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CB汝林琪:投资的平衡之道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f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投资者报》记者在北京银泰中心写字楼见到了KPCB中国主管合伙人汝林琪。
  一套黑色的西服套装,显示出了她的干练,虽然前一天晚上工作到凌晨两点,但她神采奕奕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劳累与疲惫。
  同时,汝林琪并没有盛名之下的距离感,相反,她平和的语气、娓娓的讲述,无形中验证着她追求平衡的思想以及执著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让她从高盛走向华盈基金,一路迎接挑战,最终被约翰?杜尔(John Doerr)所欣赏,成为KPCB中国(凯鹏华盈创业中国投资基金)的灵魂人物。
  
  不看热点,而是看实质
  
  汝林琪1999年涉足风险投资业,是KPCB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她每天四处奔波,与各类国际知名基金探讨合作,在她的投资履历上,阿里巴巴、公众传媒、百度等榜上有名。
  在12年的投资生涯中,汝林琪谨慎而又执著,比如她总是尽力将调查做得圆满之后才决定投资,在投资市场的喧闹声中坚持自己的方向,在同行看来,这是她成为投资圈内为数不多的成功女性的关键。
  而这种执著,也深深影响了KPCB中国的投资风格。
   “我们会继续保持平常心和稳健的投资步伐。我们一向提倡专业和专注,追求长远价值,不会为了跟风和赚热钱而改变自己一贯的投资理念。在投资行业上,会继续关注早期项目,虽然这些领域是很多投资公司追捧的热点,但我们看重的不是热门概念,而是概念背后的实质和实力。我们相信,只有坚持自己擅长的领域,并精耕细作,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因此,对于TMT(Technology, Media, Telecom,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科技、新媒体和通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绿色能源这些热门行业,汝林琪及她的同事们虽然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热度,但对她来说,这不仅是跟风,更需要坚持。
  “事实上,从过去3300万美元小基金到现在3.8亿美元基金的蜕变过程中,我的投资理念始终如一,就是择优而投。在投资过程中,不断提升甄选项目的能力。”
  这种坚持,将她的投资风格赋予了独特魅力——她不仅获得了企业家的认可,成为企业家的朋友,同时也获得了很多不错的投资机会。“我看一个企业的时候,比较看重企业家对企业是否执著,以及这个企业家有没有把一个企业做成一家伟大企业的决心。”
  在TDF基金投资阿里巴巴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诠释。回顾投资阿里巴巴的过程,她表示:“投资阿里巴巴起伏最多,我自己学到的也最多,是跟企业家沟通最充分的项目”。
  2000年1月,当她遇到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时,正值阿里巴巴最艰难的时期,当时很多基金并不看好阿里巴巴,也劝她不要投资,但她相信自己的直觉与判断,“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有远大的理想,对很多赚钱的机会能冷静分析,知道什么值得花资源去做,什么不值得去做,选择的几个大的方向都很正确。”她认为马云将来一定会成为杰出的企业家。
  事实证明了她的判断。最终,阿里巴巴找到了盈利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2005年与雅虎的合并案让TDF实现第一次退出,接下来阿里巴巴上市,更是带给了TDF第二次成功。
  
  最大的挑战是建团队
  
  赢得了企业家,并不代表会赢得整个市场。挑战无处不在,如今摆在汝林琪面前的新问题是KPCB中国的团队建设,这看起来似乎比投资更加艰难。
  有报道称,eBay前首席执行官梅根?惠特曼(Meg Whitman)将加盟KPCB美国团队。据知情人士透露,55岁的惠特曼将在KPCB担任兼职战略顾问,工作内容包括帮助KPCB扩大投资范围和对初创公司进行指导。
  与美国KPCB团队不断招兵买马相对应的是,KPCB中国团队的合伙人却在纷纷离职。2011年2月, KPCB中国曾经的管理合伙人钟晓林,转身创建江南资本;与此同时,2009年加盟KPCB中国的李立伟决定跳槽到青云创投。
  其实,这并不是汝林琪第一次面对KPCB中国团队建设难题。2007年周志雄的出走,也曾让她一度感受到了挑战。如今的变动,在她看来,只是正常的人员流动,即使KPCB中国的核心团队只剩她一个人苦苦支撑。
  “我们仍然需要建立新的平衡。”对于这一期间的曲折,汝林琪有自己的看法,“大背景下,无论是系统性还是非系统性,形成稳定的格局一定是经历过多次震荡。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基金不断涌现,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对此,我们会以平常心对待。”
  根据其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的变化并不大,一切仍在正常运作。因此,判断KPCB中国的未来,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事实上,随着李怡平、周炜提升为合伙人,以及合伙人梁英杰、王敬、王恩强的加盟,KPCB中国的团队也在扩大,由此前的几个人发展到20多个人,一切变化都显示着动荡的KPCB中国团队正在走向稳定。
  而对于外界传闻的KPCB中国团队需要接受美国的指挥,汝林琪也进行了解释,并向记者介绍了二者之间的关系:“KPCB中国一直是独立决策的,中国从未需要接受美国的远程指挥,中美两国是合作关系,中国团队完全拥有在中国的投资决策权,美国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各种技术和资源的帮助。”
  追求人生的平衡
  
