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式作文教学探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和中学生作文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上“新概念作文”的冲击,中考中连续多年话题作文的采用,打破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沉闷,教坛吹进了清新凉爽的风气。这在作文教学中具有解放思想的意义,使之从格式化、序列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得以去探究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学生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所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提倡感悟生活式作文效果会更好一些。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它的事。”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善于获得感悟,表达感悟。
  感悟是什么?感是感觉、感受、感想、感慨,它属于情感领域的活动;悟是觉悟、领悟,它属于认识领域的活动。感悟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体现。强调作文的感悟,就是尊崇人本思想。
  就一篇好的文章而言,内容与形式,总是统一的;就写作过程而言,内容与形式也应是统一的。内容又常常对形式起着制约作用:内容的丰盈伴随的是表达的流畅,内容的枯竭,便产生表达的无奈。中学生的作文已经是一篇篇完整的文章,不再像学语时期是意念的最简单的直白。因此到了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视点应逐渐转移到开拓写作内容上来,多多感悟,多多积累。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积极倡导“感悟生活式”写作模式。它的基本构思方式是: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事件的具体叙述,对熟识或不熟识人物的细致刻画,对现实生活中诸多现象的真实描写,产生联想、感悟和触发,让作者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阐发耐人寻味的道理,表达独特的物外之趣。
  
  二、留心生活,感悟触发
  
  “感悟生活式”作文中的人、事、景、物是感悟、触发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对这些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进行描述时,就更需要凸现特别的视角、生动的场面、细腻的心理、感人的细节……
  
  1、以现实中存在的人或事为触感点
  在这类感想性作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事件的发展过程或细节特点等均可成为触发感想的触感点。这个触感点或贯穿全文,或在文中画龙点睛,或时显时隐地统摄感想过程和材料,成为写作内容的主线。
  (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性文章。一般应以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等为描写对象,透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来折射社会现象,抒写作者对人生等的认识和感悟。
  如微型小说《地震给学生上的课》一文,作者以“课”为触悟点,巧妙完成了由通常意义的学校课堂向人生课堂的过渡。行文以人物的言行为描写对象,借助于对比手法,将老教授与女教师对地震的反应、面对突变的做法及事情的结果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对比:白发老教授镇定从容,时髦女教师慌忙逃命(“惊”“冲”“踢”);白发老教授是在学生“鱼贯而出”安全离开后出来的,而时髦女教师却是率先冲出的……本文就是要借助“地震”的契机,通过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反应和表现,给学生、更给生活于“和平岁月”中的人们上了一堂人格课。文章结尾紧扣“地震”,寓意深刻,希望唤醒人们的人格意识,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危险彰显人格”是作者“悟”到的道理,也是行文的主旨所在。
  (2)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性文章。一般以一件事为描写对象,“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我们可以依据人们认识获得的规律,在情节设置上,集自然与曲折、巧合与必然为一体,在叙事中创设事件的某一典型细节或事件的变迁规律、特性等,并以这些为触悟点,为启示、感悟的得出提供最充备的条件,突出瞬间所悟的启示。
  如一学生写的《我的视线》,文章用朴实的语言细腻、生动地叙写一位身有残疾的父亲送儿子赴考的故事,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我的视线”中父亲的形象,表达了父亲爱儿的深情和“我”对父亲的由衷感激。文章谋篇布局极具创意,触悟点的设置匠心独运而又自然天成。全文突破了一般人惯用的从大事着笔写大主题的模式,用小处着笔、小处感悟、以小悟大、以小见大的笔法,抒发顿悟人生真谛的大主题。
  
