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诺贝尔开个玩笑

来源 :译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limi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2月,为了纪念诺贝尔奖颁发一百周年,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和何塞·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在广泛征求诺贝尔奖获得者意见的基础上”(援引新闻发布会的说法),共同发出一项声明,要……为世界做点贡献。声明上共有一百零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签了字。声明全文引述如下,其中括号里的注解分析是一位蠢才所做。他没本事获得诺贝尔奖,甚至连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也没有得过。
  在未来几年里,对世界和平的最重要威胁不是源于某些国家或个人的不理智的行动,而是由于世界上被掠夺者的合法要求。
  (选择“不理智”这个词是很有趣的。难道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早就明白“理智”是如何起作用的?或许他们想说的是“糟糕”。)
  至于那些穷人们和被迫失去基本公民权利的人,……
  (为什么政治上的冬烘们总是自动地把“被掠夺者”、“穷人”和“被迫失去基本公民权利的人”这些词放到一起,似乎它们之间有种天然的联系?就像“冰块”、“寒冷”和“啤酒”之间的联系一样?我们教区的牧师是个穷人。而阿伦·格林斯潘,作为哥伦比亚区的一位居民,也没有资格参加投票选举国会议员。)
  ……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赤道热带气候环境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全球气候变暖,并非由于他们引起的,而是由于少数的富翁,可结果却对他们脆弱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大。
  (你看见过全球变暖是由于外来因素引起的?不管怎么说,指责地球变暖肇始于“少数富翁”就等于是指责65位诺贝尔化学和物理学奖项得主参与签署的文件是孩子似的不懂科学的行为。地球有自身的温度周期,而少数富翁不过是些幸运的三叶虫,他们拥有格外富足的粪球可供戏耍。如果不多生产些工业品,温暖他们的环境,那么我们如何能解决那些住在华盛顿特区,那些“居住在赤道热带气候环境中,处于边缘化状态”的人们的问题呢?这可非得要一群拥有诺贝尔奖冠冕的人才能解决,甚或即便是他们也无法解决。)
  他们的情况将十分危急,而那是显而易见的不公正。
  (“将”字用得很好。在刚果、海地、柬埔寨和卢旺达,他们此刻的情况是……)
  因此,难以预料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将乐意于等待富翁们的大发慈悲。
  (我不想就“难以预料……等待富翁们的大发慈悲”一语说什么插科打诨的笑话。我尤其不想提供“应该去找份工作”的妙招。这会是对辛勤劳作的穷人们——还有被掠夺者和被迫失去公民权利的人——“显而易见的不公正”;他们同样是地球上的居民。而且,一旦他们有了工作,将会加剧地球变暖的趋势。)
  如果我们允许现代武器的毁灭性力量在这个易燃易爆的人类家园上蔓延,我们就是在欢迎一场可将富翁、穷人们一同吞没的漫天大火。
  (哦?我不懂。我们刚刚在阿富汗这样干了,而且,到目前为止,干得相当棒。)
  未来的惟一希望在于合理民主化基础上的国际合作。
  (我们也刚刚这么做过。尽管英国和俄罗斯几乎是仅有的另类国家,他们的合作是在没有任何压力下进行的。俄罗斯是有点儿民主的,是吗?)
