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群20—35岁孕妇贫血现状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gal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勐腊县傣族孕妇贫血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32例2012——2013年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傣族孕妇贫血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傣族孕妇的贫血率为2781%,与汉族孕妇的贫血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间贫血发生率亦存在差异(P<005)。结论勐腊地区傣族孕妇贫血情况有待改善,应加强孕期保健对影响贫血发生的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降低孕妇贫血率,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傣族;孕妇;贫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67-01
  妊娠期妇女为贫血的高发人群之一;由于妊娠期间机体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改变,甚至是病理变化,体内各类造血物质缺乏,从而导致妊娠合并贫血这一常见症状。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受到缺氧因素的影响,各类病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影响母子健康。因此,重视孕妇的贫血对提高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勐腊县地处云南边陲,为傣族聚居地。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且为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为了解该地区傣族孕妇的贫血现状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此次研究对2012——2013年间部分孕妇贫血情况进行基本的统计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到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年龄为20-35周岁傣族孕妇53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常居勐腊地区汉族孕妇1227例作为参考对象。
  12方法研究对象按每5周岁1个年龄组分组,采集EDTA-K2抗凝静脉血2ml,血红蛋白测定采用sysmexXT-1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并进行严格质控。
  13贫血诊断标准根据WHO相关规定,采用《妇产科学》第七版[1]妊娠贫血诊断标准。轻度贫血:HB为80-100g/L,中度贫血:61-80g/L,重度贫血:31-60g/L,极重度贫血:≤30g/L。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傣、汉两族孕妇贫血发生的总体情况表1所示傣、汉两族孕妇贫血发生情况,傣族孕妇贫血发生率大于汉族孕妇贫血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x2=731,P<001)。
  22傣族孕妇不同年龄组间贫血率的差异26-30周岁年龄阶段孕妇贫血发生率相对较高,为3460%;20-25周岁年龄阶段孕妇贫血发生率相对较低,为2263%;经卡方检验,各年龄阶段孕妇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P<005),见表2。
  3讨论
  妊娠合并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妊娠期贫血会使孕产妇身体抵抗体下降,增加产褥感染及孕产妇死亡率;同时也可导致胎儿贫血、早产及低体重等不良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WTO)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约有20%孕妇合并贫血,发展中国家则为50%以上,国内统计其发生率在30%以上。本次研究发现2012年9月——2013年5月间,勐腊县傣、汉两族1759例孕妇的总体贫血发生率为2371%(417/1759),其中中重度贫血率为142%;傣族532例孕妇贫血率为2781%,中重度贫血率为169%;因缺乏该地区往年孕妇贫血发生率的数据,在此不宜与之前做比较,但就本次研究结果而言,傣族孕妇贫血率较国内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低[2];可能原因是该地区开展各种优生优育健康宣传,加之,近几年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多项惠民政策和妇幼公共卫生项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勐腊地区傣族孕妇贫血率高于常居该地汉族孕妇,经调查分析其可能因素为:①文化程度:总体而言汉族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营养保健知识和优生优育知识掌握也相对较高。②饮食习惯:该地区盛产茶叶,喝茶成为该地区居民的一种饮食习惯,傣族孕妇中习惯饮茶的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茶叶中含大量的抑制铁吸收的物质,摄入一定量之后,机体就会动用体内的储备铁,从而形成铁质负平衡状态,进一步导致缺铁性贫血[3]。③遗传因素:孕妇妊娠期身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维持胎儿生长所需,身体负荷加重。该地区属地中海贫血高发区,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身体负荷加重程度较一般孕妇大,其贫血程度亦加重。此外,本次研究还对傣族20-35周岁孕妇按5周岁一年龄组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发现26-30周岁年龄段孕妇贫血率高于其他两组年龄段,20-25周岁年龄段贫血率最低,这可能与该地的实际情况有关,该地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农村妇女大多在20岁左右结婚,25-30岁生育第二胎,与第一次妊娠间隔时间短,有的第一妊娠已出现贫血,加之产后未恢复正常即再次妊娠。30岁以上孕妇身体调节能力和健康状况不及适孕年龄妇女,也是其贫血发生率高于适孕妇的主要原因。
  影响孕妇贫血的因数是多方面的,在本次研究中,由于调查不够全面,数据不完整,以至于在对影响傣族孕妇贫血因素的分析上不够全面。譬如经济状况、孕前身体状况、孕周、孕次等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区为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免费产前检查没有涉及到地贫筛查一项,孕妇是否为基因携带者不能确定,因此在贫血类型的鉴别上存在很大困难。
  针对本次研究分析得到的傣族孕妇贫血影响因素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做好孕前宣教工作,纠正孕前贫血,重视孕期检查,科学多元化的均衡饮食,以保证孕期母子正常营养所需[4]。②孕妇孕期喝茶可能会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铁性贫血,孕期应禁忌喝茶。③提倡适孕年龄妊娠,减少妊娠次数,延长妊娠间隔。④通过产前基因检查,防止地贫患儿出生,提高新生儿素质[5]。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4
  [2]巫一中少数民族地区1380例孕妇血红蛋白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5):107-108
  [3]何金爱,徐玉苑,董晓梅妊娠期贫血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05-107
  [4]张翠玉,等孕期营养指导在围生期保健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109-110
  [5]苏晓梅,等地中海贫血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8-9
其他文献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目前是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北京大学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本刊由首都体育学院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
【摘要】目的探讨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新建过程中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法。方法介绍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中的经验。结果新建消毒供应中心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满足了我院工作需要。结论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应严格遵照“规范”与“标准”并结合本院实际。达到科学化、专业化建设,是控制医院感染,促进医院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筹建;经验  doi:103969/jissn1004-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期刊
哈威尔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原子能研究所化学工程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研究一种处理高强度放射性废物的方法。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t Harvard’s Atomic Energy Agen
【摘要】目的总结钢丝环扎加“8”字固定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9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钢丝环扎加“8”字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用时平均(465±52)min,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28±18)个月,骨折愈合平均(668±26)天;治疗效果优2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钢丝环扎加“
摘 要:中考、高考语文科目持续改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学科地位越来越明显。学生学好语文,在今后的学习和考试中才能占据有利地位。因此,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理解语文,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愿望。在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善于运用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内容的“活泛”等技巧,让学生乐于上语文课,积极主动学习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目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眼底镜及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之表现,评价FFA在DR诊断分期和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根据对135例(270只眼)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散瞳眼底镜检查和FFA检查,对DR进行临床分期及修正,并依据FFA分期指导临床治疗。结果135例(270只眼)糖尿病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ECT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行全身ECT检查,并分析总结资料。结果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ECT诊断价值较高,明显高于CT及X线。结论ECT在早期发现乳腺癌骨转移方面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ECT;乳腺癌;骨转移;CT;X线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
在现代地理教学实践中,广大地理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佳途径,并在此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件过于程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老年脑卒中的发生率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30个月我院内科收治的老年(年龄≥60岁)脑卒中患者20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老年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现场询问、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引起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出血性脑卒中: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脾气暴躁、血脂异常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