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实录与点评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g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组装简单电路,相信同学们已经会自己搭建一个电路了,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把电路接好。
  (学生小组活动。)
  师:很好!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生:因为形成了闭合的回路。
  师:没错,这个回路是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流经小灯泡的灯丝,再流回电池负极,它能够让电流形成闭合的回路。
  点评:开门见山,交代前一课学习过的内容,及时组装简单电路,导入新课,既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电路连接,又为后面的检测装置的使用进行铺垫。
  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师:其实这个电路还有一个特别的作用,(边介绍边投影)再连上一根导线就可以检测电路是否连通了。老师现在把一个物体接进电路里,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这种物体怎么样?
  生:说明能够让电流通过,形成闭合的回路,这个物体具有导电性。
  师:如果小灯泡不亮呢?
  生:不能形成闭合的回路,说明这一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
  师:说得很好!老师今天提供给大家的材料有蜡烛、磁铁、铝片、泡沫、1角硬币、玻璃、铁钉、干燥的小木棒等。你们能不能通过电路一一检测它们是否导电呢?
  生:能!
  师:你还有什么想检测的物体?
  生:文具盒。
  生:橡皮。
  师:你可以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填在实验单上,待会一起找答案。请大家小组讨论,预测哪些物体连在电路中小灯泡可以被点亮,哪些不可以,把你的预测记在实验单上。
  (学生小组讨论,填写记录,之后选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此处略。教师鼓励学生把不同的预测也进行交流。)
  师:大家的意见不同,究竟谁说得对,我们要进行实验。实验前,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
  [(1)从袋子里拿出物体,逐样进行预测并记录。
  (2)每次检测前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逐个接触物体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亮。
  (4)注意实验安全,记录实验结果。
  (5)把检测完的物体分类摆放。]
  师:请大家特别注意第二点,如果电路本身有问题就不能作为检测器,所以要先检测电路本身,明白了就开始实验。
  (學生实验,填写记录单。)
  师:谁来汇报一下实验发现?
  (找学生汇报,展示记录单。)
  师:这些物体,你一共分成了几类?
  生:两类。
  师:哪两类?
  生:蜡烛、磁铁、泡沫、玻璃、干燥的小木棒分成一类,它们连在电路中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铝片、硬币、铁钉分成一类,它们连在电路中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
  师:像铝片、铁钉这样的物体,连在电路中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说明它们能让电流通过,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叫做导体。像蜡烛、泡沫、干燥的小木棒这样的物体,连到电路中不能使小灯泡发亮,说明它们不能让电流通过,这种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作绝缘体,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导体和绝缘体。
  点评:结合课前的数据分析,选取一些常见的物体接进电路中检验导电情况,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检验物体导电性能的方法。由小灯泡的亮和灭认识到物体的导电性能存在不同,自然揭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也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检验不同水的导电性能
  师:刚才都是检测的固态物体,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研究,看看液态物体,特别是常见的水的导电性如何。(PPT出示检测水的电路实物图)大家来看,这个装置和我们刚才的检测装置是一样的,只不过中间连接的物体变成了什么?
  生:水。
  师:为了使我们观察更明确,需要用到学生电源(展示),它跟电池的作用是一样的,它能把我们生活中220伏的电压转化成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这个电源最高只到12V,所以是安全的。
  老师准备了三种液体,分别是自来水、蒸馏水和盐水,请大家预测一下这三种液体的导电性能。
  (学生汇报预测情况,略。)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实验检测一下就知道了。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纯净水不容易导电,自来水和盐水容易导电。
  师:同学们,事实上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是可以导电的,只有真正的纯净水才是绝缘体——比如医院里的蒸馏水。既然大多数的水可以导电,那潮湿的木头怎么样?
  生:也可以导电。
  师:木头干燥时不导电,潮湿的木头就能导电。那么,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物体的导电性是可以变化的,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能成为导体。
  师:说得太好了!
  点评:这部分内容是前一部分内容的延伸,用学生电源和自制检测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小灯泡的亮和灭由于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和思考,学生很快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导体,进而发现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四、认识人是导体
  师:(PPT出示一则人体触电身亡的新闻)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关注这样一则新闻,如果人是绝缘体,会不会有触电的危险?
