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庐山会议九江接待站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者:崔玉峰 龚平海 陈德全 李泽民
  整理者:柳秋荣
  
  1959年6月,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6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经南昌到达庐山。24日,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上庐山。江西省委决定成立会议接待委员会(即江西接待委员会),主任方志纯(时任江西省委书记)。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又分生活接待组、物资供应组、保卫组、交通组、通讯联络组、水电组、文娱组、卫生组,南昌和九江临时成立两个接待站,抽调机关干部和放暑假的学生近千人参加各项接待任务。
  2009年3月,我们特邀几位曾参加过接待工作的老同志,就“1959年庐山会议九江接待站”这一话题进行座谈,回忆50年前接待参加庐山会议的中央领导及代表时的工作点点滴滴。他们是:崔玉峰(时任中共九江地委宣传部部长),龚平海(时任中共九江地委办公室副主任),陈德全(时任中共九江地委纪委县级检查员),李泽民(时任中共九江地委公安处一科科长)。
  
  九江接待站的基本情况
  
  据崔玉峰回忆,最初因为中央要在庐山开会,九江地委专门成立九江接待组。组长是朱冰,时任九江地委书记兼专员;副组长崔玉峰,时任九江地委宣传部部长。朱冰经常在庐山,山下实际接待工作由崔玉峰负责。后来中央临时决定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工作任务加大,又设立九江接待站,归接待组领导。其办公地点设在花园饭店(后改称南湖宾馆二部),这是当时九江最好的一处宾馆,当时大家都称“交际处”,总指挥部也设在此处。一批批中央领导都是经这里中转,被安排送上庐山。另一处是当时的地委办公地点(即老地委),地委办公室全部搬空,并搞了三四天卫生,用来接待。接待组工作前后持续了两个多月。
  1.绝对保密。
  崔玉峰回忆接待组第一次召开会议的情形时说:会议传达中央要到庐山来开会的精神以及注意事项。汪东兴最后补充说:你们“知道的不能说,不知道的不能问”。上级要求接待工作绝对保密,就连自己的家人包括妻子都不能告诉。接待组的人很多,但相互之间不沟通,大家都是“你干的事我不能知道,我干的事你不能知道”。同时要做到内紧外松。参加接待的人员都是精心挑选的,要求政治上过硬,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其次是社会关系好,自身条件好。汪东兴还说,这期间“全国心脏在九江,中央在这里开会,接待工作很紧张,出了问题提头来见”。
  对于在庐山开会一事,当时中央是绝对保密的。越共中央书记胡志明在中国西安参观考察后来到庐山,正值中央在庐山开会。当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接见了他,在山上住了七天。离开庐山后有报纸报道说:胡志明从西安飞往北京。并没有提到胡志明到庐山一事。还有一次,班禅途经九江,准备上庐山,经请示没有被批准,班禅又从九江返回了。
  大家回忆说,接待工作事情并不是很多,但因责任重大,所以心里特别紧张,总怕出事,大家都是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
  2.具体任务。
  凡是到庐山来开会的中央领导人及各省代表,都要经九江中转上庐山;会议结束后,也要经过九江。接待工作前后有两个月。具体负责的接待任务:
  一是接待由北京和全国各地来庐山参加会议的领导。负责到飞机场、汽车站、船码头的接站任务,安排吃饭和住宿,安排专车送上庐山。李泽民负责车子的放行工作。当时上庐山的车子都要严格把关,一天除一两部班车外,其他就是会议用车。
  二是负责三部专线电话的联络工作。在交际处有三部专线电话,由龚平海、陈德全两人负责电话的接听工作,一天24小时不能离开。一部电话通庐山,一部电话通九江机场,一部电话通南昌。负责记录参加会议领导的姓名、随员,在九江停不停、吃不吃饭等。接电话后要向朱冰、崔玉峰汇报。
  三是承办具体事项。如毛泽东来长江游泳,接待组要承担安全保卫及服务工作。
  3.接待条件。
  当时的接待条件不是很好。九江地委只有一部小车(华沙牌),是领导工作用车,只有地委第一书记吴平下乡才用。整个九江市也只有三部车(港务局、公安局各一部)。
  接待组的接待用烟是中华、熊猫牌香烟,这些都是中央首长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接待用烟。毛泽东抽三五牌香烟,一般工作人员只能抽大前门。
  接待用酒是茅台和青岛啤酒。
  接待水果是金陵瓜和水蜜桃。当时庐山会议会务组从浙江、河北等地运来大量的金陵瓜和水蜜桃。
  接待客人的饭菜是一些地方特产。最初九江为代表们准备了鱼翅、燕窝等,后来代表们说到江西就吃地方特产。于是就准备一些芋头、苦瓜、青蛙、石鸡、麻雀等用来接待。有一次邵式平省长要在庐山请客,地委就发动干部到庐山周边去抓石鸡,晚上抓麻雀。那时麻雀很多,晚上等麻雀在树上歇息之后,就用水喷到树上,麻雀身上淋湿了就会掉下来。
  会议期间的娱乐方式,一是开舞会,二是看赣剧,再就是看电影。当时从外地调来的影片有美国的《花花世界》,香港的《金丝雀》和《情窦初开》。电影拷贝都经过九江转运,九江接待站的同志都看过这些电影。
  会议期间决定召开八届八中全会。7月底的一个傍晚,中央委员及中央候补委员乘船纷纷到达九江。没有那么多车送上山,怎么办?会务组之前从上海调运30多部车,从湖南借来30多位司机。另外,南昌(省委)每个厅调来一部车,当时会议用车主要是华沙、伏尔加等。会务规定,中央委员两人坐一部车,只有谢觉哉和李涛上将是例外。谢老,70多岁,他年纪最大;上将李涛,他太胖,上下车都是秘书帮忙搬腿。那一次共有三四十部小车送参会代表同时上山,根据安排,每隔一段时间放行一部车,晚上6点到7点才放完。沿途的九江老百姓都驻足观看,他们说那天晚上的车子“就像玩龙灯一样,一辆接一辆,好热闹”,九江人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接待毛主席的经过
  
