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介内容生产、信息分发模式,重构了媒介生态,对媒体从业者和新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媒介融合已超越平台融合的简单样态,进一步发展为对新闻从业者、新闻教育者的思维范式整合。本文立足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教育的关键问题,认为应以跨学科、重实践、全媒型为融合新闻教育的切入点,重新整合新闻人才培养思维。
【关键词】媒介融合 融合新闻 思维 教育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智能技术的推广普及,深刻影响了传媒格局的变化,也引发社会系统的剧烈变化。这对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更大挑战,新闻人才培养方式也应随之调整。
一、媒介融合呼吁新闻教育之变
媒介融合不仅是媒介生产方式、信息形态等内容整合,而且是媒介渠道、传输终端等平台融合,更是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教育者的思维整合。互联网用户数量增多、社交媒体的平台赋权,使用户角色更加多元、信息环境众声喧哗,为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带来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媒介技术的发展倒逼媒介格局的变化,同样促使新闻传播教育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加快新闻传播教育的转型升级。
2012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新闻传播类专业中开设《融合新闻学》课程;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出台,为新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指出总体目标。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安排,一方面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新闻教育因时因势而变的特点。
二、融合新闻教育的关键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由专有名词演化为媒介社会的现实景观,技术、媒介、用户、新闻人等都被裹挟其中。因此,面向未来的新闻教育应向“融合新闻教育”进行转变。“融合新闻教育应该适应数字新媒体及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整合新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学科专业的力量,跨学科培养新型新闻人才。”②笔者认为,国内高校当前融合新闻教育需要思考以下关键问题:
(一)教学体系:培养思维与教学环节的调整
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后,各高校因应媒介融合趋势、规范本科教学质量,开始对照“國标”进行培养方案修改及课程体系调整。教学体系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的配套支撑才能实现。面向融合新闻的教育改革并不仅限于增设融合新闻课程、增减教学内容等方面。广义上来讲,融合新闻教育改革应实现教育培养范式的改革;狭义上来讲,应在新闻教育实施的全环节中应始终坚持全媒体信息采编播流程训练。
根据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要求,融合新闻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这意味着融合新闻教育应以前瞻性、实用性的视野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梳理、改革,明确培养人才的目的、方法、手段,增强学生对媒体融合趋势及融媒体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学生面对新闻界技术革新、行业变化的信心和能力。
(二)师资结构:传统人文学科教师的转型
师资结构是融合新闻教育转型的一大困扰。高校新闻教育教师队伍,一部分从传统媒体从业者转型而来,他们大多长于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编播技能而缺少新媒体应用的实操经验;另一部分源于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硕博毕业生,他们学科基础牢固、理论素养扎实,但缺少从事新闻行业的实践经历。此外,传统新闻传播教育偏重人文科学领域的素养培育,重理论而轻实践,当前新闻传播类教师队伍也普遍存在这一隋况。
师资转型是融合新闻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面对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高校新闻学院除引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师资外,更应进行原有师资队伍的结构转型。如高校新闻学院开展“融媒体前沿研究与业务培训”,邀请学界、业界的嘉宾讲解新媒体前沿;或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参加融合新闻工作坊等学科前沿培训活动,促使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范式。
(三)资源条件:实验室改造与配套教材更新
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导向,要求新闻传播学科必须根据学科平台发展需要及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设施先进、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探索需求的实验室。从目前情况看,高校新闻学科实验室面临资金匮乏、设备更新缓慢、超负荷运转、折损率高的困境,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加大对融合新闻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建设满足日常教学需求、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融合新闻实验室,才能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加速发展和媒介融合的纵深态势。
此外,融合新闻类课程的实训配套教材不足,尤其是业界从业者编写的案例丛书不足,这也是当下融合新闻教育与实践中亟待改进之处。
三、重新整合新闻人才培养思维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不仅要实现立足平台融合的新闻教育,更要实现教育培养的思维整合,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性,以跨学科、重实践、全媒型为切入点,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跨学科
新闻人才培养与传媒形态、传媒技术关系密切,智能传播技术的迭代不断促使新闻传播教育的转型。互联网语境下的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工学等学科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密切的联系;这意味着新闻人才培养,要在新闻传播学科知识理论基础上,打破专业间的壁垒,搭建学科融合平台,加强学科交叉背景下“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及科技素养。 新文科是应对技术驱动背景下人文学科危机的重要路径,“加强新文科建设,是适应世界变革、中国发展、教育改革和国际方位的需要。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新文科打破传统文科、理科的学科边界,将新技术融入文科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可见,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养正在重构当今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观。