  该是抛弃单方面寻求安全策略的时候了,因为那无异于在危墙下躲雨。
  (观点很好。墙会倒的。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是有效的,它可以防止汽车炸弹过于接近公共建筑设施。同样地,行李检查、拆信件时戴副手套或者拿块防导弹的盾牌也是有用的。)
  我们必须坚持寻求联合行动以对付地球变暖问题和武器全球化问题。
  (“武器化”是我最喜爱的现代词汇。笔比剑更加有力——除非你试图把圆珠笔作为武器与一位握有长剑的人战斗。如果那样,你的头会立刻搬家。)
  随着朝带给我们和平的惟一希望的社会正义迈进,这两个目标将构成关乎稳定的生死攸关的要素。
  (我原以为“合理民主化基础上的国际合作”是“惟一希望”。但我猜想,像其他人一样,诺贝尔奖得主也有权利改变主意。“社会正义”也是如此。可是,你应期望于诺贝尔奖得主们对此作进一步思考。如果把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根据世界人口平均分配,每人每年是七千二百美元。真要这样,一旦沙克·奥尼尔(Shaquille O’Neal)的收入硬要被砍去二千一百四十二万八千八百美元,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篮球比赛呢?同样如此,如果坦桑尼亚的一个四口之家有了二万八千八百美元的年收入,他们就想买辆二手丰田汽车,可汽车又会把我们拖回全球变暖的老路上去。)
  一些必要的法律工具都已经准备就绪,例如《反弹道导弹条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全面削减核试验条约》等。
  (噢,别忘了还有《凯洛格—白里安公约》、《国际联盟盟约》和《奥斯陆协议》。)
  至于有关的国民……
  (我们这些人丝毫不必担心。)
  ……我们呼吁所有国家政府都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努力,因为它们是以法治代替战争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正如《纽伦堡法案》、《吉姆·克劳法》、《南非黑人种族隔离法》,以及斯大林在他用来摆样子的公审中所用的华而不实的法律条文一样。)
  要想在我们改造过的世界上幸存下来,我们必须学会换种思路思考问题。
  (那是他们说的。我可没说。)
  我们人类的未来,前所未有地仰赖于人类自身的善。
  (不,还有其他路可以走。全人类的未来依赖于每个人自私自利的“优良”品格。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卓越地指出了这一点。他在该书第一卷,第二章中写道:“我们的晚餐不是来自屠夫、酒商和面包师的善心,而是由于他们就自身利益所作的打算。”当然,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些偏激,不大会获得诺贝尔奖,况且,他也已经去世了。)
  总结一下,此处的这份声明,是以一个在发出之前就已经被证明是不正确的命题开头,以一个赫然醒目的谬误结尾。玩了一圈逻辑游戏,其观点是陈腐的。即便虑及全文只有二百八十四个词,它也显得相当地罗嗦、冗长。而这就是那一百零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所能做的最佳贡献吗?
  当然,跟诺贝尔奖开玩笑一直是诱人的把戏。[提醒一下: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一生的财富不仅来自于他发明的炸药(参阅前文中“易燃易爆的人类家园”一语),而且来自于他投资其兄长在阿塞拜疆勘探石油的利润。(同样参阅前文中“易燃易爆的人类家园”一语)。]开开玩笑对我们中某些人就更加滑稽可笑了。他们将接受由斯堪的纳维亚游艇带来的邀请函,会被邀请去斯德哥尔摩。让我们接受这种诱惑吧。
  为什么是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而不是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是托尼·莫瑞森(Toni Morrison)而不是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为什么是达里奥·福(Dario Fo)?为什么是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of)(她创作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小男孩骑在鹅背上环游瑞典的故事)?让我第一百万次地指给你看:在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中有亚希尔·阿拉法特(Yasir Arafat)、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黎德寿(Le Duc Tho)(10)和“防止核战争国际医生联合会”。(“如果蘑菇云不能消散,请提供早晨叫醒服务。”)就我所知,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和经济学奖获得者也多是怪人。对此我不具备能力去评判,但有他人为证。1973年物理学奖得主、剑桥大学教授布赖恩·约瑟夫森(Brian Josephson)说过:“有许多证据表明心灵感应术是确实存在的。”1962年医学奖得主、DNA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在他七十三岁时,正从事于阳光照射对性欲的影响研究。
  还是让我们大度些吧。任何评奖都不是件轻松的活儿。尽管诺贝尔奖评委会把事情搞糟了,可那些获奖者确实比我们聪明些。而且,无疑他们也拥有与我们一样的道德警惕性。就总体而言,那些和平奖获得者都是正派人。我浏览了一下百年庆典声明签字者名单,也没有发现谁明显地不适合,须立即剔除——可能声明执笔者之一、1998年文学奖获得者何塞·萨拉马戈是个例外。他是葡萄牙共产党党员,他写了本小说《耶稣基督福音书》,其中说,耶稣企图逃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且想和妓女玛丽亚睡觉。亨利·基辛格和亚希尔·阿拉法特没有执行他们的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s)宣言。
  一百零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给我们就世界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提出了忠告,这样的建议一定值得听取。我认为这一次他们给我们的建议也应该包括在内。可是那些唤醒人类灵魂的教诲在哪儿?那些激发人类心灵的呢?那些改造人类思想的呢?“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样的论述又在何处?“按劳分配,按需取酬”呢?再说,“牛肉在哪儿”的抱怨的根源又在哪儿?
