接到含Ap抗性的pBSKⅡ上,再将这一段序列切下连接到含kan抗
上海水产大学是一所具有95年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普通高等院校。近年来,上海水产大学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水产养殖、捕捞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渔业经济与管理
期刊
采用新型的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富集法与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基因组中存在的微卫星资源.结果,从1 000个细菌中,挑出9
利用RAPD-PCR及ISSR-PC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江出海口两年3个群体的52条刀鲚(Goiliaectenes)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在3个群体中,利用RAPD-PCR标记技术,15个10bp随机引物共检
通过对外来种池蝶蚌(C)、三角帆蚌(S)及其正反杂种FI的肝脏同工酶进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肝脏的SOD和EST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这两种蚌及其正反杂种F1同工酶的表达既
探讨了Cr^6+、Mn^7+和Hg^2+三种重金属离子对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Ftelzse)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r^6+对青虾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937、5.00
用红鳍东方鲀(Tdkifugu rubripes)微卫星标记对两个不同群体红鳍东方鲀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经20对引物的扩增,得到每个个体的微卫星片段,其中16对引物能扩增出较好的谱带。用2%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鸭绿江、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5个群体36尾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mtDNA控制区的基因序列。在长度818bp片断序列中共检测到112个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