  在变化的中国市场当中,KPCB中国也开始学会了改变,募集新的人民币基金就是KPCB中国改变的一个信号。
  2010年10月,KPCB中国成立了第一只人民币基金,规模为5亿元。“募集只用了3天时间,非常快,第4天路演时有人就不高兴了,因为已没有了投资额度。我们希望这笔资金一年半左右投完,如今已经投了3个项目。”讲述这些事的时候,汝林琪看起来很平静,但是语气中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
  没有人知道,在这些成绩背后,她扛住了多大的压力,付出了多大的心血。
  在公司内部,她前一天加班到午夜2点,第二天依然要神采奕奕地进行工作,即使午饭时间,也要跟某国际大基金负责人一起讨论项目合作事宜。争分夺秒地忙碌,是她日常的工作状态。
  在外部,她需要应对越来越多涌入中国的美元基金以及人民币基金的疯狂崛起,考虑KPCB中国的投资策略及发展方向。
  此时,她选择了改变,即实现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同步走。
  “在KPCB中国,我们的美元基金以早期为主,人民币基金则以成长性为主;同时,我们希望将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理念,与美国结合起来,更着眼于行业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如既往地专注于清洁能源、TMT、生命科学及新兴消费品领域的投资。”汝林琪告诉记者。
  具体到美元基金投资,她选择坚持KPCB中国的特色。“我们只做我们最了解,能做得最好的事情,我们的定位一直是VC,‘只做份内之事’是KPCB的基金风格。”她认为,成就一个长久、稳定、成功的基金, 除具有专业知识和独到的眼光外,更重要的是与一些能够扎扎实实做喜欢的事业的合伙人、投资人及企业家建立长期的信任感和良好关系,共同把事情做好。
  这种追求,也同时被其他合伙人如周炜、梁英杰等认同。虽然2011年才加入KPCB中国,但是在梁英杰眼里, 他在同一群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工作。“虽然加入KPCB中国之后,我比以前更忙碌了,但是很开心,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就是把KPCB中国做成和美国一样伟大的投资机构,我们希望通过谨慎投资避免风险,而不是波动起伏。”一次偶遇中,梁英杰对《投资者报》记者坦言。
  此外,在人民币基金投资领域, 汝林琪学会了让自己改变和接受中国新的外部变化。“国内和国外的游戏规则不一样,在国内,人民币基金有优势。”她意识到了人民币基金的重要性,因此在2009年就进行人民币基金的筹备工作,同时还就此事耐心地与美国团队展开沟通。“要解释的地方很多,第一,投资理念上,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有很大不同;第二,融资渠道不同;第三,LP(有限合伙人)的决策与美国也不相同。”
  最终,汝林琪成功说服了美国团队,实现了在国内做人民币基金的想法。
  除了事业上不断接受挑战之外,在家庭与事业的“跷跷板”当中,她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平衡之道”。
  “我的人生就是不断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作为女人,最终的平衡点就是在成功与幸福之间。每个人的方式不同,我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进行平衡。很幸运的是,在很多事情上我都在尝试的过程中平衡了各方的关系和利益,虽然未能面面俱到,但效果还不错。” 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汝林琪颇感欣慰。
  她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她都要同孩子一起吃早餐,虽然每周不可避免地要工作6天,但是她每周都要保证有一天与孩子们共度。
  对于实现平衡的秘诀,她表示:“我不想告诉大家平衡事业与幸福的具体方法,我想说的是人要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比如20多岁风华正茂的时候,以学习及尝试新事物为主;30多岁有一些经验后,应当不断尝试具有挑战性的事情;40多岁事业有成后,应当以家庭及做令自己快乐的事为主;退休后以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为主。每个阶段,依据重点找到平衡点。”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汝林琪不再每周工作90个小时,周末的社交聚会大多是VC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她尽可能号召大家带上小孩,让聚会变成家庭宴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成年人的交流,还可以让小孩子偶尔聚一下,有利于小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现在 VC已不仅仅是我的工作,更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里面透露着成功投资的法则,以及人生的智慧。
其他文献
