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卧倒闸坝在袁河西村盛源电站工程的应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液压卧倒闸坝在工程中的应用谈个人体会,与同行交流,以便推广应用。
  关键词:液压自动;卧倒闸坝;抬水工程;应用
  1 工程概況
  袁河西村盛源电站工程位于江西省袁河干流开发的第6梯级电站,是袁河干流上一座以抬水及发电为主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以上控流域面积1186km2,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38.6m3/s,拟定的正常蓄水位为95.7m,装机容量为 5×250kw,校核洪水位99.67m,设计洪水位98.76m;工程枢纽由液压卧倒闸坝(泄水闸及冲砂闸)、两岸亲水平台,电站厂房等组成。泄水闸门共20扇,每扇宽6.0m,高2.9m;冲砂闸门共4扇,每扇宽6.0m,高3.5m。闸坝主要座落在石灰岩及砂卵石层上,闸坝底宽11.0m,长146m。
  2 抬水工程方案选择
  盛源电站工程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洪水期坝址处洪水位不能抬太高、非洪水期坝址正常蓄水位不淹上游堤岸,具有较好的景观,便于管理,本工程可采取的闸坝型式有螺杆(卷扬)直升式平板钢闸门、液压启闭直升式平板钢闸门、升卧式平板钢闸门、浮体闸、橡胶坝、翻板闸门及卧倒闸门等。但是综合考虑景观,施工、管理、经济等方面要求,结合类似工程经验,认为翻板闸门、卧倒闸门两种闸坝型式更合理。
  两种方案运行管理均较方便。两种闸坝均可实现水力自控启闭,但翻坝闸坝每孔两侧下游侧都设有支墩及附属设备,容易淤积杂物,使自控启闭能力下降,倒置不能完全复位,且投资高;卧倒坝采用连体卧倒门,闸门与闸门之间采用弧形橡胶止水,使杂物能顺利过闸,而能实现自动启闭及翻倒,且投资相对较低。
  两种闸坝方案型式主要工程特性和投资比较表见附表,经技术经济比较,卧倒闸坝方案较翻板闸坝节省投资12%。根据近年来卧倒闸坝在工程实践中运行情况,现已较成熟,综合考虑推荐采用卧倒闸坝方案。
  注:相同项目和次要项目未列入比较
  3 卧倒闸门设计
  3.1 卧倒闸门型式选择
  目前卧倒闸门型式各式各样,生产厂家众多,各自有各自的改进型式,液压卧倒闸门主要采用液压缸控制升降,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及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卧倒闸门要求如下:
  ⑴随上游来流量的增加(或減小),应能准确、及时、连续地自动加大(减少)闸门开度;闸门运行中不能发生拍打、撞击、跑门、启闭不灵活等不稳定现象,不能发生堰面和门体气蚀破坏。
  ⑵确保闸门回关水位为95.70m,上游水位达到95.80~95.85m时,闸门开始开启,上游来水量不增加时,保证上游水位不继续抬高。
  ⑶闸坝阻水小,过流能力强。闸门均为连体卧倒门,漂浮杂物等能顺利过闸,不影响闸门正常启闭。卧倒门能按要求同时启闭,保证水流平稳。
  ⑷卧倒闸门投资较省,施工方便,便于管理,运行可靠。
  经考察,计算、论证,根据厂家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使运行更加稳定,防止下泄水流由于泥砂及杂物等不利条件对闸门与闸址接触处堵塞,本次闸门与闸址处采用橡胶止水;由于下游底轴液压缸门洞为转动体,门洞为空心,泄洪时会倒置泥砂等杂物进入,从而影响液压缸升降,倒置启闭困难,设计采用特殊帆布制成雨衣型,上部先套住液压缸,下部用橡胶圈套住,从而固定在闸基上,防止泥砂进入液压缸门洞。
  3.2 卧倒闸门结构布置及工作原理
  卧倒门需座落在稳固的基础坝(堰)体上,液压自动卧倒闸门由钢闸门、液压缸及附属设备组成。钢闸门采用弧形,为防止闸门后产生负压,闸门边墩需设通气孔,闸门采用连体卧倒门,门与门之间设弧形橡胶止水,每扇闸门底设两个铰点,下游面板侧设两个正常工作铰点,两个非常铰点,由于钢材力学性能好,能准确、快速制作安装,提高运行稳定性,缩短工期。
  液压缸采用高压油路管线控制,控制房布置在在河道左岸。
  液压卧倒闸门是通过液压起闭设施对闸门进行控制的,当水位达到95.80~95.85m时,先开启冲砂闸,然后在开启泄洪闸。
  3.3卧倒闸门主要特点
  ⑴运行简单:当上游流量增大时,能及时通过液压启闭设备调节闸门开度,性能稳定。
  ⑵提高流量系数:卧倒闸坝采用连体闸门,不需设闸支墩,闸门可全部卧倒,从而提高泄流能力。
  ⑶施工方便:闸坝基座采用宽顶堰形式,坝体为钢闸门。
  ⑷生态景观:闸门卧倒时水流全部从闸门过流,河道上看不到建筑物,不影响现有河道生态链。
  4 结语
  液压卧倒闸门能满足袁河西村盛源电站工程设计要求,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能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态抬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电站等。根据本工程及类似经验,得出以下体会:
  ⑴液压卧倒闸坝技术可行、施工简单、节省投次和节能环保, 为适应推广,使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建议进一步制定对卧倒闸坝的技术指标。
  ⑵液压卧倒闸门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易受泥砂杂物等天然因素影响;应加强门体与坝址处的止水效果,下游液压缸轴与门槽之间接触部位的防泥砂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交通经济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更好地适应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国家颁布并修订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使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降低。本文对交通工程安全设施中标志标牌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领域提供借鉴,促进交通行业专业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速公路标志;交通工程;安全设施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党校教育平台构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党校教育平台只有利用高科技手段才能更好的实现,而党校教育也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更好的传播,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各个领域的快速平稳发展,所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党校教育平台也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基于计算机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对于工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煤化工产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这也就对煤化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对煤化工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之外,也要对生产环保进行重视,特别是CO2减排。文章针对煤化工工艺中的 CO2排放,分析了CO2减排技术以及应用。  关键词:煤化工工艺;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应用  众所周知,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期刊
