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行业企业的高职物流人才能力模型与能力标准研究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anl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接行业企业办专业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职业能力模型是进行对接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是开展能力评价的关键性任务。文章根据国内外职业能力建模研究的相关成果,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构建了高职物流人才的三维职业能力模型,阐述了该能力模型的职业级别维度、要求维度和行业企业维度的具体内容,并研究了其能力评价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高职物流人才;对接行业企业;能力模型;行业企业维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高职教育的关注点已经开始从学生的岗位技能转变为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职业能力,从行业企业角度研究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我国高职物流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展职业能力的评价、优化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加强教育质量控制、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开展国际化职业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当前职业能力模型研究现状
  职业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完成某种职业的能力的综合,是完成和处理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观能力的潜力,是在理解、反思、评估和完成职业任务中兼顾知识技能获得和人格培养,并获得适应跨职业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能力模型”是对能力的内容和结构的系统化表述,其说明了学习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认知条件,才能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它是在“培养目标”、“能力评价手段开发”以及“能力评价指导教育实践”三者之间建立联系的前提。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构建能力模型是健全高职物流人才能力标准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目前典型的职业教育能力模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关键能力模型。德国职业教育家梅尔腾斯于1974年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后来,在关键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主体内涵的能力模型,得到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胜任力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于197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McClelland)建立。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六个方面组成。知识和技能是属于能力的表层部分,是对任职者基础素质的要求,而内驱力、社会动机、个性品质、自我形象、态度等属于鉴别性素质,绩效优异者与平庸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后者。
  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能力模型是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7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一项国际性学生学业成就的比较调查项目,评价主题为: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其评价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可比性。
  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力组合”的观点,将个人的智力划分为:数理逻辑智能、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交流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不同的个体按照智力特征对各项能力赋予不同的权重。
  KOMET能力模型由德国科委“个人学习成果与教育过程控制测量能力模型”重点研究课题组提出,包含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能力的级别”,分别对应提高者、能手和专家三个职业发展阶段。另一个维度是“能力的内容结构”。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四个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确定出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其首次采用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以及职业承诺等进行大规模标准化测评。2009年北京市与KOMET项目合作,在7所职业院校开展了第一次职业能力测评。
  2 对接行业企业的高职物流人才的职业能力建模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2.1 如何对接行业企业深化工学结合与行动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
  对接行业企业高职物流人才需求构建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型,应体现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当前高职教育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和实施学习领域课程,科学系统地设计学习任务,开展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并对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2.2 如何体现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与行业企业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要求
  根据KOMET能力模型与胜任力素质模型,学生的职业成长可分为初学者、提高者、能手和专家四个阶段。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对应的工作任务不同,具备的能力水平也不同,而且行业企业的能力要求也不同。因此,应当遵循职业成长四个阶段的一般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来科学构建学生职业能力模型。
  2.3 如何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关键能力、PISA测评、KOMET模型、胜任力模型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具有较严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认可度。因此,在保证理论严密性和科学性的同时,能力模型还要体现我国高职教育的现实背景和特征,突出能力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实用性,为能力评价方案设计和实施应用提供基础。
  2.4 如何体现与实现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现实要求,如何在能力模型中既充分考虑对接行业企业物流的人才需求与要求,又能满足我国的物流职业的相关国家标准,也是本文职业能力模型必须解决的问题。
  3 对接行业企业的高职物流人才职业能力模型构建
  3.1 对接行业企业高职物流人才三维职业能力模型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职业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实情况,建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三维模型。将四个职业发展阶段作为能力模型的“职业级别维度”;基于物流管理水平所对应的能力要求,确定职业能力模型的“要求维度”;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性素质与鉴别性素质,建立职业能力的“行业企业维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三维职业能力模型如图1所示。
  3.2 职业级别维度——职业发展阶段
  根据能力发展理论为依据确定对应四个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能力等级和能力范围。入门者作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要求对职业和岗位有较全面的认知,系统掌握所需的职业定向知识和概况知识,并培养一定的职业认同感。提高者则掌握了系统性的、关联性的职业知识,掌握使用专业工具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功能性的操作,并能在具体的职业环境中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能手则已经具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完成系统性、流程性的工作任务,能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并具备处理一般故障的工作能力。专家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精通所从事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在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能对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工作的经济性、社会性,成为企业专家和行业名家。   3.3 要求维度——职业能力等级
