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颛桥社区伤害监测数据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F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9-02
  1 概述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伤害所造成的生产力丧失,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其他损失给个人,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而且我国每年发生各类伤害约2亿人次,为掌握我颛桥社区伤害就诊病例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对2011年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害监测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2 2011年颛桥社区门急诊伤害监测数据分析
  2.1 资料来源
  分析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报告系统。本次分析的数据为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12月4852名(剔除重复报卡数后)门急诊伤害首诊病例。
  2.2 资料分析方法
  年龄组分为0~14岁、15~39岁、40~64岁和65岁及以上。
  伤害的性质或医学情况分类和伤害原因分類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CD-10)》编码S00-T98的伤害病例伤害的分类标准。
  2.3社区伤害监测病例基本情况
  2.3.1每月伤害分布情况
  我中心2011年剔除重复卡后全年共收集伤害报告卡4852份,每月伤害首诊病例数分类如表1:
  2.3.2 年龄分布
  2011年门急诊报告的4852名伤害病例中年龄最大的104岁,年龄最小的1岁,将全部病例分成0-14岁、15-39岁、40-64岁和65岁及以上四个年龄组,其中以15-39岁者构成比最高,占到了50.41%,其次为40-64岁者有32.46%。见图表(2-2)
  2.3.3 性别分布
  伤害的首诊病例中男性共有3124人,占64.39%,女性共有1728人,占35.61 %,男女性别比为1.8:1。男性病例中15-39岁者人数居首位,占到54.22%;其次为40-64组,占到31.72%,女性病例15-39岁人数列首位,占到43.52%。40-64组占到33.80%。其中15-39岁的男性病例数约为女性的2.3倍,而65岁及以上年龄组中男性构成比下降到了6.49%,女性为14.35%(见图2-3)。
  2.3.4 户籍分布
  首诊病人主要以外省市户籍为主,占67.19%,而上海市户籍者约32.81%。不同年龄组的户籍分布各有不同,15-39岁年龄组中84.89%为外省市户籍者,而65岁以上组中绝大多数为本市户籍,占到了83.42%(见图2-4)。
  伤者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比例最高,为42.13%,以下依次为离退休人员31.06%、商业服务人员16.61%。在伤害前三种职业中,本市户籍为1356人,外省市户籍为2972人。(见图2-5)
  2.3.5 伤害原因
  2011年颛桥伤害首诊病例受伤的主要原因依次是;1、跌倒/坠落占36.58%;2、物体、器械的机械性作用占22.70%;3、刀、锐器伤占19.60% 。不同年龄段的伤害原因都是以跌倒、坠落为首要伤害原因,其次是发生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见表2-6)。
  2.3.6 伤害发生地点
  2011年我社区伤害就诊患者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工业和建筑区域占34.98%、家中占22.57%、街道和公路占19.72%、居住的公共设施占13.89、其他几个区域占8.66% 。15-39岁年龄组中以工业建筑区域为最多见的伤害发生场所,为27.04%。0-14岁和65岁以上人群伤害最常发生于家中,10.52%(见表2-7)。
  2.3.7 伤害发生时活动
  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工作(42.27%),其次为休闲活动(25.93%),再次日常起居(16.34%),驾乘公交为(13.97%)。
  2.3.8 伤害部位
  伤害就诊患者伤害部位前四位的分别是上肢(39.26%)、下肢(35.10%)、头面部(13.58%),躯干为(9.21%)。见表(2-8)
  2.1.9 伤害性质
  对伤害性质的统计分析显示,颛桥社区就诊的伤害病例以轻微伤为主,最多发生的前三位依次是浅表损伤(46.81%)、开放性伤(33.41%)、骨折(6.99%)(见图(2-9)。
  2.2.1 伤害时间
  从4852名就诊病人主诉伤害时间来看每个时间段都有伤害发生,但最主要伤害发生的时间是在上午8点至16时之间,其中以8点到10点为伤害发生的最高峰。见下图(2-10)。
  3 讨论
  颛桥镇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特别是外来民工的大量聚集给颛桥伤害防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数据,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害首诊病例以外省市户籍的流动人口为主(67.19%)。从全年月份就诊病例数来看,1.2月份首诊就诊人数相对其他月份较低,与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节有一定关系。因来沪就业人员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所以外来人员伤害年龄分类以15-39岁占首位,占15-39岁病例数的84.89%,从其伤害发生地点以及伤害发生时活动来看,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其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加上工作地点、环境及上下班交通工具较差等,为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辖区内建筑工地、部分企业人员的伤害防制知识宣传,对其领导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外来民工工作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外来人口工伤的发生。
  根据分析结果,不同年龄阶段发生伤害原因也不同。0-14岁少年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这是因为0-14岁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迅速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及无自制力的特点,且儿童喜欢玩耍,集体活动较多,易在体锻或玩耍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的伤害事件。因此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特点,应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加强儿童看护者的责任心、减少有危险因素存在的体锻项目;而65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骨质的疏松,视力、听力的下降导致磕磕碰碰发生的机率较高。15-39岁及40到64岁以物体、器具的机械作用导致伤害的比较多,原因是与从事的工作、家务活,周围环境有关。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场所,我社区应开展不同形式的预防伤害知识的宣教,减少危险因素,逐渐减少辖区内伤害事件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志辉,广州市天河区居民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控制杂志2004.8.6:496.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105例,分为医护一体化护理组55例(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5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医护一体化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调查评价肿瘤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55例患者中45例按计划完成
目的:了解40岁以上人群中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7月到201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