  2、以景、物为触感点
  从生命现象看,物有静动之分。静物包括的触感点可以是其形、色、态及其构成和搭配关系等;“动”物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声、生长特性、规律、生命现象特质等。这类题材,一旦触感点明确了,则一般都应由物及人,通过联想,将主题推而广之。
  (1)以景为描写对象的启迪性文章。景物的构成主要是色彩、形态,色彩千变万化,形态千姿百态,其特定的形、色,及其形色变化的某一过程或全部,都可作为触感点,引出关于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诸多感慨。对这个感想的过程进行“感”的真实的描写、刻画和记录,自可完成感悟性作文的写作。
  如一学生写的《我爱海》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午后到傍晚大海的静景与动景,以天色、海风、渔船、小岛映衬海,以丰富的想象和精妙的比喻描写海。风平浪静、微波初起,波涛汹涌、潮起潮落,变幻多姿的大海壮景中,渗透着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激情。他从中感悟到自己的生活,正如这潮起潮落的海,有奋斗,有低迷,有平平静静,有曲曲折折,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但无论以前如何,当一觉醒来的时候,一切已成过去,又是一个如海一般崭新的一天在等待我们去面对。从而抒发了“爱海,爱它的一切;爱生活,爱生活的一切”的情怀。
  (2)以物为描写对象的启迪性文章。这类文章要注意物象的形体外观、生长规律、某种遭遇等的描写,并常以这些为契机和触悟点,引发对大自然、人类社会、世界万象等的思考和感悟,抒写意旨。
  如一学生写的《间隔之美》,观察的是教室墙上的瓷砖,泥水匠砌砖原本留有间隙,那是因热胀冷缩之故,留一点间隙,以防出现裂缝甚至脱落。文章由此感悟到:人与人之间也就像这瓷砖,也是需要留有一定的间距的,不然,一遇到“热胀冷缩”,那相互间的关系也会闹僵,抑或出现“冷战”,甚至出现感情裂缝。间隔虽小,但它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和谐。这样,作者就在完成情感变化的过程的同时完成了“悟”的全过程。情感与“悟”互相渗透,水乳交融。
  
  三、发散思维,联想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没有想象就不能有创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一篇成功的文章,就要呈现出构思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把视野拓展得更广些,把思维发散得更开些,在平时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把那些相近、相似的素材摘录在一起,以便写作时将它们勾联在一起。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于古今中外、人事景物之间自由驰骋,这样,一方面可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另一方面则使得学生的作文由薄变厚,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一时间和空间变为多维时空。
  
  1、时间、空间联想法。
  运用发散思维,纵横古今中外。“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比如: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如一学生写的《门的变迁》一文,作者选取三个时间和空间,先写了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住在山洞里,外边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虎狼嚎叫,这时的人们多么需要一扇坚实的门啊。再写唐朝昌盛时,人们安居乐业,夜不闭户,最后写到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楼林立,景美如画,然而,坚实的防盗门使得人和人之间最宝贵的亲情、友情越来越冷漠了,连对门的邻居都视为陌生的路人。由此作者从反面揭露了现代社会的弊端——人性的冷漠,发出了对亲情、友情的渴望。
  
  2、人物性格联想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所以可以根据文章立意的需要,把一些有着相同本质的人及相关的事勾联在一起,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上的,现实生活中的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如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突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昭君的出塞,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
  如一学生写的《选择》一文,构思别具一格,在选材上既不讲生动的故事,也不发长篇的议论,而是精选几个自己曾背诵过的名句作解释,谈体会,巧妙引用到文中。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
  
  3、人事景物联想法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由一点向四周辐射、开放,把相关的人事景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主题更加突出。
  如一学生写的《大漠中的生命先锋》,这是一曲以物为描写对象和触感点而吟出的生命的颂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中经历了由物——联想——认识——再联想——再认识——再联想——歌颂的多次被触动的过程。首先,作者的视野放在沙漠上,由沙漠而想到作家和画家笔下的沙漠,之后自然想到“诗人眼中的沙漠”,想到古代诸多诗人面对同一物(沙漠)的感受(诗句)的不同,或凄美,或壮美,或婉约美,由此,作者有了第一次认识:“能够在沙漠中得以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这是作者对沙漠中生存的顽强生命力的肯定,作者接着又以最能体现沙漠中顽强生命力的“很小很小的植物”——走日兰为触感点,展开联想,想到在沙漠中生存、与走日兰有着同样顽强斗志的人们。最后推物及人,对沙漠中跋涉着的绚丽辉煌的“人生之旅”进行歌颂,将“沙漠中的生命先锋”定格,吟唱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四、抒写性灵,展现个性
  