摘 要:如今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汽车市场越来越活跃,汽车内饰织物的设计也成为纺织品设计的重要分支。我国的汽车内饰织物设计是在结合安全性、舒适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注重对汽车内饰织物的艺術化设计,使其能够达到人们的审美标准。文章对汽车内饰织物艺术化风格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汽车内饰织物;个性化设计;艺术化风格;纺织品设计;汽车装饰  近年来,汽车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汽车的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期刊
摘 要:目前,通信工程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尤其是对于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且还为我国通信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该行业还会将各种通信技术涂端地兼容与相通。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目前通信工程中的有线传输技术,然后论述了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技术;应用;改进  1 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况  计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现今的电网系统中,普遍应用的技术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电站自动化升级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电力系统的运营部门解决更多的困难,促进电力自动化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重点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升级进行探讨,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出发,进而制定出一个更加完善的升级方案,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电网系统;电气自动化;升级措施  引言  伴随我国电力行业及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转变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家电力系统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智能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智能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升了电量计费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智能表的使用还是存在有较大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智能表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智能表;运行;故障;解决对策  国家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基础
期刊
摘 要: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的核心,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保持经济全面的冲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选择广西的主导产业,将决定广西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结合广西经济发展的特色,对广西各大产业进行波及效果分析,为广西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投入产出法的波及效果分析  2.1 主导产业定义及理论来源  主导产业,指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在国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钙(Ca)、磷(P)代谢、皮肤瘙痒及免疫功能与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受试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检测血Ca、P、IgG、IgM 水平,统计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情况及感
期刊
摘 要:不管是工业、农业、军事及气象领域,还是人类生活的环境,都需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和控制。因而,研制可靠且实用的温湿度测量装置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实现大环境中的温湿度测量和自动控制,采用有线网络的方案难以实现。本文提出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温湿度测量与传输的方案,在上位机中采用C#构成多点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实现对网络采集的数据统一管理和分析。该系统具有快速展开、稳定可靠、可维护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