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的氤氲律动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今,不得不说当代水墨或者说新水墨的市场拓展范围仍处于初级尝试的阶段;所以,就市场而言,梳理当代水墨的发展脉络与其市场的走向,是站在媒体的立场上,应该及时向公众阐说的话题;对于解读当代水墨的就当代性,恰如艺术家姜吉安所言:“当代水墨无关乎材质,在当下政治环境下的当代性维度才是重要。”
  单以当代水墨版块较之今年秋拍这样“拍卖小年”的整体走势而言,成交迹象似情理之中更似意料之外。早在今春拍,中国嘉德推出的“水墨新世界”专场,在涵盖了谷文达、徐累、朱伟、李津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水墨中坚艺术家重要作品的同时亦囊括了郝量这样的水墨新锐,最终我们也看到这个专场以高达92%的成交率和1380万元总成交额成为今春最大黑马;同样作为业内拍卖翘楚,北京保利高调推出的“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30年”专场,其2011年秋拍夜场就拍出了2875万人民币的吴冠中《卧松》镜心设色纸本。今年秋拍北京匡时首推的“当代书画专场”,近百件当代书画作品涵盖了范曾、刘大为、田黎明、冯远等当代水墨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又同时包括彭薇、郝量、徐华翎等年轻新锐的水墨作品,意图一举呈现当下的当代水墨的全景。
  在业内专家看来,“当代水墨作品成为拍卖市场新宠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审美回归”。在12月4日,匡时举办的“当代水墨的传承与市场发展”论坛上,艺术家江宏伟表示:“好的艺术品能够让我们从当代连接到传统”,江宏伟是少数对西方绘画体系有清晰认识的国画家,他的绘画强调的是“绘画性”,此次他上拍的新作《春》是一件大尺幅工笔画,延续了他一贯擅长营造的朦胧内敛并饱含古意的语境,同时也指出了他下一步创作方向。或许当代水墨作品的拍卖成绩展露的是一份中国式的当代审美趣味,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国藏家而言,“收藏具有中国文化内蕴的当代艺术品,比单纯追崇西方审美的当代艺术更具安全感和价值感”。今年同样备受关注的是徐累的新作《回音壁》,同他以往呈现自我世界观价值的作品一样,在与先前情致统一的同时,探讨了一种新层面的调和及展望。徐累表示:“我希望能站在自己的维度上能够实现艺术创作中东西方艺术的和谐。”在当代水墨市场中,徐累作为当代水墨代表性的艺术家拥有大批拥簇。此次秋拍,徐累爱徒郝量的《思维的两极》也上拍,从2011年进入拍场,因其作品特殊的文人气质备受瞩目与重视,在今年嘉德春拍中《折射》更是以52.9万元落锤成交,一直坚持传统绢本画制作的郝量,尝试着把更多符号化的语言植入画面,进而传递给外界一份隐秘的距离感。
  当然因市场资本的介入使得当代水墨的阵容多少有些良莠不齐;学术丈量的尺度范围也依旧如同氤氲般模糊不清还待商榷。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相信当代水墨的独特性给我们带来的期盼。在中国拍卖市场经历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从“青葱的激情蓬发”、“千禧年时期的金融危机”,到之后的“亿元时代金融时代”和“2012小年”;或许今天开始逐渐步入正常的调整期。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当代水墨首当其冲,率先拍走了“黑马”的称号,其“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必定会受到市场的关注,尤其在目前藏家的“自我收藏意识”已经形成的时候。正如嘉德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总经理郭彤此前表示:“每个时代都会有相应成功的艺术家,美术史或者市场都是由艺术家组成的,大家都在努力寻找未来的齐白石、吴冠中,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或者说艺术流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