  现代社会新现象不断涌现,新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经济使人们的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学生们都渴望有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而作文就是他们张扬个性的最佳表现方式之一。所以,在作文训练中要号准时代脉搏,披沙拣金,引进时代活水,激活同学思维,让“时尚、科技、潮流”都注入同学的心田。时代活水包括社会热点、时政新闻、国内外大事、当代科技的最新发展(如“神舟”六号)、当代先进理念(如“新课标”、责任、团队精神、公平等)、当代的各项改革、时尚语言(如网上流行语),在引入时代活水时,要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分清良萎,选准角度,鲜活表达,写出佳作。在平时训练过的话题中,选出一些话题,变换角度,多层次“立体式”进行讨论、辨析、交流,与有时代活水的素材接轨。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就会大气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如一同学写的《英雄评说》,这是一首对奥运健儿的赞歌。全文有三个部分组成,“飞翔,不是梦”这是对亚洲飞龙刘翔的赞美;“不倒的,是信念”这是对中国女排的赞美;“英雄,不在成败”这是对失败的英雄占旭刚的赞美,最后抒情作结:“英雄的荣耀与音容笑貌也许会沉没在时光的河流里,成为往昔,但是他们的努力将是这河里永不退色的金沙。”这篇文章内容写得很饱满,也很有张力,有较鲜明的个性特征。
  再如在写《海啸》这个话题时,同学们的个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有的依据媒体的报道而想象刻绘出当时的海啸场面,通篇灾难场景及人们自救情形的描述,读来让人宛如身临其境,揪心不已,从中悟出了生命的可贵,要善待自己和关爱身边的亲人;有的则把自己想象成海啸灾难中的一员,亲身经历了这场浩劫,从中赞扬了生命的顽强及爱心的博大;有的描写了对灾后全球性的援助、爱心奉献的认识;更有的就“人与自然”的话题提出了印度洋海啸即是天灾,更是人祸,因为人类在沿海大量修盖房屋以及对红海沿岸红树林等生态的破坏,告诫人类要保护环境,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这些文章读了能让人产生巨大的心灵和视觉冲击,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双眼睛就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出来的感悟能力。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人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情感,滴水瓣花总关情,那么,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加强,他们都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单位:浙江温岭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团结协作能力,可在中队活动时开展。游戏前,各个小队(7人)分别准备6本杂志(最好是16开本的旧杂志),卷成筒状,两头用橡皮筋系好。游戏场地设一条起点线(称为
太空医院是人类设立在永久性太空城中,为进入太空生活和旅游的人看病以及治疗地球上人类疑难病症的救治中心。它将利用太空轨道资源、太阳能资源、高低温资源等一切可以利用
SDNA公司用于计算机的高音质化软件DSD Direct用数据并行分散在2个核上据SDNA公司媒体技术部音频应用专家组的大河内俊雄介绍:“不仅是双核产品,集成了单核产品的PC机型也带
在蒸汽采暖系统中。柱形散热器的接口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使用年限较长的采暖系统中.这类问题尤为突出。以往处理这类问题多采用把散热器折换重新组对的方法。然而
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培养人才,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
我们知道,任给一个整数A,将自然数1,2,3,4,…依次除以A,所得的余数总是循环重复出现,呈周期性变化.例如,连续自然数1,2,3,4,5, 6,…依次除以3,所得的余数分别为1,2,0,1,2,0,…
兼并审查标准是反垄断当局权衡兼并的反竞争效应和效率增进效应的依据。我国反垄断当局应该在遵循经济学原则和法律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加权剩余标准的观点。该标准以消费者和
虽然医院里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们好像白衣天使,但是有一个地方的医生,十二星座们是决不会称他们为白衣天使的,那就是牙医。牙科诊所是一个经常传出惨叫声的地方,虽然叫声
我们的学校是寄宿学校,在闪明路上,名叫“绿桂小学”。学校有3幢楼,升旗台后的那幢楼最气派了,是我们的教学楼。学生和老师的宿舍楼在传达室 Our school is a boarding scho
陈斌强,浙江磐安县初中教师。他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