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语文的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要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我认为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提出建议,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去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要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见解,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从而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它概括了游人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加以丰富的想象:桂林山水的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去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在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我通过播放生动的课件,借助板书启发学生用一两句话形容画面的美,学生的情绪激昂,纷纷用一些华丽的词藻和独特的比喻进行赞叹,通过语文学科自身的美创造语文教学的美,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审美兴趣把学生引进优美的境界,使学生在美的艺术享受中得到熏陶,触发探索欲望与创造激情,迸发思想火花与创新见地。 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有些课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
  三、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的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实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有些课文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表演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创意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在目前的工程计算领域中,解题规模和计算精度因运算规模特大而无法问津而搁置的前沿课题。作者在现有边界元快速多极展开法(FMM-BEM)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一种新的求解思路——群面多极展开法,将群面多极展开法和广义极小残值法应用于三维弹性问题的边界元法中,变革计算结构,以适应大规模数值计算,提高运算精度。本文概述了边界元法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近年来的发展动向;边界元法和弹性接触问题边界元法的基本理论;并
氧化锌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功能材料,已被用于气敏、压敏、催化、抗菌等重要领域。由于氧化锌晶体结构的各向异性、各晶面的不同生长习性及较高的禁带宽度,使其具有压电性、光
陈云建议专门加一篇话,讲讲解放前的历史。写党的六十年。这样。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有了全面的根据。邓小平说,这个意见很好,请转告起草小组。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实践活动出发,从学习小组的组建,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小组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当前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课堂教学强调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该把师生地位结合起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双主体”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双主体”教师设计对师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高中地理“双主体”教学
【摘要】幼儿的言语能力是在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重视在生活实践和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言语兴趣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 言语 兴趣培养  言语可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最普通的分法是把言语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是指说出的和听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指写出的和看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幼儿期的言语发展主要是
【摘要】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智慧的教师理答,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的课堂理答应该是一种指引,一种点拨。本文拟在探讨运用多样评价来提高课堂理答的效率,焕发其无穷的活力。  【关键词】理答 评价 智慧  什么是理答?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我们的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