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配电网建设模式研究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贺兰县“县城、工业园区、小城镇/中心村”三个层级县域建设的新发展和新要求,结合当地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对贺兰县电网建设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从110 kV、10 kV、0.4 kV三个电压层级,依据各类供电区域供电模式的特点进行电气设备的合理配置,其中着重对中心村供电模式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对贺兰县以及类似区域电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心村;配电网;农网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160-01
  贺兰县位于宁夏中部,南与首府银川融为一体,北与塞上煤城石嘴山紧紧相连,23.02万人口,是银川周边一颗耀眼的“卫星城”。目前,贺兰县新一轮农村建设思路已经形成,计划用5年时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形成“县城、工业园区、小城镇/中心村”三个层级统筹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随着地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乡生产、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新增用电负荷不断增多,原来的电网不能满足用电需求和供电服务要求。以政府规划为基础,以电网结构、供电单元和电网设备等供电系统为要素,从供电区域用电需求出发,综合考虑负荷、资源、经济、环境、技术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供电模式,是电网建设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1 现有电网存在的问题
  贺兰县负荷相对集中的贺兰县县城、德胜工业园区、暖泉工业园区,该区域负荷密度测算为2.937 MW/km2,县城负荷主要为商业负荷和居民负荷,德胜工业园区负荷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暖泉工业园区主要为高耗能企业,以上区域同城化建设不断推进,已经逐步融入进银川市;其他地区内主要负荷为农业灌溉、畜牧业、种植业和居民用电,用电相对分散,负荷密度仅为0.009 MW/km2,负荷比较分散,但随着小城镇、中心村建设的开展,负荷也逐步由分散变得相对集中。原有的供电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0 kV电网结构过于复杂,供电分区不清晰。
  2)现有线路供电半径过大,线径较小,不能满足集中居住后供电需求和用电质量。
  3)农网主干线路控制设备少,多为一段控制,且控制设备存在机构锈蚀、卡涩,CT变比小,开关的技术性能以不能满足现有线路安全运行需求,为后期配网自动化建设造成了瓶颈。
  4)农网线路现有模式多为单辐射电源,手拉手供电模式,可靠性较差,负荷互代能力有限。
  2 中心村建设及分类
  按照自治区政府要求,新建移民区,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贫困人口移民居住问题,中心村就是拆除一些古老的、人口少的、居住相对分散的庄点,在原址或集镇周边广阔的区域,政府统一规划建筑布局,建成包括有村部、村卫生室、水电暖、健身设备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类似城市社区的村子。目前,贺兰县已建成中心村5个,在建5个。同时,贺兰县依据中心村的建筑布局,将中心村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多层楼房为主;第二类以平房和楼房混合;第三类以联排平房为主的居住区。
  中心村的供电模式根据三类不同建筑布局的中心,分别进行不同的配置,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和保证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供电模式
  3.1 电网建设标准
  以贺兰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根据县城、工业园区、城镇及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户性质、环境要求,按照110 kV、10 kV、0.4 kV三个电压层级制定“贺兰县配电网建设标准”,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合理满足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互匹配、强简有序、相互支援。高压配电网目标网架以基于现状,适度加强为原则;中压配电网目标网架的构建遵循“区块化、形态化、差异化、强支撑”的建设原则,组网形态可采用“区块化拉手型”,每个独立的供电区可根据负荷分布及电网情况形成各自的区块组网形态,如花瓣型、纺锤型、网格型等;低压配电网目标网架以简单为原则。
  针对不同的供电区域,分别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电网结构。
  1)县城区域:
  采用单环式结构,环网单元通过环进环出方式接入主干网。初期根据间隔和通道情况可采用单辐射、对射式作为过渡结构。以电缆网为主,采用单环网结构,每组单环网主干接入4~6座环网柜。
  2)工业园区:
  針对负荷集中地区新建开关站,变电站布点较少时,开关站电源可以取自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如果开关站与变电站距离过远,其进线也可以从附近的开关站出线接入。电网逐步过渡到成熟期后,再根据变电站供电范围调整每个开关站的进线电源。以电缆网为主,采用开关站集中供电方式,根据用户重要程度、用电负荷和报装容量,由变电站10 kV专线、开关站出线、分支箱(带开关)出线供电。