  生:绝缘体不会导电。
  师:那么这则新闻说明了什么?
  生:发生了人触电的事实,说明人是导体,而不是绝缘体。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这是验电球,它的灵敏度很高,如果把它接进电路中,灯泡亮表明电路闭合,说明接进去的东西能够导电。灯泡如果不亮,就不能导电。现在请五个同学到前面来,手拉手。老师请两个在一起的同学松开拉着的手,将松开的手连接在验电球的两个触点上。大家看见了什么?   生:我发现验电球发光了。
  师:再把手松开,验电球怎么样?
  生:不亮了。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人体是导体。
  点评:到这里,课堂学习已过半,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有趣的活动,一是看触电新闻报道,二是验电球实验,使学生适当放松,这两个活动也验证了人是导体的猜想。验电球小游戏将整节课的学习气氛推上了一个小高潮。
  五、探究物体导电性的应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它们的特性做成了许多工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人们是怎么做的。(出示拉线开关)这是一个老式的拉线开关,待会老师会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请大家拉一拉开关,找一找它能够控制电路中灯泡亮和灭的奥秘。
  (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小组活动。)
  师:谁来说说看?
  生:当我拉一下这个开关的时候,它就接触到一个金属片,我想这个时候它就能导电了,开关接通。
  生:如果再拉一下,它就离开了金属片,接触到了一个绝缘体,这个时候不导电,开关就断开了。
  师:观察得很仔细!两个同学说得很有条理!大家明白开关是如何工作了吧?
  生:明白了!
  师: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出示一个钢丝钳)老师还带来了钢丝钳,它的哪个部分是导体?哪个部分是绝缘体?
  生:前面是导体,后面的把手套是绝缘体。
  师:(出示一个螺丝刀)这个螺丝刀呢?
  生:前面是导体,后面的把手也是绝缘体。
  师:(出示一个电源插座)这个电源插座呢?
  生:外面的塑料壳是绝缘体,里面的金属丝是导体。
  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制造呢?
  生:钳子和螺丝刀的前面是金属做的,方便我们拧东西。
  生:后面的把手或者手柄使用绝缘体,能保证使用人的安全。
  生:电源插座外面的塑料壳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里面的金属丝帮助人们用电。
  师:是的,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要用导体,而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因此,导体和绝缘体通常都是一起出现的。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安全。
  点评:联系实际,发现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拉线开关的观察让学生来了兴趣,在动手观察中他们逐渐明白:导体和绝缘体总是相伴相随的,它们在整个电路中皆不可缺少。
  六、安全用电教育及小结
  师:同学们,随著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我们已经知道人是导体,所以必须更加注意用电安全。接下来,请大家阅读《资料卡》,自学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
  (学生自学《资料卡》。)
  师:看完《资料卡》,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略。)
  师:为什么不可以在电线上挂衣服?
  生:电线用久了外面绝缘层可能会老化,在上面挂衣服存在安全隐患。
  师:为什么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呢?
  生:因为高压线附近存在电场,靠得太近会有触电的危险。
  师:为什么不能用湿的手摸开关?
  生:因为人和水都是导体。
  师:现在家家户户很多地方都需要用电。像图中这样,在一个插座上插很多电器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会造成电路超负荷工作,插座过热就会烧掉了。
  师:大家要注意到这个标志(PPT出示“当心触电”标志),这个标志就是在提醒我们此处要注意用电安全。这里有一首“用电安全儿歌”,希望它对大家有所帮助。(PPT出示“用电安全儿歌”)全班一起读一读。
  (学生读“用电安全儿歌”。)
  师:安全用电,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还要向身边的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用电知识。
  点评: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如果全由教师介绍显得有些啰嗦,因此教师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学生通过自学和集体交流,懂得了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并学会判断哪些行为符合安全用电原则,引导他们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只有导体会怎么样?
  生:能用电,但是不能保护人的安全。
  师:那如果只有绝缘体呢?
