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电影发展历程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光十色的特工形象


  特工是好莱坞大片偏爱的主角,他们的故事最适合把刺激的打斗、复杂的计谋、浪漫的爱情这些类型元素结合到一起。
  说起特工电影,大家最先想到三大的系列——《007》《碟中谍》和《谍影重重》。受它们的影响,大家总觉得特工故事就应该充满未来感,作为黑科技概念产品展示场地。但其实这三大系列的起源都在已成为遥远过去的冷战年代。本文就以上述三大系列为主轴,带大家一起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工电影的发展历程。

铁幕之下,应运而生


  《007》小说诞生于1953年,在1962年推出第一部电影《诺博士》,随后不断推出续作。《碟中谍》系列的开山之作则是1966年开播的同名电视剧(又译《虎胆妙算》)。这两个主题曲混剪到一起毫无违和感的电影系列,最早的影视作品都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相比起来,《谍影重重》就年轻多了,小说的第一部出版于1980年,后来在1988年改编成了电视剧。
  三大系列出现的时代背景都是冷战,当时互相对立的两大阵营给彼此安插间谍安插得飞起,文艺创作者也从现实中汲取大量灵感。《007》《碟中谍》这些神勇特工的故事,可谓生逢其时,慰藉了对国际形势感到不安的广大观众。人们愿意相信真有像影视作品里那样智计无双、英勇无畏、魅力无穷的英雄在暗中守护着处于脆弱平衡下的文明世界。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像《007》这样的特工电影系列似乎也走到了头,眼看着它们就要步上西部片的后尘,沦为过时片种。但是好莱坞的技术革命却给了特工题材焕发活力的机会。1995年,《007》系列成功推出冷战结束后的第一部影片《黄金眼》,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由此成为大众情人。虽然故事仍然围绕着已经过时的冷战话题,敌方势力的设定也延续冷战思维,但是这一次堪称真人版哆啦A梦的Q博士为007打造的各种古怪道具在好莱坞全新工业标准之下,终于能以相对逼真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了。
  在《007黄金眼》上映的次年,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碟中谍》也被搬上大银幕。电影版《碟中谍》由当时已凭借《壮志凌云》和《雨人》等作品奠定影坛地位的“阿汤哥”汤姆·克鲁斯主演。比起英伦绅士邦德,阿汤哥扮演的伊森·亨特身上更多了几分美式孤胆英雄的热血。两大系列的首要卖点都是高颜值男主,除此之外便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特工装备了。007有每集用法都不重样的神奇手表,还有从腰间伸出来、可以变长变短变漂亮的神奇腰带,伊森·亨特也有属于自己的玩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人皮面具。
  《碟中谍》系列从诞生之日起,撕脸皮就成了保留项目,在最新一作《碟中谍6:全面瓦解》当中,干脆借角色之口自我吐槽。《碟中谍》系列的人皮面具每集不断优化,摘面具的特效越来越难让观众看出破绽,而且总是给人既惊又喜的体验:面具往往与重大剧情反转有关,并逐渐成为影片笑点的重要载体,后面这点在西蒙·佩吉成为人皮面具重度用户之后,变得尤为明显。
  除了人皮面具之外,初代《碟中谍》电影另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道具要数“爆炸糖”了。注意这里说的“爆炸糖”指的是威力惊人的口香糖炸弹,而不是大家小时候吃的零食,更不是香港导演彭浩翔电影里的女主角。
  前后脚上映的《007》和《碟中谍》都大获成功,续集自然也被提上日程。《007》系列以平均两年一部的速度推出新作,但是剧情套路却很快被观众摸清,于是大家逐渐不再关心故事怎样,注意力更多放在邦德的小道具上。到了2002年布鲁斯南主演的最后一部《007》系列电影《择日而亡》时,科幻色彩已经相当浓厚,最大噱头成了主角的隐形汽车以及反派的人造太陽这些华而不实的身外物。另一边的《碟中谍》在首部曲上映之后的十年间,又推出了两部续作,总体来说虽然维持住了水准,但是也无法改变观众在这一时期对于特工片“太过卡通”的印象。“奇技淫巧”式的道具展示固然丰富了影片的商业元素,但是假如对此过度依赖,就会忽视电影的本质,与观众渐行渐远。《007》和《碟中谍》逐渐往科幻甚至玄幻的方向发育的同时,另一个特工电影系列却开始崛起。