需要注意的是,呼吁跨学科的新文科建设,并非强调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而是强调人文学科在立足技术价值理I生基础上对工具理性的回应。
(二)重实践
“素质为本,实践为用。”新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尝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媒介变化对新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闻人才培养要在夯实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凸显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以新闻生产环节为例,在新闻实践中,新闻选题、策划、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制、剪辑、發布等环节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传统的新闻教学强调专业课程的系统性而忽视其连贯性,分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难以使学生形成对新闻采写编评播发全流程的把控。在教学设计中,加强专业内部、课程之间的联动,打破课程间的藩篱,实现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制或工作坊的方式完成融合新闻作品,是适应融合新闻教学实践要求的有益尝试。
以数据新闻制作为例,数据新闻制作需对数据进行抓取、清洗、解读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的新闻样态,强调对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及可视化呈现能力。从新闻教育角度看,国内多所高校对数据新闻的教学开展有益尝试: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通过开展数据新闻工作坊的方式招募学员,提供数据新闻技能培训;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通过举办数据新闻大赛的形式,以赛促学。其他高校师生可以积极参与上述数据新闻工作坊及数据新闻比赛,增强与国内其他高校的学习与交流。此外,数据新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工具的使用和视觉的呈现,更要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避免陷入“技术中心主义”的漩涡。
(三)全媒化
媒介融合重塑媒介生态格局,对职业新闻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对新闻专业教育也提出更大挑战。新闻专业教育担负着为新闻行业输送人才的重任,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新闻教育的目标。
全媒化人才既包括新闻理论体系的融通,又包括实践技能的融合。具体来说,在理论培养方面,要打通新闻传播学科内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专业边界,实现学科内部理论互补、实践互通;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以融合新闻实训为抓手,提高学生应用互联网发现新闻线索、收集新闻素材,开展采写编评播发等新闻业务环节,把握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平台特性,制作符合多种平台传播特色的新闻产品,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人才能力素养的要求。
四、结语
媒介融合重构了新闻的媒介生态,对新闻人提出更高的时代要求。肩负新闻人才培育重任的高校新闻院系,也应重构新闻教育思维,以跨学科、重实践、全媒型人才培养思维,变更人才培养范式与方法,应对媒介生态变化下的新闻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媒介融合 融合新闻 思维 教育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智能技术的推广普及,深刻影响了传媒格局的变化,也引发社会系统的剧烈变化。这对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更大挑战,新闻人才培养方式也应随之调整。
一、媒介融合呼吁新闻教育之变
媒介融合不仅是媒介生产方式、信息形态等内容整合,而且是媒介渠道、传输终端等平台融合,更是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教育者的思维整合。互联网用户数量增多、社交媒体的平台赋权,使用户角色更加多元、信息环境众声喧哗,为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带来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媒介技术的发展倒逼媒介格局的变化,同样促使新闻传播教育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加快新闻传播教育的转型升级。
2012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新闻传播类专业中开设《融合新闻学》课程;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出台,为新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指出总体目标。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安排,一方面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新闻教育因时因势而变的特点。
二、融合新闻教育的关键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由专有名词演化为媒介社会的现实景观,技术、媒介、用户、新闻人等都被裹挟其中。因此,面向未来的新闻教育应向“融合新闻教育”进行转变。“融合新闻教育应该适应数字新媒体及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整合新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学科专业的力量,跨学科培养新型新闻人才。”②笔者认为,国内高校当前融合新闻教育需要思考以下关键问题:
(一)教学体系:培养思维与教学环节的调整
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后,各高校因应媒介融合趋势、规范本科教学质量,开始对照“國标”进行培养方案修改及课程体系调整。教学体系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的配套支撑才能实现。面向融合新闻的教育改革并不仅限于增设融合新闻课程、增减教学内容等方面。广义上来讲,融合新闻教育改革应实现教育培养范式的改革;狭义上来讲,应在新闻教育实施的全环节中应始终坚持全媒体信息采编播流程训练。
根据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要求,融合新闻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这意味着融合新闻教育应以前瞻性、实用性的视野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梳理、改革,明确培养人才的目的、方法、手段,增强学生对媒体融合趋势及融媒体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学生面对新闻界技术革新、行业变化的信心和能力。
(二)师资结构:传统人文学科教师的转型