  1959年会议期间,九江接待组三次承担接待毛主席的任务。
  5月29日,毛主席与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等同乘东海舰队的“江峡轮”从汉口到达九江。因为是晚上,他没有惊动地方官员。第二天早晨,接待站接到任务,送早餐到船上去。崔玉峰、李泽民等带着稀饭、牛奶、馒头(用铁桶装着)上船后,被告知已经吃过了。船上为主席准备的有稀饭、香肠、馒头等早点。军舰上的海军都穿着便服。大约8、9点钟的时候,毛主席一行乘坐小车从九江港出发上庐山。毛主席车子的窗帘拉上了,周总理在车里与送行的工作人员挥手致意。早在毛主席到九江之前,接待站就为他准备好住的房子。当时也不知道他住不住,但每次接待都要准备几套方案。房子就选在老地委办公楼右边的一幢二层小楼里。因为主席只睡木板床,接待站就专门打了一张木板床,而且床还是一边高一边低,那是仿照中南海毛主席睡的床而设计的。房间的窗帘为鸭蛋绿颜色。地委工作的几位女同志抽调来专门缝被子,又从171医院抽调4名护士负责接待工作。杨尚昆曾来九江,把接待站为主席准备的房子检查个遍,包括走廊、地板、床上等。时任九江公安处长的窦庆,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他采取内紧外松的措施,警卫就准备了两批,一批穿警服,另一批穿便服。同时疏散小楼附近的闲杂人员。这一准备工作,有好大的工作量,但主席没有来住。
  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准备下山到九江的长江边游泳,山下的接待组就做准备了。每天要向山上报告长江的水温和流速。等到7月24日下午,毛主席终于下山来长江游泳了。九江接待站成员朱冰、崔玉峰、李泽民、廖济彪等都参加了服务工作。毛主席一行到九江的时间大约3、4点钟,天气很热,太阳挂在正中偏西的地方。毛主席当时穿着白衬衫、灰蓝裤子,陪同人员有杨尚昆、王光美、王任重、罗瑞卿、方志纯等人。杨尚昆、王光美、王任重、罗瑞卿都下水陪同游泳,还有4位从武汉来的水手(保卫)围绕在主席的周围,江西评剧团也调来一些女演员陪同游泳,她们在水里叽叽喳喳、打打闹闹。有5条船在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其中1游艇是指挥船(毛主席在船上更衣、吃饭、休息),方志纯、朱冰、崔玉峰等在这条船上。4条民船(木帆船)在前后左右跟着,民船是从茅山头垦殖场临时调过来的,侯波在一条小船上照相。主席一行从兴中纱厂(即国棉一厂)下水一直游到锁江楼上岸。毛主席游得很慢,有时仰泳,有时潜泳,有时潜水后很久很久才出来,那4位游泳水手几乎与毛主席的速度是同步的。前后40多分钟。毛主席上船之后,喝了一杯茅台酒,吃了一碗绿豆稀饭。主席游泳的时候,山上山下一直在用对讲机联系,了解游泳的情况。主席上岸后,山下就向庐山汇报“游得很满意,很高兴”。
  8月18日,毛主席从九江乘火车回北京。接待组提前一天接到任务,送冰块到火车站,干什么用?不清楚。担任此项任务的是龚平海和陈德全。那时火车的条件很差,毛主席也没有专列。毛主席回北京的列车是将普通火车中的四节车厢重新布置一下,把所有的座位卸下来,拿来一张床,几张桌子和椅子,车辆两头分别放着一口大缸,用来盛冰块。当时天气很热,用冰块来降温。当时调来港务局的一辆车子,从国棉一厂运来冰块。快到车站时,道路两边站满了人,也不知市民从哪里得到消息,当时主席坐火车回北京是保密的。冰块送到站台后,车子返回,接待组的两位同志留了下来,车站里为主席送行的有20多人,地委常委、专员、军分区政委、司令员都等候在那里。上午10时左右,主席的车队进站,主席下车的第一句话就说:“怎么我都不认识呀?”时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杨尚奎给主席一一作了介绍,汪东兴陪同。当介绍到九江军分区政委钟光时,杨尚奎说:“主席,有个熟人想见您。”这时,钟光赶忙敬礼。毛主席带着浓厚的湖南音脱口而出:“你不是钟富昌吗?”“是。”“你现在干什么?”当钟光回答自己正担任九江军分区政委时,毛主席笑着说:“不错嘛,你还当上了官嘛。”大家都跟着笑了。钟光原名钟富昌,在延安时期为毛主席当过专职护士,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钟光。听说主席要经过九江,钟光事先就跟杨尚奎书记说想见毛主席,这才有上面的插曲。侯波在一旁照相,当主席与杨淑梅(九江地委书记袁健的夫人)握手时,侯波“咔嚓”一下,抢拍到这一珍贵的镜头。杨淑梅曾在江西省妇联工作,那时就认识侯波。当时接待站也准备了椅子,送行的人准备与毛主席合影留念。但士卫长在主席握完手后迅速地将主席请上了车。毛主席乘坐的火车要经过的地方,都进行特别的警卫。每座桥梁都安排部队把守,每一个涵洞都有人巡逻。沿途各县的县委书记都在家待命,随时准备毛主席的召见。
  