凌厉残酷,别开生面


  在布鲁斯南脱下007西装的同一年,同样根据冷战期间特工小说改编的电影《谍影重重》上映。主演马特·达蒙按照传统审美来看,谈不上英俊,至少相比另外两大系列的主演布鲁斯南与阿汤哥,颜值并非他的优势所在。从演员的选择上,《谍影重重》就已经显露出不同于其他特工电影系列的平实冷峻风格。马特·达蒙饰演的特工杰森·伯恩人狠话不多,记不清自己是谁,却能条件反射地使出特工的格斗与枪械技能,观众由此也拓展了对特工职业的认识,了解到耍帅背后,秘密情报工作压抑扭曲人性的灰暗一面。
  接手《谍影重重2
其他文献
都说酸奶富含益生菌,能助消化,饭后喝一杯酸奶真的可以帮助消化么?  酸奶本身并不能纠正不规律的胃肠运动,也没有消化酶,并不能直接帮助消化。  酸奶含有的活性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同时具有消化膳食纤维的功能,助消化的能力聊胜于无。  經过了运输、存储等流程,喝下的酸奶中的活性益生菌能到达肠道的量也已经大大缩减了。  那最好的饭后助消化的方式是什么呢?  其实,最好的助消化
为什么非洲的猪瘟会出现在我国?是因为我国今年夏天太热了吗?  非洲猪瘟于1921年出现于非洲肯尼亚,是一种具有极高传染性和高致病、致死率的猪类传染病。  至于为何出现在我国,那是因为非洲猪瘟自从出现在非洲,一直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比如2007年前后它传入了东欧的格鲁吉亚和俄罗斯,而在2017年,与我国邻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就爆發过猪瘟疫情。  通过对病毒株的研究,我国研究人员认为这次猪瘟从俄国传入的可
中印两国在建国初面临相似的问题:人口多、工业化程度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教育普及度较低,相对而言印度在基础设施、财政平衡等方面要好于当时的中国,而中国在国家凝聚力等方面则好于印度。    印度是1948年独立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在一年后宣布成立,“印度象”和“中国龙”几乎在第一时间便当起伙伴、做起生意(中国入藏部队的军需一度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从印度购买),“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度中国是兄弟)的
我明明很瘦,为何体检查出了脂肪肝?  正常肝脏含脂肪量不超过5%,脂肪过量沉积在肝脏中就称作脂肪肝,这个病可是不挑胖瘦的。  通俗地说,凡是可以引起脂肪过量堆积的因素即使作用在瘦人身上也会引起脂肪肝。比如一个人很瘦,但因存在营养不良导致体内的脂肪代谢酶减少,这样代谢不掉的脂肪就会堆积在肝脏中,引起脂肪肝了。快速减肥的人即使瘦了也可能有脂肪肝,这是由于短时间分解的脂肪过多而堆积在肝脏。  另外,其实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然而,由于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就难免在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等问题上与老师产生分歧,出现不配合的现象。作为班主任,您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假如遇到过,您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钓翁”之意不在“鱼”  安阳县水冶镇第五中学/宋瑞祥    接这个班半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徐永正同学天天不写作业,我就给家长打
丁公默送蝤蛑  北宋·苏轼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诗词赏析】  诗人苏轼与丁公默,同科进士,友谊甚笃。诙谐幽默的苏轼说由于自己的“馋”,用“诗”换来了“蝤蛑”螃蟹。苏轼走南闯北,吃过不少美食,很多是他激赏的,比如江瑶柱、河豚鱼之类,却从未用过“馋”字,唯对蝤蛑,竟自称馋太守
又快到中秋节了。如今市场上的月饼,包装太考究了,总会让人想起“买椟还珠”的故事。月饼,沦落成陪嫁丫头的角色。20世纪80年代的月饼,没有这么多华丽的包装。一包月饼,表里如一,像那个年代里单纯质朴的人一样。  那时候的月饼,用一张土黄色的纸包着,一包四块,土黄色的纸,被浸得油渍渍的。每包用一根细纸绳一扎,提起来,就是走亲访友的礼品。中秋节前,一包月饼,转了十八个圈,终于转到了中秋夜,这时候,月饼就属
摘 要:就《取消全运会:基于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一文主要观点和论证过程与原文作者商榷,从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对全运会进行再审视。研究认为,依据公共服务理论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全运会本身属于体育公共服务的范畴,因此“基于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取消全运会”的观点存在逻辑上的内在矛盾。同时,对“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的狭隘理解导致该文忽略了全运会在服务奥运战略、实现为国争光、吸纳社会体育资源、推动体育深化
编程真是社会“团宠”,适合所有学生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这样说:“当你学会编程,你会开始思考世界上的一切过程。”我曾教过高中、初中、小学学生学习编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好的编程学习因人而异,也有着相当大的年龄差距。  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主要侧重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体验。8岁以上的孩子学习编程具有明显的具象性,他们要通过形象的模块进行编程,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3年以来《大河报》、《兰州晚报》和《云南信息报》对“抗战老兵”报道中呈现出来的框架,探讨媒体建构的框架对历史记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及其彰显出的政治意涵。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对“抗战老兵”的报道共包含“老兵生活困顿”、“关爱抗战老兵”、“重聚、重访与追忆”和“授勋”这四个框架。总体来说,报道以正面积极的取向为主;采用个人化的叙述框架填充历史记忆;并以“曲线”表达的方式对抗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