  在高职学生的四个职业发展阶段中在能力要求上呈現整体推进的特征,要求学生逐步达到这三个能力级别,而系统化能力则需要通过毕业后与实际岗位结合而逐步发展和形成。
  (1)物流认知与作业能力。这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第一级,也就是作为“入门者与提高者”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主要内涵是培养认知能力,即职业意识培养、岗位的认知、工作环境的认知、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认知、基本工具的识别,相关的职业道德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并具备专业工具的规范操作能力,能实现与职业工作无关的功能,并具备初步的跨专业能力,即关键能力。
  (2)物流流程管理能力。这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第二级,学生能立足实际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完成流程性、系统性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执行中体现出较强的跨专业能力即关键能力。能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合理沟通和配合,处理任务执行中的技术细节和技术难点,协同完成工作任务。
  (3)物流系统化能力。系统化能力要求能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应用,环保、经济、节能等公益意识在全社会的普及和增强,职业工作者在胜任岗位工作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技术改造和提升,能跨专业、跨行业考虑工作过程带来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等而具备工作的物流系统设计创新能力。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反思、改进和优化,兼顾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4 行业企业维度——职业能力范围
  在行业企业维度中,企业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决定学生的职业生涯并予以应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侧重点也有明显的不同,如图2所示。
  随着能力级别由入门者向专家转化的发展,学生的能力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在入门者阶段,知识与技能等专业能力占据重要比重,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所占比重较小,到专家阶段,在专业能力继续加强的同时,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从企业角度来看,在不同的职业阶段,知识与技能的增长速度要慢于对创新思维与人际价值观等的增长速度。从行业企业来看,随着对人才能力级别的提高,对其企业胜任能力也更注重创新思维与人际关系及价值观等隐性能力构成。
  3.5 三个维度的关系
  职业能力模型的三个维度在完整描述一个职业者时,是既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且缺一不可的关系。职业级别维度从职业者角色定位出发进行界定,体现出个体在职业生涯阶段发展的一般规律,内容维度三个角色的描述的是职业能力增长中的变化过程。建立要求维度,即三个能力等级,这与四个职业角色具有本质的对应关系, 但并不完全等价。内容维度与要求维度的关系,就是从职业生涯角色抽象化到能力要求具体化的转换关系。要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我们必须从行业企业的现实行动的角度来考察职业者,即行业企业维度,该维度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出发,实现了能力要求具体化到职业行动现实化的转变。
  4 对接行业企业高职物流人才的能力标准框架
  根据以上对接行业企业物流人才需求的能力模型的研究,可将评价高职物流人才能力标准的基本指标分为三级,第三级指标可在二级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具体指标的行为描述与说明如表1所示。其中行业企业胜任能力指标可通过开展用人单位人才标准调研、专家访谈和毕业生回访,全面了解我国职业人才标准、高职教育现实条件和高职学生特征,并确定应包含的指标。
  5 结束语
  对接行业企业进行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既要考虑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国情,同时又必须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在研究国内外能力模型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整合、改进和提升,从而形成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三维职业能力模型。在本模型中,职业级别维度和要求维度体现了职业成长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突出了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主流理念,行业企业维度从社会人才需求角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合理界定,最后确定了对接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框架,为进一步的高职物流人才的能力测评模型构建和详细的职业能力评价方案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5.
  [2] 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等. 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宇明,吴文丰,伍秀君. 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10(4):106-110.
  [4] 瞿群臻. 物流高技能人才胜任力模型初探[J]. 中国流通经济,2011(5):103-107.
  [5] 李福东,皮洪琴,曾旭华.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J]. 职教论坛,2012(30):53-5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绩效工资是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降低医务人员个人所得税税负上有着极大作用,是公立医院节约经营成本、完善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下三个方面的税务筹划进行分析:第一,基本工资;第二,绩效工资;第三,劳务报酬,以全面了解绩效工资下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个人所得税筹划情况,从而促进公立医院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绩效工资 公立医院 医务人员
在考虑电枢电阻的情况下,导出了输出功率及电磁功率的表达式,并讨论了电枢电阻对功率角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与分析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120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60例。对照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公募形成对比,属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权的一种风险投资机构,专门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压力较大,且在发展过程中
目的研究耳穴压豆加音乐镇痛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以探寻缩短产程和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法。方法 2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配
目的试论在临床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稳心颗粒+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顺利收治的173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拟定等离子低温消融术配合骶管滴注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本院骨伤科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300例,数字编序后随机均等分组,
国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英语交际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物流英语教学现状,阐明了跨文化意识培养对于提高物流人才英
目的探讨计划生育门诊无痛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生育门诊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施行无痛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形势下企业投资理财的创新思路。其次探讨了企业投资理财的具体创新策略。最后就全文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