  生:那就不能用电了。
  师:说得真不错!可见导体和绝缘体就像一对好朋友,是相辅相成的,缺了谁都不行。希望课后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测一测身边其他物体的导电性,并在生活中做到安全用电。
  总评
  1.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对于科学课上的实验一直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对身边物体是否容易导电只能猜测。本节课中,学生要用实验来亲手验证,这令孩子们很兴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效利用了儿童的这种兴奋和好奇,有针对性地选择孩子们真正感到困惑的材料组织实验,将他们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
  2.教学引导有新意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一向喜爱的科学课也会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具有反思意识,要使教者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多钻研教材,力避因循守旧,为课堂教学添点新意。例如,在寻找常见电器、电工材料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这一环节中,教师改变了以往单纯的“纸上谈兵”的做法,找来老式的拉线开关,让学生打开亲自观察,寻找、发现开关控制灯泡亮灭的秘密。学生把实验观察当作玩,学得很开心,再次体会到了科学课动手实验的乐趣。
  3.调节好学习节律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整节课中要科学调节课堂学习节律,不能一直盯着知识,真正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教师如果“抓”得很紧,学生也会学得很累,这样的课堂往往比较严肃、紧张、生硬,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十分理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多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情绪“释放口”。首先,在检测固体物体导电性的实验中,教师为学生预留了两个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取身边的物体进行检测。其次,在安全用电的学习环节中,教师设计了《资料卡》供学生自学,采取宽松、简单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们得到放松。最后,采取儿歌诵读的方式,让儿童学得活泼而且印象深刻。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210009)
其他文献
《设计电路》是湘版《科学》教材五年级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中的第三课,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电路的组成部分、尝试过简单电路设计的基础上按要求设计电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通過对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回路、短路等概念,但对于简单电路及其连接方法也仅仅只限于前两课的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的影响生活的电路并未建立直接的联系,他们对生活中的电路从设计到安装的环节也比较陌生;对于电路符号、电路图
【摘要】“文山会海”问题被视为“四风”的顽疾之一,极易反弹。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办文办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索了优化文件办理、规范会议管理、加强督办落实的方式方式,力求形成长效机制。  【关键词】文风会风;文件办理;会议管理;督办落实  文件会议是传达上级精神、安排部署工作、推动决策落实的有效抓手,但要坚决防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根治文山会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限制文件会议数量,而是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增强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提升组织力;青年农民;产业工人;发展党员  “注重在产业工人、青年农民群体中发展党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党员发展的一项
教学分析  《水的特征》一课是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大象版教材设计了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双主线发展的逻辑结构,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按照八个探究要素的顺序进行循环,每个循环的技能要求梯次上升。《水的特征》一课隶属于三种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中的综合探究单元,主要训练学生制订计划和搜集证据的能力。  在学习内容方面,课程标准对本课有以下要求(如表1):  要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强调,《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通知要求,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
《暗箱里的秘密》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大脑思考》的第2课,属于思维训练中“解暗箱”一类的课。教材通过猜想兔子逃跑的路线,引出暗箱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玩暗盒收集信息,判断暗盒里有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学习中,猜想是要有依据的。  “解暗箱”原本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而现在让一年级学生来尝试“解暗箱”,如此大的跨度,可行吗?上课前,我们把暗盒
【摘要】笔者对河南省的档案室存储进行了温湿度控制策略研究。首先在焓湿图上把控制区域划分为五个区域,然后对每个区域如何调整至目标区域温湿度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论文研究可以为河南省档案室存储的温湿度控制提供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档案室;温湿度控制;焓湿图  档案的使用寿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档案制成材料、温度、湿度、光线、有害气体、有害生物、灰尘等。当档案材料已确定的情况下,温度、湿度是导致档案
【摘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而枯燥的工作,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技术性和服务性,档案管理员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进而产生职业倦怠,主要原因来自于外部的工作环境和内部对职业的认同感两个方面。通过运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保健因素”消除档案管理员的不满意和不平衡,以“激励因素”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档
【摘要】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公立医院综合医改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长兴县中医院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从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加强党建文化引领、打造“党建 ”服务品牌、深化“清廉医院”建设等方面探讨以党建引领推动医院发展前进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医院在改革发展、行业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这些要求对一年级的科学教师是个考验。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玩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呢?在执教《观察鱼》一课时,我尝试运用“创境激趣,导入新课—聚焦重点,直奔主题—探究研讨,提升素养—拓展延伸,促进升华”的程序教学,深得学生的喜爱。  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精彩生动的新课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