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企业家的焦虑:如何不被这个时代抛弃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岁以前,我从来都觉得,挣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挣钱,只有自己想不想,没有能不能。哪曾想,在这知天命的年龄,每天的焦虑,竟是如何找挣钱的生意。

商海摸爬滚打多年换来“竹篮打水 ”


  我是重庆某商贸公司的董事长,今年正好五十岁。初中没毕业,十几岁的孩子,就跟着村里人出来闯荡。
  二十岁左右,我便从朝天门批发服装和玩具,贩卖到重庆下辖的几个县城。慢慢地,赚了些钱,有了个样儿,我便琢磨着把规模做得更大。我雇了十来个亲戚和村里人,把批发来的服装和玩具转卖到贵州、四川等偏远地区;又从这些地区批发天麻、腊肉、白酒等特产,转卖给城里人。
  就这样,像模像样地搞了个商贸公司,之后慢慢增加了其他板块的业务。巅峰时期,公司有八百多人。曾几何时,我也春风得意,眺望着自己的商业帝国,带着舍我其谁的霸气。期间,公司经营虽偶有风雨,但还是强劲挺过。就这样风风火火地经营了二十余年,导致我一度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也能跟着我的路子,传承我的事业。
  从42岁开始,公司的业绩便开始下滑。起初,我还抱有侥幸,以为和往常一样,只是又一个小波浪,我仍然可以带着我的团队挺过来,一路高歌猛进。面对此种境况,我并没有去变革传统的业务模式,而是继续铺设线下门店,加大广告营销力度,扩展销售团队。但是这一次,公司的业绩却没有相对应地显著增高,成本支出却节节攀升。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个我没有听过的节日——光棍节,年年刷新成交额的记录;直到身边的人戏称那个叫马云的为马爸爸;直到我48岁,公司的业绩已经跌落至新的低谷,整个公司在风雨中摇曳。我才明白,自己终于被那个姓马的干掉了;我才终于明白,这几十年,虽然自己很努力,但是公司的业务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和突破。在既定的安逸的舒适圈游走,缺乏创新,这也是导致我失败的根本原因。

曾经赚钱的生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曾经赚钱的生意,突然不赚钱了,不知道重新去哪里找赚钱的生意。重新出发,不是喊口号,需要实打实的资源和经验,需要看准方向找准突破口。可我这些年,摸着石头过河,一头扎在零售批发上。业务模式老套,思维传统固化,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节奏。隔行如隔山,重新经营个赚钱的生意,难!
  公司每天都在亏损,入不敷出。而家庭多年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导致经济压力逐年攀升。我必须及时撤出来。
  没有选择余地,我关掉了公司。看着熟悉的面孔,这些人都是跟着我干了几十年的。他们,早已不仅仅只是我的员工,而是我的伙伴、挚友,是我生命痕迹的见证。转眼间,各奔东西,未来飘渺不定,在知天命的年纪。
  公司倒闭了,自己突然闲下来。观望整个环境,我像只无头苍蝇,格格不入。感觉人人都可以对我加以指点,一副看笑话的姿态。前所未有的,对自我的极度否定,在自己圈子话语权的丢失,所谓的面子,对未来的恐惧,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心理煎熬远远大于物质的奴役。从高处跌下来的伤痛,不言而喻。
  焦虑、恐慌、迷茫,不期而至。

病急乱投医,无路可退  


  我把公司的倒閉定义成滑铁卢式的失败。之后,我只要沾手,那样生意必然是亏本。不管怎样折腾,结果都是不尽如人意。
  起初,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互联网软件开发公司的90后老板。相比之前做的传统商贸,在我这个“夕阳人”看来,互联网软件开发是个妥妥的朝阳产业。经历上一次失败,我深知创新的重要,互联网恰巧就是一个玩创意的行业。
  我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一根救命稻草,生怕难得的机会溜走。我拿出积蓄,投了好几百万给那个公司。
  开头几个月,确实能拿到分红。我也天真地以为,自己这场翻身仗打得漂亮。可好景不长,这个90后老板,虽然想法可圈可点,但经验还是比较欠缺,在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和方向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生意惨淡,经营面临巨大考验。此外,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直接导致业务发展遇上瓶颈,加速了公司的倒闭。
  这样的境况,真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哭都哭不出来。能怎么办?生活还得继续。
  适逢老家县里面,为了招商引资,吸引本土企业家在自家地盘上搞工厂、办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县城的人力成本、厂房租金都比较低,是个难得的机会。汲取上一次的教训,我找来家人和朋友商议,大家都比较支持。
  于是,我抵押了房子,筹到了几百万,风风火火地搞了个做钟表零件的工厂。人力成本和厂房租金确实比较低。但我却没有想到,低薪酬无法换来高质量人才,导致产品质量一般,缺乏市场竞争力。货销不出去,就没有收入,每天都在亏损,公司只能关闭。
  折腾来折腾去,却是一天不如一天,犹如王小二过年。一连串的打击,不给我生的喘息。我对自己更加否定,精神上的焦虑一度让我患上重度抑郁。
  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大部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在商海起起落落几十年,经历了千锤百炼,在各自曾经从事的领域,也算得上一号人物。但是,我们对于商学的理解、市场规律的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公司管理和经营的知识等,都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这让我们走了不少弯路。看似偶然的结局,实则是必然。
  我的教训,希望能够给大家警示。
其他文献
2003年底,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同时对人才强国作了全面的部署.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把对人才强国和人才强校的思考自觉提
做一件事,人们总会想到后果是好还是坏, 一般情况下,想好处的多,但也有例外。红军时期,一个刚入伍不久的青年战士问一位首长: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 那位首长回答:参加共产党
期刊
近日,中国保监会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食品安
期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会计法》,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黑龙江省二九O农场对全场各基层核算单位全面实行“报帐制”,使会计监督工作全面得到加强。现
什么是杂文?按照瞿秋白的说法,“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既是政论,写杂文涉及官场就难以避免.我是个杂文作者,可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很少有机会接触官场,这不能不说是制约写
(㈣)rn吴水清心情是一点儿一点儿坏到极点的.rn起初,他见张少军、齐英两个人鬼鬼祟祟地老在他的办公室门口转悠,便问他们什么事?他们吞吞吐吐地说,没什么事,与叶永彬可能有点
当变化出现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  剛认识老柳(柳传志)的时候,他留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他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而且特别积极地拥抱变化。  1991年,我们几个创办了公司,到1992年上半年,我和王功权就四处去拜访那些把企业做得很厉害的人,想向他们学习。和今天很多创业者一样,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功权30岁,我32岁,我们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也就26岁,特别渴望跟一些知名的企业家以及把公司做得好
期刊
由杭州师范学院王涤副研究员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课题“关于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批准号:BGB010471)日前通过评审鉴定,主要成果如下.
妇女能顶半边天,占人口数量一半的妇女,在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抗战初期,为团结国统区的广大妇女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去,中国共产党成功组
最老的互联网公司  在中国所有做互联网的公司里,慧聪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但是最老的。1992年10月18日,我拿出工作多年积攒的7.4万元,合伙成立了慧聪公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4.8万元。当时,瀛海威、8848、新浪、搜狐的创始人还在美国读书,马云也还在杭州当英语教师。  我们这批下海的人被称为“92派”,比如冯仑、潘石屹、李国庆、武克纲等等,下海的目的不仅仅是赚钱,更是想要在某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