  或许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声明应当理解成指控我们时代的起诉书。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愚昧的时代,甚至我们之中最聪明的人也都是顽固不化的榆木脑瓜。如果需要证据,那么声明就是项十足的证据,证明委员会是做不出好事的。但是,也许那声明中包含更深一层的信息。获奖者是在超出他们臆想地为激进的民主化和完美的平等主义呐喊。声明中没有一处表明,普通人的观点会比这些诺贝尔奖得主的观点更糟、更蠢。让我们令国际间合作真正做到“由民主而合法化”吧。“将来怎么办呢?”(引一句列宁的话,萨拉马戈也会这样说的。)——一旦碰到这样的问题,还是让我们去请教老人;让我们去问妈妈。妈妈说:“管它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变糟,眼下还是冬天。戴上帽子!”
  ①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因参与制成DNA分子结构模型研究,与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
  ②南非女作家,获得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
  ③葡萄牙作家,获得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
  ④美国NBA洛杉矶湖人队最著名的现役球员,身高体壮,担当中锋。
  ⑤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各州相继实行的种族隔离、歧视黑人的法律。
  ⑥指原文英语词汇——译者注。
  ⑦美国女作家,获得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
  ⑧意大利作家,获得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
  ⑨瑞典女作家,获得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
  ⑩曾任越南共产党书记,获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
  ⑾美国独立战争领袖,《独立宣言》签字第一人;第一个签署联邦宪法。
  ⑿这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开篇第一句。
  ⒀曾是WINDY’S汉堡包的广告语。外面面包很大,但里面牛肉很少。后来被里根作为总统竞选的口号之一,以抨击对手在各项战略上的缺乏内涵。
其他文献
E.B.怀特(1899—1985),美国20世纪后半叶著名散文家。他曾长期担任《纽约客》编辑,主持《纽约闲话》栏目。1938—1943年为《哈珀斯》月刊写专栏。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肉》和《角落边倒数第二棵树》。《猪之死》译自散文集《角落边倒数第二棵树》。它与《再见,我亲爱的》、《蜂后之歌》、《重返湖畔》一起,成为怀特的经典散文作品。  九月中旬,我和一只罹病的猪共度了数日;我感到我必须把这段时日的
期刊
以今天的数据压缩率,你可以把所有30亿数码的DNA数据下载到大约四张光盘上。那30亿字节的染色体排序信息就是人体的基本代码—数字形式的你。生机盎然的动植物已被当今科学视为一种信息过程。计算机在不断缩小,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出复杂的身体被数字化地压缩到两个细胞的尺寸。这些微记忆体就是卵子和精子,它们蕴涵着丰富的信息。  生物学家们称生命可能是信息,这比起说坚硬物体也是信息来得更符合直觉。当膝盖撞到桌子腿
期刊
她声音沙哑,说的法语带很重的西班牙口音,表达方式丰富多彩,让法国人听了一边想一边猜,内容则是绝对生动,不亚于中美洲的故事大家,令人真伪莫辨    “我不明白,”负责彼舒埃中学工作的迪比杜神父说,“德·维尔莫兰夫人家里到底有什么呢,惹得这些男孩子争先恐后往那里去!”维尔莫兰家的确是个很体面的书香门第,在外省拥有一幢路易十四为德·拉·瓦里埃尔小姐建造的庄园,主人菲列普·德·维尔莫兰是精通植物遗传学的园
期刊