  3)小城镇、中心村区域:
  以多分段适度联络的架空网建设模式为主,采用三分段单联络结构,每段负荷控制在1 MW以内。可以采用两座变电站之间的手拉手结构,也可采用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出线间的联络,亦可采用放射式结构。中心村供电模式建设主要是针对配电变压器台区进行的,以配电变压器为电源,由低压配电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电气设备直接向用户提供和分配电能。
  3.2 中心村电网建设标准
  贺兰县中心村是一种新的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它的出现,对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贺兰县依据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地理环境,将辖区内的中心村建设分为三类,中心村电网建设模式也就按建设模式分为三类。
  多层楼房为主的居住区采用全绝缘化的第一类供电模式,配电变压器采用集中布置方式,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以箱式变为主,低压导线采用绝缘线,配电变压器计量采用远方集中抄表/负荷管理终端和配电箱。
  平房和楼房混合为主的居住区采用全绝缘化的第二类供电模式,配电变压器采用分散布置方式,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以箱式变/柱上变为主,低压导线采用绝缘线,配电变压器采用配电箱计量。
  联排平房为主的居住区采用全绝缘化的第三类供电模式,配电变压器采用分散布置方式,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以柱上变为主,低压导线采用绝缘线,配电变压器采用配电箱计量。
  4 结论
  由于县城负荷发展较为稳定,电网建设主要集中于优化电网和提升供电可靠性;而工业园区负荷发展迅速,电网建设主要满足负荷发展需求;农村区域电网建设主要用于增加电源布点,缩小供电半径,增加导线线径,提高绝缘化水平,解决负荷接入和低电压问题。通过贺兰县配电网建设模式的规范,针对县城网、工业园区、小城镇和中心村等不同类型用电区域,依据其不同的需求,建立了不同的电网建设模型,使得贺兰县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大修技改等工程建设标准得以明确,使得网架结构得到优化,设备配置趋于合理,资源利用得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程璐.基于配电网改造的智能电网投融资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2]刘韶华,夏燕东.县级配网自动化典型建设模式研究[J].农村电气化,2008(S1).
其他文献
期刊
罗江县地处成都平原北部边陲、龙泉山脉北端,幅员面积447.88km2,位于涪江、沱江分水岭线之间。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3.04亿m3,人均可供水量485m3,亩平可供水量仅388m3。由于地表迳流主要集中在6~9月的洪水
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在第三季度的超预期表现之后市场悲观气氛日渐浓厚,运价跌多涨少。中上旬各船型运价均快速下挫;下旬大小型船运价走势分化,海岬型船运价止跌并快速反弹,巴拿马型船和超灵便型船运输市场继续受各种利空因素叠加影响,租金继续下跌。11月3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综合指数、运价指数和租金指数分别报收于966.18点、893.06点和1 075.86点,較上期末分别下跌14.5%、12
期刊
期刊
期刊
秋天将来  世界依旧是浓绿的  草木保持葳蕤和勃发  你看到天地间万事万物保持原状  依旧为难以忍受的酷热发出抱怨  七月里,秋天将来  睁大眼睛的人们发现不了它  发现不了夏天已经离开  高温和烈日遮蔽了事实  遮蔽了一座城市的季节变换  但草丛间的小动物知道这个秘密  虫豸很多时候比人类更为强大  它们才是这世间真正的主人  秋天将来,强大的事物毫无征兆  只有半夜里触摸石阶  清晨里触摸溪水
期刊
摘 要 在国内生产环境向先进化、信息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逐渐加深。而电厂在保障电力能源稳定和电厂安全运行方面的任务越来越重,其中,对设备的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由于各种电器设备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用电水平的不断提升,都对电器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电厂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实践能够促进电厂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电力供应安全。  关键词 电厂设备;管理工作
期刊
摘 要 电力工业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是电能质量。科技日益进步,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也在逐渐增大,电力系统存在的线性负荷和冲击性负荷的日益正在增大,电能质量正在逐渐变差,严重影响了电网的正常运行。另外,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文章简要分析电能质量的概念,阐述影响电能传输质量问题的因素等,最后在简要介绍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与电能的质量的相关性内容,以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