师资结构是融合新闻教育转型的一大困扰。高校新闻教育教师队伍,一部分从传统媒体从业者转型而来,他们大多长于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编播技能而缺少新媒体应用的实操经验;另一部分源于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硕博毕业生,他们学科基础牢固、理论素养扎实,但缺少从事新闻行业的实践经历。此外,传统新闻传播教育偏重人文科学领域的素养培育,重理论而轻实践,当前新闻传播类教师队伍也普遍存在这一隋况。
师资转型是融合新闻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面对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高校新闻学院除引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师资外,更应进行原有师资队伍的结构转型。如高校新闻学院开展“融媒体前沿研究与业务培训”,邀请学界、业界的嘉宾讲解新媒体前沿;或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参加融合新闻工作坊等学科前沿培训活动,促使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范式。
(三)资源条件:实验室改造与配套教材更新
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导向,要求新闻传播学科必须根据学科平台发展需要及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设施先进、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探索需求的实验室。从目前情况看,高校新闻学科实验室面临资金匮乏、设备更新缓慢、超负荷运转、折损率高的困境,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加大对融合新闻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建设满足日常教学需求、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融合新闻实验室,才能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加速发展和媒介融合的纵深态势。
此外,融合新闻类课程的实训配套教材不足,尤其是业界从业者编写的案例丛书不足,这也是当下融合新闻教育与实践中亟待改进之处。
三、重新整合新闻人才培养思维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不仅要实现立足平台融合的新闻教育,更要实现教育培养的思维整合,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性,以跨学科、重实践、全媒型为切入点,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跨学科
新闻人才培养与传媒形态、传媒技术关系密切,智能传播技术的迭代不断促使新闻传播教育的转型。互联网语境下的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工学等学科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密切的联系;这意味着新闻人才培养,要在新闻传播学科知识理论基础上,打破专业间的壁垒,搭建学科融合平台,加强学科交叉背景下“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及科技素养。 新文科是应对技术驱动背景下人文学科危机的重要路径,“加强新文科建设,是适应世界变革、中国发展、教育改革和国际方位的需要。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新文科打破传统文科、理科的学科边界,将新技术融入文科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可见,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养正在重构当今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观。
需要注意的是,呼吁跨学科的新文科建设,并非强调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而是强调人文学科在立足技术价值理I生基础上对工具理性的回应。
(二)重实践
“素质为本,实践为用。”新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尝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媒介变化对新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闻人才培养要在夯实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凸显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以新闻生产环节为例,在新闻实践中,新闻选题、策划、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制、剪辑、發布等环节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传统的新闻教学强调专业课程的系统性而忽视其连贯性,分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难以使学生形成对新闻采写编评播发全流程的把控。在教学设计中,加强专业内部、课程之间的联动,打破课程间的藩篱,实现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制或工作坊的方式完成融合新闻作品,是适应融合新闻教学实践要求的有益尝试。
以数据新闻制作为例,数据新闻制作需对数据进行抓取、清洗、解读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的新闻样态,强调对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及可视化呈现能力。从新闻教育角度看,国内多所高校对数据新闻的教学开展有益尝试: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通过开展数据新闻工作坊的方式招募学员,提供数据新闻技能培训;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通过举办数据新闻大赛的形式,以赛促学。其他高校师生可以积极参与上述数据新闻工作坊及数据新闻比赛,增强与国内其他高校的学习与交流。此外,数据新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工具的使用和视觉的呈现,更要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避免陷入“技术中心主义”的漩涡。
(三)全媒化
媒介融合重塑媒介生态格局,对职业新闻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对新闻专业教育也提出更大挑战。新闻专业教育担负着为新闻行业输送人才的重任,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新闻教育的目标。
全媒化人才既包括新闻理论体系的融通,又包括实践技能的融合。具体来说,在理论培养方面,要打通新闻传播学科内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专业边界,实现学科内部理论互补、实践互通;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以融合新闻实训为抓手,提高学生应用互联网发现新闻线索、收集新闻素材,开展采写编评播发等新闻业务环节,把握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平台特性,制作符合多种平台传播特色的新闻产品,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人才能力素养的要求。
四、结语
媒介融合重构了新闻的媒介生态,对新闻人提出更高的时代要求。肩负新闻人才培育重任的高校新闻院系,也应重构新闻教育思维,以跨学科、重实践、全媒型人才培养思维,变更人才培养范式与方法,应对媒介生态变化下的新闻人才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