险资,在资本市场素有“精准投手”之称。  A股在一季度震荡向上、突破3000点后随即陷入调整。此时,保险公司具有怎样的投资思路?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一季报数据,保险资金一季度出现在309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增仓数量最大的板块是机械制造,新增1.9亿股;其次是化工,增仓1.5亿股。  具体到个股,中兴通讯成为险资加仓数量最多的股票;保利地产从整个地产板块脱颖而出,成为险资新进数
期刊
业绩整体亏损?  一季度基金行业的表现让大部分投资者感到意外。  为何上证综指上涨4.27%,作为专业管理人的基金业绩,还不如被动的指数涨幅。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发现,61家基金公司管理的824只基金一季度合计亏损358.53亿元;仅15家公司盈利,其中,鹏华旗下24只基金合计实现利润5.46亿元,嘉实则亏损39.74亿元,分列首位和末位。  赚不到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踏准市场节奏。如
期刊
东方证券发行的集合理财,曾经是明星产品,然而今年没能续写辉煌。  从2005年发行第一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以来,东方证券是第一批试水者。在整个行业内,也是产品发行数量最多的券商。今年其产品业绩急转直下,旗下还在运行中的13只产品陷入全线亏损的局面。  由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陈光明亲自管理的东方红4号、东方红5号受累双汇发展,位列倒数,截至4月27日,今年来跌幅超过4%。  全部13只产品分属7
期刊
4月的阳光私募界,是“老树开新花”的季节。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4月24日,近一月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平均下跌0.8%,而同期上证综指上涨近1%。在近一月涨幅前10名中,同威资产、开宝资产、菁英时代等一批老牌私募现身其中。  但同样是老牌私募,两名“公募派”私募基金经理的表现却难尽人意。  吕俊的从容投资,有5只产品在跌幅榜后20名中,肖华的尚诚跌幅也超过了6%。记者查阅已公布上市公司一季报后发现,从
期刊
今年首季,公募新进188只个股。  从行业来看,涉及个股最多的板块有机械设备、化工、金属非金属;另外,生物医药、信息产业、食品饮料、房地产等板块个股也有涉猎。  作为今年涨幅较好的行业,金属非金属和化工备受公募基金喜爱。其中一些股票今年以来表现抢眼,前者如包钢股份、精诚铜业,后者诸如三爱富、天利高新,涨幅均超过60%,其中包钢股份和三爱富翻番。  在188只个股中,100只为基金公司独门股。这些股
期刊
在2010年底重仓中小盘股的公募基金,可谓噩梦连连。虽然一季度指数上涨4%,主动型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却超过2%。背后原因,正是中小盘、创业板个股跌多涨少。截至4月27日,中小板和创业板今年以来分别下跌10%和18%。  然而,周期性行业在一季度已积累一定上涨空间,基金对这些板块会如何操作?  调整4个多月的医药消费板块个股,是否已调透?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一季报基金持股数据估算发现,相对于标准
期刊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自1995年推出首张航空联名卡至今,已有超过11家大型股份制银行及国有银行,发行同类信用卡。  市场上常见到有国航知音、南航明珠、东方万里行、海航金鹏、厦航白鹭、上航金鹏等航空俱乐部与银行推出的联名信用卡;不同银行、不同航空俱乐部享受消费积分兑换里程的比例不同,兑换比例范围一般为10至18元换1航空里程。  此类信用卡除了最受关注的积分兑换里程外,白金卡客户还可以享受机
期刊
说起基金被动管理,大部分投资者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指数型基金。基金经理按照指数的成份股,构建基金的投资组合,因此指数基金的业绩与市场表现基本保持一致,行情好的时候,投资者能赚钱,反之则赔钱。  其实,市场上还有一类被动管理的基金,那就是量化基金。与指数基金不同的是,该基金在被动之前,加入了基金经理的不少主动成分。  近一年表现最好的量化基金是长盛量化红利,获得了11.48%的收益率。    量化投资成
期刊
《投资者报》:如何让企业接受KPCB中国,而不是其他投资机构?  汝林琪:关键是双方都觉得彼此最合适。我们的特点是注重长远,而非短期发展目标;不仅帮其完成上市,更会陪伴其走向持续的成功;特别是当企业遇到困难时,我们会多角度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比如,在金融危机时,对于一些企业的各种困难,我们都尽力解决,为其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或者追加投资,解决其棘手的资金问题等。    《投资者报》:对失败案例你怎么看
期刊
随着上市公司和基金2011年一季报公布,权重股一季度的暴涨逻辑浮出水面。  《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一季度被基金增持绝对值最多的前30家公司,集中在银行、建材、煤炭、钢铁和消费电子等行业。这些行业中的代表股,如兴业银行、海螺水泥、中国神华、宝钢股份、格力电器今年以来涨幅明显,分别上涨20%、22%、33%、18%、10%。    百只基金重仓5个股    一季度末,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为招商银行,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