  九江机场的送别
  
  会议结束后,中央领导及部队首长都是坐飞机回北京。九江飞机场是一个小型飞机场,位于九江的十里铺,是抗战时蒋介石修建的。接待站的人员有幸目睹各位领导离开时的情景。
  周总理和彭真一起乘飞机走的。这时正在九江开会的各县县委书记,在地委的统一组织下,同乘一部卡车来到九江飞机场,欢送总理一行。总理一到机场,看见摆好的凳子,就知道要照相,于是说:“好,大家来合个影吧。”九江的地方干部和接待站的成员兴奋地与总理一起合影留念,当后面站不下时,总理就指挥一部分人蹲在前面。这珍贵的照片每人都有一张,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照片的命运就和人的命运一样遭到厄运。现龚平海、陈德全各保存一张。我们看到陈德全保存的那张,照片上的彭真、方志纯分别被划了一个“×”。原来,“文化大革命”时期正在贵州工作陈德全,被打成“走资派”,红卫兵抄家时发现了这张照片,准备烧毁。陈德全就说:“上面有总理的像。”红卫兵就说彭真、方志纯都是“走资派”,于是在照片上划了两个“×”,以表明他们革命的彻底性。
  接待站的成员与很多的中央领导都有合影,本来有20多张珍贵的照片,可惜的是都在浩劫中被抄毁了。只有这张照片保留至今。
  彭德怀是一个人坐飞机走的。他到飞机场后,并没有像其他领导一样到休息室休息,而是径直来到马路对面的池塘边,那里正有一位40多岁的妇女在洗衣服。彭德怀与她拉起了家常,“家里生活得怎么样?”“一个月吃多少米?多少油?”彭德怀问一句,那妇女就回答一句。负责保卫的李泽民与彭德怀只有几米远,清楚地听到他们的对话。这时有一群拉着平板车的工人(九江玻璃纤维厂)正从马路经过,其中一位说:“这不是抗美援朝的彭总司令吗?”于是大家都议论起来。彭德怀的秘书赶紧上前,建议彭总上飞机。
  彭德怀来庐山开会时,穿的是元帅服,走时穿的是便服。他理着光头,长得胖胖的,面目很和善。他走时没有人送行也没有与人合影,他是唯一一个与老百姓聊天的人。
  刘少奇与王光美同乘飞机回北京,到机场送行的是邵式平省长。当大家站在机场接待室门前合影时,刘少奇要邵式平坐在他的身边,可邵式平把王光美往刘少奇身边推,王光美怎么也不过去。邵式平一边说“老封建”,一边哈哈大笑。邵式平省长个子很大,也很喜欢开玩笑。
  
