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呢?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sliuxi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社会发展需要全面的人才,需要全面人才就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教育。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美术欣赏课在每学期的课程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以往的美术欣赏课偏重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往往讲得太多,学生被动接受并在短的时间内消化理解,相比较手工制作和造型表现课,美术欣赏课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听,所以欣赏课不好上。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明确,很模糊。现在美术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所以我们要在美术欣赏课中摒弃教师“一言堂”的做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因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否则会让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因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怎样上“活”美术欣赏课。
  一、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情感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教师要能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要知道每件美术作品都有突出的美点,老师要全面深刻理解作品,准确理解美术教材。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不同。教师应该灵活处理教材,具体安排。教师在上美术课之前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选好题材内容也很关键,它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前提基础。
  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在美术课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富有丰富情感的生动教学,能够直接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倍感亲切,教师能与学生很好的交流互动,老师的“声情并茂”,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愉悦的情境氛围下,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所以要充分挖掘美术课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让学生获得欣赏体验。
  二、讲究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网络辅助教学
  首先是教师必须先要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是主导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教师的启发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为学生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欣赏课的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是师生之间一次审美合作。对于学生在欣赏课的表现教师应与充分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
  其次要调整欣赏课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被动地听却参与到课堂中很少,师生互动也少。在现代化网络普及的年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然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艺术熏陶,教师决不能板着脸把美术欣赏课变成说教的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例如《家乡美》一课欣赏家乡古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主要一环,但书上图片很有限,欣赏实景更不可能,这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影视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欣赏课的兴趣。
  三、美术作品美点不同,上欣赏课要注意选好题材。每件美术作品都有它的美点,还不只一处的美点,不同的美术作品它的美点的侧重点也不同
  教师要上好欣赏课,也要注意选材选择合适的题材,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不要学生在欣赏过程觉得枯燥难懂,这就要求教师要选好美术欣赏作品相关的题材内容,因为每件作品都有它最突出的美点,它们所处部位不同的,有的作品突出的美点分析侧重于作品的历史故事与它的创作背景,而有些美术作品美点侧重于画家的奇思妙想的构思,有的作品侧重于形象的塑造和绘画技巧,但有些作品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等等。老师不仅要具备能力找到这些美点,并能准确找出诸多美点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美点,以此来设计教学,在设计教学教师要注意欣赏课的作品分析要避免面面俱到。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大家都知道教学授课的方式灵活多样。不管那种教学方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在美术欣赏课中也不例外,作为教师要调动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能力。如上欣赏课时,教师不要马上讲解,也可以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说说对作品的感觉,然后再一些思考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使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师生共同参与,也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准备,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差距使学生产生兴趣。
  其次,欣赏与绘画,工艺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以往有人认为欣赏课就是欣赏,用大脑眼睛看,一味的欣赏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把欣赏与绘画,工艺相结合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例如可以让学生临摹作品从中体会作品内涵,打破欣赏课说教式,只说不练的局面。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同时学生有了绘画实践才能更深刻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欣赏作品后学生的认识和审美经验得到升华提高,在以后可以将作品精华运用自己的制作中。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假设自己是画家,“那你是怎样表现你的作品,你会用什么方式表现呢?”让学生动手动脑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最后,为学生提供介绍自己作品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想法。学生积极参与让“欣赏课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体验成就感。
  总之,上好欣赏课是不容易的,教师要用心选材备课,用真心去灌溉才见成效,经验是一次次的总结。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教师要融入专业,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程的融合。  【关键词】“融”文化 体育教学 教师专业  “融”作为我校的特色文化,学校处处都体现着“融”文化。因此,我在体育教学中也处处用“融”文化来促进师生融合、生生融合、师生与课程的融合,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一、体育教师与专业的融合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
【摘 要】职高是我国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普通高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技术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职高的教学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力。数学是职高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它的教学应当以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点为重点。职高数学的教学应当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学到适合职业需求的数学知识。
竹  独出万仞立尘笼,俯仰山河碧翠浓。  砌影重重临水映,出尘飒飒与风同。  文人笔饱信高洁,隐士歌吟诵境空。  史卷曾留多炳耀,朝闻百鸟暮苍钟。  秋  霜寒难解落西风,冷月残楼倩影空。  曉雾濛濛留梦迹,澜波漾漾倚枯松。  难闻野鹤青霄志,只道悲猿赤叶情。  此去离愁多烦扰,孤眠饮醉九州同。  水  青龙远望接日腾,剑入溟渊震万砯。  洒墨山石风雨骤,悬虹赭壁九霄明。  东坡赋形随灵物,楚子濯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以体育技能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体育教学被赋予了许多新的任务和职能,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调高学生的生理素质,还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心理素质调节上的积极作用。对此,本文结合当前中职体育课教学的实际,重点就快乐体育理念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理念 渗透策略  中职学校是我国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