《耐心和坚毅:有关藏书人、藏书地和藏书文化的编年简史》,尼古拉斯A·巴斯班斯,哈波考林出版社,636页,  《文质彬彬的疯狂:藏书家、藏书狂以及对书籍永恒的激情》,尼古拉斯A·巴斯班斯,亨利·霍特出版社,638页,(平装本)    1. 有点像鼹鼠的英国书商    这位有点像鼹鼠的英国书商保罗·明尼特,出于责任感,他一生中许多时候,都是在潮湿昏暗的地下室里抢救那些有价值的图书。他曾经为《珍本书籍月
期刊
傍依着悬崖,俯瞰着塔夫河的河湾,崂弗恩是一个“超越时间,温和恬淡,令人心醉神迷的岛上小镇”。中世纪城堡的灰色遗迹高耸于村落的一簇簇房顶之上,隐约可见。海鸥与猫头鹰的鸣叫声在城堡的雉堞之中回响。崂弗恩随处可见的是一些人迹罕至的静谧小巷。但这些远离市廛的小巷却因了给人以慰藉的七个小酒店和那拍着海岸的富于韵律的海浪而生机勃勃。  威尔士诗人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1914-1953)19
期刊
南希·克莱思,纽约州北部人,著有《异国之光》、《布莱恩·罗斯》、《西班牙乞丐》等著作,曾获得过两次星云奖。她不仅因科幻小说而出名,同时也著有一部恐怖、轻快、诡异的童话小说《晨钟王子》。  《石头般苍白的语词》是一篇强劲有力的黑色童话,采用了古老的侏儒怪传奇的故事框架来表现语言的魔法与知性的力量。它选自一部成人童话集《白玫瑰、黑荆棘》。  我们向西行进时,绿林不再翠绿,草地变得荒芜。灌木已很少出现,
期刊
导语:虽然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帮主”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已经去世7年,但他依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而最近,他的女儿丽莎出了本回忆录《小人物》,又让乔布斯上了头条……因为,这本书里曝光了大量乔布斯和女儿之间不为人知的“塑料父女情”……  虽然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帮主”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已经去世7年,但他依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而最近,他的女儿丽莎出了本回
期刊
早在1998年,分享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访问了摩洛哥的一个村庄,在那里,援助工作者曾经鼓励当地妇女饲养小鸡。当时,斯蒂格利茨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这个设于华盛顿的借贷机构支持着这项工程。这项工程开头还不错。摩洛哥政府向村民们提供他们所需数量的新生小鸡。但是,斯蒂格利茨说,出于某种考虑,世界银行的姐妹组织——国际货币基金
期刊
当群鸟飞过阴霾的天际  人们鸦雀无声  我的血液因为等待而疼痛  ——选自《暴雨将至》  不久以前,在某个地方,有一个国家……  这段话多少有些戏仿《百年孤独》那个著名的开头,它出现在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史诗巨作《地下》(Underground,即《没有天空的都市》)的起首。这句简单到不完整的话,却无比沉痛、意味深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前南斯拉夫在此起彼伏的残酷战争里分崩离析,正是以库斯图
期刊
要明白你还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在美国,有些地方的人们甚至还陷于如何生存下去的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没时间考虑其他问题。  如果我是你,我会打包行李,开始为期一年的旅行。  旅行的魅力在于,只需要耗费一点点精力,就会让你跳出现有的生活状态,去认识新的货币,接触新奇的食物,不同的口音和人们,于是你就会更多地去关注日常事物。  无论你去国外还是在美国,我建议你做一些志愿者工作。当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时,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