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和策略探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s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進程的推进,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内湿地、湖泊、水系逐步消失,导致部分大中城市 “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推进建设自然寄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和利用,实现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1、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内湿地、湖泊、水系逐步消失,另外,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排水体系和水文特征,由于降雨不能及时下渗,形成地表径流,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导致部分大中城市 “逢雨必涝” ,“雨后即旱”,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积极推进建设自然寄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和利用,实现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问题。
  2、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2.1“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
  在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地区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生态效益,填湖造地、侵占生态湿地,破环了原生态水系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绿色海绵体锐减。其次,导致城市海绵体不足的原因是在在市政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硬化不透水性路面,导致径流系数过大,汇水时间缩短,为城市内涝埋下了隐患。另外,流经城市的河道处于行洪的考虑,大多被硬化,被覆盖,沿河两岸可以净化城市环境和抵抗自然灾害的“绿色海绵体”逐步消失,这就自然降低了城市抵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好自然湖泊、湿地和水塘就是对绿色海绵体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2.2海绵城市建设政策不完善
  基于建设“海绵城市”的绿色理念,海绵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海绵城市”建设不能仅靠拿来主义,还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国土资源、城乡建设、规划、水利、绿化、城市管理、防汛应急等多部门参与,因此需政府统一规划协调,出台完善的政策,以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审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
  2.3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缺乏认识
  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普遍缺乏认知,城市化建设的前期,人们只顾一味的追求建设速度,舒适性,而忽视了建成区与自然和谐共处。譬如,大面的水泥硬化路面、广场的出现,使宝贵的雨水未经利用而付之东流,建设之初缺乏考虑如何将雨水资源无害化再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趋利避害。
  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去想象未来城市会像海绵一样兼收并取,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海绵城市建设过的对策
  3.1统筹规划,科学建设“绿色海绵体”
  首先要做到低影响开发建设,尽可能的保留天然的湖泊、水塘、湿地以及树木植被,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次,要大力推广透水性路面的建设,尤其是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第三要增加绿化面积,有效增大雨水渗透的面积。总之,建设海绵城市关键要科学的建设和保护“绿色海绵体”,让其充分发挥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调洪能力。
  3.2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保证海绵城市顺利开展
  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已出台鼓励部分城市试点政策,但缺乏对破坏海绵城市建设依法进行处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法规。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发挥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国家首先应该强调各个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各个城市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有序安排财政资金投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开展。其次,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理论和理念,构建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出台相关海绵城市建设保护条例,保障“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法律可依
  3.3加大海绵城市知识普及,提高公众意识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这种情形严重限制了城市发展模式和人们的思想,因此在国家完善“海绵城市”法律法规过程中,针对我国群众对“海绵城市”认识程度低的现状,要加大知识普及力度,推广宣传海绵城市建设成功案例,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认同。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公众的参与,普及雨水再利用技术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飞,王岩.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园林科技,2015(3):1-5.
  [2]徐育红.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6(8):16-18.
  作者简介:
  周宝双(1983.12—),男,满族,籍贯: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沈阳万宸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其他文献
微信平台为职业女性社群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宣传社群的价值观,再通过微信群,将具有相同价值观的职业女性聚合在一起.社群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职业女
【摘要】现今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会议中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的生态环境在近几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与国家政府积极作为是分不开的,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舒适、健康,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把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融进中国梦的思想政策当中去,着手建立起美丽的大中国,使悠久的文明得以传承下去[1]。本文对于“城市双修”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作用进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5万,是该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也是该省光彩事业的主战场.多年来,湘西自治州委统战部大力推动光彩事业,为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开始弱化.此时,文化建设作为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方式之一,则起到了凝聚员工、树立风气、激发热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物的功能性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而其中的电气工程施工也相对复杂,尤其是强电施工环节,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较高.一旦施工操作不当就会带
9年前,同样是在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呼市中院”)的法庭上,当时受审的赵志红,曾在庭审现场提出质疑:检方没有公诉自己曾供认的“4·9”女尸案。法官没有理会随后宣布休庭,
十四师昆玉市的夏季,风沙肆虐,但是我却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叫赵淑清,今年50岁,来自北京市怀柔医院,是一名专业儿科大夫,副主任医师.今年3月1日,我来到十四师
期刊
每年,都有一批老同志退休,涉过人生最激越的河流,让人难免感慨万分。忆过去,一生奋斗,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所幸者,“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有道是,
清明节放假前,有十几家做市私募已经进入进场验收阶段,这意味着新三板市场的私募时代即将正式开启.rn不出意料的暴跌rn但就在私募跃跃欲试期间,3月23日晚,停牌一千多天的新三
期刊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初来乍到,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忙忙碌碌,除了专注眼前自己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他人。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I applied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