  责任编辑 马永义
其他文献
[摘 要] 廉洁从政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创造性实践,其基本特征体现在:领导廉洁自律,坚定不移地推动廉政建设;严肃法纪,加强道德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监督网络。中央苏区深入开展廉政建设,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巩固红色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极大地推动了苏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央苏区在廉政建设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党史文学属于纪实文学,包括党史题材的纪实小说、传记文学及以党史人物为主题创作的影视故事片,等等。党史文学与纯粹虚构的小说、故事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人物是历史或现实的“真人”,主要事件是“实事”,其艺术形象是历史人物的再现。而后者的人物是凭作者的虚构塑造的,虽然有的生活中确有其模型,但也仅仅是艺术形象而已。  如何把党史文学中的人物艺术化,使之来于生活,高于生活,形象丰满,令人诚服,从其难度来说,往往
期刊
[摘 要] 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推进党务公开必将对党内民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乡镇党务公开是推进各级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的基层表现形式,笔者通过对乡镇党务公开的调研,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乡镇党务公开 党内民主    党务公开,是指党内工作、党内生活的内容、程序、结果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向下级党组织乃至全体党员的公开,
期刊
许世友上将是我军当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直接从战士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他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建设事业奋斗了60余年。有关他的革命经历,人们已有不少了解,但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曾下连当兵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一个师政委下连当兵引起毛泽东的注意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后,一些干部误把正规化理解为等级差别,出现了干部脱离战士和粗暴管理等不良现象,部
期刊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期刊
[摘 要] 拨开中国近代沉闷晦暗的天空,五四运动犹如暴风骤雨过后的一道彩虹,从真正意义上架起了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回溯历史,五四先进知识精英们是选择了“民主科学”亦或是被选择了“社会革命”?本文试图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对蕴含于期间的历史逻辑加以阐述。  [关键词] 五四运动 选择 被选择 历史逻辑    五四运动至今已九十余年,九十余年来,对五四运动回忆和评论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这场运动不断地被解构
期刊
邝任农,1910年12月生,江西寻乌人。原名邝有槐,曾用名邝世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伍。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赣西南农民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排长、中队长、大队长、县总队总队长、特务团团长、师供给部部长、军团供给部部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五次反"围剿"战斗、二万五千里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师供给部部长、山东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
期刊
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会议指出,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会议强调,今后十
期刊
2009年底,我到湖南长沙板仓去拍电视剧《毛岸英》,拍摄之余得知邵华阿姨和岸青同志就安葬在杨宅(杨开慧)附近的烈士陵园里。一天早晨,我起床后独自登上小山的陵园去拜谒二老合葬墓地。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到墓地,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潸然泪下……  2008年6月25日凌晨,我从朋友处得知邵华阿姨去世的消息。噩耗如晴天霹雳,击打着毫无心理准备的我。午夜的黑暗与梦魇般的悲痛围绕着我,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更不能
期刊
邵式平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土地革命时期的优秀军事家,江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主要领导者。在其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党和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是江西现当代史上政绩卓著、口碑长存的优秀共产党人、著名领导者。值此邵式平诞辰110周年、逝世45周年之际,回顾他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革命生涯,学习他坦荡无私清正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